主题:【原创】国际主义战士之共军中的洋博士(一) -- 三个C盘
送花赞扬。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难道他是托派?
原因说白了就是因为希伯属于自带干粮,不像白求恩那样是名正言顺的组织派遣。结果在宣传上被忽略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传统上TG对自己的宣传方面特别强调自主革命,由此打下的一个注脚就是不太强调那些外籍参与者的宣传。
如果说白求恩是共产国际派遣过来的,那更让人想起TG曾经是共产国际支部、被莫斯科使唤得团团转这段历史。而自带干粮的希伯,似乎更能体现中国革命自身的感召力。
配图直观、精彩。正是由于有这些追求理想的人,世界变的更加美好。
所做那份PDF文档,图文并茂、很好,只是下载要交费,呵呵。
罗生特,还有一直在中国工作的马海德、路易.艾黎等等,都是这样低调处理。都承认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他们个人的评价都还不错,但是在对外宣传方面却十分低调,至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公众对于这样一群人知道得很少。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好多年前,看到当年延安保育院的一个小孩写的回忆录,具体是谁记不清了,讲到马海德,这个小同学最感兴趣的一点:有一天中午马海德睡午觉,这个小朋友在旁边玩,惊奇的发现老马的蛋蛋可真大啊,于是蹲在那研究了半天,后来不知怎么把蜜蜂给引来了,老马的那玩意可就遭大罪了。哈哈哈,当年对这一段感到特别好玩,所以印象特别深。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和师范大学的几个老外踢足球,跑我们宿舍换衣服,那时候还不兴毛片,颇有弟兄们借故跑来瞄几眼,事后一致意见:那玩意真跟香蕉似的。
建国后他为我国消灭麻风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行医也在皮肤病方面。
那时候我7岁吧,大概在1975年。现在还记得那时候他皮肤黝黑,精神不错,怀念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没记错的话,建国后他的工资是行政6级。
马老的儿子叫周幼马,好像是摄影记者(反正是新闻出版圈的)。讲起话来粗门大嗓,大毛胳膊黑森森的,魔爪似的:)
别看住后海,每逢下雨,他家屋子常漏雨,周幼马还得拿个破脸盆接水。还时不常的拿牙膏皮、焊锡啥的焊破脸盆:)
三人在旅途中结下深厚友谊,并以“共匪”相互打趣。后来斯诺要回北平,因为他要把关于延安的真实情况告诉外部世界,也就是后来的“红星照耀中国”,马海德、黄华选择留在延安,并要求斯诺为他们保密,所以“红”书中没有提到这两位。
斯诺晚年在瑞士重病,我国政府派专机送医疗组前去救治,三人又在瑞士重聚,再次互称“共匪”,当年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都已功成名就、垂垂老矣,斯诺更是去日无多,回忆当年的旅途艰辛、风云岁月,三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看到“黄华回忆录”中的这个部分,我也有点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