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手表的故事(四)三转一响 -- 履虎尾

共:💬52 🌺10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手表的故事(四)三转一响

手表是计时用的,它原本是生活中工作中的一件器具用品。但是,当手表与另外几件生活工作中的用品器具结合到了一起,构成了一个事物共同群体之后呢,手表的原来属性开始发生变化,手表的功能开始被异化被转移,于是乎手表这个东东便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

手表都同啥东东往一疙瘩结合呢?呵呵,这另外的几件器具呀,就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三件宝贝同手表结合起来,就被称为“四大件”,别名为“三转一响”。

三转一响四大件,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是庄稼院儿里乡里乡亲们首先叫出来的。能够给这几件器具起出这么一个响亮的名字,充分反映出神州农民的聪明才智。这个名词的最初出现,应该是在六十年代中期;诞生的地点呢,就是广大的农村,希望的田野上,鲜花盛开的村庄里。

挨饿的那三年终于熬过去了,再经过两三年的修养生息,贫下中农乡亲们缓过劲儿来了,遵循着孔夫子所说的那个客观规律,准备给儿子们讨媳妇了。娶媳妇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一定要有所准备,金钱物质方面的准备,那更是必不可少的。人家把闺女养到十八九岁不容易,你设身处地换个角度替人家想一想,谁家也不会把闺女往火坑里推,往穷坑里推,对吧?想娶媳妇儿,好哇!首先呢,你家要盖一间房子,总不能让新媳妇儿像黄梅戏里的七仙女那样跟新郎董永一起住破瓦寒窑吧。盖好了房子,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四大件了。

在三转一响四大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转”缝纫机。缝纫机位居四大件之首,这是因为,缝纫机是这四大件中唯一的一件具有产出功能,而且“产出”大于“投入”的器具。家里有架缝纫机,女婿的衣裳,自个儿的衣裳,以及家里其他人所穿的就不用一针一针地用手针来缝了,布料剪裁好了,放机器上,双脚一踩机器转了起来,一会儿的功夫一件衣裳或者一条裤子就缝好了,既省时又省力,而且,机器轧的针脚匀称,平整美观。更重要的是,缝纫机除了缝自家的衣裤,巧手的媳妇们还用它出去揽活做挣钱挣工分。俺插队的村里就有几个大嫂,每天不下地,就靠着自己的那架缝纫机,给别人车衣裳。缝一件衣裳抵一个工,十个工分;车一条裤子抵大半个工,六七个工分。一年下来,挣的工分比女婿下地挣的还多,别的闺女媳妇,能不眼红吗?

四大件中其次重要的呢,就是“第二转”自行车了。自行车虽然不能用来挣钱,但它是妇女们争面子争气的东东。俺们关东的媳妇哇,历来就以能吃苦能挨累能受穷著称。但是呢,她们个个爱面子。嫁到婆家后,她们啥讲究都没有,唯一的毫不动摇没价钱好讲的要求是,当她回娘家的时候,一定要风风光光的。早头时候回娘家,大户人家的媳妇要套上马车来送,小户人家的媳妇呢,也得借头毛驴来骑——女婿在驴前驴后牵着赶着地上跑着,媳妇儿呢在毛驴屁股上骑着颠着——不知道地主娘子回娘家时候,地主兄是否也这样鞍前驴后的侍候一番——新社会里新气象,媳妇们回门回娘家,不坐马车不骑驴,一辆自行车俩人骑。你就看吧,小两口儿呢女婿在前边紧着蹬,媳妇儿呢在后边稳当当地坐着,小媳妇儿呢还伸出胳膊,也不管有人看没人看,只管紧紧地搂住女婿的腰……嘿——那可真是又快又郁作又亲热又风光。所以呢,这“第二转”自行车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四大件中相对不重要的呢,是“一响”收音机。六十年代中期,半导体收音机刚出现,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识。那时候老百姓的家里,箱盖儿上摆的坐炕头上听的“戏匣子”,都是电子管的收音机。在当时,点电灯扯电线主要是在城市里头,乡下虽说也开始拉电线了,可是那主要是在城市近郊或者是在县城里边,边远一点儿的地方普遍烧洋油点油灯。“戏匣子”又叫“电匣子”,到了没电的地方,戏匣子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再者说了,庄稼院儿里一年忙到头,从早忙到晚,谁有闲功夫成天坐炕上听戏呀。更何况在当时,公社里设有广播站,利用现成的通往各大队的电话线,把北京的声音传到基层。生产队里各家各户都接上了小广播,每天早午晚三餐时间,刚端起饭碗,墙上的小喇叭就响了,有新闻,有天气预报,还有相声歌曲二人转啥的,大家一边端碗吃饭,一边听广播。饭吃完了,广播也停了,于是也就该干啥干啥去了。所以呢,这一响在乡下不是特别重要。讲究实惠的男女双方,多给多要上两套铺盖两件衣裳,就把这“一响”呢给免了。

四大件中的“第三转”,最初可不是手表,而是座钟。手表对于乡下贫下中农来说,没啥太大用处。乡下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干活的时候用不着戴手表看时间。而且,农活都是些重活累活脏活,手表又贼辣辣娇嫩金贵,掉地下就停针不走字,所以上工下地也没法戴手表。而座钟则不然,座钟的价格相对便宜了一些,几十块钱一台。座钟又是放在明处的摆设,不像手表藏着掖着的。家里堂屋的箱盖上,摆上一架座钟,就显得这户人家,知书达理,文明开化,落落大方啊。

三转一响四大件这名堂在乡下诞生后,立即以星火燎原之势,包围城市,占领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进城之后,三转一响四大件的内容有所改良,这就是,“一响”戏匣子由电子管收音机逐步过渡到半导体收音机,而“第三转”箱盖上的笨重座钟,终于被腕子上的小巧玲珑的手表所代替。三转一响四大件进城后的这个“铁牛”,“土鳖”扛在肩上先——

关键词(Tags): #三转一响#四大件#回娘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hafa,郁作
家园 好久没有坐板凳了~~~~~
家园 我还以为

那一响是照相机呢

快门一按, 喀嚓一声, 好听

缝纫机现在在美国也有用, 改裤脚用, 准备买一个

家园 好玩,虎老师是不是铁牛到后来

还要写家具多少条腿之类的呀?

家园 又改主意了,不买机床啦?
家园 我记得有个说法是三转一响加“卡嚓”,忘了那个卡嚓是什么

似乎是录音机

家园 可能是照相机

那“卡嚓”会不会是照相机啊?

收音机都当宝贝的时候,录音机应该还不太有吧。

家园 35牌台钟!

我家还有一个,该有30年了.

15天上个发条,走的还挺快.

滴答滴答的声音听习惯了,刚好催眠.

家园 虎老师好

“一响”戏匣子由电子管收音机逐步过渡到半导体收音机

这两响俺小时候还都自己焊过呢

家园 卡嚓是照相机没错。

  自行车在当时也可以是挣钱工具,相当于现在的摩托车带人。六九年我到江苏洪泽县,从一个知青点到另一个知青点大约四十公里,步行。走到洪泽湖大堤时来了一位兜生意的,带到县城约十公里要八毛钱,俺没舍得花。

  另外也是运输工具,俺当年用它骑着带过洗衣机等大件,也带过双人床床板,不过这是推着。

  在电视上看到过牛的,两人带一根约四米长,三十厘米直径的原木,一头搭在后架,一头搭在后车龙头上。较高难度的是一人带七八根三四米长的大毛竹,竖着绑在后架上,这掌握平衡就要高技巧了。

  越南人也很牛,一人一辆车推五麻包大米(每包一百公斤)往南方送,推着车已经够不到龙头,绑根竹杆当延长臂。

家园 这一响也有反复。

  七三、四年左右晶体管收音机价格下来时大行其道,到了七十年代后期电子管返潮,那时最时髦的是上海产红灯牌电子管台式收音机。到八十年代收录机开始兴起电子管才走出普通人家庭,现在只有发烧友才用电子管。

家园 我想起来八十年代初手上拎个超大的双卡满处走的样子了

戴上墨镜(蛤蟆镜),穿着喇叭裤,格子衬衣,把录音机的声音弄得老大,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这么个宝贝。

搞笑死了。

家园 虎老师具体说说怎么挣工分

一直以为工分类似考勤表,每个人有份记录但没有实际的工分票之类的。那如果用私活换工分是不是还得找生产队改记录啊。

家园 虎兄带过人没有

你就看吧,小两口儿呢女婿在前边紧着蹬,媳妇儿呢在后边稳当当地坐着,小媳妇儿呢还伸出胳膊,也不管有人看没人看,只管紧紧地搂住女婿的腰……嘿——那可真是又快又郁作又亲热又风光。所以呢,这“第二转”自行车也是必不可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