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推荐一部小说 - “我在北京当地老鼠”--底层生活散记" -- 潘一刀
推荐一个从华虎兄旧帖中翻出来的小说“我在北京当地老鼠”--底层生活散记"
华虎:【文摘】我在北京当“地老鼠”--底层生活散记 (1-5)
自从10月份注册以来,俺业余时间的首要工作就是挨着英雄榜上排名把各位前辈的博客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很是发现了些宝贝。
今天推荐的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海南老哥文学青年梦复发来北京寻梦,机缘巧合下住进了地下室宾馆后的种种巧遇。
这篇文章发表比较早,回复不多,也有当时的河友质疑其真实性。现在俺倒可以给这篇文章的作者作个证。我虽然不认识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们,但是兄弟我恰好是松榆里边上的北工大毕业的。顺便问一句,京城四大染缸有河友听说过吗?凡在北京上过大学不知道这个的,不是兄弟我狂傲,您的大学生活可和外界交流不够,纵是英雄也枉然啊!
言归正传,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松榆里那片某个高层的地下室里。我上学时有幸进去过这样的地下室买盗版光盘。里面很是深远,没人带着,生人肯定绕晕。所以一看到文中的描写我就能感到作者应是亲身到过这样的地下室的。此外,文中提到的农贸市场和肯德基也是确有其事。
除了这些地缘性真实以外,我也相信文中那些主人公存在的真实性。推销保险的唐山兄弟,带着梦想闯北京的小宋,泼辣而又单纯的露露,甚至那个和老板有不清不白关系的鲁花,我几乎都能从我身边或多或少的看到他们的影子。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卑微,他们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们也是有感情的人,再说的重一点,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兄妹。当大家争论着大国尊严,色戒不戒的时候,他们却在阴冷的地下室为明天的饭钱担忧。所以每次看到大家居庙堂之高,对着抽象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倒希望大家去想想这些居江湖之远的同胞,也许你会发现谁对谁错并不那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要面对的还很多很多。
(一刀是个粗人,每次看到网上论战陷入毫不务实专门务虚的时候,洒家都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兀那厮,做甚么鸟乱!)
尤其是网上论战,用南寒兄的话说,“那是撒唾沫为兵,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说得多了,就自己以为是事实了。咳,只好说你得让人也有娱乐,甚至是赚钱的渠道啊,谁让现在免煮柿油是王道呢,社会又富裕,养得起几个闲人。要不然你说他真有那么大见识和能力,何不下基层服务一个农村呢?也可以算是造福一方了。
那天大厨兄推荐了一篇原创讲基层民警的,我不记得网址了,不过新浪原创可以搜到,题目叫“侧身警界”的,觉得写得也很现实。相比那些架空的,穿越的小说,我还是更喜欢看这些有深厚生活基础的小说,即使它们的文采不够好。不要说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这样的话,我觉得他们才是“中国人”这三个字的代表。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中国所谓的“知识份子”要么眼里完全没有他们,要么从上往下俯视他们,这个问题从五四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真正有多少“知识份子”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过他们,改变过哪怕是几个人的命运呢?
对底层生活的描述我认为是真实的。不过在文章中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甚至有时是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看世间百态。不真诚,没有看出 “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的勇气,更像是一个面对残酷生活的逃避者。
看这种文章,不如看贾漳柯的小众电影,或俄罗斯的那个什么斯基的罪与罚,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等等。
松榆里,多熟悉的名字啊,我和老婆结婚的时候是在南磨房乡政府登的记。哈哈,一不小心碰到校友了。特此问候。
松榆里那里确实是平民区,不过算不上北京边缘,就是整体经济水平不高。
方庄也没他说的那么不堪。即使在2001年,方庄也算是成熟社区了,“权楼”“钱楼”也不是瞎吹的。
这种塔楼地下室没他说的那么美好,除非你在那里住个一年半载的,否则很难有什么朋友。这种地方老板和住客之间,一切的一切都是维系在房租上面的。而住客彼此之间,再怎么熟,心理上的那层隔膜还是看得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为什么男人都相信妓女里会有天使?
不过北工大其实也还不错了,学生质量最多也就是良莠不齐,至少我知道有不少清华北大水平的高考没考好上了北工大。
清华旁边的金属所(应该是这个吧,记不大清楚了)招待所,25块一天,600包月,4人一间屋子,门口有食堂,5块一顿可以吃的还不错,有淋浴可以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