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官员腐败,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腐败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各地都有腐败官员,为什么东北官员的腐败特别难以忍受?东北的官儿特别傻,不知道杀鸡取卵的害处吗?
主因还是国家政策。
当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执行所谓抽血政策的时候,官员的考核就是以输血量为标准。因此才出现了忙总所描述的贷款缴税伪造政绩的情况。
当整个东北官场从上到下都知道中央对东北的期望就是输血的时候,当整个东北的官员选拔标准是以对外输血为标准的时候,还能指望他们造福乡里,维护地方利益吗?
输光了血之后,怎么办?朱一声令下,烂肉割掉(下岗,破产),鲜肉卖掉(兼并,私有化)!于是割了多少烂肉,卖了多少鲜肉,又成了东北官员的选拔标准。
整个东北的官僚系统就是这样被改造成一套殖民地式的买办官僚系统。
偷改一下楼上的比喻
有一处比较坚实的堤岸,领导对维护堤岸的管理员说,这处堤岸很不错,其他地方缺石头,你这拆一半也问题不大。管理员马上拍胸脯,拆一半肯定没问题,自己则把剩下的一半再拆一半卖钱。
领导又说,看你剩下的这点也快不行了,全拆了卖掉准备盖新的吧。管理员乐呵呵的就全拆到自己家里去,然后交一点钱给领导算是卖掉了。然后自然洪水滔天。
领导又说了,这里修堤的人观念有问题,哭哭啼啼没有出息;这里的地势有问题,这里的水也有问题,不适合修堤;修堤的事儿,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竟然没有人投蛋,大家都忙着抒发自己的小私情绪了,竟然忘了最基本的尊重与文明。
另外飞马,送你一句从小我常听到的话,“能不能和好人比一比”
1、不谈什么国家大义,包围领土完整之类的。
2、当年东北要是独立了,会怎么样?北有想吞并世界的红色苏俄,南有谁也不服的毛色中国,东有既不要脸也不要命的朝鲜,西面的呢倒还好,有个地很广人很稀的蒙古。这是外部环境。
3、内部环境呢?满蒙汉朝四大民族人口比例都很大,而且除满族外都有自己独立的国家。
4、可以肯定,当初要是独立,现在政治上比科索沃还乱,经济上比阿富汗还差,顶多是个朝鲜水平。
好歹也算混装备制造业的,日本欧洲也有有考察过,但在FAW算看上了眼。无论技术含量,单论产业规模FAW真是足够强大了,无论国人如何讽刺FAW和EQ。
那时候长春的小区房2K多吧,如果小两口在FAW或者FAW的体系供应商内5年买好房肯定是木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其他企业的话家境就不太好了。
长春=一所大学+一个汽车集团。。。。。。
大梁啊,毕竟他们的基础比别的地方好太多了。结果投了这么多钱却是这个结果,东北确实没希望了。
我本人老家在江苏,这里很少有人说朱镕基的坏话。以前遇到过一个江西的网友,按照他的说法,朱镕基使江西一半地区民生凋敝。
老朱的国企三年脱困明显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有点冲昏头脑了。我个人觉得,他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困境,其实并没有能力解决。不过好像也没有谁有能力解决。马克思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我是一直相信这句话的。我只是觉得,忙总您选择去东北,对您本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工作后工作的,接触的几个公司里好像都有东北人,黑龙江,辽宁,吉林的都有,各个年龄阶层各种职位的都有,有一般文员,还有经理级别的,也有老板,做的生意还不小
好吧,其实上海哪个省份的人都多= =
说实话对东北了解不太多,十年前因为公差去过沈阳和长春。当时的东北国企已经是一塌糊涂了。我和同事到一个小饭店吃饭,两个人点了四菜一汤,一瓶啤酒小酌一下,邻座的两个东北汉子估计也是朋友小聚,看到我们这么酒菜,笑着来了一句“南方人吧”,我们也笑答,是啊是啊,看看他们一桌,满满的,两个人脚边各一箱啤酒,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酒量。
最后吃罢饭,我同事是比较会过日子的那种上海男人,顺便就让服务员把剩下的菜看看能打包的就打包带走,回去还能当夜宵不是,结果引来其他食客鄙夷的眼光,很不是滋味。后来又有东北朋友直言相告,那时候在他们那嘎达,下馆子吃完饭还打包的,是非常非常没面子的事儿,宁可回家喝稀饭,也不能丢这人儿。
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这样。
老家在辽宁东南沿海农村,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回忆起来,那段时期叫“二两粮”,为什么?因为每个劳力每天的口粮是二两。至于这二两是玉米还是大米还是白面,我没有细问。不过在80年代中后期甚至90年代,我们那个地区的主食还是玉米。大米只有逢年过节能吃一些。母亲是50年代初生人,至今对三年自然灾害记忆深刻。人们没得粮食吃,就去地里,春天夏天挖野菜,秋天冬天挖菜根,榆树皮,玉米秸秆粉,都吃过,甚至传说有人吃观音土。我母亲家,以及隔壁邻居家,都有幼儿因饥饿夭折。后来似乎是在59年还是60年,我也没细问,她们实在饿得过不下去了,母亲的家长带着一家老小,跑到黑龙江那边投奔一个远房亲戚去了,那个地区当时叫“边外”,“边外”似乎是吉林一带的“柳条边”以北地区的统称,我母亲一家去的地区是在内蒙东北部的牙克石附近地区,属于小兴安岭一带的山边。去了那里之后,我母亲她们非常的震惊,说是在辽宁老家,粮食都吃不上,但是在内蒙那里却是家家户户粮食满囤,地窖里都是土豆和大白菜,粮食管够吃。这个现在想想似乎有点不太对,当时辽宁是生产队劳作制,大家集体劳动,粮食收获后归集体所有,再挨家分配口粮。为什么在内蒙东北部那里粮食还分户所有?这个细节我没有细问。母亲说起一个细节,在辽宁东南部老家,秋收后,她们就去田里捡拾漏掉的黄豆玉米之类的果腹,经常是半天找不到一个,但是在内蒙东北部那里,她们去了之后,依然老习惯去田里捡拾谷物,地里很多,很快捡拾了一茶缸那么多,高兴的跑回家,结果被当地人笑话了,当地人都不去捡拾的。母亲此后在那里度过了幸福快乐的青少年时期。后来在七十年代中期,母亲一家又迁居回辽宁老家。为什么又迁居回来,我没有问具体原因,应该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估计还是怀念故土之类的。细节还有待于继续问母亲了。
任何想象的推理,虚构的理论在这种真实面前都是渺小的不堪一击的。我们经常可以在庙堂之上听到一些伪专家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但是只要一涉及真实的,具体的问题,这帮家伙立即穿帮,哑口无言,这是我百试不爽的经验。所以我从不与人争辩理论,因为假设不同,结论不可能一致,就像讨论李小龙和姚明谁厉害一样,毫无价值。我都是找具体真实的例子来让这些开始不可一世的家伙们解释,基本上过不了三个回合,立即败下阵去。曾经的京城四少之一对我讨论问题方法的评价是:真实是最强大的力量,无人能及。所以希望听到老兄更进一步真实的一手信息。
北大荒近百年才新开发之地,人少地多,只要肯下力气,资源条件比起多年农耕、人多地少的许多地方好太多了,要饿肚子是很难的。
直到现在,平均一户两三百亩地的村子还有一些。在中原地区,这么多地想都不敢想。
希望楼上从令尊处挖到更多细节和大家分享。
这是为无知付出的代价。以为自己读了几天书,无所不知,又在世界大银行里受过正规并购接管培训,以为自己很厉害。结果一上战场,才知道自己连菜鸟级都不够资格,至多算个预备菜鸟。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的能力在书院中无法培养出来。例如面对几万人在政府门口打砸抢,你能够安稳及时的带走这些人吗?那本教材,那个商学院也不会教你这个技术,但是在现实中这是经常要用的。等等。
绝大多数是从东北流失的,少部分是从三线工厂流失的。我跟他们聊过,一句话:东北企业里当官的不把他们当人,所以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都在磨洋工,混日子。投再多钱都是肉包子一去不复返。这是中央决策者做梦都没想到的结果:人心散了。
他们也想回家,可是可能再也回不去了,没有他们用武之地了。
东北的这个局面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我只能说您的运气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