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共:💬628 🌺3438 🌵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

忙总也知道影帝的典故呀,哈哈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同情

希望笔者或是其他高人能解释一下,为甚国家政策要这样?本人愚钝,想不通,还请高人指点。

家园 谢宝。一座楼看到各色人。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读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大连。这个帖子里对东北人的看法很多是以点代面了。爸爸是做机床设计的,84年开始下班后就替人做设计,经常夜里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白天早晨6点就要出门上班,上班时又是单位里的设计主力,很多年都这样。两头忙,攒下家底。靠这个家底熬过了发不出工资的日子,也在两个孩子需要的时候全力帮助过了难关,现在还是能做就做。东北人并不懒,只是很多人多年来生活在大工厂的环境下,那是一个小社会,技能见识都在这个环境里,局限了。周围一大片的邻居都是工厂里,这个厂那个厂,经常一家人都在一个厂里,下岗全家下岗。发不出工资了,还是每天都去上班,相信有一天工厂会好起来,工资会补发回来的。听了很多惨事。90年代初,读书回家都是从上海坐船回去,船上经常是从上海倒服装的东北人,坐着最便宜的底舱,一个月几次的折腾。好面子,在我看,这是全中国人的通病,开要好车,住要好房,你可以说是追求,也可以说是好面子。在指手划脚之前,也要看看自己。怀念家乡人的爽快。希望都好起来。

家园 我怎么就没看见过东北下岗老爷们宁可在家喝酒打老婆也不出去

我是大连人,父母在重型企业工作,周围都是一大片住的都是企业里的,发不出工资的,下岗的多了去了,怎么我就没听说哪家“东北下岗老爷们宁可在家喝酒打老婆也不出去工作”,看了这个楼,觉得很多过于以点代面了,说实话,很多人性弱点,并不是东北人独有的。

家园 感觉就像当年国统区TG从国民党报纸上来解读真实情况一样

够讽刺!

家园 东北确实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奉献

不过楼主确实过激了。东北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都处于痛苦的转型。不过东北的基础靠的是重工业,而且他的一些工业格局确实因为时代的原因落后了。

如果楼主只将这个作为东北衰落的原因,那他是没办法找到出路的

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德国人民是幸福的,有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上面的那么多为什么,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好好想想建国至今,有几个东北人进过政治局常委?更有几个人在中央决定性的政策中能为东北说几句好话?

家园 这话都敢说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共两党,根子都是从辛亥开始的所谓革命党,其主要骨干以南中国省份组成,对东北这个传统的满人关外之地永远不会视为正宗,出粮出血有份,但发展就不会太用心了。虽然今日东北居民以汉人为主,但因为先是满人后有日本人的缘故,对其的策略基本上与西藏,新疆等差不多,有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潜台词。

解放后东北一直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虽然后来老毛为了安全考虑,搞了”三线建设“转移了很多军工到内陆,但是煤炭和钢铁、重工业重心几乎还是在北方。更不要说有名的开发北大荒,将荒地搞成了大粮仓。

在改革开发前,东北人那个牛气,因为他们的工业基地的广大,很多东北人都是工人阶级。我们都知道在当时这个代表着什么。东北老大哥那走到哪那都是刚刚的。可惜改革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以低廉的人力资源为主的轻工业转移,这时候具有丰富人力和便利的交通运输能力的沿海开始发迹。东北这时候本来经济开始衰退,又碰上比沿海更恶劣的贪腐甚至是明显具有黑社会色彩的官僚,才这么快的衰败了。

家园 别生气。看多了他的发言,怀疑他是海那边的
家园 几两粮没听说过,但是垧的说法是正确的

我是辽中南的,辽宁的人均耕地相比关内应该还是好的,不然怎么会出来垧的说法,老家的垧是100X100米的 就是说一垧地15亩地,但是老家地可能多一些分地都是按照大亩来划分,10大亩等于15小亩,现在也如此。祖上就是辽宁本地的。

家园 翁美玲是安徽人

比如说翁美菱,就带有很典型的岭南长相,她的深眼窝,高颧骨,嘴的轮廓,都是很典型的岭南风。

——————————————————

翁美玲是安徽人。不是广东人。

家园 像日本九州那样实行产业转型,东北就依然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九州以前是个产煤区,后来日本政府作出了用石油替代煤矿的决策以后,给了它一整套的政策来扶持九州的发展

后来九州也成为了日本的高科技制造业的重要产地

家园 匹兹堡产业转型怎么回事?

前几天G20开会,老米特地把会场放到匹兹堡,说是产业转型的典范,具体是怎么回事?

家园 沈阳的?

??

家园 顶,辽宁人

父母和我说过 我刚出生那会83 84年的样子,家里一年吃了不到一汽水瓶的豆油,做菜要放油的话按滴放。

另外说到自然灾害爸妈也年小,奶奶倒是说过,基本上是最好的食物就是土豆,但是很少,然后吃树叶,一种叫郝子苗植物的根,这个在我小时候也吃过不过是觉得好玩,有榆树种子,郝子苗的跟,刚刚长出来的蒲草棒~~。

奶奶还说60年饿死了太多人,说饿死的人眼睛都是绿色的,没办法~~~

至于公粮那是年年都有的吧,就是包产到户也是年年要交公粮,好像有一部分是义务的那时候太小了,后来公粮就有价格了但是价格很低,每家还都有必须上缴的量。

家园 不能这么比较

重工业制造的东西不是普通人需要的东西,所以很难有轻工业的滚雪球效应。重工业从来都是投资大、见效慢、回报低,全世界都是这个情况!但是打仗和工业化建设的核心部分都要依靠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