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朱下台后,他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中央财政出现了巨额盈余。但是,那其实不过是把政府应该背负的三座大山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去了而已。
忙总能否谈谈签署wto的详情?譬如对我国经济的正反两面的影响,wto是不是属于卖国条约等等。
主要还是人的问题。工业基础好,布局好,都没有用。如果不大幅度调整领导层,最终肯定完蛋,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加入wto利大于弊。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至于具体如何分析,我对国际贸易不熟悉,不敢不懂装懂,建议请教西西河里这方面的专家来系统分析。
把国企一刀切是一回事,加入wto又是另一回事,我们不能因为某人犯过错误,就说他没干过好事情,这不公平。某人干的事情应该说绝大多数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只有在大规模让国企破产这件事情上操之过急,后患无穷。
鼓励在外东北人回乡创业?小沈阳们?
俺当时还是青春懵懂。但事后看,如果老朱更纯熟一点;如果更多的听取各种意见;如果更稳健一些;如果中华再现不世英才,真能在当时的思想、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条件下,做到“又好又快”。。。 真实的历史,让人唏嘘,盼能为来者鉴。
产业转型的话题都已经被说烂了,甚至这个话题成为吴市场之流贩卖私活的幌子了(吴市场一方面全人们不要进入股票市场,不要参与这个服务行业,一方面却高喊服务业最重要是他的矛盾之一)吴市场拿出忧国忧民的姿态说,重工业太多,污染太多,所以不能要这么多,应该像印度那样服务业多而重工业少,这样的高论实在是不值得一驳的
关键在于怎么样实行产业转型,我们可以问为什么东北的产业转型长期的难以成功。
如果借鉴日本九州的产业转型的成功的例子来看,中国东北的产业转型的失败的关键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通过政府主导培植新产业链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此前的政府的有形的手主要是企图调节东北地区的所有制构成,事实说明,那样的做法是失败了的,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经济体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但是大多数的经济体都在工业化进程中失败了,更不要说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了;而东北长期以来凭借国有企业的力量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大量的支持,本身说明了国有企业在过去是有竞争力的----为什么说到了市场经济就一定会没有竞争力呢?
东北的产业转型,如果中国政府能够以日本政府推进九州地区的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大力的培植新的产业链,形成新产业链和传统产业链的高效互动,那么东北的产业转型凭借东北原来的底子完全可以很顺利的推进下去
以下为文摘
-----------------------------------------------------------------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心由“经济恢复”转向“经济振兴”,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转为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基础产业、原材料产业逐步让位于新兴的加工业。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逐渐弱化对九州钢铁工业的支持;同时,日本的能源结构由“煤主油辅”变为“油主煤辅”,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池田内阁于1961年7月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1962年10月采取石油进口自由化政策。这一时期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煤价居高不下,煤炭国际竞争力弱。1963年,日本政府决定削减国内煤炭产量,大量从国外进口煤炭,煤炭产业开始进入衰退阶段,九州地区的经济由此开始衰退,到1969年九州地区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已下降至2.2%。
-------------------------------------------------------------------------
长远来看,重振产业衰退地区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即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九州地区为了摆脱产业衰退,重点也是培育新的替代产业。
1、调整衰退产业与扶持新产业相结合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认识到煤炭工业的衰退已不可能逆转,于是开始着手煤炭产业劳动力的安置转移和向原煤炭产地诱导新产业。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产煤地域振兴临时措置法》,1962年设立了“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由“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1972年后重组为“产业重组/产煤地振兴事业团”)出资、融资开发工业园小区,然后再将开发好的土地附以长期贷款、减免税等措施转让给投资者,吸引投资者来产煤地区建厂。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到1993年日本共建立了136个工业园区,其中拥有筑丰、三池、福冈三大煤矿的九州地区福冈县内就建有66个工业园区,占工业园总数的40%。到2002年底,福冈已有96个工业园小区,先后有521家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共创造就业机会5615个。
2、利用区位优势重构产业,发展新兴替代产业
九州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产业,而是对九州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重构,突破固有的产业结构,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度化。其中最典型的是九州的集成电路(IC)产业。
大量富余的廉价劳动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以及发达的航空运输设施为九州发展IC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在九州发展以生产和组装为主的IC产业。IC产业使九州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不仅推动了九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九州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九州的第一座集成电路工厂在1965年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此后东芝、日本电气、松下、富士通、索尼等大公司相继设厂,甚至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也在九州建立了集成电路工厂。半导体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带动了相关IT产业的研究机构、开发基地不断进驻九州,德国国立信息处理研究所(GMD-Japan)、英国CranfieId大学日本中心等世界性研究所和大学先后落户九州,而日本国内的日立、索尼、三菱、富士通等大企业也在此成立研究所。九州已经成为日本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九州地区的经济结构成功转型。九州地区的第一产业明显衰退,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内部结构由钢铁、造船为代表的重工业型产业向以半导体、汽车相关产品为主的加工、组装型产业转换,并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的主要基地。
另外欢迎到新浪那里看我与他人的答辩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老朱加入WTO,在最初是争议很大的,因为他直接干预谈判,并且作了很大的让步,特别是秘密条款的部分.
我赞同WTO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中国被保护的行业,以汽车为代表,都是低效而昂贵的,二是加入WTO后纺织业出口百分一千多的井喷式增长.
外资进来后,对国内产业的冲击,突出的就是大豆,凯雷徐工也算一例,更多的原因在于官府的不作为,而不在于外资.
进入wto,好处当然是中国的产品可以快速进入各国市场。但是,美日欧这些发达国家至今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对我们的产品百般限制,随时以产业损害为名进行反倾销调查。所以说到底,发达国家的市场我们还是很难进入。好像华为,拼命想进入北美市场,没机会。想通过与3com合作,收购3com,曲线进入北美市场,结果也不同意。现在3com终于被惠普收购了。
我们的产品能够比较顺利进入的,还只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其实这些国家的市场通过原来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是能够进入的。中国近几年的巨额贸易顺差,沿海产业顺利升级,很大程度都是依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不是发达国家的市场!
特别严重的问题是,美日欧的产品和资本进入我国市场,控制了很多行业,有些已经大大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命脉。
譬如大豆,如果不是因为wto,国产大豆不可能被美国的补贴大豆轻易挤垮的。现在的情况是,wto限制了中国对大豆行业的补贴,美国却用巨额资金补贴大豆,来挤垮中国大豆产业,实现垄断利润。
还有像化妆品行业的小护士、大宝,不是他们真的愿意卖企业,而是面对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的巨大优势和价格倾销下,实在很难经营下去。这些企业得出结论:晚卖不如早卖,没办法。中国的产业就这样被人控制了。这两年要不是网络舆论影响,汇源和徐工肯定也都完蛋了。
还有银行业,我们要购买美国银行,美国人不同意。美国人却轻易购买了中国国有银行的大额股份。我们虽然有顺差,但是还必须购买美国国债。他们把石油铁矿石价格涨得那么高,稀土却跌成土的价格了。我们想不卖稀土还不行,动不动就去wto打官司。
所以我认为进入wto中国还是亏大了。
大批工人下岗,很动荡,不过企业规模没有北方大
不惜一切代价加入wto,是与我国经济战略相关的战略决策。我们国家在经济目标选择上的优先次序是:1.充分就业(不然社会动荡,一切将化为泡影),由于中国在1980年代到2020年代都处于就业人口绝对值增加状态,只能靠增量就业岗位来解决失业问题,所以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也即经济投资必须保持稳定且高速增长,这就是GDP政绩的由来,这是国家战略决定的;2.财政收支平衡,这个不用多说,寅吃卯粮美国鬼子都维持不了多久;3、通货膨胀良性可控(内部指标是年通货膨胀率在8%以下),这个也不用多说,因为太高导致资产贬值和剥削人民,太低导致投资不足,完不成充分就业目标;4、国际收支平衡。但当上述目标发生冲突时,优先保证充分就业,牺牲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战略选择,你可以评论对错,但是站在国家长治久安(考虑到我们的安全环境的恶劣程度,欧美的遏制压力)和发展的角度(追赶欧美的梦想一天也没有从我们脑海中消失),只有这个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世界上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所以国家高层做出了这个选择:牺牲国际收支平衡,保就业。你可以说今天许多问题都是外汇储备惹的祸,但是这就是我们交的学费。自然,wto对我们的歧视,也是我们付的代价。这个决策是集体决策,并非某人心血来潮。
这就是我知道的真相。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花忙总。
俺一直是对朱相抱正面看法的,以为忙总是全面否定朱相的,不过看来,是我眼界不够。
对于东北那摊事,我的看法赞同忙总,虽然不深入了解,但是确实东北下岗后的后遗症比南方大太多了。
俺是南方人,从前对下岗并不在意,因为南方这边确实不显太大的后遗症。去了东北走马观花,觉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看的报道也是如此。
应该说,同样的疗法,南方可以用,北方不行。
至于朱相的脾气,刚愎自用很早就有结论,当他手下不是啥舒服事情。
另外对于小护士大宝南孚这些,俺的看法不认为是wto导致,恐怕更多因素就复杂了。我朝不少官员的辫子还没剃光呢。
另外我认为,我朝只小平以后,逐步是真正贯彻实现民主集中制的。
朱主政的范畴,大政例如wto、下岗、分税制、各种大改革并不是他一人的决定和功过,但是作为政府首脑,他拥有最大程度的影响施政方向。比如wto和下岗,可能常委意见基本一致,但是各人的底线不同,而作为真正执行者和推进者的政府首脑,行事风格能最大程度影响大政方针的实行效果。
看来我的层次还是比较低,眼光不够,看不懂高层的思路。
我本人是技术出身,后来做到产品经理、大区市场总监,现在做外贸,对于市场比较敏感。
wto把国内市场轻易让出去,沉重打击了国内相关企业。而我们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受美日欧产品冲击,在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的扩张始终受到很大限制,非常吃亏。做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拓展总是很郁闷,左一个标准,右一个指标,太难了,成本也高很多。稍微做大一点,不定什么时候又是一个反倾销调查,你要反诉吧,成本又增加很多,还未必有效。反而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中亚,限制少,比较容易拓展。
我始终觉得解决就业,用外贸盈余带动国内相关企业和相关行业发展,比引入外资,占领我们国内的市场要好得多。现在中国不缺资金,把外资放进来,如同饮鸩止渴。虽然短时间解决了就业,但是我们得到的只是工资,利润都被提走了。他们通过设立分公司的办法,转移利润,税也收不到多少。而且市场本身是珍稀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他们占了我们就没了。
忙总真是西西河擎天保驾之人。那天一看到忙总申请认证的公告,一溜小跑跑过去,支持的人都大幅超标了,人望啊,佩服佩服。
对政府的,站在宏观面看,伤害了千万底层人民福祉的政策也不一定是绝对错误的,微观面看,底层人民十多年来的苦痛是否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