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经济】抛售中石油股票内幕调查-BP是见利忘“义”? -- 西风陶陶

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经济】抛售中石油股票内幕调查-BP是见利忘“义”?

抛售中石油股票内幕调查-BP是见利忘“义”?

2004-02-16 11:38:00.0 中国经营报

 

  

继1月12日BP在香港市场悉数抛售所持有的35亿股中石油(0857.HK)股票后,2月11日,其又如法炮制,将持有的中石化(0386.HK)18.3亿股全部沽空。两次沽售,BP净赚108亿港元。然而,显然,赚个钵溢盆满,并非媒体一再“追逐”本是商人的BP的根本原因。公众真正感兴趣的是,BP为什么偏逢中国经济显现“过热”趋势之时,以及中国油企海外扩张战果不凡的节骨眼儿,在短短一个月内,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中国两大石油公司战略投资者的角色?

  ■BP抛售是见利忘“义”

  石油问题专家高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BP连续全部沽售中石油、中石化股票的行为,表示了“理智的愤怒”。

  在他看来,BP此举,首先说明,其见利忘“义”。“我这里的‘义’绝非感情用事,而是指两家公司股权合作的重大意义。”高中对记者说,“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前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出现的与后者间的股权合作,是双方彼此联结最紧密、对后者影响最深远的合作方式。而普通的项目合作,在某一项目结束后,彼此间的经济往来也就相对停止了。”据此,高认为,从“资本逐利”的角度讲,BP抛售两家公司无可厚非,但悉数沽尽,则表现出其对与两家公司股权合作方式的放弃,而这种放弃,至少可以理解为,BP对中国经济与中国油企未来发展前景感到茫然。

  一方面,自去年夏天开始的能源“三荒”,直接反映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已有“过热”趋势。更应引起注意的是,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1月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前月上涨1.2%,较2003年同期上升6.7%”的统计数据中,不难判断,中国经济通胀压力初现。

  而此时,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借中国经济去年的一路“飘红”,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投资者青睐,香港市场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2003年分别上涨187%、155%和55%。

  另一方面,中石油集团与埃及、阿尔及利亚,中石化集团与加蓬,分别就加强石油领域的合作签署了正式文件。而此前,中石化集团在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参与新油田竞标和中标天然气项目等标志性事件,都吸引了业界对于中国油企海外扩张战略的关注。而海外扩张越是成功,似乎就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油气资源日益匮乏。这从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首次突破8000万吨的事实中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海外扩张所带来的桶油开采成本提高,对于中国油企来说,无疑是不可回避的事。而这一切,“石油专家”BP早已心知肚明。

  此外,高中认为,BP连续沽空中国油企后,并无后续措施跟进,只是泛泛罗列出早已与中方开展的各合作项目,实为不智之举。这既在国际石油界开了个不好的先河,也不利于多年来BP良好形象的再塑造。

  ■BP反击“声讨者”

  BP(中国)战略与集团事务副总裁张承耀对于外界的指责抑或声讨,感到极为不解:“如今的世界,是市场经济主导的全球化的世界,BP也早已成为不代表任何国家、任何组织的全球化的股份制公司。为什么一个我们认为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却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据介绍,2000年,BP在中石油、中石化IPO时,出资认购两家公司股权的目的极为明确,即:推动两家公司尽快在海外上市。虽然,作为交换条件,BP也相应获得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部分权力,但今天回首,这一目的未有改变。当时,BP通过对两家公司的考察,认为他们在中国国内及海外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旦上市,盈利机会极为诱人。

  张承耀还请记者站在BP股东的角度去理解,力求让那些指责甚至声讨BP的人明白,BP此举是为股东负责的具体体现。

  至于BP选择售空中国油企股票的时机问题,张再一次强调了“资本逐利”的概念,并认为,无端的猜疑与联想,不仅牵强,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国际石油公司与中国油企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