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的审判与传承的力量 -- cinese

共:💬28 🌺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历史的审判与传承的力量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得失。但在历史对许多事情的评价,往往与历史的传承有关。在对历史事件的审判上,经常存在着一方缺席的现象,而不缺席的一方则永远是光荣正确的代表。一个观点,一个政权,甚至一个人物,能否在后世继续发挥影响,关键在于在当今社会是否有着明确的传承人群。而这也恰好是民族、党派、教派和知识分子所最特长的。

以民族为例,乾隆灭准格尔可谓是灭族,罗马灭迦太基与此类似,但现在也很少有人提及。因为仇恨没有人继承。而中东则不然,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民族世代相传,几乎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曙光。

教会方面,看discovery的历史可以看出,凡是得罪基督教的皇帝,几乎都没有好评。在中国19世纪传教的那些西方人,虽然有好有坏,但还是集体被封圣了。而当时他们的对立面,在如今已经悄无声息。

知识分子与皇帝的对抗上,中国历史的负面奸雄皇帝不多,秦始皇与没有名分的曹操算是最出名的。两人有不少共同点,首选是国运不长,可以被后人肆无忌惮的评论。其次是两人得罪了知识分子集团,这点非常致命。秦始皇焚书坑儒,得罪了儒家,从此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而曹操就更有意思,在魏晋南北朝前期,他的形象还基本是正面的,这主要与晋追认魏为正统有关。而此后形象就逐渐变差。其中的一个因素,或许与曹操和士人集团的矛盾有关,尤其是孔融,崔琰之死。崔琰恰好是后来的四海望族之首清河崔氏的始祖,舆论权操纵在这些人手里,曹操的形象可想而知。至于我朝先帝,得罪知识分子的后果已经逐步呈现。

回到话题开始,一切对历史的看法都是为现实服务的,这也正是本文谈及现象的根源之一。我最忧心的事情,便是历史往往不能回归他本来的面目。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国共双方均指责对方的观点不符合事实,但又有谁能完全超脱这些政党去研究历史?例如孙中山先生也曾经做过一些错事、可以参考袁伟时的一些书籍。这些事情在海峡两岸都是禁区。而北洋军阀也有一些正面的东西,例如谈起段祺瑞,大家都知道他的卫队屠杀了刘和珍等学生,但谁又知道他对此事非常震惊,此后终生吃素以表忏悔呢?

西方有利益集团的说法,我认为这些世代传承的组织便是利益集团。不管这些集团的做法是正确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错误的,国家与社会的民意不能被某一集团的观点所统治,这才是最重要的。

家园 有道理有道理
家园 谢谢R兄的欣赏
家园 以史为鉴嘛

以史为鉴 才能可以知己知彼嘛!!

家园 鹿死谁真未必

老毛也是知识分子,他是有一套理论传世的。

这与老蒋完全不同

家园 历史只服务于掌控它的人

天下万物无不如此。我从来不指望从历史中得到真理,能够得到真相已经很难得了,一百张纸里头,不知道有多少参透了泪水和谎言。

家园 但一个国家若想前行,需要面对的是真实的历史

否则依然在蒙昧中度日

家园 有点道理

顶一个

家园 历史的真实性不好说啊

很多东西有意无意的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家园 永远不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上高中时,我问我们历史老师问题,具体问题不记得了,大概是,我问,假如当时换成是另外一个人做这个历史事件,会怎么样?

我们老师颇具有哲理的回答,至今还影响着我——历史不容假设。

看了楼主的文章,今天我想把老师的话,稍微做点修改——历史不可能真实还原。

我认为,任何朝代的历史,后世都不可能看到其最真实的情况,史学家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的还原真实、还原历史。但只能是无限接近。

而作为同样是人,且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史学家们来说,要做到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是非常难得。这也可以说是无限接近客观,但不能达到真正的客观。

特别是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社会,集权思想作为主流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如何服从党和政府的利益才是根本,这也是我们从小从课本上学到的历史,和以后多方面了解的历史有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

一句话,历史只会由统治阶级来记录,同时也只会为统治阶级服务。这也就决定了历史的不可能完全真实。

家园 极端些

就很容易落入不可知论了,我是赞同不可知论的,不过我想不可知也没有什么坏处。我要是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可以通过普通的手法得知,人生就没有乐趣了。

家园 赞同,历史没有真相

我始终觉得,历史的真相掩埋于层层的典籍之中。不妨以身边的举例,你所在的单位办公室政治斗争激烈,你都从每个动作解读当事人真正的意图吗?如果这都不能解读,那像毛主席发动文革的意图等类似的事情就更加难以诠释。也许每个说法都体现了某一层面,但完全真实的还原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家园 兄台似乎过于求全了

真实的历史、客观的历史都是“语词”,追求纯粹的历史就像追求100%的真空一样。而且这种追求会导致虚无,你能想象没有山海经、没有自己传说的中华民族么?历史就是应该被用来为当前和未来服务。以个人为例,没有人会记得自己所有的经历,只是去记忆回忆那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说民意不被某一集团观点所统治,那么言论自由就可以了。

家园 俺岔开一下话题,说到”知识分子和皇帝矛盾“的问题

这个知识分子和”皇帝“该如何划分,恐怕就是个问题,曹操和毛泽东算不算知识分子呢?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鼻祖,而且还自己写书。毛泽东,当他还是怀抱“联省自治”思想的一介书生的时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无数知识分子的翻版。窃以为可不可以这样划分,一部分知识分子(在野的闲散知识分子)与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夺取了国权的知识分子)的矛盾?虽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纵观中国历史,特别是落魄的知识分子,往往有不可小视的能量。古有黄巢,近有洪秀全,现代有毛泽东。

士家大族,窃以为简单的划到“知识分子”里面可能不大合适,很多其实是属于胸无点墨的贵族一类。

家园 似乎不行

秀才造反的,是成功的多,还是相反?是规律还是特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