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曾经的记忆:周星驰 -- 无明火
写下这个题目很是奇怪:周星驰,为什么是曾经的记忆啊?当然了,现在的星爷还是当年的星爷么?自从他给自己拍了一部自传式的《喜剧之王》后,我们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星爷了。曾经叱咤香港影坛的“一成二周”,随着周星驰的改型,一去不复还了!香港电影告别了一个时代。
清华的学生通过《大话西游》这部片子把星爷抬成了艺术家。成也大话,变也大话。葡萄,你哪里去了呢???
星爷真地相信了。从那时起,周星驰蜕变成了星爷。他也给自己定位到了更高的程度。可是,至今我们也没看到星爷的升华,却再也看不到以前那个让我们无比放松的星仔了。星爷的电影和我们的经历越来越同步了。同步的让我再也很难像以前能够看到那样放松的无厘头了。就像我们的过去不会再重来,星爷也永远不再是星仔了。星爷的公司没有从这部片子获利(而刘镇伟借这部片子拍的《情天大圣》简直就是垃圾),星爷却意外的从这部片子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儿时理想的最终成功。但是,同时也不再是当年的星仔了。也许,现在周星驰拍的那些让我们很难理解的片子才是他内心想要的。他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一个演员,而不是小丑(就像他在《喜剧之王》中说的:“我是一个演员!!!”)。他并不希望,永远被人们当作一个纯粹的开心钥匙。他希望人们承认他的演技。可是,如同他的影片一样搞笑,上帝给了他一个对比的坐标:梁朝伟。其实,梁朝伟现在的一切才是周星驰向得到的。可是,上帝偏偏和他玩无厘头。他拉梁朝伟当陪伴,报考无线。结果,却是梁朝伟考上,没有要他。多年后,梁朝伟成了香港电影界最成功的演技派+偶像派演员,并拿影帝拿到手软。而他仍旧被人们当作开心钥匙。从不会有人把他和梁朝伟并列。要知道,当初他可是早在儿时就一心想演电影的。而那时候,梁朝伟还从没想过自己和电影有什么联系。也许,没有周星驰,就不会有今天的梁朝伟。可是,命运弄人。就像一个暗恋着别人的女孩,为了向男孩表白时候有个壮胆的,而拉上了一个不起眼的好友一起去见男孩。结果,男孩子却看上了她的同伴,并结婚……现在的周星驰和梁朝伟是否依然是如同儿时那样友好,我不得而知。我并不认为周星驰是个鼠肚鸡肠的家伙。可是,见到梁朝伟今天的一切,他心里的想法,就只有自己能体味了。
而今的星爷虽说成功,可不一定是他想要的成功。他仍旧在拍电影。可以看出,他拍的电影里越来越明显的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意图向自己的真正的梦想发起冲击。可是,他被众人定型的太久了。你很难想象他拍王家为的《花样年华》是什么效果。如同葛优在《夜宴》中的台词导致笑场。葛优不一定觉得好笑,更可能是认真的表演。可是观众总是带着“李东宝”的印象去看他。结果……就像让罗凡.阿特金森(憨豆)演《角斗士》,他只要一站到斗兽场的中心,我想,连旁边的老虎都会笑破肚皮的,即使他什么都不做,只是站着。周星驰也是如此。
他并不是没有显示演技的机会。有一部叫《望夫成龙》的电影。我们可以见到他的努力。可是,他不是帅哥。香港电影的现实是不会给他这样的演员多少机会的。当然,并不是绝对。刘青云就极为的成功。可是,问题是星爷没有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不是没有努力。《射雕英雄传》中,他被安排一掌被人打死。他觉得可以先挡一掌,还设计了动作。可却被导演否决(《射雕英雄传》第一部“铁血丹心”的导演就是杜琪峰.后来在《喜剧之王》中他复制了这个场景,可见对他内心的影响)。他也做过很多别的角色。可都不成功(刘德华在他的《17岁》中唱“后来...荣升主角太突然”,一定让周星驰非常非常羡慕。)。他想出人头地,最现实的就是走谐星的路子了。因为当时大家都看出他有喜剧天分。可是如同冯晓刚说的,他几乎被钉死在了这个位置上。
到了现在,他不太可能拍没有喜剧内容的片子。我想,他真的要拍一部纯生活化的片子,所有的人都会失望的。听到周星驰,人们进电影院就是带着极其强烈的目的去的。没有意象中的收获,即使周星驰演出了生活的真谛,人们也不会接受。周星驰自己也陷得太深了。他也很难不给自己强烈的限制。可是,他又想加进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让他的电影,既不是以前的“星仔”,也不是他想要的“演员”。现在,他的片子很古怪。古怪的既不是搞笑,也不是演技。他站在那里。我们就想笑,可是却不知道怎么笑。他就想飚演技,却演得浑身不自在。
就像一个希望成为顶级厨师的人,却在一开始由于生活的压力成了一个专做杂碎面的师傅。他不停的做杂碎面,做得让大家如此的爱吃,可是却不是他想做的满汉全席。有一天,他终于出了名。他想做自己的菜。却发现,人们不认可他的满汉全席,总希望从里面找出一大堆砸碎。而他的手也早已经习惯于做杂碎面了。可他不甘心,他虽然继续地做杂碎面,去不停的往里面掺进一些名贵的原料,展示他的手艺。可是,高收入的仍认为他做的即使放了鲍鱼也仍是杂碎面,而不屑一顾。老百姓却因为面味的古怪,价格的上升,而不在欣赏他了。
星爷,你后悔么?后悔什么?有什么后悔的?我也不知道。只是,突然想起了后悔。
也不是后悔。那是什么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是,“不是梦中人,怎会醒时泪”啊
曾经的星仔,现在的星爷,不管怎样,我祝福你……
非常幸运的95年大一时正是在昌平100号看到了月光宝盒,算是同步到他的那次升华。
后来他是不如那次表现的扎眼了。问题是经典电影由许多要素构成,他之为其一,另外,上升到个高度后再上升是有很多方向的,在表演上要他再怎么添光发彩也难,在导演素啥的别的方面他做的也还不错了。
花一个!
虽然努力不可少,但最好的总是天然的,人也一样;
悄悄说一声,兄台(或者MM)有时间的时候,抽空修改一下别字,这么好的东西读着“牙碜”,岂不可惜了。
其实不然,只有喜剧舞台才给了他充分表现自己的天地。 如果他执着于非要拍/演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角色,那我倒是觉得才是失败,人尽其才才是演艺圈的成功标准。
扯远一点想到南唐李后主,我想没有一个人不认为他是一个聪明人,但是做皇帝却不是他的专长,没有人尽其才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如果他能够及早转行(如禅让给别人)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或文学家。
所以说,变与不变都要考虑自己的资质,而不是自己的主管愿望。
所以不成功不说明不努力,不说明选择的方向不对,顺势而为取得的成果更为光鲜一些。反过来说要这样的成功比较难,一要自身努力,还得要找对方向,找准时机迸发。
看不看得出来,那是观众的欣赏水平问题,与演员无关。
《喜剧之王》我就从来没单纯地当一部喜剧电影看——它是喜剧吗?不是吗?
是吗?
不是吗?
只是他想面向更大的市场和观众,但是他的原来的风格又过于鲜明强烈,导致出来的效果难以两边讨好。
希望也能像jim carey一样转型成功。
但是看来看去还是感觉周星驰的电影确实缺少那种让人看3遍的动力. 看完了笑完了就没了....
和到底火在哪里...
从那之后的片子里,你能明显地看出星星在努力地寻找那根把他一下子捧成“星爷”的痒痒筋... 可惜,找来找去总也不得其法,最后都变成了变了味儿的拙劣模仿...
为什么?因为那根痒痒筋根本不存在!
如果不是清华大学为学生宿舍装了电视,如果不是正好北京二台在一边又一遍地播放大话西游的话... 星星到现在还只能是个“星仔”,到不了“爷”的高度...
现实就是这么无厘头...
感受故事,或许和观众的经历更有关吧.觉得周星星以前的电影里常调侃人性,说揭露也可以,并且其实很多时候结局都还比较阳光,与其说不够灰暗,到觉得不如说是仍旧在粉饰.个人看大话西游比较晚,反而印象不那么深.国产零零漆,反复看过了5~6遍,从片头失手把女舞者甩飞的调侃开始,与妓女(还故意把她的白话腔调弄成港人所指称的北姑那样)的对话,达文西来接头,到首长讲就算一张厕纸都有它的用处,过了罗湖口岸到了香港,好容易找到宾馆,问是要北姑还是要陀地......,真的是可以大致背下来了.喜剧之王也挺好,娱乐靠人过后的次日,偷偷打电话问人高级应召的钱要多少,最后连红包里的钱全部倒出来,再加块表(还差两块).女明星开车来接,不好彩张妞偏又问,你养我.他和女明星排戏,在揽着深情凝视的紧要当口,鼻涕却悬垂下来:D.
少林足球似乎开始以电脑特技作为噱头,虽然还保留了些惯常的调侃,不过味道好象淡了不少.再到功夫,又还回复了些,不过也主要还是以电脑特级渲染过的功夫场面来填充故事.
也可以理解,想来或是白描漫画画成功了,要尝试水墨山水,油画.至于成不成功,至少他要先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