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说鉴宝 -- 边看边说
前几天,不经意的走进了个频道,一个女主持人站在台上,指挥着人们喊口号,着实是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搞传销呢。后来又看了两期才知道,是说古董的鉴宝节目,口号是:" 比眼力真假共辨,猜价格一锤定音 "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坏主意,专拿节目和女主持人开涮,就这两句口号,绝对犯的不是过失的错误。暂不说古董是不是广大群众能共辨的东西,仅冒着懵猜价格,一锤就定不了定音,拍卖行拍东西,竞价竞到最后,成交了敲锤子,那才叫定音,又没成交、又是乱猜,定什麽音。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当人们把过去的旧东西变成了玩物、变成了商品,造假牟利就开始了。据记载,在宋代,是古董造假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达官贵人们喜欢从坟墓里刨出来的玉器,爱上了被尸水浸泡的红绿颜色,匠人们为了卖高价,用染料染、用粪水泡、甚至把玉埋到了牛羊肚子里,无所不用其极。传统的伟大,造就了一批的秘方匠人,也造就了一批靠眼力吃饭的古玩鉴赏家。
鉴赏和辨伪是门很深的学问,即是学问,也当然的进入了学术争鸣的范畴里。没有确切结论的争鸣,往往会使真理和真实性变的模糊起来。看了一则报道,2005年夏,在北京报国寺,故宫专家们冒雨为市民免费鉴别藏宝,几千件物品,只有十几件是真的,其余的都是赝品。在感谢大叔大婶们为潘家园有私奉献的同时,也深深的感慨古玩行业的水深。
盛世藏古董,近年来,古玩持续升温,拍卖也屡创新高,一个木头像卖了几千元,一只破瓷碗拍出十几万。暴利让人眼花,骤富让人心颤。古玩,已经脱离了历史、脱离了艺术、脱离了实价,成了博彩股票。在全民收藏的大潮下,一些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疯狂,造假也创造了宋代以来的第三次高峰。古玩界的打假喊了多年,但是打不了,辨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这对于只知道自己是怎麽来的,却不知道自己怎麽走的专家学者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古玩不仅要知道怎麽走的,还要知道怎麽来的,这是超一流的问题,专家学者搞不懂,可造假的却是精通入髓,谁斗得过谁,是很明白的事。在古玩行里,造假就算是善人了,比起缺德带冒烟的盗墓贼来,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这该是人们宽容造假的原因之一吧。
一位大款藏友看着家里成堆的赝品,调侃的说:" 一个人买假并不难,难的是天天买假。" 这可是至理铭言呀。
现在想告诉《鉴宝》栏目的哥们们,和那些想靠捡漏的叔叔大婶们,真假不是共辨的活儿,定音也不是猜的事儿,什麽是真的,卖了钱揣到腰包里才是真的。
但是“群众有庸俗的权利”,于是很多节目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 -- 系统屏蔽 --。
罗永浩段子里的,借用一下,估计他也不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