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驻印军新38师与日军扬眉吐气的第一战 (也许大家都看过了) -- 煮酒正熟

共:💬3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驻印军新38师与日军扬眉吐气的第一战 (也许大家都看过了)

中国驻印军驻地在那个著名的盟军大本营??兰姆伽训练基地,由中国远征军先期入印的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及随后败退的杜聿明第五军残部共两万人为蓝本,后来又从国内空运来的三个整编师和大批从军学生也陆续开到这里接受装备和训练。

兰姆伽原来只是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一座偏僻小镇,小镇四周除了干旱的河滩和荒凉的山谷,还有一座上次大战时期遗留的战俘营。一九四一年英国人还在这里关押过两万名从北非俘虏的意大利战俘。后来盟军在缅甸遭到失败,亚历山大根据英美两国达成的协议,将兰姆伽及其周围数百公里山区划出来供美军使用。

中国新兵到来后。美国人把他们集合起来,带到一座特设的卫生清洁站,依次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洗澡、理发,清除污垢,打预防针,等等。脱下的衣裤堆在一起,泼上汽油烧掉。头发胡子一律不许保留,统统剃干净以防传播寄生虫。经过一番修理,新兵仿佛卸掉许多包袱,个个觉得轻松愉快。

清洁毕,开始分发军需品,军需官按名册清点,逐一领取。很多人由于对美国人的物质奢侈感到极大惊讶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物品计有:咔叽布战斗帽、钢盔各一顶;钉有铜钮扣的咔叽布军服(夏冬装)各两套;羊毛衫夹上衣一件;棉织内衣内裤两套;短袜、衬袜及呢绑腿各一副;帆布胶鞋、大头皮鞋各一双。还有毛毯、橡胶雨衣、橡皮垫褥、水壶、手电、遮风镜、防蚊头罩、毛巾、铝饭盒、行军背囊,等。当全副武装的学生兵唱着歌列队走出机场的时候,他们个个昂首挺胸,心中充满做人的尊严。

美国人在兰姆伽开设了许多军事技术学校,比如战车学校、通讯学校、工兵学校、指挥学校等等,还有专门训练炊事兵的后勤保障学校。步兵训练主要是通过各种训练场地来进行。在兰姆伽,所有教官都是美国人,翻译由学生兵担任。中国官兵分开受训,训练内容按照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教程来进行。由于美国教官执教严格,不循私情,中国军官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怨言颇多。这就是后来郑洞国将军回亿录《中国驻印军始末》中所说"受尽美国人的气"的重要原因。但是士兵们却较少类似的感情包袱,他们认为美国教官似乎更通情达理,不似中国长官来得凶狠粗暴和作威作福。

步兵受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队列操练、体格训练、战术理论、武器操作、单兵射击、格斗术、丛林作战、夜间作战、侦察捕俘、反坦克战斗等。军官受训内容有:队列操练、体格训练、单兵射击、战术指挥、沙盘演练、无线电联络、步炮协同、地空协同、反空降等。通过受训,中国官兵不仅对武器战术有了系统学习,同时也逐步接受了现代作战的理论和观念,这对他们在今后的战斗中打败强大的敌人无疑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课。

还应该指出的是大批从军学生的到来不仅充实了中国驻印军的数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质量。事实证明,只有同时拥有现代武器和现代文化的军队,才能日臻强大并且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驻印军的武器装备和经费开支全部由美国政府提供,其标准略低于美军作战部队。史料记载:"每师步兵三团,炮兵两营,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各一营,卫生队一部和一个

特务连,作战开始配属一个战车营。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平射炮各一连,另有通讯连、卫生队和特务排,全团约三千人。每营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每连三排,每排三个步兵班,一个轻迫击炮班。总指挥部直属部队计有:炮兵五个团,每团重炮三十六门。汽车兵团有载重汽车四百辆。工兵、化学兵和重迫击炮兵各两团,骡马辎重兵一个团,另有战车七个营,每营坦克装甲车若干。

中国士兵在这里头一次扔掉老式"汉阳造",换上美制M4“汤姆式"冲锋枪,头戴防弹钢盔,配发进攻型手榴弹。每个步兵班配备轻机枪若干。同时,步兵在未来的战争中还将得到来自空中的强大火力支援和后勤补给。这样,中国驻印军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上已经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军队的A级标准,步炮比例达到三比二,第一次从武器和火力上压倒日本人,从而使打败和消灭这些不可一世的东方强盗成为可能。

截至一九四四年末,在兰姆伽基地服役的美国军人累计已达七千人之多,而先后在该基地受训的中国士兵则有十万人,国内师以上高级指挥官有三分之一在这里进行过短期轮训或者合成训练。

一九四三年十月,当时世界战场的形势是:盟军在南太平洋上成功地遏止了日军的攻势,双方处于对峙。在欧洲,盟军实施西西里岛登陆,两月后,意大利政府宣布投降。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苏军从此转入战略反攻。.

战争的天平逐渐倾向同盟国一方。

十月,在兰姆伽整训完毕的中国驻印军两个师乘着夜幕掩护,悄悄开出印度,沿着塔奈河谷向日军占领下的缅甸北部推进。中国士兵全副美式装备,头戴钢盔,脚蹬皮靴,身穿咔叽斜纹布军服,七九步枪全都换成了汤姆式冲锋枪.这是一支装备精良面貌一新的大军,它们的番号是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部队官兵在美国教官的严格训练下,重新学习未来丛林战斗的一切要领,并且成百次地进行演练.在队伍中间,还夹杂着许多美国军人高大强壮的身影。

如果说在以往的中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的失败主要归咎于装备落后和官兵素质低下的话,那么现在从理论上讲,驻印军已经具备了能够从陆地上打败任何强敌的精神和物质条件。

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利多镇出发,沿塔奈河谷向西,不出一两天就进入绵延数百里的野人山脉和荒无人烟的胡康河谷.这条路线恰好是一年前雨季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的撤退之'

路。

在河谷两旁的树林里,山坡上,还有水洼和沟渠里,到处都能看见一具具遇难者的骸骨.这些不幸的死者经过漫长的雨季,早被毒虫猛兽镀空食尽,变成一堆堆支离破碎的白骨,令人惨不忍睹。白天,蚂蝗在水坑里翻涌,乌鸦在头顶盘旋;入夜,山坡树丛到处都闪动着饿狼鬼火幽幽的绿眼睛。这一切阴风惨惨的景象无疑都将重新唤醒中国官兵对那场大失败的惨痛记忆,从而给他们精神上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

战争是这样一种对抗:不仅比较物质,更比较意志和精神,胜负则取决于两者之和。尽管中国官兵提高了作战技能,装备了比日本人更先进更强大的作战武器,但是他们缺少信心,缺少胜利的鼓舞。失败是一片乌云,乌云牢牢笼罩在他们头顶上,使他们久久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下走出来。因此,在他们创造一项打败日军的战争奇迹之前,凶恶的日本人对于重振旗鼓的中国军队来说,始终意味着一场噩梦和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山谷里,大军沉默行进.骡马嘶鸣,枪刺林立;山林无语,战云逼近.战争将以严厉无情的法则检验每一个军人,并决定他们的命运和未来。

按照总指挥部作战意图, 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率新38师在前,廖耀湘新22师随后跟进。预计孙立人将在新背洋、达罗与日军主力打一场关键性的恶仗。他的任务是只许打胜,不许失败,否则,在他们身后还有一支八万人的筑路大军将失去屏护,而盟军代号为"人猿泰山"的庞大战略计划也将因此夭折。

早在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的当年十月,史迪威就制定了一个收复缅甸的战略计划,军方给这项计划取名代号为"人猿泰山"。"人猿泰山"原是一部三十年代风靡美国的传奇电影,讲述一个被黑猩猩抢走的小男孩如何在原始森林里长大,并成为一个英雄的故事。这个代号意味着未来在缅甸进行的将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原始丛林战争。

"人猿泰山"包括两个规模宏大的战略设想:

一.X军(驻印军)以收复缅甸北部为目的,与Y军(中国远征军)收复怒江西岸的战争同时进行。最终全面收复缅甸。

二、随着X军推进,届时将有一支庞大的筑路兵团将一条柏油公路从印度的利多一直修到缅甸的密支那,最后重接上中国境内的滇缅公路。该公路全长七百英里,途经许多高山大河和原始森林。同时还将铺设一条大口径输油管道从印度加尔各答直到中国昆明,预计总长度为两千英里。

"人猿泰山"计划的实现将打破日本对中国的全面封锁,把中国大后方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紧紧连接在一起。制定这个计划的着眼点出于对战争还将持续五年以上这一基本战略估计。

罗斯福总统亲自批准了这个计划。

根据情报,塔奈河谷当面之敌为日军赫赫有名的"九州兵团"精锐第十八师团。它的前身为著名的"米久留师团",该师团官兵全部由北九州矿工组成,作战凶猛,纪律严明。这支部队在中国战场曾经创造过赫赫"战绩",其中最著名的"芦沟桥事变"就是由该师团发动的。该师团还参加了上海淤沪会战、杭州湾登陆、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广州战役等,多次获得日本天皇奖赏。在一九四二年新加坡战役中,该师团以三万兵力俘获八万英军,震动英伦三岛.连邱吉尔首相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缅甸。新背洋。

新背洋是缅北群山夹峙中一块小小的山谷平坝,呈长条状,距边境约七十公里。新背洋扼胡康河谷出口,为驻印军入缅必经之地,由日军增派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驻守。

十月二十日上午十一时,前哨战在新背洋以西无名高地展开。新三十八师搜索军行进途中与日军一个大队猝然遭遇,双方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并同时向对方开火射击。

按照以往的战场经验,日军一个大队(营)的战斗力往往相当于或超过中国军的一个团。河南战役,日军曾经创下一个机动大队击溃汤恩伯一个师的惊人的纪录。因此战斗一开始,日军并没有把区区一个连中国兵放在眼里.他们还是按照老一套战术,依仗人多,三面包抄,连连向中国军占据的无名高地发动猛攻。

但是这次他们没能如愿以偿。搜索连是新三十八师的开路先锋,全连兵员三百余人,配备迫击炮十二门,反坦克炮三门,轻重机枪二十五挺。士兵清一色M4汤姆式冲锋枪。战斗一打响,该连即沉着应战,将敌人放入射程内,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予以杀伤。当日本士兵端着三八大盖气势汹汹扑上来的时候,冰雹般的迫击炮弹便劈头盖脑地砸下来,暴雨般的机枪子弹始终构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火墙,把气焰嚣张的日本人打得晕头转向,好像割禾一样纷纷栽倒在地。轮到中国军反冲锋时,头戴钢盔的中国士兵更是个个争先,勇不可当。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动武器近战的长处,把密集的子弹泼水般扫向敌人。尽管日本士兵受过严格的射击、刺杀和肉搏训练,且战斗意志极为顽强,但是他们手中的老式步枪毕竟敌不过自动武器的威力,中国人不待靠近就把他们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都是窟窿。

激战持续到中午二时,日军渐渐不支。

下午,另一连中国士兵及时赶到,两路一齐夹攻,日军仓皇败退,丢弃两百多具尸体和许多枪支弹药。

前哨战初战告捷,..中国驻印军首次创造对日军以少胜多的奇迹。

十一月一日,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先遣营,沿塔奈河谷西岸向新背洋迂回,行至加拉苏高地附近遭到日军伏击,损失一个连。日军以两个步兵大队的优势兵力包围了剩余的中国军,试团一举予以全歼。一一二团第二营紧急赶来增援,日军亦增援一个大队,双方就在加拉苏四周山头上展开激烈战斗。

面对强敌的中国军队沉着应战,再次显示出令日本人目瞪口呆的战场优势和良好素质。

战斗开始,处境被动的第一营虽然受了损失,但是剩下两个连很快就像受创的刺猬那样蜷缩身体,占据山头固守待援。第二营赶到,抢占另外两座山头,与一营成犄角之势,稳住了阵脚。

中国军占据山头,居高临下,拥有六0毫米、八二毫米及一0五毫米各种口径迫击炮约六十门,轻重机枪一百一十挺;日军迫击炮不到二十门,掷弹筒五十具,机枪七十余挺。由于日军在火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进攻屡屡遭到挫败。

第一天,中国军的迫击炮几乎主宰了战场形势,日军每有行动,必定招致炮火猛袭。特别是一0五重迫击炮,射程远,杀伤力大,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有时步兵刚刚隐蔽集结,即被炮火瓦解,部署被打乱。中国军还摧毁日军炮阵地一个,连日军指挥部也挨了两发炮弹,正在指挥作战的副联队长平田一郎大佐被当场炸死。

是夜,日军组织偷袭,中国军防范严密,未能得逞。

狡猾的日本人强攻不成,乃改变战术,以一个步兵大队迂回到中国军阵地后方,断其归路,再以不断佯攻和派出小股袭击,吸引对方打枪打炮。日本人的算计天生是精明的:既然被围困的中国人炮火猛烈,那么弹药消耗必定也大,一旦弹药消耗殆尽,那时候上帝也无法挽救他们的束手待毙的命运。

果然,一连数日,日军日夜袭扰,组织敢死队进行突击。中国方面还击渐趋稀疏,炮兵射击失去压倒优势,变得十分零落。

第五天黎明,日本人开始大规模集结部队,第一一四联队长丸山房信大佐亲自指挥战斗。迫击炮进主阵地,掷弹筒瞄准中国军队固守的山头,轻重机枪选择好射击位置,准备掩护步兵

发起最后总攻。

晨雾渐渐消散,太阳从河谷的山头上露出脸来。丸山大佐举起望远镜观察中国军阵地。千军万马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就发起总攻。他决心要替平田副联队长报仇。

就在这时,一队美国飞机隆隆地出现在河谷上空。对于所有经历过飞机轰炸和扫射的人来说,那种被死亡追逐的恐怖滋味是难以忘怀的。这样的体验无论对于苦难的中国人还是狂妄的日本人都同样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够对抗炸弹的威力,就像对抗死神的降临。所以当美国飞机一出现在头顶上,丸山大佐就感到头皮发麻,一股不祥的气息从嗡嗡的震响的空气中迅速传导给他,使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部队迅速隐蔽防空,进攻暂时取消。

然而这次美国飞机既未投弹也未扫射,只是威胁性地轰鸣着低空掠过,仿佛警告日本人不得轻举妄动。在战斗机掩护下,一队运输机又隆隆地飞来,于是目瞪口呆的日本官兵很快便看

到这样一个精彩场面:双引擎飞机好像一条条笨重的大马哈鱼,沐浴着山间金色的朝霞,在空气的海洋里缓缓游动。它们像产卵一样从机腹里不停地排放出许多花花绿绿的降落伞,降落伞系着沉甸甸的铁箱和麻袋,准确地落在中国人的山头和阵地。毫无疑问,美国飞机的到来不仅及时解救了地面受困的中国官兵,同时更给他们输入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中国军的还击更加猛烈了。

此后一个月,美国人仿佛为了考验日本人的意志和忍耐力,索性把这种空中补给战术固定下来。运输机每隔两三日就定期飞来空投,有时单机,有时两三架,对地面无线电台有求必应。空投物品从炮弹、子弹、药品、饮水、粮食等军需品发展到大炮、睡袋、香槟、留声机和衬裤,几乎无所不包。有次从飞机上投下一门平射炮,不偏不倚砸在炊事班的汤锅里,致使一连士兵整整两天没有能喝上热汤。还有一次美国飞行员同地面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投下一袋女人裸体照片和刮脸刀,弄得那些天阵地上人人失眠,脸上都有刀片刮破的痕迹。

中国人依仗美国飞机的空中补给不仅巩固了阵地,而且有恃无恐,不把整整一个联队的日本放在眼里。后来,他们干脆让飞机'在阵地四周投入大量地雷,然后拉上一道道鹿若和铁丝网,把高地筑成一座密不透风的堡垒,致使擅长夜战近战的日本士兵一筹莫展。

同中国军队的这种立体优势正好相反,日本人的后方供应则时时遇上麻烦。美国战斗机好像凶恶的兀鹰一样四处活动,专|门搜寻和袭击敌人的运输车队,轰炸公路桥梁,甚至连运伤员|的担架队也不放过。日本军队的困境很快在战场上表现出来:弹药粮食缺少,攻击乏力;中国军队炮火不分白天黑夜猛袭,官兵士气下降,伤亡增加,等等。丸山联队长焦虑万分,他预感到这场战斗的失败已成定局。

不久,情报传来,中国军队利用加拉苏高地拖住日军,赢得宝贵时间,其筑路兵团已经通过地势险要的朗克普边境峡谷向新背洋推进。

十二月,筑路大军打通塔奈河谷,将公路推近到新背洋以西二十英里的南亚腊。中旬,新三十八师全线出击,日军一一四联队仓皇撤退,被迫放弃新背洋。

拉加苏之战历时五十天,日军伤亡近千人,却始终未能攻破两个营的中国军阵地.中国军队这种崭新的战术给日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丸山大佐在写给师团及军司令官的报告中;

惊呼:"……(加拉苏)高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敌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够引起司令官阁下的重视…•"(《缅甸作战》)

但是这个局部战例并未引起日本将军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固有认识来自多年战场经验,而改变这种经验就不得不一再付出遭受打击和失败的沉重代价。

战斗结束后,一个参谋军官向孙立人请示怎样处理俘虏。被俘获的日本人都是在战斗中打散了被抓住的,有的还负了伤.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假思索地命令:"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照这样办。"

命令被迅速执行。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犯下累累罪行,官兵手上或多或少都沾有中国人的鲜血。因此后来各部队干脆连审问也取消了,凡是抓到日本人,一律就地枪毙,或者按照

中国刑罚砍头。枪杀俘虏固然不大人道,但是毕竟大快人心,以回牙还牙,壮哉中国人。从此,新三十八师杀戒大开,至战争结束,几乎没有日本俘虏活着逃过这支复仇之师的惩罚。

一周之后,筑路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新背洋。又过了一周,史迪威预言的奇迹果然出现了:五座大型机场从天而降,新背洋而谷转眼间变成一座喧闹的空军基地。笔直的飞机跑道横贯南北,无数油库、仓库、飞机库、营房和高射炮阵地密密麻麻布满机场四周,坦克、重炮和数不清的车队也轰隆隆地开进新背洋。日本人的末日不远了。

自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固然好,但我们就不能也飞机加大炮吗?让我们的士兵打之前就底气足,打起来噼噼啪啪一个字爽,打完也来个零死亡!我们的国防真得要加快步伐了,难道还让我们最可爱的人象几十年前那样去打仗吗?

家园 03年帖子的沙发……

算是古董了吧?!

家园 老酒的老久以前的老帖

必须顶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