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写诗!飞流直下三千尺?
好,简单点来吧,你说,你觉得多快可能合适?
背50斤东西,拿腿量,安全无虞的情况下
注意,不是一天,是以月计算的一段时间,连续的行军。还要考虑下雨呢?爬山呢?粮食慢了呢?
你说个数吧
实际情况的错综复杂,为什么还认为一定有一个可以得出的数字呢?
如果按兄台说背50斤的东西安全无虞地用腿走一个月。作为指挥官,应该会想办法让士兵尽可能少背东西,先把负重50斤改了,然后考虑是骑马还是坐车还是乘船,就算是走,走的什么路也要考虑,平原和山区可是大不相同的。兄台说这数该怎么给,为什么要给?对于士兵来说,每天只走两三里最爽,既看了风景又不累。对于想创纪录的人来说每天走一百里,晚上做按摩,吃兴奋剂。这有什么标准答案吗?
更何况,准备在远方采取军事行动,首先要考虑有没有这个必要,当地部队能不能解决,当地有没有办法解决。如果需要派兵远征,时间上的要求如何,从哪里调兵,应该选择什么兵种,如何运筹?这些都不考虑,直接讨论行军一个月实在没什么意义。
至于孙子兵书里的数字,我的看法已经解释过了。兄台如果还是不清楚,我能力有限,实再没办法表达得更清楚了。
如果是男生的话,乘以二,可行否?
空手走20公里,咱家就建议可以拍一部纪录片叫做《苦难的历程》鸟
当年俺们在大别山区拉练半个月,一天走个二十公里跟玩儿赛的。当然,女生不用背背包
我自己现在肯定走不下来!
脱离实际抬杠?拿特殊否认一般?有意思吗?
指挥官想办法要士兵少背东西?你拿脑袋一想,轻松得很嘛,但指挥官有多少资源?!美国轻步兵二十一世纪还背好几十公斤呢,何况古代后勤运输能力,说背50斤都是轻的。就人手一份的,刀枪弓箭,衣服鞋袜,被褥行李,一两天的干粮水壶,私人物品,多少斤了?武器的配发比例,有兴趣你可以看《太白阴经》
还要考虑骑马坐船??!!你成心故意的?
都说了是讨论轻步兵!骑马坐船都出来了!谁不知到骑马比走路快?还是你能给古代轻步兵都配发马匹?
人就两条腿,一小时4-5公里,一天24小时,承认不?古代轻步兵大多数时间没马骑没车船坐,承认不?晚上基本没有按摩服务没有兴奋剂吃,承认不?一定程度负重,长时间长距离徒步行军,怎么就没有一般化的数字?
你要有好观点你就说。什么按摩兴奋剂的乱侃一通,恕不奉陪了
兄台的思维还在这里绕呢。
最后解释一次,兄台还不明白我的意思就算了。
1、当兵的实际走多快就是多快,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在这里设想应该走多快既不现实也毫无意义。
2、战争不是旅游,围着地球转一圈才叫爽。先谋而后动,军队的出发地应该尽可能靠近预想作战地域,步兵的这种长途行军本是应当尽量避免的事。
3、行军是为了军事行动服务的,是特定作战目的决定行军方式,部队的机动能力则限制了作战方案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设定条件进行负重步行测验。
4、正因为步兵的平原机动能力不如骑兵才会有骑兵存在的必要。正因为人负重能力有限,才会发明车这种东西,才会借助畜力运输。正因为路上输送重型物资消费比不高,才会开凿运河,发展水运。你说的那种物资多、路途远的情况下,理所当然要考虑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呆板地让步兵自己扛着东西慢慢走过去。为什么要执着于单纯讨论步兵长途行军的最佳速度呢?
5、孙子兵法的精华是其中的道理,如果你觉得不承认里面的数字的精确性就是认为孙子兵法的内容不对,那么我实在无话可说。
希望这回能够有效交流。。。
杭州附近可以选择的路线:
1,杭州〉临安〉昱岭关〉黄山;
2,杭州〉富阳〉桐庐〉淳安;
3,温州〉永嘉〉仙居;
总之,线路不是问题,沿途居民点密布,治安也不错,高速公路通了以后,山区公路车也不多,不会吸太多废气。
只可惜现在的学校安全无限至上,指望他们来组织是不可能的。小驴现在还小,不知道等他十来岁的时候能不能忽悠得动跟老头子一起出去走走,而不是在家打游戏。
1.实际走多快千差万别,但一千里走多少天,除了消极避战的不算,有一个概率分布范围,主要受制于技术手段。古代步兵——很好的界定了技术手段,那么行军速度的合理范围,就是一定的。你说个数吧,你认为究竟能多快?
皇帝问你多少天到边关,你怎么回答?‘陛下,这个行军速度千差万别,没准啊,陛下希望多快?’行么?
2.你继续一厢情愿空想!长途行军是避免不了的,特别是古代,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你认为,古代军队都屯在什么地方?打打仗的时候,军队从哪里出发?平时都在边关?
3.你想说什么?目的如何,改变不了边界条件——步兵的持续机动能力!这是你绕不过去的问题!你说,究竟极限是多少(别又跟我说喝了兴奋剂就能如何如何~)
4.玉门关燃烽火,快挖运河吧兄弟……现实么?继续一厢情愿空想!中国有几处边关能水路过去?有多少仗靠挖运河打的?古代农耕民族有多少牲口大车可用,养得起多少马匹?步兵是不是军事力量的绝对主力!有多少仗避免了步兵长途行军?从中原征兵,主要靠徒步长途行军开往四疆,是不是古代中国的常态?
步兵的持续机动能力,你挖运河也绕不过去的坎!
5.数字不精确是一回事,数字不可信是另一回事。不要试图模糊区别!就算客观条件都有利,将领有本事带队日行30里,也基本到极限了,步兵持续机动能力,古代就这样了。孙先生的说法很靠谱,历代兵家都认可。你不认可,你说能更快,那么给出个合理的说法。
建议你:
1.放弃一切空想,不是你想到什么,什么就是对的
2.把那个讨厌的根本问题搞清楚!上限!是多少?
有些道理到了今天还是正确的,有些东西就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了。
莫非是周扒皮,每天起得早,坚持锻炼的结果?
当年(七十年代前)车不多,记得俺小学时学校组织到雨花台扫烈士墓,直线距离八点五公里就是排着队打着旗走去的,自己到市中心玩(大约四五公里)多数是走着去,所以后来步行串联没觉得什么困难。
背东西也是这样,初一时(十四岁)俺就能把五十斤的米袋走一两公里扛回家,现在的孩子,二十斤的东西不知有没有提过。
俺女儿上初中时体育不及格,俺让她不要骑车,每天走路上学,不用专门锻炼,她走了一年体育就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