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备考】袁崇焕当代研究论文摘编(图片版) -- 任爱杰
下面是一些当代(解放后)对袁崇焕研究的论文摘编。
这些论文中有些对袁的能力颇有微词。但是没有一篇是说袁是“卖国贼”的。对袁是否“误国”也给出了相当的论述。
任爱杰:【资料】《明与后金对辽沈地区的争夺述评:兼论毛文龙与毛家军》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袁崇焕之死与明末党争》
作者:李绍强 杂志名:齐鲁学刊 总页数:96 年代:1983年 期号:第1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袁崇焕与孙承宗》
作者:刘伯涵 杂志名:学术月刊 总页数:81 年代:1985年 期号:第8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袁崇焕与蒙古》
作者:陈安丽,石斌 杂志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页数:120 年代:1990年 期号:第2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袁崇焕死因解析》
作者:阎崇年 杂志名:历史档案 总页数:136 年代:1995年 期号:第60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论袁崇焕与己巳之变》
作者:孙小云 杂志名:安徽史学 总页数:84 年代:1984年 期号:第6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寿山是否为袁崇焕裔孙》
作者:闻衡 杂志名:黑龙江史志 总页数:64 年代:1994年 期号:第6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论袁崇焕与皇太极》
作者:王锺翰 杂志名:社会科学战线 总页数:345 年代:1985年 期号:第1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论袁崇焕与东林党的关系》
作者:刘伯涵 杂志名:历史研究 总页数:96 年代:1958年 期号:第4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明与后金对辽沈地区的争夺述评:兼论毛文龙与毛家军》
作者:李尚英 杂志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总页数:80 年代:1990年 期号:第5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解放后,有个叫纪实文学的体裁,多是中篇小说,写的文章都是真不真假不假的“四不象”,现在已经消亡的差不多了,现在有人说某篇网文是纪实体长篇小说,称之为一大创新,我看不是,不过还是走的那时候的老路,写出的东西也依然还是“四不象”。
如果真的写史,就认认真真的研究,认认真真的写,观点之争,从来不是重点。
第一:文中说熊是东林党,王是阉党。王化贞何时入的阉党呢?熊真的能算东林党吗?
又说毛是阉党。
第二:后来又说上书攻击袁的人是阉党余孽。
还有毛的罪名。
作者要是能给出些证据来,比如毛和中官往来的纪录,当能让人信服。
另外明朝的党争也使毛无法置身事外。不论毛本人如何想法,毛被划在了阉党之内(具体论述和引用资料见第三节)。
关于晚明的党争,还可以参见
顺便说一句我的看法。我向来不认为属于阉党或清流是区分历史人物能力的标准,甚至也不是人品的标准(可见我写的《明将王越》一文。)但是倒过来也不行。像《窃明》那样为了给毛文龙等翻案就把魏忠贤以及他的总后台天启说的天上有地下无也不是客观的。
在这里转贴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国内研究袁崇焕及毛文龙事迹的论文。
总的来说,国内对袁的评价是肯定其爱国和抗击满清的功绩。也肯定其有军事能力。但其军事能力主要是在战略方面,而不在战术方面。对于袁最后的北京保卫战有不少人认为犯了战术错误。
袁的战略可以总结为在正面战场上用堡垒战术步步进逼。在侧翼调动蒙古为联盟。在政治上与满清谈判以取得喘息的机会。
这个战略本身不错。但在执行中却出现差错。袁虽然极力招抚蒙古,但他过于拘泥于所谓“正统”,支持林丹汗。而后金则支持蒙古的实力部落,分化瓦解明的影响。
而明政府对这个战略则三心二意,袁本身无法控制。明政府对蒙古的招抚一没有实力支持,二忽而招抚忽而又和蒙古开战,三明朝贪污严重,给蒙古诸部的安抚费全是仓库里烂掉的陈货,而后金方面则给真金白银。于是袁的主观努力白费了。
而袁被明政府扣上的所谓“资敌”罪名,主要是其招抚战略的一部分。
对于毛文龙。一般都肯定其前期抗击满清,在满清侧后对其造成牵制的功绩。但也认为其后来逐渐蜕变为拥兵一方的军阀,逐渐不听调遣。其与满清的来往并不是要投降满清,而是为了在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造成事实割据。
而明末的党争加剧了袁与毛之间的冲突。袁本身的性格又决定了他必然采取激烈手段来处理这个问题,导致最后诱杀毛文龙,对东江军进行整编。
而袁的死也主要是党争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崇祯中了反间计”或者“功高震主”。
这年头正是毛文龙之流出头的好日子,也正是袁崇焕、岳飞、于谦、文天祥不得志的时候。
像秦桧本是状元出身,严嵩一笔好字,汪精卫风度翩翩。可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有了如许本事、有了如许的天资却宁肯做出卖国家、民族、人民的坏事,所以,他们学问越大、能力越强、风度越好,就越让人千古唾骂。
如果历史功底深厚,却不能明了大是大非这一根本原则,这样厚的底子也就只好替张邦昌、李完用之流的鸣冤叫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