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河海危急!南大危急!南师危急!根基动摇,百年文脉将毁! -- norly

共:💬42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河海危急!南大危急!南师危急!根基动摇,百年文脉将毁!

一月十八日,正是踏雪寻梅时,然而南京市汉口路西延工程方案的拟定,却令三大高校所有知情师生莫不痛心疾首,满天飞雪,尽化伤心雨。

一份普通的建设方案,本来是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好事,为什么我们要震惊莫名? 因为该方案让我们不得不拷问我们的城市建设思路,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回顾江南千年风流的文化气运屡遭摧残、日渐衰微的悲惨命运!!!

该方案大致如下:拟以中山路鼓楼隧道口为起点向西拓宽,以隧道方式从傅抱石纪念馆门前下地,穿过河海大学校园、城西干道和秦淮河,最后接上河西地区的江东路,全线拓宽至四车道,工程总投资在20--28亿元,其目的是缓解北京西路、北京东路的交通拥挤状况。

该工程恰好穿越南大、南师、河海三所重点高校: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将被迫沿线拆除建筑、一路后退,南大人素以自豪的由毛主席题词的大门不知尚能存否?南京师范大学将失去校园一角,并且,跟南师人渊源深厚的傅抱石纪念馆亦将灰飞烟灭!河海大学,这所爷爷不疼、奶奶不爱的学校则将彻底失去其正门,主要办公楼河海馆等建筑也将化作历史化作尘,任后人凭吊后人说。更为严重的是,三校学子则将彻底告别相对宁静清新的校园生活,学习大隐隐于市的精神,在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车流人流中体会生活和学术的真谛,充分体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如何才能出淤泥而不染。至于间杂在三校间的力学小学、居民楼等小杂鱼,此处已无容身之所,趁早“吾将去汝、适彼乐土”才是救苦救难真经!

这些,也许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大规模拆迁的背景下,这小小一条路上产生的问题再多,都委实算不了什么。用某些评论者的话来说,不过牺牲几个高校,也是舍小家为大家么!有什么不舍得!用诙谐地话说,不过破了几个门、砸了几座庙、拆了几栋楼、改了一条街,又有什么大不了?然而,该工程背后最致命的问题是,南京,究竟将发展成一个怎样的南京?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文教、文化、文明?

河海、东大、南大、南师,这四所重点高校,首尾相连,横贯南京城区中部,如果说南京占尽江南形胜、虎踞龙盘之说已被金粉六朝的短命否定无疑,这一线却实实在在是金陵文气所聚、文脉所在,可谓人文之区、首善之区。这四所高校同出一源,历经百年沧桑,其根基和历史尽在老校区,文物和迟早可称文物的建筑、景观在校内俯仰皆是。

显然,稍加规划,这里就是现成的文教中心区域,近两年来的文化旅游等说法要实施的话,这里就是最佳场所。城市承载、养育了大学,而大学则令城市保有深厚、博大和性灵。现代先进国家进行城市规划,无不把文教中心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为的就是保留那一屡文化、文明的传承之光。南京市的建设目标是博爱之都、文化名城,然而这些高校却在城市发展需要等堂皇的口号下不断收缩,虽在郊区各有分校区,或用兼并法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发展空间,然而根基丢了、文脉毁了,又岂是几个新校区就能补得回?

悲乎南大,校本部区区750亩,原本就被迫分成两半,生活区面对广州路,已是繁华闹市,幸好教学区还算清净。此次方案实施后,未来的学术大家终日游走于滚滚车流、商铺叫卖声中,不知还能有多少文人风骨。

惜乎南师,不到400亩,局促于尺寸之地,号称东方最美丽校园如小家碧玉,掩盖不了的是窘迫,人称“螺蛳壳里做道场”。也难为了几任校领导,一遇道路改造,就被迫从原有边界后退、后退,不知退到何时方罢休。看来,最终结果是全部搬到郊区仙林。小桥流水、雕梁画栋皆成往日追忆,才子佳人还能雅量高致乎?

可怜河海。曾记否?家大业大,今天的武警总队、西康宾馆等地,都是往日的学习场。政府一有需要,就积极支持配合,主动出让了一块块土地,于是今天只见古道西风中瘦骨嶙峋的身躯。而这次的方案,一条隧道生生穿越她胸膛,更加上还要毁头破面,元气尽丧,河海人调理了祖国无数条江河,却无力挽救母校延续发展的血脉。

这背后其实是这样一种发展思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文教部分应该为其他需要让路,城市需要发展商业,于是,可以挤压高校空间;需要发展交通,于是再挤压高校空间;需要发展娱乐业,于是,再让路……。也许,每次看似都没有伤筋动骨,每次都不值得去关注,每次提到都显得“小题大做”。然而,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城市之魂,我们的文化之光,就这样日渐边缘,让位于商业的繁华,让位于政府权力的肃穆,让位于娱乐业的纸醉金迷,而我们城市的中心,它永远失去了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只留下了那一片片喧嚣和物欲。

河海人想问,南大人想问,南师人想问,为什么牺牲的,总是我们的大学?我们究竟想要一座怎样的城市?

德皇威廉二世时期,柏林要修一条马路,结果堵在路中央的一户居民坚决不肯搬迁,德皇亲自出面劝说许愿,居民答: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不想搬。德皇无法,于是马路绕道。这体现了法制的力量和对民意的高度尊重。

社会主义中国无疑要比威廉二世的德国进步得多,民主、法治是我们政府的基本行为取向,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所以,同学们、老师们、校友们、市民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向各级主管政府部门呼吁,请终止汉口路西延方案。为了我们的城市,一个文明、博爱,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明骄傲的城市!

大家起来,担负起城市和文化兴亡的职责!

河海大学教师 金林南 张健挺

家园 一个有意义的回复

一点个人意见:

作为河海学子,今天才知道这个消息,迟钝了!

不过说实话,刹刹文人的傲气,这个消息倒足以让大学校园里的人们多少能够站在外人的立场来看待自己的位置。一个地下工程是否会毁弃河海校门和河海馆,我尚不足以判断其间有什么奥妙,在没有图纸和具体施工方案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令我就拆毁校门和打一个地下隧道产生足够的联想——但是,据我所知,出于各种原因,河海大学的校门几十年来也改造过多次,可惜的是,说到文脉,河海馆的建筑和现今校大门的布局,实在是不叫人能够恭维,特别是老校歌深厚朴实的风格被现在那个什么《奔腾吧,河海》的“新颖气派”替代以后,我倒想不出来为了市政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方便,重新改造和建设一个更新颖更气派的大门和主办公楼有什么致命的问题。排除大学自治、自主自强这些多少有点自尊心受伤害的因素之外,面对市政工程,还有什么可说的?

说到文脉,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文人的精气可以保持多久?读书人,为人师表,专心教书育人是第一位的,深潜辞藻,说文释疑,传道授业解惑,无疑是一个重担,对文科而言尤其如此。古来文人的第一件光荣和历史责任感是什么?——为帝王师啊!然而不得不承认,西学体制,说得难听一些,这样一个没什么根基的,天天靠引用度日的学术机制——当然,引用这个陋习有时候还真是中国文人自己的创造,甚或者说,搞歪了学问的意思以后把一些霍布斯、洛克之流的小书当作经典引来引去,可惜的是,程朱陆王这样颇负盛名的学问家的书,除了被疑古者偶尔辨析一下之外,恐怕也是没有引用据理的资格的,那么从康德到海德格尔这一系列的小字辈,值得什么学问呢——所以,学术机制离学问的遥远,被今天的大学奉若大雅之后,我们的读书人,也开始学的务实起来。文理两科,本来是哲学数术的底子,好像周易,纯而又纯,结果,工科染指,就变成了科学的名目——说起科学,连人心世道都科学起来,从“道、术”上讲,就是从“道”变成“术”,从君子之学变成小人之学,从“周”其“易”变成“比”其“全”——琳琅满目,都是为着建设的,都是为着财富的,都是为着金钱——人类劳动从以物易物走向一般流通物,进步的是量,退化的是质,人类劳动异化从哪里来?老子说,知足者富,变成金钱,劳动就不知道为着什么了,金钱就是未知,未知就是不知,越滚越多,就不再富有了——不知足,哪里会富有?

那么,现在的大学,为的不是有志趣的人在一起互相砥砺,共同学习,取得提高,而是在围绕一些任务、中心和指挥棒转——课题、兼职、社会实务——说白了就是为着钱,学校规模越大,这个趋势越明显。过去读书人讲究一个耕读传家,为的是悟道,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实践中体悟,是有所指的。今天的读书人不讲究这个,要么在研究控制自然,创造产品;要么在研究控制别人,影响世界……搞来搞去,学问之道,没了,人心,坏了。

说人心坏了,倒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就南京大学来说,并不是批评他们,哪里还有大学堂的铮铮风范?遇见得意的人士,互相吹捧一番,再发几句牢骚,就算是研究,好一点吹一吹大家关注的话题,可惜时至今日,洛阳纸贵的文章一篇也没有——文人作文,求其次者,好歹也要一篇文章出来尽管叫世人读得眼熟耳热的才好,这样文章不要多,一人一辈子写出两篇,就很好了,可惜,即便南大,叫人受用一生的美文,也绝少得到。这也就算了,天才不足,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文人嘛,互通有无,慷慨相亲,这也是好的,所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就是这个道理。结果呢?据我所知,南京大学某位学生会主席式的人物,接电话从来都有人代接,专业交流或者学生活动,找到他们,都婉言辞绝。有趣的是,一切相关活动,在文科为例,往往都是南大担任评审机关,其它院校参加比赛,老大哥气势,溢于言表——而作为主办方的各厅局,见着南大,略给三分薄面,这南大的文人,俨然在其它学校面前飘飘然起来——想不到的是,如今各厅局要求南大为了交通便利让一条路的时候,南大嚷嚷起了文脉、文脉,倒让人没了头脑!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这个话倒是不错。那么,什么人文风景,比得了皓首穷经的老先生和朴素规饬的风格呢?坐而论道,斗室促膝,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这样的雅致,谁还会为挖个隧道而伤神?南师大的情况我并不多么了解,但是每年江苏高考阅卷工作和语文组有个什么何永康的,我倒是略闻一二,即或不是误人子弟,了了之状,洋洋自得耳。更兼最近看了南师大研究生一个学术刊物,博士硕士文章不少,印刷精美之于,可惜失了一点用心——无心之器,未久辄摧——编者、顾问们用心的恐怕不是一个刊物如何对读者负责,而是蒙骗作者们为他们打造一点颜面上光鲜的所在,可惜作者的才华,本来可以一显锋芒的功夫,就被湮没无闻了去,可惜得很。

那么,文脉在哪里呢?

失了心的文人们,从南大到河海,所偏重的,各有所向,无不为苦撑自家的颜面而努力奋斗,但是对于教书育人,为国求贤这样重要的本务,却罕有表现。如果说南大久贵则骄,南师欲振乏力,那么河海倒确实算得上湮没无闻了——恐怕连南师大重视仪表、自我激励、自我迷信的底气都寻不见,校歌终于出炉,却是号称要“奔腾的”,那么,滚滚长江东逝水,也不想一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若说这规划工程,多家博弈,建了就是建了,没建就是没建,本来没什么可以谈的——但是很好,终于有人出来说话了,谈到了“文脉”问题,言辞恳切,心意拳拳,很是令人钦佩。但是,总的说一句话,若要人家敬重,首先就要自尊自爱,树立自己的风骨。大学园区的风格是什么?学子们的精气神如何?学校的代表出来说话的风彩怎样?该如何认识和看待大学校园?如果仅仅把眼光落在校园内横七竖八的租房广告、兼职宣传和著名成功人士讲座,而独不见讨论、学习和演讲的话,校园本身也就没什么值得特别让市政工程为之绕路费钱的理由;如果仅仅看见一个民族的文化精英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评论金钱、职位和练习英语准备考试以外,而对于这个民族数千年流传的风尚器物却寥寥无知的话,这些精英的意见如果不能够增加财富,那么就随他去好了;如果仅仅发觉一个文化场所,它的建筑是值得保留的,它的建筑因为文物的价值而熠熠生辉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拿去卖些钱来,补充公共福利……所以说,一所大学的声音,一条所谓文脉——市政工程对它的伤害,完全在于它的承载,而不是一种心虚的自尊。

那么,就河海而言,我的希望是,河海的学子和所有亲爱的老师们,你们所发出的呼吁,不是为了知识分子本就惨薄的脸面,而应该是,真正发出大学内底之气,建设好自己的大学,发扬精神,做好学校建设,教育出最一流的人才,能反思、能创造、能为生民立命,足矣……如此,则自尊者人恒敬之,市政工程,又何必心忧?

教学教学,有教有学;每日必充实;每有所得,必坚定不移;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有所长,知有所用;教书育人,人既在,学问必长存!

家园 这是全文摘抄过来的,毕竟事关我的母校,无论如何,总是心头的肉

在学校呆了四年了,虽说有两年时间是呆在江宁新校区,但是总归还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作为学生,只能对学校当权者的短浅目光叹息,错失学校发展的大好机会。机会已逝只能等待下一个机会,并冀望能有一个站得高的当权者。爱母校的心情总是不会变的,也许爱之切,责之深。

学校的新校区面积太小,很多批到手的地皮转手就给了房产开发商,连我们的学生宿舍区都是房产开发商的,物业管理也和学校没有直接关系。这中间的具体关系,我呆了两年也没搞清楚,大致事实就是这样。不只我们学校,很多学校在新校区的建设中都是如此,和地方政府、房产开发商合穿一条裤子。新校区的面积太小,才短短几年就显示出对学校发展的制约了,只好又找地方政府拿了一小块地,但是却无法联成一个整体了,意义不大。

学校的发展,软件方面落后也是很多。无论学风和教风都江河日下,不只我们学校,整个南京,整个中国的学校大概在大扩招后都如此。我自己,也算是为大学的堕落贡献力量的一小分子吧。大学的堕落落后于社会的堕落过程,但是其影响更深远,要消除这种恶劣的影响更困难。

家园 算了,多少大学在这次产业化中灰飞烟灭

俺的大学记忆已经永远在铲土机下了,那里有很多我无法忘怀的留念,现在只有看看以前的照片聊以自慰了。

文化的传承?那只是一个梦。

家园 整个校区被改造的还不多吧,同情
家园 有些矫情

心情可以理解,南京市政府对大中小学揩油也不是一两年了。但是这种过于夸张的行文方式还是让人觉得矫情。明明说了是地下隧道从傅抱石纪念馆门前下地,怎么就让纪念馆灰飞烟灭了?

文脉是精神的传承,为精神传承鼓与呼无可厚非。只是,这种过于夸张的“呐喊”和文中声称的精神传承到底有多少关系?

家园 其实很多学校是被整体搬迁的。

杭州所有大学,除了浙大本部,杭大(现在是浙大文学院),工大,还有马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听说马云出了点力)。其他大学基本被整体搬迁了,其中浙江医科大学更是在全国关注下被整体爆破。

家园 干脆在附近找个农村建个大学城,欧美尽是这么搞的
家园 看另外一头阿

另外一头到鼓楼

隧道起于鼓楼,止于傅抱石纪念馆

家园 这不希奇,上交大早被包围了,所以他们索性基本放弃本部了

赶紧圈了块地,所幸圈得早啊,赚死了。

家园 咋一看,还以为是海河危机、南大危机呢

由此联想到南开大学,看了第一行才知道不是。

唉,不就是个地下工程吗?至于断了文脉吗?再说文脉是啥呀?文人的噱头而已。

家园 南大不是要迁到江宁吗

正好把市中心的地卖了换钱,不错啊。

家园 类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城市上演

二十多年前在天津,几乎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天大的校门也是被拆了修路。虽然校园主体得以保存,但北五村教师住宅区(一部分地是市政府补偿给天大的)被隔在新修的鞍山西道路北。住在那里的老教授们被迫每天横穿车流滚滚的马路到学校上课。若干年前曾发生过教授被车撞倒的事件。

url=/article/1387583]乃力:地盘的事说来也不能怪天大[/url]

家园 老实说

题目有点那啥。。。。。。

家园 是有点

夸张啊. 中国还有文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