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股市现在只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我来给兄弟们打打气! -- 左右手
这几天全球股市持续暴跌始于美国几大金融机构的巨亏公告和之后中国平安提出的1600亿元巨额融资,家宝前不久才说过要防止股市的暴涨暴跌,可官方现在却采取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始终没有任何表态和动作,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正好看到一篇博客里面的一段话,有些道理。
近期股市非正常性大跌,让许多人不明就理,按我们中国人的分析,年关将至,08奥运在即,政府会让股市拿点红利给投资者过个好年,政府这次在大盘严重下跌的情况下,一反常态,既没有表态,没有救市的措施,而且利空消息不断,打压措施频出?
自去年以来,美国频频从股市下手,企图干扰中国经济,让中国股市充满泡末,在5.30受到猛烈狙击后,近期开始用石油和黄金\粮食做武器向中国发动第二轮进攻,国际油价和黄金粮食大涨,美国借黄金涨价故意使美圆贬值 (美国看出来中国的弱点在美圆储备太多),油价高涨美国也没动用原油储备救市就看得出来美国是希望原油涨价的。而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的上涨,以及中国股市的技术性反弹向上,美国仿佛又看到了中国股市的希望。于是借着中国股市的回暖,美国再次伸出黑手。
原本中国股市在2008年的春节前会是个空前的繁荣和修复期,美国也正式看到了这点。故意在中国股市高走的时候,连续两天报出花旗和美林的业绩亏损报告。使美国股市下跌从而影响中国股市。------其目的就是一个让中国政府出来救市。
如果中国政府出来救市那么以前中国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全都可以被推翻,甚至弄不好还得动用央行的储备金。那么中国股市就会反弹,而美国股市也会受其影响反弹。这样美国没废一枪一弹就会让中国损失了大笔外汇储备,而美国股市又回到了原点。
可惜的是。我们政府一眼就看穿了美国的阴谋。不但,什么也不做,反而将计就计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而为了做的更像点,甚至让中国平安出来申请1600亿元的融资。通过则表明政府希望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也算是对美国的反击,未通过,纯粹是烟雾弹
中国股市大跌,跌的连美国自己都害怕了。因为中国跌幅度巨大所带来的影响不但使外资基金完全套牢,还能反过去波及美国股市。这样球又踢到了美国,如果美国再不救市恐怕美国股市就真的起不来了,美国经济就真的倒退了。所以美国政府动用1500亿美金救市,美国股市走稳了.
呵呵,阴谋论!是不是担心我们不够美国阴险呢?你是否也怀疑过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呢?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08年1月18日》吧,有点长。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就“中投公司注资摩根斯坦利”与“科索沃独立”之间的关联配发过评论,就如我们当时所说,在如何看待中投公司注资摩根斯坦利的问题上,即要从技术层面去观察,更要从战略层面去观察。
显然,在我们看来,技术层面的东西就是“中投公司注资摩根斯坦利”即是打开美国核心战略资产的“又一步”,也是参与、并学习世界金融游戏的“又一步”;
而战略层面的东西就是:
其一,欧美都自信自己将是“科索沃独立”的“最大赢家”,因此,对华盛顿而言,在全面被动的无奈下,它愿意将这一问题拿出来与欧盟交换“伊拉克合作”、“特别是伊核合作”、“阿富汗合作”、甚至是“巴基斯坦合作”;而对欧盟而言,在机会难得的判断下,它也愿意抓住这个机会“快速实现”欧洲大陆的地理整合,先将俄罗斯挤出巴尔干,之后,再将美国挤出东欧,从而将整个地中海沿岸国家整合进地中海组织,继而为欧盟经济主导这一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了,经济上的主导,将是以欧元全面取代美元的地位为标志的;而利用地理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势,将地中海沿岸国家纳入“欧元经济圈”,正是“欧盟中东战略”的经济意图之所在。
其二,就目前而言,从德国总理墨克尔抄起达赖牌的那天开始,欧盟的战略盘算显然是在指望“中俄美”于全球范围内“彼此施加战略压力”、并在指望彼此都需要欧盟“站在自己这边”、从而在这两个“指望”中,坐享渔人之利。
显然,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最能体现这种“利”之所在的,就是“欧元”;最能评判欧盟最终是否达成上述战略目的“评判标准”,将是“欧元是否最终取代美元”。
值得强调的是,要达成上述战略目的,欧盟必须取得突破的方向,既不是墨克尔政府“价值外交”矛头所指的北京、莫斯科,更不是欧盟正与“中、俄、美、日、印”全力争夺的非洲、美洲,恰恰是“中欧俄”与美国在伊核问题继续对峙的中东地区。
在这个问题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了完整的讨论,并强调了“两个重要概念”,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特援引如下:
由于地理位置、军事力量、经济结构的不同,欧盟与美国除了在“如何处理伊核问题”的方面有着重大矛盾之外,在如何获取中东经济利益的层面上,欧美也有着不可调和的战略矛盾:简单地讲,美国人想的是依靠其强大的军事资源、凭借其强势的金融体系、将整个中东、甚至大中东“永久地铸进”其经济体系,显然,这就表现在“石油美元”这个名词上;
而曾经是中东统治者、二战后却被“美苏”联手赶出中东的欧洲人想的又是什么呢?欧洲人想的是凭借其地理优势(相对于美国)、以及制造业方面的特点,正在赶超美国的金融体系,已经超过美国的经济规模,企图将整个中东,准确地讲,是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资源与市场统统纳入其经济循环。显然,一旦欧洲人梦想成真,那么、它除了也将表现在“石油欧元”这个名词上之外,还将表现在“欧元取代美元”的层面上。
也就是因为这种利益上的尖锐对立,如是乎,对美国人想在中东控制能源、金融的企图,欧洲人的回答就是“反对伊战”、外带一个“伊核危机”;而对于欧洲人想在中东、地中海沿岸国家投资建厂的心思,美国人回报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巴以冲突”,在通过科索沃战争打弱欧元、熄灭战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在巴尔干这个火药桶上特意保留一个定时炸弹--“科索沃独立问题”,现在又专门准备了一个“库尔德斯坦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欧盟首先要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政治上整合欧盟,其次是将中东国家的“石油美元”一点点儿地挤兑成“石油欧元”。
●欧盟是否太心急了点儿?
显然,近几个月来,在“法德意”的大力推动下,通过“欧盟宪法简版条约”,以及将“申根协定”由15国扩至24国,都是在试图在政治上整合欧盟;事实上,在西欧对波兰等东欧国家开放边境之后,已经收到了效果,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波兰已经放风“除非美国保证波兰的绝对安全,否则部署反导的事儿还得谨慎考虑”。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欧盟远未消化“这两步动作”之前,就急忙抛出触动美国神经的“地中海区域合作”话题,欧盟是否太心急了点儿?当然了,也许是太自信了点儿?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让美国次贷危机给“催”的(注,原文是“逼”的)。
●给中俄以一个选择权
然而,在我们看来,不论是“太心急”还是“太自信”,或者是让美国次贷危机给“催”的(注,原文是“逼”的),这都将给在中东和平进程主导权“私相相授”的过程中处于“旁观”地位的中俄以一个选择权。
从俄罗斯放风“不排除欧盟取代联合王国在科索沃维和的可能性”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松动了立场。显然,令俄罗斯立场松动的因素,绝不仅仅是反导问题上的那点儿新消息!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欧盟与美国都执意要玩这一局,都要讨好挰有大把“石油美元”的阿拉伯世界、且欧盟自信日后可以摆平科索沃问题,完成欧盟的整合,从而用欧元全面取代美元;美国也自信自己日后可以左右科索沃局势,继续用这枚棋子影响欧盟整合的进程,从而象上次“科索沃战争”中那样,伺机一举击溃欧元;既然美国已经将“科索沃独立”作为一个“筹码”、与“中东和平进程话语权”一道去交换欧盟的伊拉克合作、阿富汗合作,特别是伊核合作,那么,对中俄而言,如果不能阻止的话,最明智的策略其实就是放手让“科索沃独立”进程尽快启动,从而准备在日后视欧盟、或美国的角力情况,视中东、中亚的局势发展,在帮助、或者延缓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上,在帮助、或延缓欧元取代美国的进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美国对“美元兑欧元”的在幅贬值何以感觉不那么可怕。
我们认为,在“科索沃独立进程”的后续问题上,与俄罗斯主要凭借与塞尔维亚宗教关系、凭借俄罗斯能源供应者的身份、在欧元与美元的问题上发挥作用有所不同的是,由于手握近1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特别是,由于中国分别是“欧美日”对外贸易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在影响欧元、美元各自前途的问题上,中国有着现实的、重要的发言权。真实的情况就是,人民币在兑美元保持升值的同时,兑欧元却一直在贬值,由于人民币现行的是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其实与钉住美元并无太大的差别,因此,正是“度量”这个“对外贸易额”十分庞大,外汇储备也十分庞大之经济体的人民币、死死地“吸在”美元的身上,再加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受人民币影响较大,由于人民币兑欧元等货币保持贬值,这才使得美国对“美元兑欧元”的贬值不感觉那么可怕。
●只要人民币大幅升值就可令美元的价值真正地走下一个台阶
对此,欧盟心里是清楚的:要想打跨美元,就目前而言,只要人民币大幅升值就可令美元的价值真正地走下一个台阶;因此,在前不久举行的“中欧经济战略对话”中,对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欧盟是“不假颜色”,而温家宝总理的回应也非常直接,一句“欧元升值主要是美元兑欧元贬值所致”,就直接将球踢给了“欧美”。
●让美国财长最上心的倒不是什么汇率问题、而是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问题
对此,美国也是清楚的:要想保住美元的地位,除了让人民币继续吸在美元身上、有效“稀释”美元贬值幅度的这一“现实手段”之外,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彻底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凭借其优势的金融实力和经济结构优势,全面控制中国的金融体系,经济体系,让中国的金融全面地为美国经济、为美元输血。
因此,在第三届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会上,让美国财长最上心的倒不是什么汇率问题、而是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问题。也是因为这一点,美国财政部昨天再次“作证”:中国没有操纵汇率。
至于日本,由于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极强,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中受益最大,更是对人民币汇率“不感兴趣”。
●要充分利用“欧美日”这三大经济体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暂时无法协调立场”的有利时机
对此,中国也是清楚的:要想避免这种局面,除了用人民币有管理的“波动幅度”去“分别敲打”“欧美”的神经、不时警告“欧美”在经济上搞摩擦不要过分之外,最根本的是要在中国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成熟之前,一定要严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打开资本市场的问题上更是要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欧美日”这三大经济体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暂时无法协调立场”的有利时机,在稳守汇率形成机制、有效隔绝外在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地探索、并培养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对资本的营运能力,并强迫对方“对等地”向中国金融机构开放市场。
因此,在欧美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各打算盘、美元与欧元的角力有可能因科索沃问题的“后续发展”再度白热化的情况下,在美国次贷危机在进一步深化,并已开始冲击欧洲经济的情况下,在欧元汇率坚挺,已经开始影响欧洲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总之,在“欧元、美元”都需要“人民币汇率”帮自己一下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倾向性”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一点将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中美在经济上的依存度比中欧来得要高,再加上欧盟刚好针对中国、俄罗斯展开了一轮“外交政策调整”,因此,中国通过“中投向摩根斯坦利注资50亿美元”的行动,走出“培养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资本营运能力”的又一步,并向正致力于用针对中俄的“价值外交”,针对中俄中东、中亚利益的伊拉克合作、阿富汗合作,去向美国换取一份搞“地中海区域合作”机会的“欧盟”发出明确的战略信号,就此而言,它是值得肯定的。
显然,对这份战略信号,我们是这样理解的:相较所谓“三边撕裂”的三方(欧美日)搞“价值外交”的“向心力”而言,所谓“南北撕裂”的一边(中俄印等“非西方”经济体),一旦对另一边(相互恶斗的欧美日经济体)玩起“经济外交”来,其冲击力恐怕要强得多。在这里,不太恰当地挪用一句术语去形容它,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我们评估的不错的话,这一点,在“科索沃独立进程”的“后续发展”中、在欧元与美元的再一次剧烈对撞中,在欧盟致力于奔走、美国致力于阻击“地中海区域合作”的道路上,如果“中俄欧美”因各自的战略需要,有幸在伊核问题上达成“暂时稳定伊核进程”的妥协、并将伊核问题暂时装进“伊朗保留核能力,但由中欧俄共同提供核燃料”的最佳模式内,那么,“中俄”在科索沃问题“后续发展”上的选择权,在欧元与美元的斗法中,将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回顾这段评论的过程中,我们提请大家要特别留意这么几点:
第一,针对“中投向摩根斯坦利注资50亿美元”的行动,即要关注其技术层面,更要关注其战略层面,也就是说,北京通过这种手法、向正致力于用针对中俄的“价值外交”,针对中俄中东、中亚利益的伊拉克合作、阿富汗合作,去向美国换取一份搞“地中海区域合作”机会的“欧盟”发出明确的战略信号,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大家要特别注意两个重要概念
首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它即展现了中国决策层在国际事务运作上的灵活性,也公开证明了“中国战略武器库”的丰富多彩--除了愈加强大的政治武器、愈加“震撼”的军事武器外,赫然又多出了一样经济武器。
第二,大家要特别注意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所谓的“三边撕裂”,另一个是所谓的“南北撕裂”;并特别注意这样一个判断,即:相较所谓“三边撕裂”的三方(欧美日)搞“价值外交”的“向心力”而言,所谓“南北撕裂”的一边(中俄印等“非西方”经济体),一旦对另一边(相互恶斗的欧美日经济体)玩起“经济外交”来,其冲击力恐怕要强得多。
●英国首相布朗就是被“震到”北京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日本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并表示要与中国一起强化东亚经济合作之后(日本是“三边撕裂”之一),随着印度总理(印度是“南北撕裂”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的那句“世界足够大,两国(中印)可以同时发展”,特别是,随着胡锦涛主席15日在会见印度总理辛格的开场白中所说的那句“对辛格成功访华表示祝贺”,再加上“印度愿意与中国一起推进亚洲一体化”的文字随着媒体的文字向全球进行“广播”,可以说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是为之一震。这正是所谓“南北撕裂”的一边(中俄印等“非西方”经济体),对另一边(相互恶斗的欧美日经济体)玩起“经济外交”的巨大冲击力。
事实上,英国首相布朗此次来访就是被“上述事件”震到北京的。
●“三边撕裂”或者“南北撕裂”内部,或者彼此间,都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不可否认的是:曾经担任英国财务大臣多年的英国首相布朗,对世界经济的运行状况不可谓之不熟悉,对“美英”掌控世界金融世界的手段、掌握得不可谓之不精,特别是,仍然没有加入欧元区、却是欧盟正式成员的英国,仍然可以“手握英镑”、游离于“欧盟中东战略”之外的英国、其战略选择不可谓之“不自由”,因此,即是“三边撕裂”中的一分子,又游离于“欧盟”与“美英”之外的“英国动向”,也就尤具观察价值。这也正是世界普遍关注其访华行程的原因,特别是在日本首相、印度总理这两个素与北京有“隙”的亚洲大国领导人成功访华,从而预示“三边撕裂”或者“南北撕裂”内部,或者彼此间,都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之后,更是如此!
●英国首相布朗为此次来访可谓“做足了功课”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国首相布朗为此次来访可谓“做足了功课”,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
第一,是实实在在的,也就是英国警方在他动身之前公开宣布“基地组织暗杀了布托”,从而为穆沙拉夫的说法进行了“初步背书”;
第二,是形式上的,但也很说明问题:据英国媒体报道,布朗率领全体阁员学习了《中共的十七大文件》,据说学习的态度还非常认真;
●“金融问题”正是布朗访华的重中之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实实在在的“第一”,还是形式上的“第二”,这都足以证明布朗对此次访华寄予了厚望。
显然,从布朗率领一个庞大的金融代表团的事实来看,“金融问题”正是布朗访华的重中之重。
●在“欧美”间那档子事情还没有眉目之前,在人民币的“倾向性”问题上,有选择权的中国不急!
就表面而言,布朗在公开场合就非常关注中投的那2000亿美元,并一再邀请这笔主权基金前去英伦投资。然而,温家宝总理的回应也非常说明问题,一句“中投不考虑政治因素600亿美元将用于充注中国银行的资本金、对外投资没有那么大的额度”,已经将中国的态度表示得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欧美”间那档子事情还没有眉目之前,在人民币的“倾向性”问题上,有选择权的中国不急!在“欧元与美元”的碰撞中“相对超然”的英国也应该稍安勿燥!当然了,如果英国是为了给美国当说客,那就另当别论了!
●北京“支持”中投50亿注资摩根集团、却“不支持”国开行注资花旗集团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谙习”“金融肢体语言”的布朗先生,应该从中国政府“支持”中投50亿注资摩根集团、却“不支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注资花旗集团的“微妙差异”中感觉到什么!
非常清楚,北京在花旗集团问题上,刚好施放了一个在摩根集团问题上“相反的信息”。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中俄”在科索沃问题“后续发展”上的选择权,在欧元与美元的斗法中,将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因此,令东方经济评论员感慨的是,尽管科索沃还没敢宣布独立((实际上是“欧美”没敢),人民币“倾向性”的“选择权”,就已经让北京给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的分析是美国故意抛出金融机构的巨亏,以全世界经济金融崩溃作为要挟,以实现其政治目的,没想到中国压根不理,反而出重大利空加剧其波动,将球又踢回去了。这不一看这一战略试探不起作用,美国赶紧宣布了救市措施,毕竟现在全球金融体系崩溃了,损失最大的还是它这个最大即得利益者。
这可真是“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不太可能吧,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总量和总市值摆在那里,七伤拳用起来不太合算。
战略层面的较量不会是这种小孩玩家家似的比手画脚。
这次也不单是中国在跌,全球股市都在跌。有相当大的可能是因为次按危机,欧美金融机构大幅亏损,造成他们资金面紧张,现金流匮乏,需要在亚洲和新兴市场套现以筹集现金度过难关。事实上他们缺乏现金早就有迹象表面了。中国的各家投资机构(中投、中信、国开等等)和亚洲的别的投资机构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GIC等等,都大笔注资欧美金融机构,公开报导过的就有巴克莱、花旗、摩根等等。另外,摩根现在也要卖掉其拥有的中金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总之,现在欧美的金融机构就是一个主题:套现和寻求现金。
而前些日子的花旗和美林的巨额拨备,使得市场更加忧心次按的危机程度。且不要说已经在次按危机中了,就算还不是很危险的,也要未雨绸缪,早持现金为以后打算。于是加剧了市场的抛售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救市,别人抛售,你救市,别人一样抛售。现在人家只要现金去救自家后院的大火。中国政府的明智选择自然是不救市,不然岂不是白白让别人在高位套现?而且别人本来也是获利丰厚,现在抛售,不过少赚一点罢了,没必要还要礼送出境吧。
刚写完,看到老拙的帖子说直通车松口。这个就更有点谱了。欧美外资撤走救火去之后,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这个时候市场上满地便宜货,国家队不去拣,更待何时?
耸人听闻,恶搞中美关系.经剂与政治有关,但这些人讲的,和说书似的
至少目前A股这个状况,政府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所以没什麽特别明显的救市行为.
至少我觉得政府还是愿意看到,外资低位出场.
zf后续股市控制力还是有的
支持这个观点.从现在管理层的做法看,对国内市场的资金还是有信心的,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作出明显的救市举动的原因
我的看法,中国平安的增发恐怕会获得批准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外,支持国内大企业现在向国外进军是大方向。平安增发的资金估计主要会用在国外收购,这比主权基金直接出手要好些
真正偏股新基金开闸,估计要等到春节后了
另外,现在外资在目前点位而不是更高出场,是政府乐于看到的
针对美国抛出的这一轮战略试探,继中国之后,欧盟也表明了态度。
首先欧盟央行并未跟随美国实行降息的政策,之后又由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法国主动爆出法国兴业银行违规交易的消息,据新闻报导这项违规交易从去年某个时段(并非年底)就开始了,既然当时没发现,那么现在即使被发现了拖一段时间再披露又有何妨呢?
这一周多发生的事,我已渐渐理清了些思路,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美国由于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困局,使得自身实力对满足控制其全球战略利益来说,越来越力不从心(东方时事曾提到如果不是因为深陷伊拉克困局,美国这几年不会采取由房地产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政策),终于产生了目前的次级债危机。为了摆脱这种困难局面,美国一直都在做各种尝试,这其中包括政治方面的、军事方面的,当然也包括经济方面的。
中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欧洲不减息,将抑制和减少美国以外的资金流入美国,同时美国减息,又将加快美圆和美圆资产的贬值,最终将加剧美国市场资金短缺的状况。如果连美国债券也被大量抛售,那美国怎么办?是任由金融体系崩溃还是拿出一些诚意来与其他大国做些战略利益的交换呢?
要美国交出部分战略利益来作为交换以寻求其他大国帮其摆脱困境,以美国的一贯作风显然是不乐意的。美国使得最熟练的还是威吓政策,所以美国以目前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全世界经济金融的崩溃作为筹码,来完成跟其他大国谈判前的战略试探是非常可能的。
就目前国际上的反应来看,其他大国都摆出了一副“不怕死,不信邪”的态度,事态怎么演变还很难说,静观其变吧。
看来咱们这盘棋下的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