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萨苏大佬,请不要在文革的问题上误导台湾的朋友! -- 土人在外

共:💬718 🌺3352 🌵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家园 虽然不许自由流动,但还是有流动的。

  七一年俺从插队招工到铁路工程队,与此同时,呼铁局也从河套等农村地区招了不少农民,比到工程队的知青还多。

  这些农民时招工后户口就迁进城里,立马成了城市户口。

家园 退休接班只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的一个特殊政策。

  为了解决本单位职工的后顾之忧,在此之前并没有这个政策。

  开介绍信是为了住旅馆或到其他单位办事的身份证明,如果你不住旅馆,并没有人来检查你的介绍信。工人、干部住旅馆也同样要介绍信,光凭工作证是不行的。

  说到进城的机会,当然比现在少,但还是有的,除了招工以外参军也是个途径,虽然复员回到农村的可能性较大,但还是有相当的机会进城。我姐夫就是从农村参军,七几年复员后分配到南京的一个大厂。他哥哥是文革前招工进的城,他弟弟复员后回到农村。

  那时招工进城与现在最大的区别是:招工后户口就马上迁进城里,现在再打工还是农村户口。

家园 介绍信是外出的证明,那时候人的阶级警惕性很高的

如果你不住旅馆,并没有人来检查你的介绍信。
你看来忘记街坊老大娘的厉害了,你家里来人如果没报备,嘿嘿,会有很多双眼睛帮你报备的。所以那个时代想当盲流是很难的事

家园 这只是你的想象而已。
家园 我想象?只能说你们那里人太好了

外来人员没证件还能随便到处逛,牛啊

家园 flower!
家园 花。。。很有水平。。。

治国是要有大智慧的。。。特别是在关键点上。。。

道德糕点没有用。。。

家园 文革是一场革命。。。

不是什么浩劫。。。

家园 文革中直到七六、七九年我也跑过不少地方。

  大部分都是在亲戚、朋友处住宿,没见谁来查我的介绍信。

  你经历过吗?

家园 不需要一场原来形式的WG了。。。

就象大家都不需要再读小学一年级一样。。。

家园 我家亲戚那时想投靠我家,半路上就被遣送回去了

我老家华南,当时全家在西北

他半路投靠我爸的“朋友”,没证件被盘查。结果伤了三家和气。

家园 你的例子也不具典型性

我是普通人一个,我说的只是我看到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我们村80年前考上大学中专的不算少了,可以算江浙一带的中偏下水平.

说到当兵的,我们村确实没有通过这一途径进城的.但是在军队入党的不少,我们村80年后在地方上入党的一个没有,所以现在的村里比较年轻的党员倒都是退伍军人.当然这一情况肯定和民风有关,浙江还是比较重文而不重武的.

家园 你这发言方式就是文革式的口号
家园 这是另外一门事

不知道飞将军是不是在国外生活.我在德国生活,所以对德国的移民法略知一二.总结起来就是,凡是和德国人结婚,那么获得德国的居留乃至国籍几乎没有任何障碍,而普通人如果想凭学习和工作在德国取得居留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而当年农村处理出嫁的妇女几乎是同一道理.更何况嫁娶乃是互通有无,一进一出基本上是动态平衡,谁也不好刁难谁.

家园 看来你还真不知道土地能捆住人

“依附于集体土地”就是你必须在某一生产队劳动,否则你的口粮都没着落.首先不存在你要不要土地的问题,而是你要不要参加某一生产队的问题,因为这些集体土地是属于这一生产队的.当然如果你选择离开,你可能会饿死,因为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没有口粮也没有粮票可会饿死人.

正因为那时候离开生产队进城会活不下去,现在去城里打工至少饿不死,还往往比留在老家务农还好一点,说明了现在的自由和开放非常珍贵.

至于要不要每几十年来一次土改,我个人觉得不必了,但是我作为一个工程师对这个话题确实没什么研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