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贴图】老北京的吃: 豆汁 -- 扔石头的

共:💬32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贴图】老北京的吃: 豆汁

豆汁,北京的豆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玩意可是北京赫赫有名的东西,去过北京N次,一直没有敢去尝试一次.这次MM居然从上海飞到北京来看我,她坚持要去试一下,我心中犯着嘀咕就去和她去了.

这东东,颜色有点灰绿,浆汁浓稠,MM说以前三毛饿了喝的浆糊倒是和这个看上去蛮像的.

我们明显属于喝不惯的人,首先是这气味就不太好,有点溲了的感觉,那种酸不拉几又有点臭的感觉.

就这很辣的咸菜,努力地吃了几口,再也无法下咽了,MM这才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这是劳苦大众的食品了.

焦圈还行,滋味不错.

还有羊油炒麻豆腐,我看了看就没敢要,想来味道也好不了!!

唉,豆汁,一言难尽!! 好奇地去尝尝吧.

下次再说说炸酱面吧.

家园 真是劳苦大众的食品啊

连碗都是缺的。

你们把那叫焦圈?我们把那叫油条,当然,造型不同,一个是直线形,一个是圆形。

家园 焦圈和油条不一样的,焦圈小而焦、脆,

它的 actual size 比图中的焦圈只大一点儿。油条是外脆内软,北方的油饼跟南方的油条差不多。

家园 不对!不对!油条是油条,焦圈是焦圈。这两可是谁也不挨谁的东西!
家园 你对焦圈的阐述还是对的,不过北方也有油条,应该跟南方的油条是一样的东西
家园 切!只要不是地道的北京人,根本就尝不出来,甚至连尝也不敢尝对于我们来说美味的豆汁的!

这豆汁可是好东西,又助食,又帮助消化的。尤其是那个酸溜溜的味儿,就别提多好喝了。。。想得我都直流口水~~~~

家园 北方的油条不是土生土长的,是从南方移植来的

很小的时候从南方搬到北京,那时大街上,早餐店里没有炸油条的,只炸油饼,只有在机关食堂里可以买到油条。可是,我最喜欢的滋(应该是“米”字旁)饭团夹油条,却是 nowhere to be found。虽然北方人也吃糯米糕和元宵,他们却不做滋粑和滋饭团。南方的蒸糕,米面做的,北京也没有。

家园 我压根就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和很多地道北京人聊过豆汁.

依我看,大多数中青年是不会喜欢的.当然不排除我取样没有代表性,此结论无效一说.

不管它多好吃,我想我不会再吃了.

家园 Jerry说的不错呀,油条不就从大伙恨上姓秦的才开始的.

至于糍饭团夹油条,你可以买两个艾窝窝合起来夹油条嘛.

北京的切糕和现在满大街新疆人卖的差不多,北京应该有的.

油条在南方还有老油条,就是再炸一遍的,很脆,和焦圈口味相似,可以用来做碗神仙汤了.

家园 不知道你说的所谓地道的北京人是指哪类的人才是你所说的地道

问问在这的中年(老巴巴,虎子等),我(怎么也算应该算是青年吧?)我们爱喝豆汁吗?

要知道有的人的父母就不是北京的,他们自然没有尝过什么豆汁啦,就更谈不上爱喝这口了。

不过我倒是对那些小孩子能否还能喝豆汁表示怀疑。他们自小在蜜罐里长大,父母哪可能忍心让他们喝这个玩意呢?

家园 这个么,我个人觉得两说的.

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现在未必爱吃.我的一些朋友父母也是北京人,我看他们一点都不喜欢这东西,倒是他们的父母觉得还行.再说了,我也不知道现在北京喜欢豆汁的是每天都好吃呢,还是隔三岔五的吃一次.

家园 我虽然算是北京土生土长,豆汁和臭豆腐是从来不沾的。
家园 噢,问起长辈来了。年轻人,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小时候让四人帮害的豆汁根本就没有买的。(四人帮罪状太多了,当时批斗时连豆汁这么大事儿都忘了)。等好不容易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第二次解放有豆汁喝了,虎子口味形成了,这么好的东西吃不进去了,四人帮真是太可恶了!

我想关键是家长的原因,虎子家二老不光豆汁,灌肠爆肚之类的都不喜欢,部队食堂里也不做这些北京小吃。虎子这帮从小三顿或两顿大院食堂吃出来的,口味就随了食堂师傅。

家园 因人而易。有些人像我家那位什么都吃,另外一些人像我

吃东西挑剔。

家园 我的意思也是这个.

我也算比较挑剔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