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历史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 -- douerdu
记得王允杀蔡邕的名言: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中国历史好像大都是后朝写前朝,首先要保证政治觉悟,其次要克服时间的损失,再加上篇者的连续性,文采,良心等误差,真的很有问题,不知道大家如何看。比如大家都骂项羽烧阿房宫,为啥很少听到杨坚平毁南京;骂元人暴虐,却奉元为正史;贬清人粗蔽,却对清开疆自喜。没啥文化,不知到埃及历史,印度历史,保加利亚历史,匈牙利历史,德国历史书是怎样写的,请大家给俺点拨一二。
看过去的历史,史实的真实性值得关注,史书的观点适当忽略。
比如说,明清是敌国,明认为是建虏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清认为是太祖皇帝奉天承运龙兴关外——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就是拉杆子造反而已。至于评价,不必受任何史书的拘束,可以自己形成。
可是,垃圾进垃圾出,垃圾堆上堆垃圾,想拣点像样的忒不容易了。
其他文明对比起来,确实是蛮夷野人呢。
历史资料比中国薄弱多了。
兄台所言的后朝写前朝,那是所谓的“二十四史”,即官修史书。但不管是阅读还是研究,光凭这二十四史是远远不够的。
就拿中国古代史来说,古人也有档案,也有官方文件汇编,也有回忆录甚至日记,私家修史更是不可胜计。官修史书就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编成的。而后人如果真是对某段时期的真相感兴趣,就得回过头去看这些资料。至于您说的骂项羽不骂杨坚,那个原因就复杂了,和史书撰述倒没太大关系。
另外,当代人写当代史,麻烦其实并不比后人写前代少。简单说就是谁都有个屁股。但是通过比对鉴别,还是能接近真实状况的。读史的乐趣,历史学的价值,此是其中之一。
国外也一样。不过,他们更多时候面临的问题是,压根就没严格意义上的史书,比如三哥成熟早发的历史观念、完整并且连续的历史记录,这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之一~
关于历史书为什么要读、读什么、怎么读,吕思勉解释得很好。
才发现自己回的是个刚挖起来的
你怎么知道杨坚平建康等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