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也说“一个山东人发牢骚,突然感觉有点道理” -- 亡命之徒

共:💬586 🌺5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道理

让我想起2件事情:

我高三的时候,我们化学老师指着我们说,大意:你们这种实验条件,还不好好学,我其他地方去交流,那里的学生,哪里能做实验,只能划书,课本都被划过十几遍了。

再就是,网上有复旦哲学系王德峰老师的《哲学导论》的课堂录音,我听完以后,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就是他在头一节课欢迎词里说,大意:大家能考上复旦,说明再不行的教育制度,也掩盖不了真正有才华的人。录音里掌声一片。

家园 说吧!

[FLY]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LY]

家园 生于上世纪
家园 江苏山东,湖南湖北,一到高考就是这几个地方的发牢骚...

不过话说回来, 那些"新北京人", "新上海人", "新深圳人", 也大多是祖籍这几个地方的人.

其实还是很公平的.

家园 湾mm这个还不算差太多

俺一同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刚满18岁,简直令人发指

家园 上世纪是年龄么?

家园 这个问题,唉,恐怕都是满腹辛酸泪吧

高考的不公平问题,大学对驻地的照顾问题,由来已久了。

不多说,说个听来的比较准确的内部消息。99年的时候,北大给北京当地留了四百多个名额,但报名就不到四百,也就是说不管多少分,只要报了就上北大。后来八月底的时候,很多知道消息的外地考生都开始托关系调剂至北大。据说那次在系统内的影响也非常大,其它高校和地方招办对北大也是颇有微辞的。

那时候普遍学历还不高,考研刚开始热,出国也还没有太热。根据我接触的情况,北京当地考生,很多都不愿去外地上大学。比较现实的,或者说短视的,就是上个职高,然后就工作了,反正户口是北京的,家里也有地方住。即使几天也还有一些人只在北京当地人的圈子里混。而我呢,包括我的同学在内,都没有认识几个北京人。我大学同学就一个北京农村的,然后就他进了部委,这家伙还考试不及格四级没过去也不是党员。。。

这东西,呵呵,聊聊而已吧。社会是现实的,有能力的人才能成功。北京CBD,写字楼扎堆,但不是说普通话,就是外地口音的普通话,或者外国口音的普通话,再就是鸟语之类。同事里,也没有一个北京当地的。没别的意思,就是圈子不同而已。

这个话题,可以写书的。。。看谁有兴趣写,我绝对拜读。。呵呵。

家园 有道理

我只是为同学朋友感到惋惜。他们不应该得到那样一个结果。

谁比谁傻多少?少拿什么狗屁“素质”唬人。所谓填鸭式教育都是逼出来的。谁闲的没事玩命学习?都填鸭了才争取到这样一个结果,不填鸭的话,还让不让人上大学了。

你说有能力的人才能成功,不敢苟同。有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高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并非说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消除高考失利的影响。

其实我所希望的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句话。承认自己占了便宜就那么难吗?非要泼脏水胡搅蛮缠上窜下跳吗?既不自省,也没有敢做敢当的精神,真是白浪费了那么好的教育资源。

都该学学林大官人,“我就是摸了你家闺女了,你敢怎么着我”!

家园 呵呵,再往前10年

拿过全国级竞赛的同学们可是学生挑学校的。记得当年俺们一个省出线的也就4个,最早参加竞赛的学生人数是4万,经过学校,市级,再到省级选拔,只有4个。这4个然后加入一个加强班儿,最后选出几个参加国奥。现在是个什么行情?

家园 既得利益者确实应该承认占了便宜,我们可以不追究但得说清楚
家园 看来还得是偶不怕政治上不正确,跳出来唱反调

北京或其它省市不关偶鸟事,但偶出生上海,看不得给它乱泼污水。

高考招生分数线各地不等这事,吵了八百年,我还认为道理早就应该明摆着众人皆知了,看来,正本清源还真是得常抓不缀。

没错,虽然上海高考一向独立命卷,但根据大概的难易度估模着折算分数,更根据各地不同的招生率,略一比较,任何人都能轻易看出,上海(户籍)生考进大学的比例比很多其它省市的学生要容易的多,而大家都是中国人,就是有些由于先天资源的不同而导致的水平差异,也不应该能导致如此差距。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这不公平公正!

不公平吗?从纯粹每个单独考生的个人、家庭角度出发,是的,不公平,或者至少很难说这是完全公平的。但不公正吗?对不起,我直白的说吧,就我的角度来看,我不承认。

其实,之中的道理正如上面已经说到的,早就被不知说了几百遍了,所以也不再这里过于罗嗦了。简单扼要的讲,上海(再一次强调,我这里并不管为其它地方辩护,只为上海辩护)的高考招生率,与上海的高中(及同等级学校)招生率高其实完全是一个道理——地方及地方财政给教育投入的钱多物多关心多。

上海有一堆基本靠地方财政养的地方高校,这些高校在提高上海大学入学率方面的作用很大,把它们扣掉,上海的高考入学率就不比全国大中城市平均大学入学率高得很多了(教育资源偏重于大中城市,这不是上海而是全国的普遍情况吧,光拿上海与整个全国平均水准比,在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不光这些地方高校,就是作为教育部直辖的那几所全国重点高校,光运作经费也是中央、地方财政基本一半对一半的出,更不用说扩建校区(想扩招这是最基本的)、后勤保障等等又要花大钱又要花大力的事情,中央其实也都是扔给地方去解决的。如果以实际经费负担比例看,这些大学招上海(户籍)生其实不但不算多,而且是相当少的(当然,这一点我并不表示不满意,只是要提出而已)。

我并不喜欢这种情状本身,对那些考了高分却仍然落榜或者没能进入自己心仪学府的学生,我也真的为他(她)们感到遗憾,但我不觉得在道义上亏欠了,而至于想更进一步,让我(们)为此道歉?门都没有!

家园 都是钱闹的

十多年前我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我那所教育部直属学校的外地生源和本地生源的比例大概是2:1,现在大概是1:2。

我很不喜欢这种影响校园多元性的变化,但我知道这也算不上不公平,因为现在上海地方财政出的钱不比教育部出的少,照顾本地生源就没什么不合理的了。

家园 送花

为你说了实话

家园 关于毕业分配,倒不完全是因为偏向本地生

当年主要是个户口问题,除非单位有户口指标,不然它就是想招外省籍的京沪大学毕业生,也进不了啊。

家园 这个兄弟清楚,就是制度问题

当年我记得是这样,如果一个职位不想要北京本地的本科生,那必须得是外地生源的硕士才行。那时候硕士可不像现在这样满街都是。

后来就慢慢放开了,有几个同学后来都是在国企买的户口,就是国企有指标啊,但效益也不行,就被有关系的买卖了,这样就有了户口。

那时候留京指标是很少的,不知道现在如何。

P.S. 当年也有部委指名要俺,俺没去,留京指标有俺,俺没要,作废了。。。呵呵。。被同学骂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