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外公从军记! -- 八重引力

共:💬21 🌺1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外公从军记!

平日在河内一般是潜水居多,光是看各位大佬的发言都能让我目不暇接,近日正好听闻了我外公的从军轶闻,趁着今日酒喝的有点高就发点上来回馈下诸位平日的馈赠!

产品说明:

1.很可能会成为太监故事。

2.由于故事主要是由老人口述,所以一些细节可能会描述不清,如果有知道细节的同好还望斧正.

3.最大的可能是会延续河里抗铁牛的风气待我慢慢来抗,大家敬请期待。

我的外公,今年年近90,像当年很多先贤一般也经历了民国,抗战,解放,建国等一系列历程,那个时代人们经历的历程他大多都有,更幸运的是他没有选择错历史的方向,最后为正地级的级别离休养老(这点不是我矫情,这个级别在离休干部中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你看完了我的故事,就能够体会有的时候个人人生的选择只是一种巧合下的偶然)。

我的外公,祖籍江苏宜兴人士,1920年出生,从小在无锡长大,13或者14岁时就来到宁波学徒,22岁时终于走上了了这条光荣正确的道路。

平日里我算是外公三代子女中最亲近他的一位,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混的最差,其他的都在做生意发财,而我只是个老老实实的上班族而已,所以反而我和他接触的时间最多,平日里其实我和他也交流很多,可惜他一般都会回忆其平生在钢铁铸造,轧制方面的心得,而我自从学校出来后就再也没有接触过理工科,所以一般都是他在我左耳唠叨,右耳就直接放出之类,没有任何留存。正好这个春节我的父母全部回老家过年,今年春节就我和他过,所以这个故事就是今年过年时我和他谈话时的一些领悟。

年三十这天,我好不容易做了几个菜端上桌与外公一起吃年夜饭,不知何故,我突然说了句“在战场上未必就是怕死的后死,不怕死的先死,有时可能结局恰恰相反”,就这句话引开了外公的话匣,滔滔不绝的向我倾诉了他怎么从军参加革命的历程:

1941年的冬天,他已经是从宁波学徒出师的一个木模工,由于我一直没有涉猎冶金这块知识领域,所以根据他的描述主要是为钢铁铸件铸模加工之类,算是比较高级的技术工种,当时已从宁波搬到了上海,还是在原来师傅的门店里做工,据老人说他当时的日薪为1.8元\每天,看到他回忆的表情我个人揣测应该可能有点类似於目前沪内中低层小资的收入水平。虽说他当时已经出师,但是也许是因为还是在师傅的店中或许就是压根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劳工福利意识,每月都只能休憩2天,平时都是忙于跟各家机械铸造厂打交道,这里就埋下来他未来从军的线索了

ps:不行了,酒劲上涌,容许我用一个新的理由来抗铁牛哈,下文再分解了!

元宝推荐:landlord,
家园 可别

让铁牛太累着。。。

家园 酒坑?新物种啊
家园 【原创】外公从军记2

感谢诸位的鲜花,我们话接上文接着聊:

当时外公已经出师,在店铺里也算是一个小师傅,由于是从小就在这家学徒长大的,所以老板也就是师傅很信任他,一般对外联系什么业务如果老板无空,经常就是我外公在外面跑腿帮衬点,据他描述的形象,经常是雇辆黄包车,车上装的都是图纸,而他就跟随一路来往奔波,由于他一直带有幼时的浓重无锡口音,所以当时的一些朋友一般都称呼他为“小无锡”。

1941年冬天日本终于轰炸了珍珠港,随着英美对日的宣战,上海的局势就更加复杂,日本全面进入租界区令上海各界人士都感到人心惶惶,在上海终于屈服在日本的铁蹄下时,那些有产阶层们更多的是开始考虑转移资产和人身安全,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外公所在的店铺即使已经搬入了英租界区内,还是不可遏制的开始生意萧条。

店里暂时没有什么生意,自然薪水也就不会再开足,而我外公好歹也工作了好几年,积蓄还算略微有点,所以那段恐怕是他在离休前的人生中难得的一段闲暇时光,据他回忆当时就是每天到店里看看,哈,没生意,然后就出去找三五个好友喝喝老酒,打打小麻将什么的,当然时间一长那自然也不能指望着坐吃山空,想我外公这样自幼就出来学徒的自然家境也不算佳,所以他那个圈子里的伙计,伴当,学徒们也都开始计算着离开上海去别处发展的念头。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谈外公对日据上海时日本的看法,不知道是年代久远经历的人生已经非常丰富,还是也许我外公就跟当时老家在苏南乡下这类没有直接感受到战火伤害的普通国人一般,现在从他的语气中并没能够听出什么家国仇恨,刻骨铭心之类我原以为的词语,谈到日本人时只是说:“我当时不愿意在上海待下去了,不为什么,主要是反感日本人每天在路口执勤的士兵,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向他们鞠躬,你要是不鞠躬,那日本兵就打你,略有反抗的直接带走,甚至当场杀害的也不是没有,我不是那样的人,每天都向他们鞠躬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听闻这里我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色,戒》中那段日本兵把守路口中国人通过时的场景,确实是每个国人都必须向日本兵脱帽鞠躬致敬,看来这部电影对于这个细节的还原还算真实。至于说我怀疑他当时还并不是个特仇日的愤青,是他后来又补上的一句话“其实要是不走,店里的生意后来也渐渐好转,还是可以待着的”,所以我估计他应该还是与当时的泯然大众般,生活或者说生存是他们最关键的考量,家国之仇可能只是在完成生活的前提下兼顾而已。

时间进入1942年,我外公这些“闲人”们都有些无所事事,天天过着吃不好但也饿不着的日子,但是这样生活的前景可是着实不妙,这时汪伪政府在上海高薪招聘技工在他们的那个小圈子中还是引起了一番扰动,但是首先汪政府好歹顶着个汉奸的名义,而更关键的是招聘的工作目的地是远在海南岛的日资企业,所以并没有想当今大家挤破门槛般进入外资的那种场景出现,招聘的结局我外公的小圈子中没有一人前往。

啊!有事要出门一下了,我们待会接着聊,我抗,我抗,我抗.................铁牛去也!!!

家园 看积年老潜水员憋不住了,上来抗铁牛不亦乐乎。

看到原生态口述的历史,不亦乐乎。

家园 【原创】外公从军记3

下午走的有点匆忙,再补叙段日据时期我外公对上海的印象,在当时日本全面进占了公共租界区后,为了体现出大日本帝国的所谓“东亚共荣”理念,那些在我外公这辈子人眼中生来就是代表着高贵,骄傲的洋鬼子们纷纷被迫走上了街头巷尾扫街,运垃圾的工作一线,而巡捕房内管事的除了一些日本人,大量换上了中国人,甚至是不少印度阿三们,这样的一个“东洋景”成为了当时居住在租界区内的上海小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到这里,外公着重向我介绍了这么个人,他姓苏,用我外公的话说还是个“学生子”,家里父亲是当时江南造船厂(当年不知道江南船厂称呼是否也是如此)的总工还是副总工来着,自家又开了个小的机械修造厂帮江南船厂做配套生意,由于我外公经常与他家那个厂发生业务往来,所以和这位苏公子也很熟识,我外公对其的评价他是个“小开”,不大理解这句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代表何种人物,不过听了点他的事我个人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潇洒,多金,吃喝嫖赌抽,样样新潮时尚都玩得转的年轻人形象。

一日,我外公闲来无事,就到这位苏公子那里走动走动,当时他们一圈朋友正在打对于我外公来说的大麻将,我外公就在旁边作壁上观,打着打着这位苏公子突然就对我外公说“小无锡啊,现在你们的生意也不太好,想不想到别处去发展发展哪?”,我外公那自然是瞌睡遇着枕头非常愿意,详细一问去处,说是在苏北有一间大工厂在开工,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待遇吗当然从优,更关键的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企业,怎样想不想去啊?我外公内心一合计,距离又近,没出江苏呢,待遇还不错,更何况还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怎么都比去那些外国人的工厂让人舒心点吧,所以豪没犹豫,当场就应承下来了,并且还一力承担了拉别人一起去的任务。

要说当年的国人这个相互间诚信度恐怕是非常之高,不像如今这般世风日下,就我外公当时那么个20岁出头的小年轻,再加上那位苏公子空口白话的一个背景描述,居然短时间内就让我外公给拉来了12个人的一只小队伍,各种工种还都有,车工,木工,钳工,翻砂工,再加上我外公这个木模工,全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连一个学徒都不带。众人都带着对新生活的期盼很快地结束了自己手边事务,一门心思的准备择日出发,我外公就把这12人的姓名,籍贯,年龄什么的报给那位苏公子,没几日他就通知我外公到四马路的xx巷xx旅馆xxx房找一个人(年代久远,这些具体名称我外公已经无从追忆)拿汪政府开出的“派司”,也就是现在我们俗称的“良民证”,有了这些路引自然上路就是立刻间的事了,上路前苏公子一再叮嘱大家如果路上碰上日本人巡查就说是由于上海生意萧条,大家生活无以为继,回老家去生活度日,还告诉大家最好都能带些顺手的工具什么的,这样一来以后工作时也能方便不少,据我外公说众人里就他自己最实诚带足了满满一包足有10多件的各种工具动身。

这样1942年的某日,我外公他们一行12人就在外滩的xx码头上船出发(没听清是什么具体名称,那位知道指教下,反正我外公说当时上海外滩可热闹了,百舸争流,车水马龙的,与我脑海中早已定型的外滩形象毫不相同),众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在船上都纷纷议论着即将工作的大工厂的种种前景,在那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那位苏公子,苏小开,根本就是一个“大忽悠”,不仅忽悠了他们工作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也被他给忽悠了进去................

土鳖一哈子,哈!

家园 唉,做人不够低调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看来做人不能低调……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多谢送宝,好人好报!呵呵!!!
家园 “小开”,小K就是你说的这样。

  自然在开放前是负面形象。

  好象当年都是十六铺码头?

家园 花。给忽悠到共党那边了。
家园 哈哈,引子貌似平实,其实是早就算计好坑等着呢
家园 快抗,呵呵
家园 被忽悠进坑了
家园 【原创】外公从军记4

诸位目光如炬,小子我妄想抖的一点小包袱都被猜得八九不离十,没啥说的了,赶快接着抗。

话接上文,他们一行12人这一路上倒是顺风顺水,并没有遇上预想中的什么纠葛,经过辗转花费了5,6天终于来到了苏北某偏僻农村,等到了地头一看大家都傻眼了,外公他们虽说不是个个都是从大工厂出来的,可是毕竟没少看过猪跑,用我外公的话说,还什么大工厂呢,连个小工厂都不如,干脆那里压根就连个厂房都没有,一些简陋的机械加工设备都分散在各个老乡家中。当晚睡觉别说有宿舍什么的,就连分开在那里老乡家睡觉被子居然都是和他们现借。这时大家都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还好没有让众人自叹自怨太久,谜底很快揭晓...........

经过干部们的解释大家终于知道来到的是新四军正在筹建中的兵工修造厂,虽说是条件简陋了点,但是是为了打鬼子出力的,至于说大家的待遇么,呵呵,还是很不错的吗!每天三餐管饱,还解决住宿问题,一般正常呢每个月还能发个几元钱的津贴什么...,当然最后话也说的很自信,到时你要想走,随时都可以,我们来出返程的路费。

要不怎说当年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就我外公这么一批平头老百姓,用我外公的话说又不是什么知识分子,进步人士什么的,都是普通的技工而已,大多数人从来也没有从国民党,汪精卫和日本那里接受过什么共产主义思潮,就是心中向往打鬼子为国出力也是一门心思放在国民党那边,共产党这些是连他们平时的交谈中都很少会出现的词语,再加上这里条件这么差,收入如此低,可就是这样他们12个人居然百分百地都留下了,除了两个人以外。虽然外公没有复述他是如何从平民百姓转化为革命军人的心路历程,但是当时共产党的魅力还是令我可以想见。

你说我是不是写错了,百分百怎么还有两个人走了,其实这两个人离开是特例,新四军和他们自己都愿意。原因么就是当时的部队还是严格执行“二五八团”规定的,而这两人正好是一对夫妻,你说人家是夫妻两可你长期让他们分居男女宿舍这好像也不是个理,可要是把他两凑合住在了一起,别说是新兵蛋蛋来着,就是那些未婚的“老干部”们心里也有点别扭,所以他两后来的离开就是大家两厢情愿的事了。

注解:所谓“二五八团”,就是二 十五岁以上年纪, 八年以上军龄,团以上干部。不够这个条件的,一律不准恋爱结 婚, 至于参军不久的小青年,更不许“轻举妄动”。

到后来我外公终于明白了原来苏公子那时在上海就是专门招揽或者说是“忽悠”技工们前来,而他好心提醒大家多带的工具原来是这里什么都缺,缺到连工具都不完备的地步,再后来他才知道苏公子原来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

快扛不动了,呵呵,后面还有个尾声来土鳖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