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汽车向何处去?Up! -- 晨枫
从发明伊始,汽车就在富人的玩物和平民的代步工具之间摇摆。汽车迷言必称法拉利、奔驰、宝马,但真正对社会发生最大影响的,还是福特T型、大众“甲虫”、奥斯汀迷你、雪铁龙2CV、菲亚特500这样的小型大众汽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才代表了汽车设计的前沿。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出行的距离和频率迅速加大,消费承受能力和品味也随之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蜕变的过程,是变成美丽的蝴蝶,还是不足称道的麦蛾,就在未来的10年。
尽管法拉利、本特利、奔驰、宝马永远有令人心动的消息出现,但过去一段时间里,对于汽车工业界来说,最重要的消息莫过于塔塔集团宣布将制造实际上最便宜的“人民汽车”。这个消息的重要性不在于塔塔使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而在于如果塔塔能够兑现所有的承诺的话,这将使几亿人进入有车一族,在根本上改变很多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中国依然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经济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规模经济,人民汽车的概念对于中国同样重要。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upward mobility,这包括社会层面的,也包括技术层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层面因素就是能够在离家更远的距离上有效地工作。
然而,塔塔的人民汽车在技术上只是最大限度的减法,用最廉价的材料、人工和最低限度的配置,达到最低的成本。塔塔的努力当然是可敬的,但这不能满足中国正在迅速提高的生活水平带来的人们的胃口,一旦材料、人工、配置水平提升,成本优势将荡然无存。中国的人民汽车需要解放思想,跳出简单的减法,用更先进的理念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换句话说,不能向下看,而要向上看。由于能源和环保的压力,欧洲和日本汽车工业在这个方面走在了前面。欧盟的政策导向也迫使汽车工业全力寻找革命性的新思维,在不降低排放、安全和舒适要求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成本,并提供足够的可用性能。大众汽车公司的新的Up概念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路。
大众汽车公司是在希特勒的旨意下建立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德国工人家庭提供一辆可以负担得起的汽车,费迪南·保时捷博士天才的设计使“甲虫”在战后依然畅销几十年,最后的“经典甲虫”到90年代才在墨西哥停产,创造了汽车制造史上的一个纪录。“甲虫”采用后置发动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汽车的传动系。发动机采用风冷,避免了当时水冷发动机尚难解决的腐蚀、泄露问题。70年代时,大众汽车与时俱进,由著名意大利汽车设计师Giorgetto Giugiaro设计了划时代的“高尔夫”,采用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同样减少了传动系的问题,但发动机采用水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降低了发动机的排放。但是前轮驱动必然和前轮转向“打架”,增加的机械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前轮驱动的优点,但前轮驱动至今依然是汽车中的主流形式。进入21世界,大众希望再创辉煌,由同为意大利人的Walter d'Silva设计了最新的Up概念车。
大众汽车最新、最重要的概念车Up
巨大的后窗不仅美观、亮敞,而且重量和成本也比钢制件要低
仪表板和中控台全部用LCD取代,中控台LCD是触感屏
座椅的坐垫是充气的,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量和成本
模块化的设计使拉长车身十分容易
太阳能电池板的车顶可以为电池充电节能
加长版的内部空间巨大
而且座椅可以别出心裁地面对面
概念车有千千万,很多都是昙花一现,但Up将在汽车史上留下足迹。这是一辆很讨人喜欢的小型车,比大众“波罗”还短差不多半米,或者说长度和“波罗”的宽度一样,但依然可以舒适地坐下4个人,奥妙就在于U又恢复了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而是对汽车技术仔细思考的结果。后发后驱不光可以减小传动系,还由于前轮只需要考虑转向而简化前桥。由于重量较大的发动机后移,动力转向都可以取消,进一步简化前桥,同时改善操控。整车重心后移,也在车辆动力学角度上改善操控,大名鼎鼎的保时捷911就是靠重心后移才得到传奇式的操控。可以预见,Up将不光因为小巧可爱而得到靓女的青睐,也将因为出色的操控而得到猛男的垂青。
发动机后移而简化基本结构只是Up成本控制的一部分,Up还采用了很多新颖但现实的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座椅不比家中的沙发,不光需要舒适,还需要足够坚固,以提供一定的碰撞保护。另外,汽车座椅还必须具有多种调节,以便满足不同身材的人们的需要。较复杂的汽车座椅还有在碰撞时自动保护脖颈的功能,有的还安装有安全气袋。有的座椅还要可以翻倒,甚至拆卸,以空出车内更多的空间。这还不算电热、风冷甚至按摩等变态的功能。由于这许多要求,现代汽车座椅的制造相当复杂,不说别的,坐垫就不好办,太硬了不舒服,太软了人要摇来晃去;太薄了软硬不容易弄好,太厚了占地方不说(车内的空间是按毫米计算的,很多前坐的靠背是凹进去的,就为了后座可以多出那么几毫米的膝盖空间),翻倒都不容易。Up打破常规思路,采用整体成型的框架,铺上充气的坐垫,重量轻,可以无限调节,而且制造成本低,要拆卸那更是容易,脏了还可以扔洗衣机里去洗。
Up的革命性思维还不尽与此。汽车仪表板是另一个很费工的部件,一个一个分立的速度表、转速表、油量表、水温表甚至更多的仪表需要分别安装、分别接线,不同的国家可能还用不同的度量衡制,像美国、英国的速度表用英里,其他国家用公里。夜间还有仪表板的照明问题。现代汽车仪表板的另一个问题是中控板,需要安排太多的按钮、拨盘,来控制从收音机、空调、通风到GPS、车辆设定等天差地远的功能。如何合理、有效而又美观地安排这些按钮、拨盘是一个大学问,而合理、有效、美观又是一个众口难调的事情。Up采用在电脑业已经成熟的液晶显示板,一块用于仪表板,代替所有的速度表、转速表、水温表、油量表和各种指示灯;另一块作为触摸面板,代替所有中控板上的控制按钮和拨盘,同时也兼作显示板。采用两块液晶板代替大量的机械仪表和按钮,极大地简化了制造和改型、升级。
在外壳设计上,Up大量采用大平面,简化制造。后盖用低于腰线的大片玻璃取代传统的钢板的面积,既美观、敞亮,又减轻了重量。模块化的设计使典型的两门Up可以很容易地拉长成四门车或者更大的面包车,降低进一步的研发成本和工装成本。车门内采用整体的模塑件,另加一个整体的靠手,用材质本身的质感解决舒适性问题,没有另外包袱的织物或者皮革。地面不铺地毯,而是直接在钢结构底盘上用便宜但易于清洗的橡皮铺垫。这些措施都在不损失舒适性和美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Up还规划有电动车和混动车,计划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充电,进一步降低能耗。大众非常认真地打算将Up投产,可能在2010年投入市场。这将不是一辆面向第三世界“便宜汽车”,这将是集廉价、品味、安全、环保、实用于一身的新一代“跨阶级”汽车,这才是中国汽车应该瞄准的目标。有意思的是,Up是作为廉价汽车而设计的,但大众在成本控制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大众汽车已经有了一整套零件和总成供应体制,这个体制是围绕着传统的前发前驱而建立的,转移到后发后驱需要时间、投资和经验,这个转型成本一起加到Up上的话,Up的成本优势就受到侵蚀。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刚刚起步,这样的包袱反而小。
大型、高速、豪华的汽车或许是汽车技术的尖端,但这不是汽车设计的前沿,更不应该成为汽车工业的主流。在能源、环保、城市拥挤的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汽车必须把眼光超前一步,把好钢用到刀刃上,迎接真正的挑战,而不是误入歧途,追赶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支持“人民汽车”概念。就看哪家能真正实现
咱中国人是喜欢坐轿子的,典型思维习惯,巨难改变
按照汽车的占地、油耗和排放收税,年年收、月月收、天天收,看到底难不难改变。
我找不到统计数据,但是只要有车的地方在一定有面包车是不假的,想来市场占有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仅从价钱和空间上,也数得上是国民车的资格了。只是现在家用车的市场上第一位的还是三厢轿车,中国人固有的观念还是认为买车是做“轿子”用的,二厢车的普及也是这两年的事情,主要的对象还是新买车的年轻人或买第二辆车的家庭;谁家要是有一个“面包”样子的车,那肯定是有“实用”用途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个意思:人是有等级观念的,载人的就是比载货的高一“等级”,虽然确实没什么高级的。
这不仅是一个民族习惯的问题,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大量这种样子的车走的不是商务车路线就是乡下路线,突破到家庭我觉得还比较难。现在比较和他一样的国内市场上也就是日产的骐达一类的,不过买的也不怎么地--至少三厢骐达比两厢的可是常见的多。
油价涨了,税费涨了没关系,只要收入涨了就行,现在国内三万--五万左右的车还是不少的,一般人还是在入大于支的时候才会买车的。
除了座椅的舒适性可能差点,只要把成本控制住,市场应该没有问题的,而且客货两用。
现在国内汽车消费的有些观念也在逐步改变,这两年象途安一类的车也逐步被一些家庭作为首辆车,空间大,驾驶舒适性好。
在缺(但不是没)衣服穿的时候,买衣服的第一要务是好看,要抬档次;衣服充足之后,买衣服常常就是以舒适为主了。人的品位是会变得。欧洲人的收入水平不会比中国人低,但两厢和一箱车作为家庭用车在欧洲比三厢车流行。
这就不好说了,如果象奇瑞、吉利一类的国内企业来做的话,还行,走个外形俏的路线,再配合一下低价,市场还是可以打开的。
但大众一向的撇脂策略估计非要把这么个小车卖出个猪肉的价,嘿嘿,悬!
计划售价在8000美元左右,要是换算的话,差不多六万人民币?
有个前提,国产化程度必须要高,不然这成本可控不住,粗略想一下,短期内,可能发动机的问题大一些,不知道原型是什么的。按照这车的大小来说,国内大众目前也就POLO的1.4的能用,从前面介绍的来看,应该还可以用排量更小一点的。
应该小于1.4升,据说有一个两缸和一个三缸的,前者应该不会超过600毫升。
目前在南非的国产车,打自己品牌的有长安,吉利,meilin,还有一些厂商在一起用CAM(中国汽车)的牌子销售。
据说去年中国产的车在南非销了两万多辆,对于一个一年新车50万辆的市场,国产车第一年有这个业绩,应该说是很好了。
南非市场不大,不过很多要求和欧美相似,能在南非站住脚,对于最终进军国际市场,应该能有很大好处,提供不少经验。
不过目前看到的,走的仍然是廉价的思路,油耗也不好。低成本高质量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资金和技术积累的,不容易。
在北美,算非常便宜了,应该卖得不错。不知道那个四门的能卖多少,就算16000也比日本车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