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价值组实盘报告】第6周:新世纪最大周跌幅 -- 陈经
挺下去就是胜利。不过大底形成的时候应该是有一段横盘的时间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面129亿多怎么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计价不影响当期损益,但是会直接影响净资产,这部分资产一季度会缩水多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加交易性金融资产27.7亿,合计156亿,还不叫多?净资产合计516亿里面近三分之一是股票,每股占到4.74元左右。 这157亿中多少是债券类,一季度减仓了多少股票决定一季度报表净资产的数字。
市场跌跌不休,早麻木了,不过本周指数暴跌我能保持不亏已经算万幸了,虽然券商股上有一些损失,其他股票动静不大,而且新赛股份本周还赚了一点点,指数大幅度下挫,总资产变化不大,要不是吃包钢稀土早了一点,应该还能稍微盈利,确实是不管指数变化如何,精选个股还是能规避一些风险的.
土生以前提到自己在操作时不轻易全仓,一般留出5-20%的现金作为机动. 这部分钱我将它叫做游击队, 有时也叫它特种部队.
在自己认为时机到的时候,特种部队也是要出手的,其实,就是做一下短线,主要目的是用于降低自己手中已有股票的成本,增加所谓的安全边际.当然,如果由于当初的判断失误, 特种部队出手后,入套了,止损是必要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总是判断准确.保留一定的机动能力还是必要的.当然,总体来看,大体情况还是胜多负少,可以看到资金流动的力量.有时资金稍多,就将它们转为一些固定股票,比如,土生近期增加的云铜仓位,就是在少有收获后,将多出的特种部队转正为长期股票的结果.所以,从帐面上看,持仓成本不增加,股本在增加.
对于实盘,如果能加入一定类似的止损的考虑,比如,对应现有的5万现金做出类似的计划,或许会有帮助.
听一个国信的同学说过,某些基金的操盘手自己先在某股建好仓,然后用基民的钱往上拉,拉到最高点自己的出货;现在是相反,用基金的股票拼命砸盘,砸到低点自己建仓。前段时间证监会发觉不对,发了个禁止利益输送的文件,可惜现在没有下文。这事要逮住证据太难,今后必须用及其严厉的法律来约束才行。不知道国外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高手介绍一下?
都能看到的不叫价值了。
老拙对中信一季报“股票巨亏”做过估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十大持仓一季度末情况如下:
证券名称 持仓成本(万元) 持有股数(万股) 期末市值(万元) 损益(万元)
南玻A 64000.00 8000.00 144320.00 80320.00
中国神华 70226.62 1898.53 75941.20 5714.58
大秦铁路 19192.78 1816.00 31416.80 12224.02
中国太保 22587.00 752.90 19628.10 -2958.90
北京城建 9350.00 1100.00 19690.00 10340.00
蓝星新材 19530.00 500.00 20025.00 495.00
中国远洋 3766.15 444.12 11822.47 8058.32
三一重工 13200.00 320.00 12419.20 -780.80
澳柯玛 7730.46 2586.00 18386.46 10656.00
苏宁电器 10621.56 200.00 11038.00 416.44
如果一季度末这十大股票一点没卖,当时总市值是36.47亿元。中信证券2007年报中这十只股票的总市值为44.92亿元。也就是说,下降了8.45亿,跌幅为18.8%。年报中除十大持仓外,还有26.5亿的其它股票,假设下跌比例也是18.8%,也跌了4.98亿。一共跌了13.43亿元,总股本33.15亿,减少每股净资产0.405元。
也就是说,增发、申购、拍卖、购买来的这些“可供交易的金融性资产”,可能导致一季报净资产比年报时少0.405元。
因为一季度是跌幅很大的一季,难以想象其它季度也这么跌。我们假设二三四季度加起来,也跌了0.405元净资产,一年共跌去0.81元净资产。如果中信靠手续费、权证创设、承销、基金管理费、华夏基金股权转让等,净挣100亿元,每股能增加3元净资产。那么一年还能增加2.2元净资产。2007年末是15.56元,2008年净资产增加14.1%,和我估计的15%差不多。
这是全年股市大跌的情况,净资产也能增加15%左右。如果行情稍好些,会如何?每年净资产增加15%是个离谱估计么?
我所指出的是中信持有的股票并不少,意思是不仅仅是你所说的27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事实上中信年报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科目合计是156亿,而年报中又说34亿是债券,剩下大概120亿。从年报中公布证券投资期末账面值27.7亿,持有其他公司股权71.4亿,合计99亿多点。这中间差的20亿不知道是什么。
按照07年末持有99亿市值股票来算,在净资产500亿多点中的比例也不算小了。
一季度沪市跌幅34%,深成指24.85%,沪深300%跌幅29%。一季度中信肯定会有大幅的减仓动作,如果按你说的18.8%算,一季度这块的资产会减少18亿多,每股0.55元。之后的几个季度现在没法预测
你的算法仅考虑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部分可能带来的资产减少,而交易性金融资产这部分公允价值的降低会同时带来资产和收益的减少。我指出这个问题的初衷在于中信无论是用PE还是PB来估值,其盈利和净资产都会受到很强的周期性影响,值得注意。
其实去计算这些意义并不大,因为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金融企业的财务核算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全看管理层的意愿。我觉得搞价值投资更多的精力不应该是在计算个别企业的业绩,如老拙一样把业绩算的很精准并非不好,但是我觉得大概毛估就可以了,而是关注整个行业的景气度更重要,特别是券商这样的强周期性行业。
政委总算想明白了。但我觉得还有具体操作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仓位控制和资金管理。看政委的想法,无疑采取的是左侧交易的原则。那具体到如何买就是个大问题了,如果在下跌初期甚至中期买入无疑会大大降低资金的利用率,等真正底部来临时候,也许已经弹尽粮绝了。如果是在底部购满,那以越跌越买的方式进行,肯定又吃不到相应的筹码。而且中国股市的特征就是熊长牛短,时限越长,越要对资金管理下功夫。不能说,选好股票就不闻不问了。并不一定要给自己定个原则,要综合考虑。在小牛来临的时候要敢于重仓,雄来了的时候要谨小慎微,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呵呵,很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空仓也未尝不可,熊市赚股,牛市赚钱的前提是底部来临的时候,你得有钱买才行。具体的操作,俺也是凭经验而已。
如此了吧?
您的心态,感觉还是没稳定下来……还总想着在峰顶一把卖光这种事
但他们只是小虾米
利润从而影响净资产。“从年报中公布证券投资期末账面值27.7亿,持有其他公司股权71.4亿,”
这个其他公司股权看来是区别于证券投资的。那么它们是什么?如果是没有上市的公司的股权,那么就没有变动(成本法入账)。这可能包括金石公司投资的1.5亿的能源部份,但是不包括中信房地产的5亿股权部分(08年投资的),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的股权,中信万通股权,中信金通90%股权,中信建设60%股权,香港中信国际股权等等,它们都没有上市,不属于证券,没有公允值的变化,只有增加了注册资本金才会引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