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最新资料多见于<南亚研究>季刊
家园 《南亚研究》何处有?

葡萄遥指……

家园 我是在复旦期刊阅览室看的,其他大学也应该有吧

del

家园 校园网应该能查到
家园 关门,放狗

我曾在google上找过印度的高速公路情况,只有可怜的100多公里。请注意它的highway不是高速公路,似乎只要不是土路的都算。它的高速公路是expressway

家园 科大出来的数学一定很好

发展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都是数学应用特别多的经济学,值得看看。

家园 大家都很疑惑啊

比如大家谈结构问题,那么怎么的结构是理想的结构?然后数量多少比较好?有人提出1000万平方公里/3亿人口。对不对先不去说,这种定量的分析太少。对这种数值的正确性怎么判断也不知道。另外还有调整问题,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假设现在可以得出人口多了或者少了的结论,那么怎么调整?西方没有好的鼓励生育的方法,中国以后怎么办?最后还有博弈论。

“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只能供养一定规模的人口保持某种生活水平”
被诟病的地方就是没有考虑到分饼问题,毕竟国际政治还是流氓政治。

个人认为目前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以指导人口政策。现有的理论知识还是描述性的,不是指导性的。

家园 【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十)星空和道德

经济学读书心得(十)星空和道德

我支持这种宇宙学假说:宇宙的发展在它的基本特征上是重复无限次的。因此,其他的文明,包括更“成功”的文明,应该在宇宙之书的“前面的”和“后面的”书页上出现无限多次。然而,这不应贬损我们在我们的世界中的神圣奋斗:在这个世界上,如同黑暗中的微光,我们从物质存在的黑暗的无意识的虚空中,闪现了一瞬间。

--安德烈·萨哈罗夫,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由夫人代为宣读

中国人经常骂教育和医疗产业化搞得越来越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我们固然可以痛斥黑心的官员和医生,但大多数人恐怕不知道: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怪他们,而且这些绝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鲍莫尔、布林德告诉我们:1948-2001年,美国CPI平均每年增长3.8%,而内科医生和病人住院的服务价格每年分别上涨5.3%和8%。53年下来,用不变美元计算,内科和住院服务价格分别上升了123%和800%!1978-2003年,CPI上升了182%,其中代表大学费用的部分却增加了674%。医生和教师太贪婪吗?可是他们也没发财:在这段时间内,医生的收入增长勉强与通胀持平,教师的薪水实际上还下降了。持续的成本增长还秧及邮局、图书馆、戏剧门票、警备、消防等服务。花钱越来越多,服务质量却还越来越差:街道和地铁变得越来越脏,汽车、火车和邮政服务都减少了,50年前曾十分普遍的医生上门诊断和电话问诊几乎消失。这些也不是美国一家的问题,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不例外。鲍莫尔和布林德称之为“个人服务的成本病”。为什么会这样?

根源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本质区别。工业的效率可以持续提高,比如随着新技术的采用,每个工人能够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汽车或钢铁。但是服务业的“效率”基本上无法提高:每个教师教授的学生不能无限增多,也许还减少了;医生给病人检查的时间不可能越来越短;每辆警车上都需要配备两名警察;今天乐队演奏一曲贝多芬的时间,和贝多芬时代更是非相等不可。

就长期而言,随着效率的提高,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会上升。然而服务部门劳动者的收入也必须同步提升,否则就不会有人愿意当老师、医生、警察了。结果就是:同样的服务能够换到越来越多的工业品。事实正是如此。和我们父母的成长时代相比,如今电视机和电话非常便宜,大学学费和就医费用却十分昂贵。(《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12章第7节和第23章“疑难解答”)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单靠道德治国是不行的,现实世界比道德家的想象复杂得多。

这个效应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越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比例越大:不仅因为对服务的需求更多,而且还因为服务价格更高。中国的一点特色是服务业GDP统计有严重遗漏,所以从统计中看到的趋势往往是扭曲的、滞后的。例如2007年统计公报说,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上升和下降了0.3%。这肯定是错误的,正好反证了统计的疏漏程度。由此可见,中国PPP GDP赶上美国的过程应该是工业增长不到一倍,服务业增长超过一倍。用好听的话说,就是绿色化、人性化、软件化、“以人为本”、“拉动内需”等。当然也可以用难听的话说:空心化、虚无化、享乐化、颓废化……

这里有一点特别需要预警的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深和劳动力比例的下降,养老服务的花费会急遽上升,年轻时存下的养老金很可能到需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不够雇保姆的。这对社会是大悲剧,在GDP上却可能显示为所谓“高级的”、“消费的”服务业大增,某些缺乏常识的经济学家(和无耻的人口学家)说不定还会把它当成好事。顺便呼吁一声:想通了这个道理的兄弟姐妹们,请尽量多生孩子!孩子和养老金的关系,就像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关系、黄金和纸币的关系,舍前者取后者是傻瓜行为。可恨的是,计生委就在诱骗全国人民作傻瓜。

基于成本病效应我还有一点推测,不知对不对,请读者评判。PPP GDP是以一揽子物品和服务计算的,比如说一个鸡蛋加理一次发。假定在穷国理一次发花的钱相当于一个鸡蛋,而富国的服务对应更多的物品,好比说两个鸡蛋。这一揽子在穷国相当于2个鸡蛋或理2次发,在富国相当于3个鸡蛋或理1.5次发。购买力平价是使穷国的2个鸡蛋等于富国的3个鸡蛋,或者富国的理1.5次发等于穷国的理2次发。所以用人均PPP GDP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时,趋向于高估物质水平,而低估服务水平。

到这里为止我们算是理解了中国GDP的现状。那么,增长率呢?

中国人民应该是这世界上最重视经济增长率的了,重视到了……不重视的程度!这个意思是,中国人民竟然不时地会抱怨高增长,认为一些问题(如贫富不均、贪污腐败)是高增长带来的,高增长不如低增长。对此我只能说:什么叫奢侈?这就叫奢侈!

以前看经济报道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一个幻觉:我们是在同一个星球上吗?别的国家取得7%的增长率叫做“强劲增长”,政府受到热烈拥戴,普京是典型的例子。中国增长7%却是“经济萧条”,一副天怒人怨的衰样。如果说俄国的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多,标准不同,那么印度呢?印度兄弟比我们还穷,可是经济学家会为印度的9%喝彩,以至上升到民主优越性的高度;转头又对中国的11%大加挞伐,搞得我简直要神经错乱。都说中国搞GDP崇拜,其实印度更崇拜。印度人像大跃进前的中国人一样质朴,认为增长率总是越高越好,还特别喜欢和中国比,只可惜从来都比不过。难得有一个季度增长率超过中国(2004年第三季度10.4%,充沛的季风雨量推动农业丰收),印度人民就放声欢呼,不过整个年度还是不如。最神的是,从没有人指出印度的增长率会在哪一年超越中国,却仍然有许多人信誓旦旦地预测印度经济会在10年甚至5年内超越中国!难道经济学是一个如此神奇的领域,较低的基数加较低的增长率也能赶超?我想问经济学家:“究竟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经济学家也许会沉着而坚定地回答:“Both!”

直到拜读了陈经先生的《中国的官办经济》(见:http://www.talkcc.net/thread/610592/1#C610592),我才明白谨慎、稳健、积极这三个词在中国都有特殊的含义。本文作者对经济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陈经先生启发的,在此谨向陈经兄致以诚挚的谢意。原来是中国的经济成绩太杰出,以至于自己悄悄把标准改了,大搞起“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来,所以才产生了种种莫名其妙的现象。世界上有且仅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在经济连年双位数增长的同时被大量的民众痛骂,不知这算是中国的光荣还是笑话,--不过至少是“国情”吧。

这件事可以用“边际效用”(具体内容以后再谈)的语言来理解。当缺乏经济增长的时候,一点增长就会很可贵,带来极大的幸福。当经济增长非常快时,最后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给人的主观印象就弱得多了,在中国甚至还可能变成了负值。其实只要和别的国家对比一下,就知道这是多么荒唐了。

最富有戏剧性的例子是苏联。在我小时候,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可以说是泰山压顶。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一百万,压得中国的四百万军队喘不过气来。我印象最深的国产科幻小说,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情节就是苏联机器人合上开关,将中国的一艘太空船发射了出去;后来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终于战胜了苏联。日本作家久留岛龙夫也写过《明斯克号出击》,说日本被苏军占领,中国勉强保卫着北京,抵抗者在中国建立流亡政府,在各国的帮助下终于光复了日本。1980年代末开始流行“综合国力”,每次看到《半月谈》之类关于综合国力的讨论都是:美国第一,苏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稳居第二,中国排在六七位或者更后,跟美苏差老鼻子啦。

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是萨哈罗夫的故事。萨哈罗夫是苏联的氢弹之父、著名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和人权斗士,曾获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当年是我的偶像。1989年12月14日萨哈罗夫突发心脏病去世,此前他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中和叶利钦同为反对派的领袖。他在电视上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在会场中和戈尔巴乔夫的口头争执。逝世前一天晚上,他对同志们说:“明天将会有一场斗争!”他在去世后成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感召苏联人民掀起了民主运动的高潮。大英雄就是这样,死都死得这么帅。1989年9月27日,萨哈罗夫在里昂发表了充满道德力量的演讲《科学与自由》,其中谈到了中国最近的政治事件,强调不能以任何实用主义的理由为中国政府开脱。1990年黄仁宇写了一篇《沙卡洛夫》介绍他的事迹(见《地北天南叙古今》),其中最后一段是:

“沙卡洛夫以前也和索尔仁尼琴一样,认为中国是侵略者和扩张主义者,在《回忆录》里提出,他已不作如是想,因为中国只有一种原始型的经济,内顾不暇,几十年内无此能力。”

中国是侵略者?这令我觉得有点滑稽。不过更富有刺激性的是,“中国只有一种原始型的经济”!我想苏联人完全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中国的基干产业正是1950年代苏联手把手教给中国的。苏联看我们估计就跟我们看越南一样: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我大概是在1999年左右看到黄仁宇此文的。当时我已经听说苏联解体以后经济衰退得厉害,不过那时中国经济也很困难,所以我认为俄国走的是正确的道路,把体制改好就一劳永逸了,以它的工业基础和人民素质很容易重新辉煌;而中国则是一团乱麻,积重难返,崩溃在即。

今天再看这段文字,就会强烈地感到历史的无情和讽刺。1990年中国的汇率GDP是3546亿美元,俄罗斯(占苏联2.9亿人口的51%)是5168亿美元(据: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6/t20071012_402436872.htm),俄国是中国的1.46倍。根据CIA的数据,2007年中国的汇率GDP将近俄国的3倍,PPP GDP的比例还大于3倍。俄罗斯的GDP在叶利钦时期下降了一半,经过普京时期的“高速发展”,2007年终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再回头已百年身”,俄国还是那个俄国,中国却不复当年吴下阿蒙了。毕竟还是老大哥底子厚,如果中国2007年的GDP跟1990年一样,早被开除球籍了。

现在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是73.18岁(男71.37、女75.18),而俄国只有65.94岁(男59.19、女73.1),甚至还不如印度的69.25岁(男66.87、女71.9)。俄罗斯原来能造的很多东西现在不能造了,中国当年不会造的很多东西现在会造了。中国制造行销世界,俄国除了原材料和军火(和卡巴斯基)之外很少听说有什么能卖出去的。根据海关统计资讯网的《2006年中国-俄罗斯双边贸易报告》,2006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158.3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5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15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39.8亿美元,鞋类13.6亿美元,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亿美元,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2.6亿美元,钢材2.6亿美元;进口175.5亿美元,其中原油75亿美元,原木19.7亿美元,成品油18.8亿美元,纸浆5.3亿美元,钢材4.2亿美元,机电产品2.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1.6亿美元。2007年,中国在对俄贸易中首次实现顺差(88亿美元)。以前政治书上说,发达国家用制成品交换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是不平等交易、新殖民主义。不知道现在的政治书怎么写,--大概是称赞比较优势原理吧!华约解散了,现在世界上唯一能和北约正面对抗的国家集团,叫做上海合作组织。共同的利益使中俄再次走到了一起,不过换成了中国作老大。这一次,是不是轮到我们说“俄罗斯只有一种原始型的经济,内顾不暇,几十年内不能对中国构成威胁”了呢?

最可笑的是现在真有不少人把俄罗斯当普通发展中国家了。例如经常见到一篇文章《中国经济为什么被俄罗斯迅速超越?》,拿放大镜找到俄国一些比中国好的地方就大呼小叫起来。姑且不论这些数据是否正确,孰不知二十年前人家根本就不屑于拿正眼看我们咧!这就好像夸一个破落地主居然有些地方比他家以前的佃农强,地主如果还有点自尊心,非得气死不可。每当看到这个标题我都很高兴。如果哪天有人义正词严地问我们为什么被日本超越、被美国超越,我就更高兴了。出于善意,就当苏联人民替我们作了小白鼠、趟了地雷吧。苏联人民自从1950年代援助中国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之后,又一次为我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俄国人的生活水平值得谈谈。当年苏联这超级大国的名头不是吃素的,生活水平虽然不如美国,但比中国强得多。1962年,在奶油面包、牛奶香肠的引诱下,新疆6万多人叛逃苏联,成为中苏边境由局部紧张转入全线激烈冲突的导火索(《冰点下的对峙》)。1990年我读了唱衰共产主义的经典著作,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他举了许多数字来证明苏东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如欧美,包括单位家庭拥有的汽车数、电话数。我发现这些问题对中国提都没法提,中国人压根还没有私人买车的想法呢!当时电话也是奢侈品,装电话的家庭是极少数。苏联有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识字率和大学入学率都非常高,这些是令全世界敬佩的,中国现在都达不到。叶利钦时期俄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贫富差距扩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大量人才流失到世界各国,中国也请来不少。经过普京的调整,贫富差距缩小了,虽然还是很大。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我们俄国人生活水平比我们高、生活水平上升得比GDP快,然后说这证明中国发展得不好。这些人完全没有历史概念,其实我们跟俄罗斯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这正是中国发展成功的证据。至于中国的民众没有充分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这确实是个重要的问题,但绝不应该和俄罗斯这个极其非典型的例子比。如果中国走俄罗斯的老路,先成为黑社会的天下,过些年又恢复秩序,那时肯定也是老百姓收入增长比经济增长快,--可你得看跟什么样的基础比啊!

2007年10月欧洲的一项民调显示,大多数西方老百姓都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强国,俄国是第三。中国人民对此“理所当然”地表现出拒绝捧杀的警惕姿态。何亮亮问道:“为什么中国不是第二强国,却被视为第二强国(名不副实),日本明明是第二强国,欧美民众却不当它是(有实无名)?”我觉得这说明何亮亮或者是不诚实的,或者是缺乏智力的;无论哪一种,他这时事评论员当得都有点悬。即使如此,何亮亮也认为:“俄罗斯在这次民调中被认为是第三强国。这个结果对于俄罗斯比对中国更重要,因为俄罗斯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都不如中国。”看来何亮亮还没有“清醒”到把俄国排到中国前面去的程度。

特别具有疯狂的幽默精神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6年1月5日把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在世界第六,前十位是:美、英、俄、法、德、中、日、加、韩、印。何亮亮快来PK社科院,第二强国日本怎么被排到第七去了!英国人自己恐怕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排第二。俄国人更要愤怒,这是综合国力不是单纯的经济排名,老毛子什么时候把约翰牛放在过眼里?同样是法定的战败国,德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不如日本,真不知为什么德国还在日本前面。“外交力”指标,德国是72.25,中国是78.24。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比法定战败国只强这么一点点,二次大战真是白打了,“蒋粉”们快来扁这些“砖家”。俄罗斯外交力高达87.46,更加奇妙到家。除了在独联体和周边地区,俄国在哪里的外交力比中国强?难道俄罗斯才是发展中国家的领袖,“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主席、周总理当年真是白布局了!当然我们也不用光为自己喊冤,印度兄弟也是窦娥啊。人家从来都当自己是第三的,什么时候跑到大韩民国后面去了?

不过更加富有天马行空般想象力的,还得数2001年8月26日社科院陈沙先生的《中国的综合国力:现状、前景和对策》一文。陈沙认为2000年综合国力前十位的国家是:美、日、俄、加(!)、法、德、澳(!)、英、中、意。陈沙估计:“2010年我国综合国力将有一个飞跃,超过英国,达到第8位;2020年我国综合国力将继续提升,巩固对英国的超越并且超过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达到第6位。”我们就啥也不说了,问俄罗斯是否愿意跟澳大利亚、加拿大为伍吧。但是,永远不要低估专家的创造力,后面还有更加令人喷饭的!

“韩国的人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我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在2020年之后其综合国力超过我国,这当然会对我国政府和人民形成重大心理冲击。但是韩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左右其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南北统一问题,当然,根据德国的经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融合至少需要10年时间。因此,如果2010年之前北朝鲜能够维持下去,韩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还不至于对我国构成实际挑战。”

啊啊啊~~~原来我们力保北朝鲜,是为了防止韩国综合国力超越中国,造成“重大心理冲击”!我真的受到了重大心理冲击。陈沙还很有定量精神,推算出“如果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能够充分地协调和发展双方的优势,今后香港可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4.80%”,高达三位有效数字。要问他这综合国力的分数是怎么打出来的?彪悍的专家,不需要解释!

现在我对这些乱谈综合国力的专家们只想说:I服了You!别自己韬自己了,人家不是这么好蒙的。赶快把航空母舰造出来,让小弟们有个投靠的机会是正经。

说回萨哈罗夫。我真为老萨捏了一把汗:幸亏他死得及时,否则让他看到战友叶利钦的胡作非为和“原始型经济”头衔的张冠李戴,恐怕死也没法瞑目。我真的不愿意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客观上起了误国的作用,但这对于民主斗士们,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教训。黄仁宇说,萨哈罗夫在回忆录中自称读过“不胜枚举”的西方与俄罗斯文学名著。但是黄仁宇下面几句令我感到非常的汗颜与感慨:

“这种遍阅群书的习惯不可能与他想象力之展开及对西方之认识没有关系。然则《回忆录》内除开说及对马克思及列宁之著作不感兴趣之外,全未提及现代政治经济理论及历史书刊。此中也可看出苏联之文化封锁政策,以后更使沙倾向于BBC及美国之音的广播。”

呜呼!伟大之人物必有伟大之迷失;然而,伟大人物不是因为迷失而伟大的。民运人士和中宣部都应该吸取教训。中宣部应该停止作“不宣传部”,或者干脆解散。民运人士应该首先学习政治、经济、历史,建立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被BBC和美国之音牵着走。

我还想强调一句:虽然现在看来萨哈罗夫犯了很大的错误,但我仍然十分景仰他的道德勇气。无论如何,真诚总是美德。重要的是把这美德和对现实的认识结合起来,唐吉诃德和浮士德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仍然敬佩萨哈罗夫在宇宙学方面的眼光,然而必须记住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目光穿透宇宙对于理解和预测地上的事物是很有帮助的,但绝不能代替后者。泰勒斯正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掉进了脚下的坑中的。

引导人民前进的哲学家,是伟大的哲学家。把哲学家从坑中拉出来的人民,不是伟大的人民吗?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终於抢到一次沙发

先花后看,好习惯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这点要感谢邓,真的非常感谢

“这种遍阅群书的习惯不可能与他想象力之展开及对西方之认识没有关系。然则《回忆录》内除开说及对马克思及列宁之著作不感兴趣之外,全未提及现代政治经济理论及历史书刊。此中也可看出苏联之文化封锁政策,以后更使沙倾向于BBC及美国之音的广播。”

89被镇压,保守派在人事上占据了主要地位,但邓不甘心中国就此回到原路(不进则退,时间上也耗不起)发起了绝地反击。但他不是用柏林墙式的深沟壁垒以及宣传上一家之言来使中国保持社会主义,而是直接出招一招掏心:以我们的发展目的为最终目的,什么手段样式无论西方的还是东方的都拿来试试,就是陈经说的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当年柏林墙在客观上为苏东集团的稳定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我们却因此可以说苏东集团在军事上的处于攻势的,然而在政治上却是守势的。时间长了军事终究要服从于政治,这是苏东集团最后崩溃的一个重要根源。结果老邓一方面对自己89年做的事情毫不后悔,也不惧于国内保守(防守)势力的阻挠,依然选择了风险较大(但不是最大)但战果也为辉煌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老邓这一招厉害啊。

我觉得改革开放30年,经济成就固然瞩目,道德水平固然已经败坏(主要是新的文化和信仰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但不可否认,还有一点巨大的功劳是现在已经是“举国开眼看世界”,而且这一点与技术通讯手段的发达没有很大关系,这种变化是骨子里和精神上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盲目崇拜西方、更谈不上崇洋媚外了,现在看得上洋人的东西那都已经是洋人的命根子了,比如学习“西方的金融制度,用来协调与企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以及获取他国资源”(货币战争的热销就是一个证明),学习“跨国收购”,学习“企业力量与政府在全球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配合”,学习“科技发展与企业应用”,学习“西方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战略”,学习和研究“全球军事力量的部署”,学习“福利社会的建立”等等。太可怕了!

呜呼!伟大之人物必有伟大之迷失;然而,如果不迷失,不是更好吗?民运人士和中宣部,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中宣部应该停止作“不宣传部”,或者干脆解散。民运人士应该首先学习政治、经济、历史,建立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被BBC和美国之音牵着走。

此话差矣。现在的中宣部大部分时间可以做“不宣传部”(事实上已经是这样了吧?除了政治上要负历史责任、不能乱讲,民间早就没人管了),但须注意人是理性和感性的混合体(要不然哪来的爱情呢),民众也是容易被煽动的。要知道当年Hitler就是确确实实被选举上台的。你这个说法就好比有了大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就不需要政府了一样。政府迟早是要起大作用的,也就是精英对民众的正确引导。

如何处理好“精英”和“民众”之间的有益的博弈互动,那可真是摆在现代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千古难题,说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看各民族自己的“民族智慧”了。美国这点做的还行,但小布什败家可败的不轻。。。中国现在上层精英们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判断和应对是清醒的、相当高明的,但是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强国战略,还是要靠草根民众的一起努力,特别是那些道德上“肮脏”的企业家们。至于“被BBC和美国之音牵着走”的“低层次民运”,直接无视。。。

家园 敬仰萨哈罗夫不如敬仰自己家的毛泽东

萨哈罗夫所不惜的不过是自己的生命,可毛泽东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死了几百万烈士、饿死上千万人口、全国一片混乱这都算不上啥。所以说道德者、理想主义固然值得敬仰,但更需要畏惧和严防!

推荐一篇文章,看了几年了,依然如此发人深省:

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

家园 “不宣传部”的意思

现在的中宣部大部分时间可以做“不宣传部”(事实上已经是这样了吧?除了政治上要负历史责任、不能乱讲,民间早就没人管了)

老兄看来还不知道“不宣传部”的意思。这个词宣传部门的朋友们都知道,是说中宣部总是规定这个不许报道、那个不许报道,与其说是宣传部,还不如说是不宣传部。宣传就其本质而言就需要采取攻势,不能攻就不能守。中宣部这种抱头挨打式,实在是白给人提供攻击和嘲笑的口实,不如趁早解散。

家园 老毛走的是一个方向

现在看来在这个方向的试验是失败了。

家园 所谓理想主义者,就是有坚定信仰的人。

而所谓信仰,就是对于没有事实依据的想法的执著坚持。

当然,信仰的确可以赋予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可怕的力量。

家园 GDP的计算疑问

那么企业给这次地震的实物捐赠能算GDP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