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汉或者中华认同还是立足于文化的认同,而非宗教的认同。这恐怕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没有吃的,不等人口累积起来,早就暴动瘟疫战争改朝换代乱七八糟的了……
古典文明人口积累到4-5亿,工业化之后医疗大幅度进步,工业化使农业产量再次暴增,人口在30年内翻番,之后是惯性增长至今(就要停滞了)
喊个口号:支持2.1生育率!
有什么证据说缅甸果敢特区的主体民族不是汉族?
说果敢是汉人没错,说果敢不是汉人也没错。
如果按照果敢族自己的看法,自己不但是汉人,而且是纯种汉人。如果从缅甸政府的角度看,可能汉人是汉人,果敢是果敢。为什么呢?一个民族的形成不仅需要自己承认,还需要外部承认。如果一个中国的汉族人移民到缅甸,我觉得缅甸绝不会把他划到“少数民族果敢族”里;而如果一个俄罗斯人现在入籍中国,估计户口本上也不会写上“俄罗斯族”吧。
想生,米是问题,没米惨啊,这又关系到一个合适的问题,能否说说几个合适?
本来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应该留到以后说的。不过在这里先来讨论一下吧。按照我一位朋友的说法,生多少孩子应该是由对家族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达到平衡决定的,即最后一个孩子带来的收益等于带来的成本。在没有孩子的时候,第一个孩子的收益极大,传宗接代嘛。已经有了一个,第二个孩子就要多算经济帐了。不过我觉得从老有所养的角度来看,生第二个也是收益远远大于成本的。第三、第四……第N个孩子一路看下去,成本逐渐上升,收益逐渐下降,具体到多少合适,就看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了。这里先表个态:为了民族延续、人类进步、世界大同,高素质、高学历、高收入的人应该承担责任,尽量多生!打倒万恶的计生委!
南斯拉夫当年搞(半心半意的)民族融合,官方增设了一个“南斯拉夫族”,然后真有百分之几的人登记为南斯拉夫族了。可是一到国家解体、民族矛盾爆发的时候,这些所谓南斯拉夫族的人还是该回哪儿回哪儿去了。果敢人自己认为自己是汉人,这就够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真理万岁!革命无罪,造反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