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福利太到位了,有时间读小说不过瘾,就去玩理论;结果小戈这方面是个强项,而且已经有英美人士对他包装.
都是从网上信息得出的个人见解
苏联似乎是一代不如一代,体制极度僵化,最后矮子里面拔将军,挑了戈氏。
一年刚出头的时间里苏联接连去世三个最高领导人,如果换做写穿越小说一定会被讥讽为最蹩脚的情节了。可事实上历史就是那么发生了。
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符合这个可能性。就是底下将军不少,但是没人服气,这时候一看哎戈尔巴乔夫同志为人和气大家都看得上眼,好想跳舞也不错,喝酒也挺上路子,行了就是他了!
列宁之后,不可一世的托洛茨基倒台,斯大林之后,权势熏天的贝利亚被处死,赫鲁晓夫之后,才望最著的谢列平禁锢终身。最后我觉得官僚集团已经形成默契,决不让心狠手辣的英主登台,以妨碍他们相互姑息的寡头共和局面。所以所谓集体领导的弊病,就在于此。
想不到戈尔巴乔夫这个庸人都还想翻浪,而且在国内外战略和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还真翻起来了,那不如干脆拆干净了算求。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在一群人地丑德齐、谁都不服谁的情况下,公推一个比较弱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人物,也是政治中常见的事。可以说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都是这种情况。但戈尔巴乔夫似乎不是这样,因为到契尔年科去世时,大多数党员都受不了老头子们了。在中央全会上许多地方党委书记表态支持戈尔巴乔夫,例如哈萨克斯坦的书记说:我受委托在这儿说一句,无论政治局委员们怎么选择,哈萨克斯坦的共产党员都投票支持戈尔巴乔夫。当然,我可以理解在3年中连死3个年迈的总书记的情况下人们迫切希望换个年轻的,但问题是:为什么年轻的只有戈尔巴乔夫这一个选择?
主要体现在戈尔巴乔夫的偶然性上,如果安德烈波夫多活几年,可能苏联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当时党内实干家也不是没有,雷日科夫什么的我个人感觉还不错,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也干不成事,还是一伙人折腾的,比如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都算是戈尔巴乔夫提拔上来的,以前都属于小混混的。叶利钦其实也算,最典型的算雅科夫列夫,很多人瞧他不顺眼,把他流放加拿大,当年戈尔巴乔夫还没上台的时候,曾经试探性的问契尔年科,想把雅科夫列夫弄回来,结果契尔年科来了一句,“让他呆着”,结果戈尔巴乔夫一上台,立刻把雅科夫列夫弄回来大闹天宫。当然当时也有人提到苏联当时党内生活不正常,这种人能冒出来还是有基础的。
如果往近了扯,赵的能力绝对不算差吧,多年实干上来的,不过如果89年之前老邓去世,架空一下,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对那段历史还真不熟悉,得去看看书。看过一个左派说貌似是西方渗透等等,不过觉得没那么简单。
中国的改革,有一项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农村,所有人都认同的原动力,就是对物质财富的渴望。与之对应的,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度缺乏。按照教科书,就是那个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这里,“物质文化需求”中,物质先,文化后,物质是重点,文化是极其次要的位置,绝大多数民众根本不知道西方文化市场到底有多发达,好莱坞到底多好看,谈不上极端缺乏文化需求。知识分子一点小要求,比如想开放思想,想读些苏修美帝的之类的外国书籍,就已经觉得不错了。相比物质需求的渴望程度来说,是基本可以忽略。对物质的需求,是核心。
苏联则不一样的。首先第一,苏联的社会物质财富,很难讲是“极度缺乏”。是的,苏联粮食生产也有问题,用黄金储备换,但必须要看到与此同时,中国是换无可换的。第二,苏联的社会生产,很难讲是落后的。当然跟西方国家比,社会财富的生产是落后的。但从生产力上说,苏联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三,苏联人民对改革的原动力,不是,或者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渴望。他们想要更多的东西,比如更多政治自由。并且我认为相当大部分人对共产主义那一套有厌倦情绪,逆反心理,对比美国一看,相信了政治自由度决定了社会财富多少,决定了社会生产力高低。我没有读过戈氏本人著作,不能分析,只能推断,也许他正是这样典型的代表,上台,有群众基础。而苏联民众对改革,是希望一口气把事情搞定,既解决物质问题,又解决政治问题。如果来套上面中国那个主要矛盾,那么苏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权利需求和物质财富需求,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这是苏联与中国不一样的原动力。
无论怎样,苏联的失败和覆灭,对中国的好处远不仅仅是解除北方边界威胁吧。
想起来了,补充一点:
苏联的官僚精英阶层不存在物质财富缺乏的问题,苏联官僚集体特权化之严重,相比之下同时代的中共官僚们不说是些圣人也是党性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了。苏联的官僚精英们有充分的客观条件来思考物质以外的事情,而他们恰恰是不仅掌握话语权而且掌握党政军大权的集团,而中国的集团没这个奢侈的环境。
想起一个笑话,说是勃列日涅夫上台,请他老母亲去黑海边的索契,得意洋洋的炫耀他的十二缸防弹车,沙皇的度假别墅,瑞典家具,老太太看完,感慨说,儿子啊,这些都很好,可是,共产党来了你怎么办啊?
以前我也这么以为,可是看看书,就觉得不可能是这样。戈尔巴乔夫长期在自己老家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工作,西方怎么会注意到他?即使慧眼识“英雄”,又能怎么包装他?难道苏共的选举不是看体制内的权力资源,而是看西方的包装?西方要是这么厉害,冷战怎么打得起来?
再说戈尔巴乔夫搞理论,说实在的我也不觉得他有多少理论水平。他的文学水平倒是不错,回忆录许多地方写得挺感人,尤其是关于伟大卫国战争的一段。戈尔巴乔夫只是说要改革,但改成什么样、怎么改显然是一锅粥,以至改革的成功事例几乎一个都没有。特别搞笑的是,老戈当选苏共总书记的当天,回到家里他的孙子跟他说:“爷爷,祝贺你,祝你身体健康,多喝粥。”然后老戈在回忆录里自己承认:没想到以后真的喝了一锅粥……
基本可以总结为天塌地陷,还赶上三个最高领导人同一年挂了。
凡事就有这么正好的。
中国强调干部年轻化,68岁退休,好处是有干部储备,一代一代群体众多,避免无人可选的情况。
但是还是会产生拥立弱主的情况。原因同下:
但是集体领导的是一群年富力强的人,想必不会自
甘平庸,总要做点事情出来。不必吊死在弱主一棵树上。
发现了一点令人吃惊的旁证,戈尔巴乔夫是非常想按老办法让苏联复兴的,但是几乎处处碰壁——然后就是病急乱投医。
另外,戈尔巴乔夫最大的弱点在于缺乏担当不肯负责——对于最高领袖,这是致命的弱点——这是我读了三个人的回忆录后得出的印象。
有空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