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与科大胡不归河友谈经济(一)范畴 -- 鼎革

共:💬81 🌺17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种讨论方式不可取

说几个建议吧

1.不要设立高门槛,例如1000本经济学著作。这话讲出来,西西河就干了。

2.态度要平和,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人声称了解从《资本论》到现代的经济学。科大胡不归河友有此雄心,可喜可贺。
这样的讽刺也是要不得的

家园 这话说的公道

西西河不是专门学术论坛,讨论的河友也大都不是学术泰斗,没有必要设计那么高的门槛,讨论中有什么逻辑或者论据错误,平心静气指出就是了,嘲笑是不好的。再说,能够把专业化的术语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也是大拿,文科也好,理工科也一样,村长的人类系列和密码兄的密码系列都是这方面的精品。

家园 【原创】与科大胡不归河友谈经济(二)历史

欢迎就具体问题发表意见 链接出处

原来你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历史。这没什么不好的。不过,历史上的东西数据都极度缺乏,你即使是有什么观点也很难立得住。比如说,

1)如何评价蒋介石的黄金十年?

杨小凯在他的《民国经济史》中提到了所谓1928-1938的黄金时期,但是史学家们基本同意,1912-1949年间,中国的总产出增加得非常缓慢,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且,在193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你指出这一段历史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2)如何评价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

你应该去问温相,他是党史军史的专家。

3)如何评价毛泽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

这到是个经济学的问题。这次林毅夫到剑桥大学做马歇尔讲座开始就介绍这个优先发展重工业业战略。他也写了好几篇关于这方面的论文。

不过你称之为毛泽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恐怕不妥吧。因为这个战略是从前苏联全盘抄过来的。你要看对这个战略的评价,就看林毅夫的文章吧。他是这个问题的权威,在九十年代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过从80年代以来,我国的很多经济体制问题都来源于此。比如说:非税化,以利润上缴代替税收,导致后来的税收固定性的丧失;工人的低工资政策,下岗时的补偿太低;工人就业保险和养老金制度匮乏;税收农村和城镇不同的户口制度;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大型国有企业对资源的垄断;稀有资源的价格双轨制等等。河里的万虎有对此的长篇大论,他称此为官山海和夺命剪刀差(链接出处)。

4)如何评价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战争准备?

你应该去问温相,他是党史军史的专家。

5)如何评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这个到有点意思。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要点是

1.实物粮食税额要比余粮收集制数额低,粮食税额必须在春耕前公布,并明确规定缴税期限,让农民心中有数。交纳完粮食税后的剩余粮食,完全留归农民的支配,农民可以进行自由贸易。

2.把一些小企业发还给私人经营,以增加社会产品和物资财富的总数额。

3.准备施行“租让制”和“租借制”,前者是把国家的厂矿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后者是把一些中小企业租给本国资本家生产,国家获取税金和产品。(由于客观原因,这两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都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4.在经营管理方式上提倡经济核算。

张文兵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比较》

这几乎和我国1978年的改革是一样的。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是抓大放小的产权改革;第三个是承包制,一包就灵,并且税收改革,恢复租税制度;第四,会计制度改革。

这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步骤几乎是一样的。所以,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但是,列宁新经济政策从深度和广度都无法和我们现在的经济改革相提并论。

而且在思想深度上说,列宁基本上认为新经济政策称是一种为了挽救国家经济的一种“退却”,是向资本主义的退却,“我们不仅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而且要退到由国家调节的商业和货币流通”,“在新的道路上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所以,他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尝试性突破。

而邓公的观点是:商品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要搞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样,他为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的长期稳定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面继承和突破。

你要如何评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关键取决于你如何评价邓公的改革开放政策。

6)斯大林、托洛茨基和布哈林在经济政策上孰是孰非?

对这些话题,鼎革将近二十年前在国内读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时候,大概写了十几遍了。实在是没精神再写一遍。胡不归河友有兴趣就多研究研究吧。掌声鼓励!

7)谈到经世致用,用老校长陈岱孙先生的话说: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之学。

你所说的论文远不如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建议有用,确实是门外汉之语。

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就是来源于对论文的理解。经济学家写出论文,经济学学生读懂论文,形成思想,毕业后成为经济工作者。经济工作者制定经济政策,经济政策规范民众的行为。民众身在网中而不自知,以为自己自由自在。这里面的关系,着实是难以理解。所以凯恩斯才说,政客奉为圭皋的经济政策无非是三流经济学家的陈词滥调。

光华讲,知识创造财富,我们创造知识。

8)关于陈云和朱鎔基写论文的话题。

鼎革在中国的母校就是陈云的嫡系,而我的硕士导师就是当年陈云的助手之一(那时候不象现在博士满街走,硕士不如狗,全校也就是几十个硕士)。你可知道,陈云写起论文来是一丝不苟,为了一句话,一个数字的考证有时候要花好几天的工夫。我导师说他当年跟陈云写东西,回来就要掉层皮。你对陈云是误会了。

而朱鎔基总理更是天下第一论文大师。鼎革毕业后在他的下属部门工作了几年,几个师兄在为他写东西,你看过《穿普拉达的魔鬼》吗?他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还经常给你改各种数据文法理论错误。我那几个师兄每次都要死一样。还记得那篇社论吗?你对朱鎔基总理也误会了。

9)关于**帝国主义

这是你先指出鼎革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所以我才拉出老马丁来作挡箭牌。你也知道这样不好,受不得这些刺激语言,为何要先说我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呢?

其他河友的问题就不一一回答了,有意见大家各自保留也是好方法。

家园 好文,杨帆也说过张五常是美谍。

不过,到现在张五常还经常在大陆行走,而且也没有听到被捕的消息。这个美谍是够厉害的。

家园 你说的是没错,

但是如果村长在写他的人类系列时,突然说”经我研究,人类是从蝙蝠进化而来的,所以有吸血鬼的传说”。

你会怎么说?

家园 所以经济学不是科学呀

因为经济学是历史地,在任何两个不同的历史时刻都无法找到同样的"给定的条件",也就不存在"重复试验"的可能.

现在经济学还处在牛顿之前物理学的那个阶段,哲学意味多于科学,尽管使用了较多的数学.

家园 受教。谢谢你的解释。

不过经济学倒我胃口可不是那几个小学生的事情。

我个人感觉经济学在社会学体系中只是个纯粹应用的角色,他的意义人为拔高了。

当我妄语好了,其实我不懂。

家园 这点您不用担心

一方面河里很少有那种标新立异的精英或专家,另一方面河友的鉴赏能力也不低,除非他能拿出可靠的和被公认的人从蝙蝠进化而来进化论证据以及吸血鬼存在的生物依据能够说服大家,否则这不过是一个笑话。

家园 这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让人读起来很不舒服。

经济学没什么神秘的,至少到不了楼主所描述的那么高不可攀的地步。搞经济更是没有一定之规,一切皆因时而动,因势而动。如果非要给自己套上个套,那不死才怪。我不觉得科大胡不归所体现出来的理解经济的方向有什么错误,相反却是很务实的。邓小平的经济理论知识肯定比你少,但这不妨碍他把握国家的经济走向。无他,盖因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务实得咚咚。现在中国金融全面开放了,许多人抛出了诸多经济学的分析,担心我们的经济成果被他人偷走了,我最初也被这种论调迷惑了,直至看了万虎的“一叶知秋”才明白过味来--敢情是我们在搞经济,不是经济搞我们--万虎说,“老子大不了不玩了,把电源插销一拔,谁都别玩了。游资想跑,上哪跑啊”(大意是这样,原话机不得了)。自此,更对陈经的官办经济深信不疑。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理论,这是一定的,创造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是普通大众,不是经济学家,后者充其量也就事后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是,知识来源于实践,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希望能以此与你共勉。

家园 所有的社会学都是历史的,包括经济学。
家园 来请教几个具体问题

谢谢鼎革女士的讲解,如果能形成平和问答的交流氛围,善莫大焉。

杨小凯在他的《民国经济史》中提到了所谓1928-1938的黄金时期,但是史学家们基本同意,1912-1949年间,中国的总产出增加得非常缓慢,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且,在193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你指出这一段历史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提到黄金十年的原因是,有人认为在蒋介石统治下中国发展得也挺好,中国不应该搞什么共产革命,让老蒋干下去的话早就像台湾一样的发达了。你对此怎么看?

3)如何评价毛泽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 这到是个经济学的问题。这次林毅夫到剑桥大学做马歇尔讲座开始就介绍这个优先发展重工业业战略。他也写了好几篇关于这方面的论文。

我看了林毅夫的《中国经济的奇迹》,他说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为此制订了相应的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资源价格、利率、汇率等等。不知此书是否能代表他的学术观点?你认为他的观点怎么样?

9)关于**帝国主义 这是你先指出鼎革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所以我才拉出老马丁来作挡箭牌。你也知道这样不好,受不得这些刺激语言,为何要先说我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呢?

奇怪,你干吗这么喜欢对人不对事。我是说用经济学研究尽可能多的社会现象的这种思维方式叫做“经济学帝国主义”,而且对此表示尊敬。我既没有说这是个贬义词,也没有说你搞经济学帝国主义所以不好,你怎么会理解为对你的“刺激语言”呢?

2)如何评价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你应该去问温相,他是党史军史的专家。

你似乎认为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党史军史的事情就交给相应的专家好了。我觉得世界是一张大网,要理解其一部分,就难免需要先对整体有个把握。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争,卷入了数十亿人,直到现在也是众说纷纭。对于当代的中国人,如何看待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最大的一个理论问题;拥共还是反共,是最大的一个立场问题。如果相信资本主义加多党制民主是最好的,那么就可能认为毛泽东罪大恶极,他做的事情越多,只是越把中国拖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流方向。如果相信可以存在比资本主义加多党制民主更好的社会形态,那么就可能认为毛泽东的所有错误都不过是局部的弯路,主流是完全正确的。这样截然对立而影响重大的判断,基础却是许多道德人士(如萨哈罗夫、新儒家)所不屑谈或不了解的经济学: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佩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与其在历史人物的“人品问题”上打转,不如直接寻找历史大潮底下的经济潜流。我很希望经济学专业人士能够在这些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帮助我们。

最后再请教一个技术问题:宏观经济学书里讲,增加投资或政府购买可以拉动GDP,而且由于乘数效应会产出会比投入更多。这里讲的是不是从外部投入的投资或政府购买,如“招商引资”或借外债?在实践中,办法是增加政府开支或者减税,号称这就能够拉动GDP。这一点让我有些糊涂:如果没有来自其它经济体的投入,在本经济体内再怎么搞,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增加的政府开支不是收税收上来的吗,这些税如果让国民自己不花也同样也有乘数效应?同样,减税有什么好处,这钱让国民自己花和让政府花,有什么区别?谢谢解答!

家园 别斗嘴啦,都是同道中人

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国家消费的边际消费率为1,居民的边际消费率小于1,所以国家消费的乘数大。

所谓拉动GDP属于短期行为,能否保持还要看总的生产能力。所以呢,短期GDP,长期生产力

家园 把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割裂开来

这样的经济学离“经世济民”怕是有距离了吧

家园 你说的抢劫和科大胡不归说得有点不同

我没看过你列出的文章,不过貌似是研究经济体内个体的抢劫,不知道有没有研究殖民者抢劫被殖民者的问题?貌似科大胡不归说得是后者。

家园 尝试回答以下:

投资包括你说的两者,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政府乐于招商引资,因为自身(内部)的资本积累有限(包括时间纬度上的)。同时,你也问得很好,“这钱让国民自己花和让政府花”都是扩大再生产,只不过投资主体不同而已。信奉自由经济的同学通常认为国民自己花的效率要高于政府来玩(私人投资的乘数高于政府投资的乘数),但是如果经济萧条的时候,私人不愿意玩,政府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只有自己玩了,这是没办法。不过,中国情况特殊,政府通常认为自己会玩得更好,同时手上资源也多,这方面的分析很多,不赘述。

另外,说明一下,国民自己花包括投资和消费两个途径,所产生的乘数也不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