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皇朝第四 强大却又弱小的马背民族(上) -- 沉睡的天空

共:💬69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皇朝第四 强大却又弱小的马背民族(上)

一说到中国历史,大家就会想起黄河,长江,中原,江南,确实,中国历朝历代或者说中国的文明便是围绕着这些江河地域发展起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西北的草原大漠,不能忘记东北的高山黑水,毕竟,在那里的马背民族一直影响着中国大地。

和中原的农耕民族不同,塞外还有关外的经济或者说生活来源是建立在马背上的,游牧或游猎是他们的基石。从这点上就决定了两者的发展,农耕民族经济稳定,适合聚居,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明,古代文明大都是农耕民族建立起来的,他们种下了庄稼,有了稳定的收成,有了积蓄,甚至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种田,于是产生了技工,产生了商人,甚至还有贵族,城市也建立起来了。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同,他们以牧羊为生,经济极不稳定,一场普通的自然灾害都能使一个部落陷入毁灭的边缘,他们人口稀少,事实上他们的经济也难以养活象农耕民族那样的人口。以现代的角度看,那些游牧民族最好的选择是放下牧羊的鞭子,拿起锄头,这也确实是早期人类发展的历程。但是,还是有许多人没有走向田间,而是留在了草原之上,继续做着牧民。

现代有沙尘暴,而古代草原上也不是风调雨顺,沙暴,雪灾,瘟疫,随便的一场灾害就能使得游牧部落陷入绝境,即便没有这些灾害,他们的生活比起城中的贵族,田间的农民还是困苦的,草原只能生产马,羊,牛,这些或许可以解决吃穿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更多的需要,草原上没有茶叶,没有布料,没有金属。这些只有那些建立了文明的城里人才有,他们需要那些,但是城里人对草原上的东西并没有那么渴望,交换还是进行了,但是却很不公平,至少牧民们是这样觉得的,城里的人骗了自己。这就好象工业文明产生后,第三世界国家面对发达国家一般。而且问题还要严重,现在的第三世界国家可以不进口发达国家的东西,还不至于饿死,而牧民们却不能不要城里的东西。牧民越来越穷,他们觉得中原的人实在太奸猾了,而当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刻,牧民终于冲向了城里,冲向了农耕文明的地方。和现代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不同,古代的经济和军事却是相反的,农耕文明经济发达,军事却远不如游牧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的骑兵们。

好了,还是回到我们中国的话题上来,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离草原并不远,没少受游牧民族的侵扰,甚至连周王朝的都城也被犬戎攻破过,真是糟糕的不得了,中原的统治者一直头疼,游牧民族的单兵战斗力是要高于农耕民族的,拿锄头的手比不上挥鞭子射箭的手,相对富裕的生活使得无论体质还是进取心上农民都比不上为了生存而战的游牧民族,即便是由农民和贵族精选出来的士兵也一样。事实上,早期的贵族便是专门作战的战士,但即使是这些战士,也无法与游牧民族相比,只有凭借技术上的优势,比如游牧民族没有的兵器如弩,铠甲,这样才能占的些许上风,但是这样的上风很不稳固,游牧民族是全民皆兵,而且全是骑兵,行动相当快速,而要农耕民族建立起专门与之作战的部队,人数上要占优势,还要花费足够多的时间训练,甚至还要花费重金饲养和购买马匹。这样需要强大的经济和组织作为保证。

幸好,农耕文明对于游牧部族还是有优势的,这并不是体现在战斗力上,而是体现在组织制度上,毕竟,农耕文明在人数和经济上远远占优,只需要一个组织制度来统合。

传说中中国文明是在治水,对了,就是大禹治水中合力协同,形成了组织,而后的家族继承制使得制度开始确立,在我们现在看,那种制度自然是很过时的,但是在当时,那样的制度能保证一个国家同心协力,一致抗外,而不用每次前一个国君死亡,为了君位先打一场内部混战。而这点就是游牧民族最缺乏的。

中原文明尤其是秦始皇之后的中原文明,建立了一个相当有体系的组织制度,君王的权力不单是武力上的掌握,还有思想上制度上的支持,尤其是后者,是游牧民族所最缺乏的。游牧民族信奉的是拳头就是一切,武力决定一切的做法,他们的力量更多的消耗在争夺内部的权力之中,而中原文明也乐见其成,因为游牧民族精力在内耗上,那对中原的威胁就越来越小。匈奴的分裂,突厥的分裂,汉朝和唐朝是下了不少工夫的,即便在其他各代,统治者也是采用这种做法来防止草原的威胁。(这也不单是中国,古罗马对蛮族也是采用这种方式。)

先从汉朝说起吧,每次中原内耗作战时,便是游牧民族整顿发展的最好时期,强大的秦朝灭亡,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几场大规模战争之下,终于被匈奴统合,强大的匈奴帝国建立了,这是一个有史以来第一个对于中原占据优势的草原帝国,这个帝国控制着整个中亚,汉朝对她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用和亲这样的方式来巴结。

万幸的是,这个匈奴帝国统治基础是薄弱的,整个匈奴帝国臣服于单于一人之下,但是此外并没有确立完整的组织结构,一旦单于死亡,单是谁来继承就要经过一番争斗,而且匈奴自身也没有确立完整的文化。假如匈奴当时灭了汉朝,也是无能力统治中原大地的,最有可能的是使中原象罗马帝国一样分裂,而自身也慢慢分裂,溶于各族之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匈奴在欧洲,冲垮了罗马帝国,但是却建立不了自己的帝国,阿提拉死后马上便分裂,相信在中国也是会如此。

匈奴帝国是建立在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上的,他自身建立不了文明,这是一个悲哀,当然,这不代表他不能毁灭别人的文明,就象他们毁灭了古罗马的文明一样,幸好,他们面对的是汉朝。

现在说起中国强盛时期,那就要说到汉唐,尽管我认为从实际作战能力上看,宋明并不很差,但是也确实要承认,汉朝那时的战斗力是极强的。

前文说到贵族其实是由战士演变而来的,确实如此,春秋时期,作战主要在贵族之间进行,为了体现自己的勇武和统治地位,或者说贵族的荣誉。(有点象日本武士和欧洲的骑士)贵族是不畏生死,奋勇无比的,而战国时期战斗已经以平民为主,但是这种精神还是保留下来了,之后的秦更是以尚武雄霸六国,而汉朝紧随秦后,要论尚武精神,汉朝可不是安逸的宋明甚至唐可比拟的。(尚武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就象征着荣誉和纪律,象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度也是极度尚武的,德日的奇迹不能不说是有这种精神的关系,不过尚武精神和平民文化有点格格不入,毕竟两者价值观是不同的。)

不单是精神层面,汉朝时期中原的武器装备科技水平也远远超过匈奴,匈奴的科技水平落后,许多物品需要从中原进口。汉朝和匈奴开战就禁止铁器输入匈奴,这一招相当灵验,匈奴的装备只能靠抢夺和从走私商人那高价赎买,这大大削弱了匈奴的战斗力。(实际上这一招历代都用,一和外族交恶便禁止进出口,搞贸易禁运,屡试不爽,每次游牧民族和中原开战后的和约都要求开互市之类的贸易场所。这和现在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搞禁运一样的道理。)

即便如此,匈奴也是一个超级强国,事实上,这是蒙古崛起前中原政权所面对的最强大的敌国,就连唐朝的突厥也无法与之相比。而且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优势使得与之作战的国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训练装备一个汉朝士兵的代价是无法与匈奴士兵比拟的。

本来,汉朝有一次快速解决战斗,瓦解匈奴政权的大好时机。那便是马邑伏击,假如这次伏击成功,就算不能全歼匈奴主力,只要能把单于这样的统治核心一网打尽,那就可以了,这样匈奴内部便会发生混乱,自己四分五裂,汉朝再分化利诱,打起来就方便多了,就象唐朝突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一举而定西疆一样。可惜这次伏击失败,(第一次消灭单于那要等到陈汤的那次突袭了,所以陈汤对汉朝之功绝不亚于霍,卫这两位名将。)使得匈奴和汉朝发生了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就象现代的总体战,汉朝完全是依靠整体国力的优势压倒了匈奴。

不单如此,汉朝,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他们都采用以夷制夷,分化打击匈奴残部和西域各政权,终汉一朝,西疆再也不能为祸中原,这是以后各朝包括唐朝也没有作到的。

事实上,即便到了魏,中原也对西部游牧占据着完全的优势,晋朝早期也是如此,著名的五胡乱华与其说是游牧民族攻入中原,还不如说是因为八王之乱造成中原权力发生真空,而把游牧民族吸引过来的。这次,是中原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问题。

但是,即便如此,游牧民族的组织结构也没有作好入主中原的准备,在进入中原的各游牧民族中,匈奴是最有组织,汉化最久的,也正是匈奴的主导击垮了西晋,但是即便匈奴自身也不得不用“汉”这样自欺欺人的政权称号。(不过匈奴领袖自己都用“刘”这样彻头彻尾的汉姓,真难想象他们还有多少匈奴传统。)

匈奴入主中原,但是他本身并没有作好统治中原的准备,他根本无法象当年匈奴帝国那样控制下面的战士,所以等西晋灭亡后,五胡内部就开始分裂,自相残杀了。

在历史上,东晋是个常被忽视的时代,但是实际上我们要好好的感谢东晋,要不是东晋和之后的南朝支持这么多年,中原文明很可能就象古罗马文明一样被毁灭了。

实际上,东晋能支持这么多年,确实是一个奇迹,尤其东晋的战斗力令人吃惊,之后南宋号称历代最富的时期,但是对北方的金蒙都处于劣势,但是东晋却在一定程度保持着对北方的优势,祖逖,桓温,刘裕的北伐成果都是相当辉煌的。须知就在不久前的三国时期,东吴对北方还是以自保为主。

这其中自然有东晋在战斗力上和之前相比并没有退步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东晋在组织制度上的优势,虽然东晋政权也不安定,屡有叛乱,皇族势力不强,(每次北伐都有异心,祖逖除外。)但是以司马氏为首,各士族为基础的组织结构还是确立下来了,基本上还是一个稳定的政权,从一个程度上,还是一个占据正统的政权,(十六国凉这样地处边远的国家都尊奉东晋为正统,早期的鲜卑慕容也尊东晋为主,就算前秦时期苻坚的大臣们都认为天命在东晋。)而北方一片混乱,各族争斗不止,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使得势力并不强大的东晋每次北伐都能获得丰厚的战果,实际上几次北伐都有恢复全部失地的时机,只是因为各种关系而没有成功。(东晋的士兵还是以步兵为主,但是即便如此,比起宋朝的步兵也要强,所以说单纯把宋打不过辽金蒙归结为步兵对骑兵的弱势是不对的。)

到了苻坚统一北方,这样的实力可比东晋强得太多了吧。但是王猛临死前对苻坚说:“东晋虽然远在江南,但是它继承晋朝正统,而且现在朝廷内部相安无事。我死之后,陛下千万不要去进攻晋国。我们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留着他们总是后患。一定要把他们除掉,才能保障秦国的安全。”

王猛是个相当杰出的政治家,看事物比较清楚,他很清楚看到虽然前秦统一北方,但是并不稳定,苻坚善待各族这是他个人的风度,但是这也造成内部复杂的势力关系,内部各族都有异心,组织机构并不平衡,只是因为前秦一帆风顺才被压制下来。而这点恰好是东晋的优势,东晋虽然实力不强,但是组织结构经过一段时期已经稳定下来了。(从这点上说,称东晋为正统也没有错)假如在没有整合的情况下和东晋对抗,就算战胜,也很可能引发内部各族的野心,纷纷自立。

淝水一战在战役上有一定的侥幸成分,但是之后前秦的崩溃却是自己造成的,拿淝水一战和赤壁一战比较就可知,单纯从军事角度上看赤壁战败曹操损失不亚于淝水的苻坚,但是曹操的北方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很快恢复了实力。而前秦因为一战就分崩离析,这可见前秦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组织。(之后中国历代都有这样的败仗,但是败国都没有这样的后果,尤其是在主攻的情况下。)

北方真正把组织完善那要等到北魏建立,然后全面汉化,采用汉族统治制度,这样才慢慢统合了自己的组织结构,之后东西魏还有北齐北周的对抗那就是组织内部为了霸权而发生的战争了,并不影响他们组织结构的基础,不过那时的北方已经不能称之为游牧民族了,已经完全的汉化了。(不过即便这样,北朝的组织结构也不能称完全优于南朝,虽然宋代东晋后,实力日益下降,真正北方实力完全高于南方那要等到侯景乱梁,梁朝的基础士族在这一仗中完全毁灭,梁朝被陈代,梁朝皇族后人投奔北方,这时北方已经对南方占据了绝对优势,不过就算这样,隋文帝对陈还是小心谨慎,不过那时陈还以正统居之,以外藩看待北方的隋,那就有点不识时务了。)

经过几百年的战火,隋唐皇朝建立了,这是一个混血的皇朝,但是在组织结构和文化上看,这是一个完全继承了汉晋的中原王朝,而此时,中原文化还是要面对游牧民族的挑战,不过现在的游牧民族不再是匈奴,而叫做突厥。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写的清楚
家园 精彩好文。深受启发。

一个个人英雄主义打头,强的一时,却难稳定。

一个是集团组织作战,也许弱一时,但是长久来看却更稳定,更有前途。

大禹治水,一箭双雕啊。

家园 所以虽然专制主义虽然有害,但是在组织上比较严密,在战斗力上占了优势,不过,其势很难久,传了几代就危险了
家园 好文,老兄紧扣主题,相当服人。
家园 【原创】【老兵观点】评论

一。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对抗主要是靠军队的有效训练、组织、装备、城市防守和战场指挥,以解决单兵作战能力不如对手的问题。这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政权的主要优势所在,它说明了为什么西汉法律禁止卖铁器给匈奴和为什么汉武帝得知李陵为匈奴训练精骑会勃然大怒以至于杀李陵妻子。后来北方游牧政权在这些方面有了相当的改进,使得中原政权优势不再,这是汉唐可以保持对北方的军事优势而宋以后中原王朝却经常受制于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和中原王朝实行中央集权不同,北方游牧政权本质上是部落的联盟,这样一旦领袖消失,自然需要一个动荡时期来选择新的领袖。这样做当然有它的缺点,但是其好处是基本可以保证新领袖的素质,而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则无法做到这一点虽然它理论上可以减少纷争(实际上纷争并不少)。

三。汉唐时期对北方游牧政权的胜利是有它的特定前提的。

西汉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前者是霍去病用精锐骑兵对匈奴非主要部落的扫荡,后者是卫青对匈奴单于的阵地战。当时匈奴单于听从赵信(西汉降将)的计策,集中主力于漠北,等待汉军前来决战,因此就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战役指挥完全不如对方,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第二,汉军的弱点在于运输不利,匈奴只要利用自己的机动能力就可以拖垮汉军,完全没有必要正面决战。如果匈奴单于能够以运动战来和汉军周旋的话,卫青恐怕也没有办法。

唐代突厥早已经分裂,力量分散,这样唐军才能够一战即胜,东、西突厥都是这样被击败的,后来安西四镇的拓边就是这样完成的。但是当唐军遇上了统一完整而势均力敌的对手时,它的好运也就到头了,吐蕃就是这样的对手。实际上,直到吐蕃因为内乱而衰落以后,唐朝才对其取得了优势地位。

到了宋代,实际上经常存在着两个以上的中原王朝,因此就不再是中原王朝对游牧政权的战争而是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由于宋代的重文轻武和缺乏足够的骑兵用马,对抗西夏、辽和金处于下风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四。中原民族的性格,在早期是比较尚武的(包括南方在内),但是后来受到佛家、道家的与世无争和儒家的顺从教育,性格逐渐变得温顺软弱。南朝的梁和北朝的北齐是它们各自的明显转型期。这个问题在唐代由于朝廷尚武有所好转,但是到了宋代以后,由于朝廷重文轻武而愈加严重了。但是即使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只要有适当人物的适当训练,中原民族组成的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可观的,南宋初年中兴诸将的军队即是一例。

五。西晋五胡乱华的起因是八王之乱,起兵诸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纷纷把各自地盘内的各个少数民族招来参战,刘渊就是借这个机会回去统一匈奴五部的,而鲜卑也是这样介入中原事务的。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实力,而诸王所导致的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却是朝廷无法控制得住的,北方大乱的参加者不仅仅是各个少数民族,也包括了或真或假的“晋朝忠臣”,如凉州张氏和并州刘琨,西晋朝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灭亡的,但是替代它的北方各个政权也没有做好有效接替它的准备,这是东晋能够建立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六。关于东晋的军事实力。

东晋存在的一百多年间,实际上只经受了两次严重的军事威胁,一次是石勒南下到了淮南,和司马睿的军队对峙,由于长期阴雨和瘟疫流行而撤军北上,另一次就是淝水之战,东晋碰上了苻坚这个人格圣人和军事白痴,而其它的时候,东晋受到的直接威胁并不太大。

东晋也有过多次北伐,比较成功的有祖逖、桓温和刘裕。

祖逖北伐的时候,黄河以南处于混乱状态,因此祖逖并没有遇上很强大的敌人。

桓温三次出击,第一次灭了成汉,后来两次分别是对前秦和前燕。但是后两次桓温的目的不在于收复失地而在于建立自己的权势,因此首先北伐前秦停留于灞上,观望不前,愈挫即退;后来北伐前燕,又是停留于坊头,师老卒惰,粮道被断,终于大败。纵观桓温北伐,他既没有收复失地的决心,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只是设法捞取个人资本而已。

刘裕两次北伐,一次灭了国小骄躁的南燕,一次灭了姚兴死后的后秦。南燕国小而骄躁,国君不善用兵,阵地战败于北府兵;后秦在姚兴后期已经逐步衰落,到了姚泓继位,国力已经不行,姚泓又是一介书生,不谙军事,敌不过久经沙场的北府兵将领。但是刘裕的力量能否有效对付赫连勃勃尚值得怀疑(步兵军团对付机动骑兵),而对付北魏似乎更成问题(北魏军队战斗力和国家实力远强于晚期的后秦)。

七。东晋、南朝的政治

东晋、南朝实行世族政治。东晋一代,皇室基本无权,实权由世族控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四大家族轮流执政,各个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多次发生荆州军队顺流而下直攻建康的情况,直到东晋末年由刘裕统一。南朝政治的特点是寒族在皇室的支持下逐渐代替世族的作用但是同时还维持世族的地位。南朝四朝,除了陈朝以外,内争不已,皇室相拼,力量逐步削弱,疆土日削。侯景之乱主要是严重破坏了江南的经济,对世族的屠杀倒还是次要的,因为那时候世族已经不起主要作用了。

八。前秦的崩溃完全要怪前秦自己,内部矛盾如此激烈不先想办法解决,却急于求成想尽快灭晋,结果一战大败,土崩瓦解。在这一点上,苻坚可比金海陵王。

九。南北朝后期,北方的两组承袭政权都是鲜卑政权(东魏、西魏、北周)或者鲜卑化了的汉人政权(北齐);南方四朝,内争不已,甚至不惜勾引外敌(以梁为甚),地盘是越来越小,到了陈朝,只拥有长江中游以下地区。原来北方北周与北齐并立,陈朝还有机会,陈宣帝联合北周攻北齐,北齐亡国而陈朝却只得到淮南地盘,远不如北周实惠。后来陈宣帝又想北伐北周,取淮北地盘,结果大败,连淮南地盘也一起丢掉,陈朝也就摇摇欲坠了,幸亏北周内乱,这才苟延残喘。陈后主不知轻重,妄自尊大,不值一提。

家园 梦晓评论老兵评论

这明明是老兵补充历史知识嘛,毫无主题。

1。宋的技术装备远胜于对手。有效训练与组织说不上辽金蒙一个比一个好吧,再以蒙古比匈奴,这两方面又有什么突破?宋辽金蒙相比较明显成劣势对比的是:战斗力、骑兵、统率力、朝政。

2。bingo。但权力的连续性确实如楼主所说加强了组织与稳定。

5。何止没有做好准备,应该是不懂得坐江山吧。这一点要向老兵提问:在启用汉人、汉化方面南北朝不见得比后来的清做得差,民族矛盾更加小,为什么大多一世而衰?

6。不见得只是两次吧。偶记性差,有一次最离奇的是北方十万人(北魏?)困南朝守坚城的数百人数月而不下。

家园 匈奴与蒙古相差太大了

匈奴根本没有冶金术,其武器质量远不及汉军;

没有马蹬,无法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

没有投石车,难以攻下有城墙的堡垒;

而这三条都是蒙古的擅长。游牧渔猎民族的技术也是在不停发展的,尤其是军事技术。辽和金的冶金术不亚于宋,金最著名的就是其重装骑兵。

宋对金的优势却是弓箭,想不到吧?

但宋军缺乏马,无机动性,这是其致命的弱点,无法选择战机,胜利不能全歼敌人,失败了无法撤退,但宋军的野战能力是极强的.

家园 这句不懂, 请教

但宋军缺乏马,无机动性,这是其致命的弱点,无法选择战机,胜利不能全歼敌人,失败了无法撤退,但宋军的野战能力是极强的.

无机动性, 无法选择战机, 野战何能言强???

家园 回答

查理看清楚了。

饿是说在组织与训练方面蒙古与匈奴差别不大,蒙古是在短时间内迅速靠征服统一的,只能比匈奴冒顿时期,可历史重复证明这样的军队反而战斗力非凡。

家园 俺再说清楚点,野战的问题

宋军因无骑兵,当然无法选择战机,自不待言,但这并不是说宋军野战能力不强(相比较敌人来说),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宋军再有骑兵之利,野战能力会倍增.

但以实际的宋金野战战例看,尤其是在绍兴年间,宋军的战例胜多负少,如果再有骑兵,败退的金兵就根本没有活路了.宋金绍兴年间的大会战,基本上都是野战,即使如顺昌,决胜也在于野战.

回答
家园 宋的技术装备未必比得上蒙古和金

唉,俺得写一个贴子了,好好讨论这一问题,至于组织训练方面也比不上专业的猎人.

家园 好好好

饿的灌水还是有贡献的嘛。

组织训练上饿知道猎人的优点,但总是不太信服。

家园 前秦苻坚还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数量上居于劣势的氐民族

分散到全国各地,被稀释了,一旦中央政府力量瓦解,失去了很快聚集中坚力量的能力。这就是淝水战役只是溃退,而前秦却一蹶不振的原因

家园 部分同意,不同意的除了梦兄的那些,主要简单补充几点。

1.汉唐和宋的区别不是骑兵,把宋弱完全归咎于骑兵是不对的,这点我在后面的文会谈到,就不多说了。

2.匈奴单于正是听了赵信的话,逃匿漠北,躲避汉军主力,才使得匈奴没象突厥那样一战而亡,何况就算运动战对付汉军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匈奴和汉军基本是运动战,但是汉军占领了河套,又屯军,还联系西域各国,把匈奴的生存空间压制到最小。逼得匈奴作战,而霍去病远征也是追着匈奴打,匈奴再运动战也没办法,运动战是要建立在根据地不受侵害的基础上才能成立的。

3.东晋北伐,恒温不谈,祖逖受到的支持不多,何况他的敌人不可谓不强,他能作到那样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刘裕北伐可要厉害多了,就拿你说的强大的北魏来说,崔浩明确反对出兵,而魏帝不听,结果北魏骑兵大败于刘裕的却月阵,这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打北魏是不是成问题这很明显了,至于赫连勃勃,他的进攻长安是刘裕带兵回京,留守晋军内讧的情况下才成功的。

4.世族能占据统治重心不是简单的,世族作为以血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组织,其实力和组织力不可小视,被候景这样打击,非一朝一夕可以恢复。打个比方,抗战时期,假如日本把国民政府一网打尽,那谁来指挥作战,马上就陷入一片混乱,就算中共能重新组织,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