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皇朝第四 强大却又弱小的马背民族(上) -- 沉睡的天空
汗,不是说了吗,蒙古一开始哪来的工匠
这位同志,能力很强,可惜,是个好人。
这个可惜啊,把什么都带出来了。
可惜俺也是好人啊~~~~~~~~~~
俺可不是宣传部的,讨论有利于逼近事实。
中原一开始又哪来的工匠?这样无休止就没意思了。就是在前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已经有工匠了,随后不过掠夺得越来越多而已。
晕,你一定要说蒙古草原的工匠是原产的~~~~~~~那我也没法说什么
为自己所用才是最重要的,对不对?即使是原产的,如果无法好好利用,则根本是浪费。
蒙古人利用不原产的工匠打遍天下,不是更厉害?
俺只服事实和逻辑。
一。我并没有说汉唐和宋的区别是骑兵,而是说汉唐和宋的区别是对手的质量不一样了。
二。匈奴应该以运动战拖垮汉军,因为汉军的弱点在于它的运输支持能力而匈奴的优势在于它的地域辽阔。汉军和匈奴的区别在于军队的维持和作战成本,前者要比后者高得多,只要粮道被断或者国内民力、财力支持不起这类战争,再强大的汉军精锐骑兵也没有用。这里有以下几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1。西汉的漠北之战虽然大败匈奴,但是自己国内也是疲弊不堪,几十万运输用负重马匹回来的只有几万,如果匈奴能够再和汉军来这么一两次,这样的成本会把西汉政府拖垮的。
2。隋炀帝征高丽,国内征兵和运输搞得天下大乱,自己终于因此亡国。
3。明朝初年,成祖五次征蒙古,除了一次有所战果外,其它几次都是无功而返,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国内疲弊,最后成祖本人也病死于返回途中。
三。东晋北伐,祖逖北伐的时候,黄河以南地区主要是西晋灭亡后各地纷起的各个地方割据势力,例如陈昌的余部,而并非汉国、前/后赵的主力(它们主要都在河北),这点和南宋初期岳飞平定两湖是很类似的。刘裕北伐后秦,北魏只是偏师骚扰而不是主力决战,很难说是双方真正的较量。赫连勃勃攻击后秦的特点是机动作战,姚兴对此束手无策,岭北诸城为此白天也不敢打开城门。假定刘裕有机会与赫连勃勃作战,他的以精锐步兵为主的北府兵能否有机会和机动力强的赫连勃勃骑兵做阵地战是值得怀疑的。步兵和骑兵相比,最大弱点在于其机动性和突袭能力。后来赫连勃勃攻击关中的办法很高明,一边北方威胁,一方面断晋军的南方道路,充分利用了关中的地理特点,这个战例表明赫连勃勃的战术能力并不弱。
四。东晋的立国基础是皇室垂拱、世族妥协,但是其代价是割据,东晋一代,多次出现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和京城的对抗就是一例。这样的政权,其实力和组织力值得怀疑。
本来很稀少的氐族人被他分到了长安、洛阳和邺城这三个点,理论上可以控制三个主要地区:关中、河南和河北,但是现实中一旦中央大军失败,地方独立势力抬头,这三个点就变成了三个火坑,被各个分割包围而无法相救。
苻坚这样安排的时候,氐族大臣纷纷指出这个问题而苻坚不听,这个战略错误和淝水之战的指挥错误是我将其称为军事白痴的主要根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那篇只是评论楼主的文章内容,列出各个自认为需要评论的要点,自然没有独立的结构,否则就会独立开篇了。另外,个人习惯,论据出结论,而不是观点找论据。
下面回答梦晓的问题:
1。宋朝由于缺马,很难组织起庞大的骑兵来和北方诸政权对抗,而只能依靠步兵和城防,它的对手们尽管经济不如宋朝,但是军事技术并不差。由于宋朝重文轻武,部队的有效训练与组织应该是很成问题的,这里北宋中期以后只有西军由于长期战争还做得不错,而中央大军就差得太远了。一个例子:金兵南下,宋派梁方平带兵北上,宋军骑兵要战战兢兢地抱住马脖子才能够保证自己不掉下来,这样的军队有何用处?
蒙古和匈奴相比,前者既出现了很多军事天才(成吉思汗、哲别等等),又充分掌握了汉地的军事技术,在有效组织和作战效能方面远远超过了后者。
2。建议考察一下东晋、南朝各代的稳定性。
5。十六国和北魏是两回事,前者诸国多数只是军事军阀,治国方面难以提及,仅有的几个要么实力不济(前凉),要么领袖本人有严重的缺陷(前秦)。北魏的汉化到孝文帝时期才努力进行和基本完成,但是宣武帝时期即已逐步腐朽,到了孝明帝则走向瓦解。北魏立国大约一百五十年,但是从汉化到大乱不过三、四十年,难以和清朝相比。相反,清朝在入关以前即已相当汉化,顺治朝更是彻底汉化,这样掌握起汉人的统治知识自然要比前代强得多。
6。您说的是北魏攻刘宋的事情,和东晋无关。
上次是您忍不住了,这次我来放头炮。
后面和楼主的纠缠就交给您了。
我最怕的就是这类拼死拼活、无限扩张话题的打法,一件小事可以扩展到世界史去了。
蒙古能够长期以少数人口和南宋对抗,并最终战胜,军制、组织和动员能力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