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关地震预报,简单说上两句 -- 电子赵括

共:💬142 🌺3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花双宝

RP啊RP。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送了花,但是没有宝

郁闷

家园 送花安慰,呵呵
家园 全国烈度区划工作应该七十年代就在搞吧
家园 谢谢

赵兄, 谢谢您的问候, 我一定带到. 常保持联络

家园 你所说的正是周总理提倡老专家现在痛心疾首的土洋结合专群结合

群测群防过去的地震预报方针的意义所在。

家园 原来需要普及地震常识的人是这么多。

所以我把我在下面的一个回贴搬上来了,针对你本人的问题,我再加讲一个周总理确立的“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测”的地震预报方针的意义。

就以唐山地震青龙抗震为例。在收到来自地震局汪成民的唐山有大震的信息后,他们并没有盲目采信,而是马上结合他们在本地设立的16个地震监测点的异常数据和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唐山地区的确有地震,需要防备。

“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测”:即先由专家通过各种现象的总结研判地震的情况,然后再结合群众的力量去进行较为准确的临震预报,打一场人民战争。群众可采取的监测手法有:“三土”,即地应力,地磁力,地应电,还有地下水位、动物异常情况等观测。

以青龙县为例,他们观测到的现象有:

冉广岐:冷口温泉的温度一年四季都很平稳,突然就上升了2度多。我到冷口去落实,结果属实。

  

我们又到了大杖子公社土坎子大队。路边有一口井,往日用扁担勾着水桶往上打水,那天我蹲井沿上,手拿着瓢就能舀水。这说明地壳已经开始活动啦。

1976年7月27日,干沟乡庞丈子村柳树沟泉水异常。这眼泉平日清亮见底,水面有2平方米左右。但那天却不断地往上翻白浆,水搅成了乳白色。有一种小小的黑虫子,硬壳,平时在水底趴着,当天也浮上水面来回蹿动。地震监测员说,比海城地震前兆还邪乎!

  

1976年7月27日,青龙县中学地震研究小组发现,许多黄鼠狼一反昼伏夜出的常态,在白天乱跑。这一天防震气氛达到了高潮!学校原定于7月28日召开的地震专题讨论会提前到7月27日举行。

各种地震监测仪器都出现了异常。

气象局的地电微安表出格!

娄丈子中学地应力异常!

双山子中学土地电微安表出格!

青龙奇迹,展现的正是“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测”的地震预报方针的力量。

我的另一个回贴。

你的几个问题都属于常识性的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即可解决

不过,由你这贴子获得献花的情况看来,常识性不足这个问题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大概是因为中国已经度过1966-1976年的十年地震活跃期,地震知识普及差造成的。

我挑几个问题来回答一下吧,回答可能不是很好,还望你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

第一,首先利用搜索工具查看“地震预报”这个概念,了解清楚何谓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地震预报。海城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结合的例子,它在临震方面是做得最成功的。

不过,做得如此成功也没用,在CCTV2的对话栏目里,国家地震局的首度预报员连这个世界公认的成功案例也否认掉了,说它预测不准确,用的正是你提出的那个问题作为理由:地震预测级数不准确,海城地震是7级以上的地震,可预测说它是5级以上的,所以海城地震的预测实际也没成功。

哈~你大概知道为什么地震局因为这个对话被众多网友拍烂的原因了吧。做人不能太CNN,也不能太CCTV。

第二,你要搞清楚地震的级数、烈度,对建筑物会造成什么影响,以及当地建筑物的抗震度,这样你就清楚,什么样的地震才需要预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发生在没人地方的地震不必预报,不构成毁坏的小震不必预报。

天天在预报,提前一年撤离,城市变空城市民不工作经济受重创,这种惯常用于恐吓民众的理由在我国地震预报史上实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唐山地震之前,开滦煤矿收到矿上地震监察点发出的地震警报,他们没有停工也没有撤离,采取了加固措施应急方案紧急演习排除问题。结果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上万人地下作业的开滦煤矿顺利撤离,最后只死亡7人。

地震预报所起来的作用是: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和演习,应急方案,排除漏洞,在最紧急情况下进行撤离。因此地震预报并不是仅仅一个预报,是包括一系列措施,对着地震预报,可采取的措施也不是什么提前一年就撤离。青龙发布撤离命令后,照样上学上班卖东西干农活,只是大部分在户外进行。

同样,这方面的知识通过网络搜索即可获得解答。我国有很多地震预报成功的案例(很多人认为只有海城一个,这也是一种常识性错误),从这些案例之中你应该可以寻找到答案,当然,未必是你需要的那个。千万不要抱着挑毛病的眼光去看,挑着什么问题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又要别人去解释。这肯定不是学习的态度,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收获。

第三,关于预测和预报发布的问题。显然很多人对国家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我认为这是地震局工作不到家的问题,我就越俎代庖一下吧。

《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明白没?不是专家不想马前放炮,而是国家不允许,汪成民通报唐山地震,事实上已经违反了规定。当时《防震减灾法》没有出台,但国家对地震预报还是有相关规定的。

你的问题我都解答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那是我的水平问题,只好麻烦你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了。

家园 Leart a lot from ur post. Flower
家园 Good points. Flower
家园 那是走了另一个极端

在依据不足的情况下就预报。当然,误报不可能没有,毕竟人类对地震了解还很少。地震预报难就难在这里。

说起来不好意思,俺就误报过。那时俺只有六七岁,老爸整晚在外面值班检测井水高度。晚上俺梦中大喊一声:地震了。结果,整栋楼的人都跑出去了。就俺还在那儿呼呼大睡。气得老爸给了我一顿揍。俺冤枉啊!俺可向来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后来那些叔叔阿姨们还老提这事,害得俺抬不起头来。

家园 这里不光是运气,还有高度的责任心

这种事,如果你处在那个位置上,你就知道压力有多大了,是拿乌纱帽、前程去顶的。相比之下,那时地震局的官员的责任心相对就没那么强了,那么多临震迹象,却被理论所束缚。有太多的如果,但挽不回死去人的生命。

青龙人是幸运的,碰到了汪成民、王春青、冉广岐这样有高度责任心的科技人员和官员。他们的运气也来自于群测群防的布点,给了决策者信心。运气不仅仅是运气。

四川呢,知道断裂带、预测有强震已经有不少时间了,但专业检测点和群测群防点分布密度呢?地震之后,不是要先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及时吸取经验教训。

家园 “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测”那是过去的体制才适用的

现在都是术业有专攻,大家各司其职了。你要越俎代庖,土洋打架了,到底听谁的,到时候谁负责任?

时代不同了,体制也改革多年了,要重拾旧法,谈何容易?

关于地震预报。专家可以做出长、中、短、临的各种预报,那只是根据各种数据,报告一下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而已。

地震局能预测地震震级,不能预测烈度吧。因为地震对地面建筑物等的破坏程度,不只和它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所以,即使地震局能准确预测到地震震级的大小,却无法准确预知烈度的大小。

天天在预报,提前一年撤离,城市变空城市民不工作经济受重创,这种惯常用于恐吓民众的理由在我国地震预报史上实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那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实行“无预警问责制”。如果一旦发生地震而事先政府没发出警报就要被追究责任的话,政府不发警报才怪呢。其结果就是终日人心惶惶。看看这次余震预报造成的成都争先恐后大逃亡的结果,不难想象吧。

比如政府如果发布了一个地震局报上来的概率:1-2年内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70%,半年内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是30%,一个月内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5%,届时你说老百姓会怎么办。

地震预报发布后,你还能期待老百姓给你安心工作?

国家法律规定不许乱放炮,正是我开头所说的各司其职之意。地震局只负责向政府通报预测结果,政府是否、如何向外发布另有一套程序。

如果谁都能被允许发布地震预报的话,一个是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再一个可能就是“狼来了”效应,谁都不把预报当一回事了。

读了你的回帖,俺有两点感想:

1,“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测”好是好,只是那是旧体制的产物,已经不合时宜了。老话怎么说来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2,公布地震预报不可能不给社会带来恐慌,更何况预报本身的非精确性,使得政府发布地震预报需作出极困难的政治决断。

唐山地震之前,开滦煤矿收到矿上地震监察点发出的地震警报,他们没有停工也没有撤离,采取了加固措施应急方案紧急演习排除问题。结果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上万人地下作业的开滦煤矿顺利撤离,最后只死亡7人。

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为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在今天,即使只死了7个人, 不停工也不撤离,开滦煤矿的头头吃官司的可能性大还是受到交口称赞的可能性大?

中国已经不是30年前的中国了。

家园 很有可能

那时候的情况我知道的不多,没敢多写。大概10年前开始的项目我是确切知道立项,所以从那时候说起。

家园 欢迎质疑

仔细看了看,并没有觉得我们的意见有很大分歧。都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地震的发生可以预测,但是现阶段还无法精确预报。至于将来,至少我也希望能够预报。即使是那位反对地震可以预报的Prof. Geller,也不是认为永远无法预报,而是主张当监测达到什么程度时有可能预报。至于地震局的工作方式是否有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这个我不做评论。

死去的人们会说,哪怕误报十次,也不会抱怨。

我保留意见。大地震的预报,不会把震中定死在一个地方的,都是一定的范围。例如1976年的松潘地震,震前对那边的异常进行估计后认为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区域就包括了这次的主角汶川。考虑到这次大震后道路断绝种种救援工作之不便,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山区县唯一的办法是撤离。76年到现在32年,如果真的容忍误报10次,就是说每3年汶川民众就要撤离一次,考虑到现在的时间精度每次至少离开一个月。这谁都没法“不会抱怨”。

其他的事情,无意继续评论了。感谢参与,花一朵。

家园 你的推理有问题,你因为青龙地震被预测,就认为另一个地震可预测

指出多次,你是不是有意糊弄大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