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印的故事(一) -- 雪个
小弟赶紧献花要紧:)
一直以为他属于那种落魄文人呢
欧阳询这字的确好,倒确有几分字如其人。师姐这桀骜不驯说的正好。毕竟此君也算太宗朝一人物,敢公然骂长孙无忌死胖子的也就他了。
最近事情有点多,不太有空。今年好像真不是好年头。
难道真的有什么事?
一件文物的价值,通常可以分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参看王兆云的话:“秦汉印章,传至于今不啻钟王法帖。何者,法帖犹藉工人临石,非真手迹。至若印章,悉从古人手出,刀法章法,字字灿然俱在,足袭珍藏 。”这说的是秦汉印章的艺术价值。在印界有“史在官印,艺存私印”的说法,前一句说的是历代官印中保存了大量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内容,有些可将其视之等同于珍贵的历史文献,它的内容可反映中国职官制度史、政治史的重要问题。它们不是死的“古玩”,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记载(比如这枚淮阳王玺上的玺字从土,而非从玉)。后一句的意思是说官印往往在艺术价值上不及私印。不过这枚淮阳王玺是少有的例外。
玺印自秦以后,成为官员的化身和权力象征,有一整套的官印制度。汉代玺印外延之后,整个西汉,也只得一枚“皇后之玺”和一枚“淮阳王玺”,它的价值是无可言喻的。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还以为没有人注意呢。
这三枚商玺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不是严格的出土文物(如果是的话就没什么疑义了),所以,考古发现的最早古玺还是湖北的西周玺。
雪个叙述还是很严谨的。
窃以为‘妾赵婕妤’和‘婕妤妾娋’最大的区别还不是那个字应该解读为‘赵’还是‘娋’,而是阅读的顺序。雪个帖的图是印打出来的字,而不是印本身。按古代的习惯读法,从上至下,由右而左,应读作‘婕妤妾娋’。‘妾赵婕妤’是从上至下,由左而右的读法,不知道汉代的印有没有这种刻法?
“婕妤妾娋”误读为“妾赵婕妤”,我觉得原因有二。一个是古玺研究基本上从清末才开始,这之前没有系统的知识,那么在判断上出现问题不足为奇。二来汉代曾经盛行臣妾印,就是“妾XX”,所以看见这枚汉印释为“妾赵XX”也是情有可原。之所以会认为是赵飞燕的印,也是因为那时人们对臣妾印认识不清。实际上臣也好妾也好那时并不是面对皇帝才这样称呼,“妾赵婕妤”印可不见得是皇帝赐的。
臣、妾应该都是对自己的谦称。像《项羽本纪》里记载刘邦对项羽说的一句话:“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