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请问佛教里有没有一个这样的说法 -- 雄都

共:💬51 🌺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恕我愚鲁,不值着感召是说招来了杀业重的孩子,还是

使已有的孩子变得杀业重了呢?还是随时随地会换一个呢?感谢您赐答,献花。

家园 愚见:是招来杀业重的孩子投胎。既有的孩子不可能再换了

已有的孩子,和父母有共业(因为业有关联性)。如果没有关联性,就不会来投胎。既然有关联性,那么父母的作为,还是会影响已有的孩子的。

譬如地球上的人类,都有共业。一些人破坏环境(环境就是共业所成),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

家园 谢谢。那么佛教认为怀胎十月在哪个月这孩子才算来了呢?

还是在最后一刹那才来呢?很多古小说是这样的。

家园 佛是一种状态

当你豁然开朗之时,就是成佛之际。荤素乃无关紧要之事。

家园 简易方式。。

对着买回来的肉,诵一段往生咒~

一滴水里,尚有三万六千虫;难道不喝水了么?

家园 依据我对佛经的理解,受精卵着床时孩子就入胎了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五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第十三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若有众生欲入胎时。因缘具足便得受身。若不具足则不受身。云何名为缘不具足。所谓父母起爱染心。中阴现前求受生处。然此父母赤白和合。或前或后而不俱时。复于身中各有诸患。若如是者则不入胎。 …… 如是中阴欲受胎时。先起二种颠倒之心。云何为二。所谓父母和合之时。若是男者。于母生爱。于父生嗔。父流胤时谓是己有。若是女者。于父生爱。于母生嗔。母流胤时亦谓己有。若不起此嗔爱心者。则不受胎。

复次阿难。云何得入母胎。所谓父母起爱染心。月期调顺中阴现前。无有如上众多过患。业缘具足便得入胎。如是中阴欲入胎时。复有二种。…… 佛告阿难。如是中阴初受胎时名歌罗逻

由上经文可见,父母交合,卵子成功受精着床,那么孩子的中阴身就入胎了。

注:歌罗逻、羯罗蓝 是受精卵。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六

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之一

复次难陀。如是应知凡入胎者。大数言之有三十八七日。初七日时胎居母腹。如榍如痈卧在粪秽如处锅中。身根及识同居一处。壮热煎熬极受辛苦名羯罗蓝。状如粥汁或如酪浆。

由上经文可见,在怀孕的开始,孩子就已经入胎了。

家园 谢谢大事,似乎应该送莲花一朵
家园 我家人有过放生

似乎说法是,放了什么鱼,终身不吃什么鱼,其他的鱼似乎无碍

家园 做什么事都要有正确的认识

作为一个正要当上父亲的人和一位追求佛法的人,有点痛心。学佛之人却无正见,甚至因此而有可能让未出生的宝宝受苦;进而,又让不理解佛法的人产生更大的误会。

在传媒发达的现在,对于这些佛学上的知识,有许多大德高僧都有解释,也很容易找到。在佛学上叫“亲近善知识”,楼主朋友接触的应该不是,因为她们连佛教的基本知识都没有弄清楚。

吃素归吃素,吃素在戒律上严格而言是不吃荤,荤是指五荤,并不是持斋。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外链出处

所谓“五荤”并不包括肉食,而是指大蒜、葱、菲菜、小蒜、洋葱等有恶臭的蔬菜。

对此可学习法鼓山圣严法师的一篇文章《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外链出处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是沿门托钵,所谓「一钵千家饭」的饮食生活;他们不选择托钵的对象,也没有所谓洁净或不洁净,神圣或不神圣的饮食禁忌,为的是一律平等、广结善缘。相沿迄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上座部的佛教区域,还保留著当时的古风,也就是供养者供养什么就接受什么,没有选择、挑剔的余地,只要不是特为某一些托钵者而杀,纵然鱼肉等食物,也不拒绝,这就是为什么小乘佛教不规定必须素食的原因。    

  

  

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等都强调素食,严禁肉食。 

  

   

  

  

至于荤腥,应有分别,所谓「荤菜」,是指具有恶臭味的蔬类,例如:大蒜、葱、菲菜、小蒜等。《愣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在比丘戒律里面则规定:吃了荤菜要单独住,或者距离他人数步以外,并位于他人下风而坐,或者必须漱口至没有恶臭为止。

  

  

  这主要是为了不扰乱大众,所以,不得食荤。并且在诵经之前,为了不使听经的鬼神发嗔和起贪,最好不吃荤菜。所谓「腥」就是指肉食。辣椒、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等都算是香料,不算荤菜,不在戒律所限。 

  如果进入荤菜馆或居家时家人之中有人吃素,也有人吃荤,能够使用荤素两种不同炊具和餐具,是最为理想。因为荤素的气味不同,对于饮食者的感受也不一样,为了习惯上的理由,保持清净是必要的。可是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在开悟传法之后,隐于猎人队伍之时,仅吃肉边菜,而避菜边肉。不吃肉是为了慈悲众生,还吃菜是为必须生存,因此在生活条件不许可强求的条件下,用肉食的炊具来煮素食,那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至于蛋类,应该是属于腥类,因为它可以孵成为雏,而且它的味道,就是腥味,如果持素清净的人,最好不吃。虽然现在养鸡场所产的鸡蛋,是无性的,在消费市场所买到的都是属于无生命的;但它很显然地并非植物,若从杀生的立场,吃无性卵,不算犯戒,也无损于慈悲,若以素食的习惯而言,便应当避免了。 

  

  

  最后,关于乳制品,不属于肉食,也不属于腥食,因为牛羊吃草及五谷,所产的乳汁也不含腥味。饮乳既未杀生,也不妨碍牛犊、羔羊的饲育,而且是由人来饲养、控制乳量的生产,不会影响雏儿的生长与发育,所以,在佛的时代,普遍饮用牛乳,而且将乳制品分为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五级类,是日常的食品,也是必需的营养品,不在禁戒之列。   

不肉食肉的道理不在于吃素犯戒,而在于“不杀生”和慈悲心的培养。而“不杀生”的重点又在于不杀人。可学习圣严法师的另一篇文章《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外链出处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

。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

狱;也能修善业(或称为白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于成佛;其他众生,除极

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恶为何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行为,而没

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并能弘道,因此,戒杀是以

不杀人为根本。

[QUOTE]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

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

[QUOTE]

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

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

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

的伤害。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

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著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

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

萨化世的精神。[/QUOTE][/QUOTE]

总之,吃素不等于不吃肉,不吃肉是为了不杀生,而不杀生的肉食,则是可以吃的。不吃肉食当然好,但是由于条件受限必须要吃肉的话,也是可以吃佛教所谓的“三净肉”。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作为学佛的怀孕妇女当然不要杀生,但可以到市场上买已杀死的鱼肉。参考圣严法师《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外链出处

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坚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们不亲自杀生。因为,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信佛之后,如能实行素食,那是最好的事,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难,不吃素也不要紧,但是不可再去亲自屠杀,也不可指挥他人屠杀了。买了屠死的鱼肉回家,那是无妨的

食用“三净肉”不算杀生,所谓的佛教徒可以食用的。”三净肉“,是指眼不见其杀者,不闻为我杀者,不是为了我而特意杀者等。说白了就是自己不杀,可以买现成的呀!

鱼肉也不代表营养。不说佛教,即使是现代知识来说,食用过多的鱼肉也是不好的。孕妇饮食宜为清淡为主。而且很神奇的是,在怀孕期间,因为小宝宝的原因,妇女自然对不好的东西有抵触。如我家那位,以前喜欢逛街,大鱼大肉,现在则避开闹市,因为她突然觉得闹市中的气味让她难受!饮食则变得喜欢清淡,肉也吃得少了,甚至有时不吃;反而每餐必吃大量的青菜。对自己以前喜欢的肉类类食品,则少吃——不是故意的,是自然的不喜欢了。

最后,衷心祝愿母女平安,小宝宝健康!

家园 也有变化的可能:)

后来也可能一个中阴离开,换一个中阴。

根据我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了,如果找的到再给你:)

家园 说的真好,花。
家园 花最后一句。这也是佛菩萨所喜欢的。
家园 说得很明白不过了,是指不杀生而不是不吃肉

你把不杀生等同于不吃肉了。不吃肉的本意是为了不杀生,不杀生而吃肉则不算犯戒。可以吃“三净肉”,其实到市场上买已经宰杀的肉食即可放心食用。

不杀生的本意是为了慈悲心的培养,良好的情绪对于母子均益。

这一段也是讲佛教的孝道。生日即是母难日,母亲十月怀胎、一朝生产,种种不适、艰辛。思及此事,实有以至诚供养以报父母恩,不复有宴请作乐之心。有此经历之人,相信都会赞同,心有戚戚。实不实行则另当别论,毕竟积习已久。

家园 那就有劳师兄了。我看过一些最后一刻投胎的故事,所以吃不准

(从我前贴的措词也可以看出我没把握,所以就十分谨慎了。)

家园 在家学佛守五戒

圣严法师《佛学入门》外链出处如是说:

[QUOTE]

佛教的戒,虽因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共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条,称为五戒。此与其他宗教一样,凡是宣誓信仰佛教的人,从开始接受佛教信仰的同时,便也接受了作为佛教徒行为标准的五戒。因为这五戒是「贪」、「嗔」、「疑」三种心理行为,藉身体四肢及口舌行为所作的具体表现,故其虽为在家戒,实际上也是一切佛戒的基准。佛是人格的究竟完美者,没有完美的人格作基础,便无从成佛,因此,佛教的五戒,也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共同要求。

           (一)不杀生:

  佛教的戒杀生,虽与素食主义有关连,却并不等于素食主义。佛教鼓励少吃动物的肉乃至不吃动物的肉,是基于戒杀的要求。如果不是我亲手杀的,不是特别为了我想吃肉而教他人杀的,不是他人为了我想吃肉而杀的,便不禁止。而且,佛教的戒杀,固然是为了对一切有生命的,施予爱护的慈悲心,最主要的是不可杀人。假如你不预备将来杀人,希望将来不犯杀人罪,这条杀戒是应当受持的。

[/QUOTE]

可见,如果是在家学佛,在饮食上的,是守“不杀戒”和“不饮酒”。守“不杀戒”不等于不吃肉。不杀生的前提下,可以吃“三净肉”。

再次,关于地藏经问题也可解决。根据网友和楼主所说,地藏经问题来源于如下地藏经里的一段: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thread/1674499/2

“慎勿杀害”、“翻为杀害”、“鲜味”等语已经很明白,很清楚,主要讲的是“不杀生”。不杀生和不吃肉是两码事。是仁人自己不理解,混淆了。至于已生下不作乐宴饮,是因为按佛教的看法,我们的生日即是母难日,就可理解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