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马岛战争中英军的后勤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 -- 忘情
征用商用船就意味着军用运输已经饱和,对不对?
现在中国有大片的蓝色国土需要保卫,需要保护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多。即使出于保卫本土,我们也应有围魏救赵的手段。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大多数情况下,核导弹是不能轻易使用的。而我们还没有强大的远洋海军力量,也没有足够的远程兵力投送能力。
我引用的都是楼主帖里面的,不是我找的。总共几十万吨的运输能占英国海运能力的多少?
相应就是后勤运输减缩。所以马岛一开战,军用运输立刻饱和,只得征用民船。
这跟楼主结论要求建立庞大后勤恰恰相反,平时保持低度戒备,少占资源,到战时突击征用民船。要知道运输是军民两用的。就像铁道,平时运民,战时运兵。所以上高铁也是为战争后勤做伏笔呢。
我说的全国之力指的就是动用全国民用运输力量。英国的商业公司一直和军队保持密切联系,相互支持,它的组织体系好像一直如此。
TG打下谅山,北越实施全国总动员。
比如说在南海作战,南海的英国舰队,陆军,商船平民全部参与战争,但他本土军队丝毫未动,而且他没有全国总动员,这才是英国的组织方式,包括后勤。
谈不上南海舰队,这个跟英国的国力有关,英国在海外当时是按北约部署而承担责任,对马岛的作战全部动用本土军队。
说句老实话英国人也就是捡阿根廷这个软柿子捏,对阿根廷的战术到位不一定值得TG非要模仿。英国人不过是中规中矩打了一场海空登陆战而已,强度也不是那么大,对手也太烂,所以那个经验不过是二战的延续。
真正出风头的是海军也显示了导弹是海战的利器。
阿根廷也能守住了。。。
空中加油机主要是为空运以及“火神”轰炸机的“麋鹿”行动等服务的,由于距离等因素,是不可能支援“海鹞”战斗机的作战的。最多支持了部分“鹞”式战机的转场而已。
用不上。北爱倒是热战,不过维持治安的部队也用不上。
阿方不要说商船运输舰之类,连驱逐舰老巡洋舰都不敢靠近英军海上警戒线。
另外还得佩服英国人传统的海军勇敢精神,英国人手里的制海权并不百分之百完全,主要欠缺在制空权,但为配合海上作战和陆地攻击行动,商船运输舰类非战斗船只勇敢上前,受了相当的损失。
福建那里一直有民船军用的培训体系,而且当地炮兵一直把地炮上船当作训练科目,印象里85加农炮是主力。
民用船舶的改装一直就是沿海船舶修配厂(不是造船厂)的必备项目,各种国产船型的图纸都有配备。
征用民船也有很大的学问,吃水,航速,船体结构都有关系,征用的优先等级也不一样,改装后的用途也不一样,国有的几大航运公司和海军的背后沟通很密切的,各种预案相信也很齐备。
医疗舱的生产主要和我军的渡海作战目标有关,就目前的台海形势,如果制空权和制海权拿不下来,医院船再多也冲不进战场。制海权和制空权拿下来,医院船就是一个大型的浮动急救手术室,储备床位给不能移动的重伤号,而大部分伤员在救治后,还是要后撤至不远处的陆地医院。
当然要是我海军转型为远洋进攻型的海军,大型医院船还是必要的,甚至储备医疗舱也是必要的,不过没有几艘航母出来,这些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