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马岛战争中英军的后勤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 -- 忘情

共:💬49 🌺10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马岛战争中英军的后勤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派军队登陆并攻占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为了夺回马岛,在极短的时间内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经过74天的激战,最终夺取了战争胜利。

    在马岛战争中,在海上尤其是远洋的海空战和岛屿争夺战中,后勤补给十分重要。英国特混舰队远离本土13000公里,所以一切作战物资和民生物资以及必要的支援设备全部由舰队自行携带。主要依靠庞大的辅助舰和商船队的进行伴随保障及补给。

    英军的后勤补给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庞大的商船队是英国特混舰队的海上生命线。

    英国政府在战前就充分贯彻了1978年北约组织关于紧急时征用300艘船只的决议。这是英国国防部能在马岛粮期征用商船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战局的进展,英国征用或租用商船的数目不断增长,共计56艘商船,约66.6万吨,这些船里包括油轮、破冰船、运兵船、修理船、医院船、弹药运输船、淡水补给船、被服补给船、食品储藏船等。其中主要有运兵船4艘,约14.1万吨;油船21艘,约31万吨;另有舰队辅助船16艘,约14.5万吨。支援船只共计72艘,约81.1万吨,与特混舰队战舰46艘,约19万吨相比,舰船数量是1.6:1,吨位是4.2:1。特别突出的是,舰队的油料保障充分,21艘商用油船外,还有舰队油船8艘,约7万吨,共计有29艘油船,约38万吨来保障40艘水面战舰的作战需要。油船数量与水面战舰吨位比大约是2:1。

    这些被征用的商船总共运送了十万吨各类物资(换算成周转量为十三亿吨公里)、九千名人员、九十五架飞机上前线。虽然在战争中,作战物资(弹药、油料、食品、轮胎)的消耗量大大超过了计划数字,但英军后勤系统仍基本满足了前线需求。

    二、 战前动员计划周密,战时组织协调水平高。

    由于英国战前就制订了征用商船的计划预案,英国国防部通过海运国防顾问委员会(由海军副参谋长任主席)与在英国海运总会登记注册的船主们密切协作,定期修订这些计划。平时就已经根据船只性能特点而准备了相应的改装图纸。所以这一次凡征用的商船均能就近卸货,及时改装。根据协议,英国政府共向商船船主支付了5500万英镑的征用费。

    为了使商船适应战争的需要,许多商船由特文波特、朴次茅斯、查塔姆和罗赛斯的海军造船厂在短短的48小时内完成改装。英国政府为此花了上千万英镑改装费。主要的改装项目包括为19艘商船安装直升机平台;为所有商船加装海上补给装置;增加军用通信、领航和密码设备;加装船用制水装置,增加床辅,以及在一些船上安装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

    所有被征用的商船仍由原来的船员驾驶,但每艘征用的商船上都派去了一个后家舰队辅助船队的人员小组。当商船船员进入作战危险区域后,政府给每人每天增加15%的工资。在战争中表现勇敢者和军人一样受功和奖赏。商船被击沉者,由政府负责赔偿。

    被征用的商船接到命令后行动很快。有的商船还在世界各地舴,一接到征用命令就立即妥善安排好原来的商务,立即开赴战场。被征用的商船大都在两周左右已经到了南大西洋前线,没有和平时期的严密组织和训练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为了运兵,英军征调了英国当时最现代化和最化豪华的邮轮,67000吨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以及45000吨的“堪培拉”号。仅此二船,就可以运兵5000人,把第二批后续登陆部队全部运上了前线。当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正满载游客向地中海驶去,但政府一声令下,旅客自觉地在中途下船,保证了运兵的需要。

    4月7日,“堪培拉”号运兵船载着突击2000余人出航,在经过英吉利海峡时边航渡边作最后的舱面,仅仅花了5天就成功地将直升机停机坪改装完毕。

    为了运送航空技术装备,使用了经过改装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大西洋堤道”号和“天文学家”号集装箱船,船上先后装载了20架“海鹞”式和“鹞”式GR3型飞机,以及8架直升机。

    为了弥补扫雷力量的不足,5艘1000吨级的英国远洋拖网渔船被迅速地改装成扫雷艇,并用海军人员替换全部船员。

    三、 远洋作战中有无中间补给基地关系重大。

    阿森松岛是圣赫勒拿岛的附属岛屿,位于南纬7度,西经17度附近,地处英国和马岛之间,其距离英国和马岛的距离分别为5120公里和5600公里,战争刚开始,美国就将阿森松岛基地完全交给英国使用。该基地成为了英国特混舰队海空补给的中间站。在战争期间,英国舰队补给船均在此装货,各军用物资和油料均通过海运和空运输送到这里。然后再把这些补给品由这个中间基地运送到作战区域。突击部队在此休整,有的商船(如抢修打捞船)在此进行改装。

    魏德威克空军基地位于该岛的西南部,机场跑道长4048米,宽81米,可供巨型飞机起降。美军还根据1962年协议把所租用的基地供英军使用,并向英国空军提供了约150万加仑的航空燃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英军后勤的压力。在战争期间,它成为英国皇家空军活动的中心,使用率从平时的每周4次猛增至每天数百次起降。

    阿森松岛是南大西洋中的通信枢纽。除了空军基地里的全球高频航路站和雷达追踪站外,还建有一座卫星跟踪站和大型通信中继设施。事实上,它在战争期间已经成为伦敦和特混舰队以及英国空军部队之间的重要通信枢纽。

    四、 临时改装加油机,满足战场急需。

    英军开始时空中加油机配备数量很少,只是为了轰炸斯坦利怕大型轰炸机能从距离马岛5600公里的阿森松岛起飞执行任务的需要,重点保障轰炸机的空中加油需要。

    战争进行中,由于英国两艘轻型航母所载的“海鹞”数量极为有限,有效滞空时间不足,不足以为整个舰队提供严密而不间断的空中保护,从而导致英国军舰频频受损。为了延长“海鹞”的有效滞空时间,弥补其数量不足的缺陷,迫切需要大量的空中加油机。

    由于战前准备的空中加油机数量不,因此英国国内紧急动员了一些兵工厂24小时边疆工作,将“胜利者”和“火神”两种中型战略轰炸机,以及C130中型运输机被应急改装为空中加油机。

    五、 空运是重要的应急运输手段。

    海军虽然有运输量的优点,但船速慢,耗时较长。由于军需急用,有些人员和物资靠船运来不及了,英军动员了大批运输机,没有空中加油设备的临时改装,经过数次空中加,将5600名作战人员和7500吨军需物资从英国本土空运到阿森松岛,然后再用船运到前线,这与全程用船运相比,节省了一半时间。

    军需物资由轮船运到马岛登陆点后,主要靠直升机转运到前线。在这次战争中,英军7种型号(海王、威赛克斯、大山猫、小羚羊、黄蜂、侦察兵、支努干),近200架直升机执行各种任务。英军每个士兵平均负重55公斤,一万地面部队也不过550吨。因为路况太差,汽车行动不便,大量的物资是靠直升机运到前线的。虽然英军直升机损失较大,但还是及时向前线提供了急需的物资,尤其是及时使重型装备越过泥炭沼泽和不毛之地,极大地增强了部队机动性。

    在战争期间,直升机飞行员每人平均飞行270小时,相当于正常时期全年的飞行时数。

    在攻占肯特山制高点的激战中,直升机源源不断地空运弹药和军需品,保证每门105毫米榴弹炮有充足的炮弹(每门炮每天需要消耗4吨弹药)。直升机为此彻夜运送弹药。到战斗结束时,每门炮平均仅剩下六发炮弹。但是,作为后勤保障,完全满足了需要。

    在战斗最激烈时,英军士兵在严寒中每天能吃到两顿热饭,并能穿上新的御寒服装。这对于鼓舞士气和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

    链接出处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资料库】给忘情兄的好文添一些地图

      忘情兄的好文,不过没有地图就有点摸不着头脑。老牛抓了几张地图下来,做一个参考吧。

      为了使商船适应战争的需要,许多商船由特文波特、朴次茅斯、查塔姆和罗赛斯的海军造船厂在短短的48小时内完成改装。

      1. Devonport (特文波特)

      英国皇家海军网站的链接皇家海军Devonport港

      [URL=http://maps.google.ca/maps?f=q&hl=en&geocode=&q=devonport,UK& sll=51.739786,-0.241699&sspn=0.397982,1.384277&ie=UTF8&ll=52.722986, -1.274414&spn=6.230436,22.148438&z=6]Google地图[/URL]

      Davenport是西欧最大的军港,占地面积650公顷,有15个船坞,海岸线长4英里。

      2. Portsmouth (朴次茅斯)

      英国皇家海军网站的链接皇家海军Portsmouth港

      [URL=http://maps.google.ca/maps?f=q&hl=en&geocode=&q=Portsmouth, UK&ie=UTF8&ll=52.762892,-1.098633&spn=6.224744,22.148438& z=6]Google地图[/URL]

      Portsmouth港停泊着英国海军三分之二的水面舰艇,包括三艘航空母舰。

      3. Chatham (查塔姆)

      [URL=http://maps.google.ca/maps?f=q&hl=en&geocode=&q=Chatham,UK& sll=51.525834,0.799255&sspn=0.799731,2.768555&ie=UTF8&ll=52.709675,0.351563& spn=6.232333,22.148438&z=6]Google地图[/URL]

      4. Rosyth (罗赛斯)

      英国皇家海军网站的链接皇家海军Rosyth培训中心

      [URL=http://maps.google.ca/maps?f=q&hl=en&geocode=&q=Rosyth,UK& sll=52.709675,0.351563&sspn=6.232333,22.148438&ie=UTF8&ll=55.973798, -3.515625&spn=5.75707,22.148438&z=6]Google地图[/URL]

      三、 远洋作战中有无中间补给基地关系重大。

      阿森松岛是圣赫勒拿岛的附属岛屿,位于南纬7度,西经17度附近,地处英国和马岛之间,其距离英国和马岛的距离分别为5120公里和5600公里

      5. Saint Helena(圣赫勒拿岛)

      灰常小的一个岛,英国的海外领地,额选的是岛上的首府Jamestown

      [URL=http://maps.google.ca/maps?f=q&hl=en&geocode=&q=Jamestown,st. +helena&sll=-15.887376,-5.762329&sspn=1.236278,2.768555&ie=UTF8& ll=-15.9336,-5.701218&spn=38.842447,88.59375&z=4]Google地图[/URL]

      从圣赫勒拿官网得来的内容:

      St Helena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5° 43' west and 15° 56' south, 1,200 miles (1,950km) from the south-west coast of Africa, and 1,800 miles (2,900km) from the coast of South America. The nearest land is Ascension Island, which lies 703 miles (1,125km) to the north-west.

      圣赫勒拿岛位于南大西洋,西经5° 43',南纬15° 56' ,距非洲西南海岸1,200英里(1,950公里),距南美海岸1,800英里(2,900公里)。距圣赫勒拿岛最近的陆地是西北703海里(1,125 公里)的阿森松岛(Ascension Island)。

      6. Ascension Island(阿森松岛)

      阿森松岛面积91平方公里,这个岛太小了,Google地图上找不到。从Wiki上转过来的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Wiki上查的内容:阿森松岛位于南大西洋,西经14.25°,南纬7.56°, 距非洲海岸大约966英里(1,600公里)。该岛上有美英联合Wideawake空军基地。

      在攻占肯特山制高点的激战中,直升机源源不断地空运弹药和军需品

      7. Mount Kent(肯特山)

      海拔458米的肯特山位于东福克兰岛。

      点看全图

      这是wiki上的马岛地图,分辨率2550 × 1990像素, 文件大小: 1.93 MB

      马岛地图

      ====正人君子与厚颜小人的分隔线=====

      请版主看在老牛辛辛苦苦贴图的份上,加麦乳精

    • 家园 感觉英国的殖民地还是挺牛的

      虽然只是几个小岛,但战略地位都相当重要,而且也没有归属权的问题。现在自己没钱开发就交给老美经营

    • 家园 说到底还是制海权问题。马岛离阿本土相对要近很多

      阿方不要说商船运输舰之类,连驱逐舰老巡洋舰都不敢靠近英军海上警戒线。

      另外还得佩服英国人传统的海军勇敢精神,英国人手里的制海权并不百分之百完全,主要欠缺在制空权,但为配合海上作战和陆地攻击行动,商船运输舰类非战斗船只勇敢上前,受了相当的损失。

      • 家园 阿军其实只是政治赌博,军事上并没做好充分准备
        • 家园 加里鐵爾太性急了

          再等半年,皇家海軍就要把競技神號和無敵號送進拆船廠了,那時候英國人再有決心都無力回天了

          • 家园 竞技神是要扔了,但无敌当时还是很新的船
            • 家园 无敌号原本是打算造好了就出售给澳大利亚

              7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经济相当糟糕,马岛之战前的两年都是负增长,外加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政府财政十分紧张,所以准备出售大批军事装备,连马岛战争中的“无恐”号两栖舰和“火神”轰炸机都曾打算卖给阿根廷。当年我军也打算引进“海标枪”导弹以改善舰队防空。

              而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航母也正好退役,需要一艘替代舰。之后皇家海军自己则打算只用“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

              还有那个被国内军事评论家常说到的“铝制上层建筑”、早早退役的两艘大型航母,全都是当时为了省钱的无奈之举。

              所以马岛一战,英国可以说是拼出了家底。也是这一仗使英国意识到轻型航母的弊端以及维持一只现代化和均衡的舰队的必要性。如果没有这一仗,说不定皇家海军最后真的会退化成和日本海上自卫队一样的反潜扫雷支队。

          • 家园 因为当时阿根廷的军政府%

            加里铁尔上任时已经处于尾声,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绩就会被民主派所推翻。届时算账起来大半军政府头头都要蹲大牢。

    • 家园 发现一点问题

      空中加油机主要是为空运以及“火神”轰炸机的“麋鹿”行动等服务的,由于距离等因素,是不可能支援“海鹞”战斗机的作战的。最多支持了部分“鹞”式战机的转场而已。

    • 家园 学习ing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