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南水北调工程投入运营之日既为停运之日 -- tojinge
华北地区干旱少雨,为了解决京津地区的饮水问题,国家经过十年努力规划和施工了南水北调的工程。但是,这个工程却少算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气象”。自古以来华北地区就是干旱和湿润交互的一个过程。在60年代,华北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为此,政府在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大量地修建大量的水库,然而这些水库建成后,华北地区就进入持续数十年的干旱季节。这些水库成为抗旱的“水缸”。连续数十难的干旱逼迫政府想办法从长江流域调水,可是却没有想到华北地区的干旱季节要过去,即将进入多雨时代。中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全球变暖也许会给别的地方带来干旱,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只能是季风越来越强(除非整个地球气候大颠倒,目前的科技还无法估算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原来长江地区的气候带将向黄淮地区转移,去年和今年已经出现与之相关的若干迹象,比如济南大水,北京持续两周降雨等等。所以说南水北调建成之日,就是华北地区转向多雨的时候。
当然不是嘲,是真的高兴。华北一多雨,沙漠化、能源、农业、发展瓶颈问题一下就全没了。但气候变化怎么变是 个不确定的问题,我看大家还是赌一把华北不多雨,哪怕将来整个南水北调工程全部扔进黄河里。说不定将来可以把南水北调工程改为东水西调,灌溉西北和新疆,当然,前提是华北多雨。
这都是哪个大预言家推算出来的?
华北地区总体缺水,几十年内是难以改变的。
去年北京还立交桥下积水呢,不要以为夏季来了下两场大雨就能够改变总体缺水的大形势。
大灾历史纪录。应该可以算是一个近似吧。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如果有生之年都没发生呢?
这篇是回龙龙驹坝的,贴高了一层。对不住,回错位了。
我对气象问题连一知半解也算不上,但帖主能说出如此断语,相信应有所本。如帖主有心,能否用楼上所说的资料,给我等"气侯"盲扫盲一下?在中国气象局的网站看到有"中国五百年旱涝等级数据集",但需核心用户才能下载。贴主既能下如此断语,想必也有类似数据根据,否则只是以"中国属于季风性气候"来做根据,未免有危言耸听的嫌疑
首先,假定楼主所说的“自古以来华北地区就是干旱和湿润交互(应该是交替吧?)的一个过程”是正确的;
其次,再假定60年代以前华北地区确实是经常发生洪涝灾害(50~60年代治理海河是这个假定的一个正面旁证),也假定70年代至今华北的确进入持续数十年的干旱季节(白洋淀的干涸好像也可以作为支持这个假定的旁证);
再次,进一步假定楼主所说的“华北地区的干旱季节要过去,即将进入多雨时代”也是正确的;
于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
(1)这个多雨时代在持续几十年之后总归还是要结束,再重新转换回干旱季节;
(2)在重新转换回干旱季节之前,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将有助于在将要来临的干旱季节一开始时就可以有效减少干旱带来的灾害;
(3)选择现在而不是干旱季节来临之后再实施南水北调,可以称得上未雨绸缪了。
所以,楼主的各项论据成了现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力支持。
华北是不可能多雨的。
更多是人口和工业压力造成的。而且这么大范围从干旱期转入洪涝期怎么可能周期只有五六十年。从华北地区的降水量来说,如果产业结构分布合理,是足够的。只是我们的首都太集中了
北京调水,那么石家庄市和冀中怎么办?
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