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秦琼的甲说开去 -- 上古神兵

共:💬23 🌺1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背旗么,古代中国军队肯定是有的。。

戚继光《练兵实纪》:

军士盔有缨而无旗。队总盔旗长六寸,上书队哨分数字样,方色照营将旗。旗总背旗一面,身方二尺五寸,斜角用边,旗杆长三尺六寸。百总认旗一面,身方二尺,斜角用边,杆用枪头,长九尺,上书字。一局书“振勇”,二局书“扬勇”,三局书“威勇”,四局书“武勇”。把总认旗,长三尺,斜角有边,杆高一丈一尺,用缨头号带一条,长五尺。千总认旗,长四尺,斜角有边,杆高一丈三尺,号带一条,长七尺。营将认旗,长六尺,斜角有边,杆用缨头雉尾,高一丈五尺。号带一条,长八尺五寸(以上俱小尺)。

——————————————————

从中可知,普通兵士无旗。队总头盔有盔旗。旗总有背旗。百总以上则有认旗。其中,认旗为手执军旗,跟现代军旗大约相差无几。盔旗则为头盔上的小旗。背旗则为随身所系的军旗,大多系于背后,故称背旗。后两者主要是基层军官指挥指示部属的小型旗帜。不过,所谓背旗一般只是一根,戏剧舞台上的数根背旗应为艺术夸张。

家园 母衣

我觉得形制和护背旗差的太远.

日本的母衣似乎不是简单的斗篷,好像实战真想起作用里面要架竹架子或者木头架子撑起来呈球形的,搞得很大,这样首先球形表面可能会让箭矢跑偏,作用和原理类似于坦克用倾斜装甲和外形有弧度的炮塔尽量让打上去的弹药跳弹.

另外,这个球形形成一个大的缓冲空间,箭射上以后,全箭杆的通过都要和母衣摩擦,从而减速减少伤害..感觉作用的概念类似于现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车上装的隔栅装甲,当然机制不同...

护背旗因为实际上不大容易形成可以增加跳弹机会的外形,占得空间又不够大,恐怕做不到母衣的那些防护效果...

所以我更倾向于护背旗是用来耍酷的,并且那样的形制未必在真战场上出现过...

当然其实多数母衣也被用来耍酷的,而且好像防卫只是副作用...

家园 花谢考证!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关于护背旗

有没有可能是像日本古代的“母衣”那样的东东呢,其实就是个四角扎起来的大斗蓬,骑马驰骋时在背后兜风鼓起,一是拉风炫耀,二有一定的防箭作用。

一个猜测,毕竟日本的许多东东都源于唐。

家园 母衣的说法以前就有河友提过,大家都认为

无论是形状和功能都差得比较多。这种东西我没见过,所以不敢评论。

家园 护背旗还有这么多说法,很有意思。

不过四杆是不是太多了。即使你的假设成立,一杆就够了吧?

况且,用颜色应该更容易区分,而且不影响灵活性。

家园 个人认为这是艺术的夸张形式所需要的,

本文中已经提到,京剧经常是一个桌子一座城,四面旌旗百万兵。护背旗也是这个道理。而且护背旗还要考虑舞台上的美观。所以一杆是不够的,更可况最多的不是四杆,评书中甚至提到最多的八杆。京剧艺术的形式美是很极其精致的,但主要集中在脸谱和服装上,(在下还收集了上百个脸谱),我们会发现京剧的舞台和道具却异常简单。一条马鞭就是战马了,一个桌子就是一座城池了。即使是在紫禁城里演戏有条件上布景道具,也不会有太多不同。所以京剧是强调人物的舞台艺术,而非叙事——实际上京剧的剧情和评书一样有太多雷同。所以护背旗的重要性就不是区分颜色那么简单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