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哇~ 文革中建的桥,380公斤炸药炸不垮~ -- 鳕鱼邪恶
380KG的炸药,八百多磅...航母挨上一颗等重的炸弹不死也得脱层皮,居然奈何不了一座"危桥"
群众真傻真天真...他们莫非不知道,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每天都发生着人间奇迹
..."
六十年代的桥墩配奥运年的桥面,如果桥有问题算哪个时代的错误?
那时候要备战的,我去过一个电站,是那时候修的,原来中控室没窗户,后来想开个窗户了,据说那不是一般的费劲,是相当的费劲。
chao belle chao belle chao chao chao
就是美人。
这样的建筑。。
我所在的那个乡的地势是北高南低。当年公社时期。在几座山(平均海拔才300多米,没办法,中原人没见过世面)中间修筑的水库,几十年来一直是当地农作物灌溉的保障。比那些个花几亿、用所谓的现代技术建起来了新水库更为安全。几十年没有大修过。。还成为乡里的风景。。一没事年轻人都会去那里逛。。
还有几座石桥、石渠,上面印的标语到现在还是依旧清晰,甚至红色的标语色都还在。。
经过这些建筑的时候,心里总会感叹那时候的人。。以及他们的良心。。
看起来380公斤炸药是不少了,但分了17个拱,2000多个孔,平均每孔不到二百克炸药。。
再说,从照片上看,这种桥不叫双曲拱桥,应该叫敞肩型拱桥,这位施工连桥型也没搞清,看来也不容易找到关键节点。
双曲拱桥是我国在六十年代创造的一种桥型,特点是除了顺向的拱以外,横向(不是照片中与主拱同方向的小拱)也形成拱(与主拱垂直)。
双曲拱桥切掉半截就下面这个模样,当然也可以做成敝肩型的。
杨森时造的桥更结实,参看楼下帖子。
我们这地儿到现在还吃的那时候建的水库水。
建设的时候哪用钱了,全是社员们自己推着小车一点点挖,一点点砌起来的。自己备粮,风雨无误,没名没利,只挣一点点工分。所有的基础设施,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底子。
现在?我家边上这条河,修了四次,挖了四次,树种上去又铲下来,重复栽了四次。河沿上装好的照明小灯,全给拾荒的和小孩子拿石头一个个砸下来了。说起来就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