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一) -- 陈经

共:💬127 🌺56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笑某些西方经济学家

仍在鼓吹“人民币应该继续升值百分之三十”,真是包藏祸心!

人民币需进一步升值

中国在两个关键的相对价格上仍严重失调:实际汇率和实际利率。除非中国降低干预和冲销力度,并大幅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从而使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差距显著缩小,否则它将发现,要防止投机资本流入破坏其对独立货币政策的追求,将比以往更加困难。对人民币进行一次性重估将有所助益。同样,除非中国大幅提高利率,否则,它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重新平衡将继续面临强大阻力。在这两个领域进行更大胆的改革,可增加它在以后的汇改周年获得更正面评价的几率。

家园 这个坑好像不浅

搬个板凳来看直播了

家园 搞开发要企业的头自己负责才能搞起来,推给研发人员是不行的
家园 搞研发谁负责统筹是关键,为研发而研发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研究者自己没有足够的信息与资源去联系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要靠头头统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研发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统筹研发的能力就不应在头头的位上。可其国内很多企业负责人没有意识到研发是应该由自己统筹的,也没有这个能力,只是去抓销售了。

家园 你说的不对,老任说华为20年来没有一项原创性技术

前几天还看到老任说华为20年来没有一项原创性技术,可是这个公司平时又宣传大搞研发,事实也确实是把员工往死里整,这两点结合起来说明华为的研发主要是为生产运营服务的,而不是刻意为研发而研发。它在海外市场的成就也证明了,它的全球运营的确做的好。

家园 肯定不浅,这第二篇我觉得没讲什么东西。。。

所以肯定不浅!

家园 中国不皿煮,陈大竟然认为中国不会崩溃

显然是民科。

一定要花

家园 但愿类似官办经济的经典再现。

陈大的智力确实应该用在为中国发展探讨出路上。不管唱衰唱荣,都不能整天沉浸在自己理论的完美上,大家都应该提出自己对中国发展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我们讨论的目的。谁的解决方案更可信,我想河友大都曾战斗在建设第一线,差不多一听就明。

家园 花之!我觉得技术进步也要一步一步来。大D小R可能是现阶段的方向。

一开始就搞核心技术研究可能事倍功半。这方面弄一些人跟着,不被甩得太远就可以了。比如华为也没搞什么真正的核心技术,但在各种技术运用上的能力一流,一样能攻城拔寨。总的来说,中国企业把技术和市场结合的能力还不够。

家园 我觉得中国的问题还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

到根上,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1840年-1949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损失太大了,没办法。建国后的经济结构实际上是这么一种状况,核心就是增加重工业的产能。农业就是解决全国人民温饱用的,轻工业基本上是回收货币用的。规模不大,价格很高。重工业产品反正卖的是国家,买的也是国家,价格不是太高。重工业产品出来主要用于复制重工业产能还有战备。经济又搞得不太好。

改革开放以后,轻工业产品很快价格放开了。因为原来规模小,价格高,理所当然是大发展。结果产能过剩了,拼老命占了全世界的市场。其实是不太协调的。我不是太同意积累发展重工业,包括升级产能,技术,产品结构的资本必须要靠那么大的轻工业产能来换。

原来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是非市场化配置的,有的人为压低,有的人为抬高,为了维持这一体系,整个社会体系都是认为扭曲的。比如户籍。户籍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为公共服务部门是人为扭曲的。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一个县,管同样一件事的很多至少有两个部门。一个管城市(镇),一个管农村。两个部门的经费和政策都相差悬殊。结果就是农村穷,公共服务的价格还高,而且很多都没有,有也质量很差。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由市场去配置的改变是很快的。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基础的地方了,比如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如能源,土地。估计很快也要全面地发展到公共服务了。市场去配置不是说要私有化,或者财政就不管了。而是说他的价格,他的分配是通过需求进行优化的。

我觉得在还没有完全市场配置的实物资源上应该尽快市场化了。比如电力,成品油,煤炭,农产品等等。这些已经相当程度上市场化了,是国家在根据市场来调节,有点像货币政策。我的理由主要是这些东西的产能目前还是略有些紧缺,不过基本上已经够了。整个国家扩大这些产能的实力是完全具备的。

我觉得农村还是最大的问题。要能正确地反映农村生产要素的价格。说等经济发展了,钱多了,补贴农村,什么时候才算钱多?现在是给农村很多补贴了,这就能缩小城乡差距吗?只不过是抬高一种最低保障而已。这应该是对那些极端贫困的地区的做法。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应该给他们的生产要素合理的价格,这才是真正的补贴。

强大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我觉得不是重要的事情。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已经关系到中国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问题,是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说靠放开农产品价格就行了,毕竟就那么多地,有那么多农民,怎么种也种不出多少钱来。而是说现在包含在农村中的生产要素如何开发。

比如说,根据官方数字,2006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2006年珠三角农民工平均月工资1226元,一年快15000了。那怎么可能出现民工荒呢??按说,广东自己的农民就够供应珠三角的民工了,那5080元里面包括了富裕农民,包括了农民打工收入了。何况周围更穷的省的农民,按说这个农民工的工资应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原因可能有,农民工本来都是优质劳动力,就算打工工资看上去比农村收入高不少,实际上还是卖的过低了。还有可能这个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太高,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承担了。还有就是些心理因素。

中国太多的人在食物链底层了,垂直分工层次太多了,包括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食物链顶层的那部分,我觉得不是太重要。最好还是缩减层次,进行水平分工。最主要的,就是按需求配置生产要素。

家园 原创性技术

呵呵,和先进技术的差距保持在3个月到半年已经很了不起了。虽然不是原创,至少在专利争端中,华为可以不被告倒,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华为的研发水平很了不起的。

真要说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原创技术,实在是少。核武器,核潜艇中国也能自己研发,可是也都不是中国的原创技术。真要论起来,微软的MS-DOS也是不是他家的原创技术。

我想,我在上个帖子里的观点是技术研发和全球化运营的关系是,我认为要先研发,有了技术以后才有能力去做全球化的运营。

我觉得华为的经历正好证明了我的观点。

家园 我觉得华为当初在国内锻炼的技术是他崛起的关键

如果华为当初不掌握自己的技术,或者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他在国际化运营的初期就会碰得头破血流了。外国巨头怎么会放过华为呢,如果思科当初能把华为告倒,怎么会发善心呢?

我是赞成楼下那位的看法的:有全球化眼光的人多,真正能把技术搞出来的人少。

家园 不太同意放开农产品价格

米袋子、菜篮子都是大事,一定是政府主导和控制的。就跟欧美国家一样,对于农产品情愿高额补贴也要稳稳地控制在政府手里。

家园 出口权开放给私企才几年?六年?

以前都要从进出口公司走,不然就要挂靠.你指望太子党们的特权公司里出个五百强?看看小李超人就知道了,这批人依赖行政权力捞钱是能手,创造价值给社会还不如很傻很天真.

另外,大未必佳.很多公司在一个细分市场里做到老大,也不过一亿美刀而已.

家园 仅仅是个铺垫就搞了这么长

期待像《官办经济》那样的长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