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运十,和程总及其支持者商榷 -- 忘情
据离子鱼提起,上飞拆生产线的时候,程总是签了字的,
这两年看老程的文章不少,可惜没一个字提到总师马凤山的,一些神教拍马的文章已经直接称老程为总师了。
还有意思的是,前面炒运十,骂买办骂的周济生,在arj项目上却强调要和国外合作才能成功了。
超大上的pu胖子提起过,前几年老毛子要把伊尔76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甚至生产线卖给我们,也是这些人以搞自己的大飞机的名义搞黄了,现在想买人家也不卖了。其实买过来,起码军用的还能救救急。
我们单位年年去外面“学习”的总是那一帮人,学了啥没人知道。
搞经济最好的就是四平八稳,最怕的就是大跃进那种急于求成的方式。
80年代初的中国,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国家急需用钱,国际大环境也是冷战代替了热战,停掉很多军工项目还有运十,我觉着很正常。
--------------
另外您说引进Su27花了20亿美元就超过全国对航空工业的总投入了,我觉得这话肯定有误。
别的不说中国引进MK202花了7亿英镑,咱们往少里说5亿英镑,可这5亿英镑是70年代中期的价格,放到90年代初肯定超过20亿美元。
很多国内企业,都是所谓的“年轻人挑大梁”,基本上技术骨干都是30岁左右。再老一点的,要不然升到领导岗位了,要不然就被排挤出局了。看上去很好看,队伍年轻,有活力。当然,干劲也很足,但是经验不足。过上10年,等他们经验成熟了,新的一轮人事斗争又开始了。其结果是,继续是“年轻人挑大梁”。所谓的技术积累,有的时候也就是一句空话。
我印象里不仅仅是歼7,后来的FC-1和歼10也有过类似阶段,不过时间久了,不确信是否记错。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大背景是什么呢?官倒刚刚起步,指望靠进口出国,发财呢,飞机以及当时大批项目的下马,于这个背景相当有关系。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文革后重新回到权利中心的人们,开始从各个层面打击报复。技术人员,尤其高级技术人员,技术方案,错综复杂于政治斗争中。
我看来,利益和权利的重新分配,才是导致大飞机项目下马的主要原因。
因为你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手里要有硬货,你来限制啊,怕了你了?你敢限制我就敢作出我的标准限制你在中国的发展。
退一步说,就算受FAA限制国外航线飞不了,国内航线现在用了多少架波音、麦道、空客……,这些飞国内航线的飞机,如果都使用国产大飞机,对某些外国飞机制造商来说应该是一个灾难吧。
不管运十性能如何,毕竟是千辛万苦养大的自家孩子。还指着它一改中航的颓势,保留一众人才,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无论如何,三机部后来人才的大量流失(各研究院所在七八十年代上存在一个断档),设备的老化和非生产性损失(很多设备闲置和挪作它用)和没有大项目的支撑是有关系的。
不光航空一家,除了放卫星的,很多军工企业都迷失在“军转民”的国策中。哎,靠冰箱摩托车是建立不了强大的国防的。
要说设计图纸都毁了,不可能的。就算是政治档案,要销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说运十没有总装图和各系统的分图,规范。 几十上百个生产厂家,最后能拼出一架上百吨重的东西,你相信吗?
要说生产线,就是另一回事了。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 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特羡慕丰田,一条线可同时生产不同的车。可人家是在设计时就考虑了生产的问题。既然运十不搞了,搞麦道,运十的生产线当然被替换了。
另外上飞实际上是个总装车间。设计是708设计院搞得。708那几个头,像马凤山什么的都是反对麦道的, 没有参加到麦道的事里,不知道这个设计院最后去那了?像那个据说神奇的能伸缩几米的大梁是西飞加工的,机翼是汉中做的,起落架是航空电器厂作的。机上的电子,导航设备是江苏,陕西,贵州,四川的十几家厂生产的。提供金属材料的有上钢,太钢,武钢,科学院硅酸盐所,上海冶金所,冶金部设计院等。这些资料,上飞都能毁的掉?
年龄大了,要成家,要买房,要养孩子,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纯粹作技术,要挣到让家人满意的钱,难啊。所以做到后面人心浮动很正常了
我说的那个引进苏27花了20亿美元是从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的,呵呵,是期刊,绝不是火车站候车室买的那种。
我从未说这样的话,兄请把贴子看完。
您老在讲相声把。老毛那时候就开始“改革开放”啦。
波音707是1955年始飞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应该是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就是波音747的水平,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