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民企吞下国企-----聊聊我们的产业升级 -- 脑袋

共:💬306 🌺857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del
家园 请教一下

碎片兄所说的所有权跟经营权分开,是正确的。

我的问题是,政府是否应该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较高的时候,国家的立法,政策是否会有意无意偏向国有企业?

呵呵
家园 关键是:

一个企业有权指定行政法规的时候(或者享有行政垄断权力的时候),这个企业就不是企业,而是国家税务税务总局xx行业分局。

同意!

其实一个企业老总是省部级干部,这并不太重要!

功以赏爵,能以任职!

另外,顺便通知: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呵呵
家园 xixi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好贴,送花
del
家园 关于所有权和经营权,

几乎一致的意见都是让两者分离。

但是真的这样就合理了吗?

为什么不能是“耕者有其田”呢?

既然承认土地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什么在产权制度上就要反动退步回私有制呢?

家园 【原创】把国家当企业经营的政府

把国家当企业经营的政府

共产党这个团队的组织性还是比较强, 所以做事行动效率还可以。中国的各级政府官员确实如陈经在《官办经济》中描述的一样,在努力经营自己这一方土地,拼命招商引资,开拓税源。我反对国企,但并不是反对现在的政府模式,相反还觉得挺有效率的。国企,是一个历史遗留恐龙,不适合这个时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但偏又体积庞大,不好处理。我想不通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官场文化,有的地方的政府(特别是江浙政府)显得虎虎有生气,但同一地方的国企却一副病怏怏的楚楚可怜样子。我的初步解释是,可能政府间的竞争不如企业间的激烈,所以同样的行为模式,在政府中显得很有冲劲,但在企业中还很不够。就像企业是冲锋在前,攻城略地的先锋将,政府是做后勤工作的辅助战士。国企可能算是被要求去当前锋的后勤兵,武功不适合激烈的战场厮杀,算是用人不当。 我还不太满意这个解释,希望听听河友高见。闲话少说,下面我想聊聊中国信心之---把国家当企业经营的政府。

一个非常大的沿海城市,有企业想办个不锈钢项目,我曾作为小兵参与项目初期的谈判。这个生产线引自法国,谈判中大家需要确定大致有哪些问题,能不能解决。当时会议室中间是一个长条形的桌子,我们院的工程师坐在一边,法国的技术专家坐另一边,双方讨论技术细节。在我们身后,靠墙的是一排椅子, 那个城市的政府官员就坐在那儿,每人拿着个硬面抄记下问题,或是当场回答行还是不行。这些官员中有区委副书记,消防队长,一两个局长,那个企业的几个领导,还有一个银行的。官员的态度非常好,很配合,没有平日我们这些草民看到的鼻孔向天的样子,而且大部分官员坐了一天,可能一个问题都没他的,纯属来压场子。比如说,厂房长度超过一公里,远超过国家防火规范的 要求。转头问消防队长,怎么办?他的回答不是我们惯例看到的官场的皮球官司,很有担待:如果厂房两侧都同时每300米开一个消防车能进入的通道,这样消防车的路径就不会被生产线打断,有事时,就两拨消防车同时开进,就应该没有问题。这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谈判间歇,吃饭时,那个区委副书记,热情似火地不仅给领导,也给我们这些小兵敬酒,还一口一个高帽子:各位专家辛苦了,我们某某书记今天实在有事来不了,请我代表,对不起了,大家一定要吃好。我很诧异这些官员的热情,在中国社会的等级中,我们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我去问这个项目的总师,他不太惊讶,他说:“这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很重视这个项目,他想做成,所以谈判前给这个区的区长打电话,大意是谁让客商不舒服,我就要他好看。”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儿的政府官员立马变成这个世界最高效,服务意识最强的团队,只需一个电话。共产党在全世界的唱衰声中,屡创奇迹,和这种很强的组织性有关系。虽然我们看到有时他们贪污,但做一个事的效率却真的有可能比较高(当它们想做成时)。但是,当客商成了地产老板,你是那个被拆迁的倒霉蛋,你又会恨死这个高效率和太大的权利。没办法,我们政府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招商引资,他的利润就是税收。

江苏南通一家风机厂想开发新风机,他们的总工是从成都挖过去的,很能干。这个人没有在厂里面闭门造车,而是找到我们院里来要求联合开发,利润分成。这个想法很聪明,首先设计院比较了解客户的风机使用问题,能根据问题,提改进方案,而他们有生产实力和实验设备,可以把设计院的方案具体实施,互补不足。而且设计院如果被套进来了,他的新风机的销路就不用愁了:相当于医生参股药厂,那药的销售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当我们院找到课题,准备和他们签合同,联合开发风机。当时室主任估计是双方各出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但后来他们却决定承担全部经费,因为当时南通市为鼓励企业搞研发,市科委会为企业承担一部分研发费用,不要任何回报。签合同那天,那个总工,带着南通科委副主任一起来的。签字前,副主任先讲话:“我们南通市政府很感谢你们院选择我们的企业作研发合作对象,我们希望以后能和贵院有更多的研发合作项目。我不懂技术,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保证,研发费用,凭发票报账,我们科委出75%”。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在中国的财会制度下,报出120%都不稀奇。那个厂,经过这次合作,用政府的钱把实验设备鸟枪换炮,就是我们院的参与人员都受益,搞到价值快3万的IBM笔记本。我开始以为是政府想参股,但主任说钱真是白给的,就是南通政府鼓励企业搞研发。但政府也不是傻子,他也是在做生意。这个项目做成了,每卖一台风机,他都能收到税,他这是在为未来的税进行投资。这种有设计院保证销路的项目,想失败都难,他为什么不投入呢?搞研发真是好事呀,厂家,政府,设计院都有好处,没有谁亏了。江浙一带的政府,意识真的很超前,这是2002年左右的事。所以说我们的政府其实为产业升级已经早就开始投入了,而且力度和发达国家有一拼,直接给企业现金支持。估计现在的政府对已经投入的东西有点信心,所以敢于挑战新劳动法带给企业的困难。

我比较欣赏南通政府的做法,没有什么民营、国营的区分对待,谁做得好给谁糖吃。政府的生意是做好企业的后勤工作,提供好的经营环境,和别的政府进行竞争,而不是通过国企的方式直接进入市场和别的企业进行竞争,让企业自己去满世界的市场拼杀,发展,自然会税源滚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耕者有其田的可行性在于

生产经营者的个人/家庭的知识和能力足以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

这在农业生产中基本是真实的,在大型工商企业中基本是不真实的。

家园 把国企民企比作国共个之争有个致命的错误。

就是共产党有老毛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共产党能取得胜利的关键不是在于他能武器有多落后,一晚上能跑几里路,或者是他有多能迂回到人家后面,而是在于他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不论在战略还是在战术上都有明确的方针。

家园 确实在大型企业运行中,

基于血缘继承的财产所有人很大可能不具备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但是财产所有权这一在私有制里至高无上的权力有决定了他(她)(它)具备最终的决定权。

我们都会说儿皇帝如何不合理,也承认科举的合理性,这反映了我们对政治权力,或者叫公共权力的血缘继承都是反对的。

那么为什么又会去支持财产的私有和血缘继承呢?对于小农经济时代,这是家族延续的需要,而且小农经济也是分隔独立的,这样的血缘继承还有合理性可言;到了社会化分工的时代,每一份财产、每一个企业已经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社会财富、整个人类物种延续的一部分,个体家族的血脉延续也不是必然地依赖于这些继承的财产,这时候再强调财产的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别有用心了。

家园 受教了。但在国企是否是恐龙上还有一点不同认识

个人是很同意目前的中国是要先训政才能后宪政的,在经济领域里,也时常有类似的感觉。中国的民企很有活力,但有担当有道德的还不多,如果让他们主导经济,中国小商品在俄罗斯的口碑就是前车之鉴。比如今年的通胀,个人认为小煤矿的乱涨价向各领域传导就是直接原因之一。神华一直老老实实,我们去问:“煤价涨成这样,你们今年的EPS能上去多少呀?”神华说:“我们基本都卖电煤,也只敢卖长协价,所以只好让你们失望了。”中石油中石化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国企在关键时候撑着,CPI会变成什么样真是不敢想。同样的事情,想要让民企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看看今年的焦煤价格涨成什么样就知道了。可能有人会说,这都是政府不中用,像美国政府就不会这样。我承认这说法没错,但我总觉得,现在的中国不是美国。国情这样,市场经济才搞了这么几年,没人有太多经验,想要政府一夜之间变成神仙也不可能,想要炸药奖的大牛们搞清楚中国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也不太现实,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办法处理自己的问题。

家园 倒下一个恐龙的结果

我出自一家南通的外贸公司。10年前那家公司大名鼎鼎。据我所知,这只恐龙倒下前后,有70家私营外贸厂商站了起来,大多蓬勃发展。本人不才,也算不上经营失败。楼主说的江苏钢铁厂,大概是沙钢,因为本钢根本没有得到发展就被腰斩,否则我老板靠这棵大树又可以舒服几年。我见到一个科技人员办的公司,05年才开业,今年已经创汇1千多万了。还有这两年白手起家的人。中国的水真大呀。

家园 法国

国企怎么经营,可以研究一下法国。最近英国政府想让法国国企edf收购british energy,将来好经营英国的核电站。edf的经营管理应该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要不然英国政府为啥非要把这个企业卖给法国人而不是英国企业centrica。我们可以看看法国人是怎么经营国企,既保持了竞争力又能保证政府对企业的控制。

家园 华为和海尔

都是很难当作普通案例去看的,不具备普遍性,华为也许已经捱过去了,海尔还不好说,看一个民企能不能持续下去,起码得第一代领导人翘辫子后才能看出来。

个人不喜欢这些庞然大物,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活力才是硬道理。

家园 神华们的伎俩就是制造人为的饥荒。

企业是经济动物,让企业不逐利不如叫性工作者不卖身。但政府逐利就像尼姑整天去花柳巷搞创收,是地道的不务正业。

企业的升级依赖所谓国企是没用的,企业升级有其自然规律。温州皮鞋也曾经在国内臭了大街,但现在有康奈、奥康、红蜻蜓等一大堆名牌。俄罗斯的中国小商品,也只能由这些企业自己去收拾。

神华、中石油、中石化的一贯伎俩就是造荒为人民,逼迫发改委涨价,逼迫国家补贴然后给美国人分红的,如果没有这几个破企业,中国经济只会更好。你看看神华在大柳塔修花园的做派就知道这帮孙子有多败家了。

法国
家园 英国居然把电力这种稳赚的行业卖掉给外人。

英国是个古怪的国家,居然把电力这种稳赚的行业卖掉给外人。以前撒切尔夫人最大的功劳就是拼命私有化,把之前工党搞的一堆国企卖了,甚至包括一些公营的大众服务设施。英国卖国企卖得兴起,现在居然开始卖电力,而且是给外国,似乎有点搞过头了。法国人在核电、军火、飞机、电信等搞大钱的行当都是实力雄厚,但回想英国,相比法国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业。不过去年的人均收入排名让人大跌眼镜,英国是45000左右,法国却只有35000美元,差不多少了10000美元。英国人到底搞了什么鬼,他们的钱从哪儿赚的?真是让人想不明白。难道他们真是不搞工业,直接靠第三产业挣钱?我一直以为靠第三产业是用来忽悠我们这些落后国家的幌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