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七亿元一枚金牌贵不贵?--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奥运战略 -- hopeful
真正的底盘在领导人的握手里,油田弄一个不就什么都回来了嘛.呵呵.
以前学校的课间操,投资小,收益大,大大提高全体国民身体素质。早上看看公园里的晨练,就知道地方体委工作很出色。
根据楼主文章,金牌投入确实很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这些投入的经济效益。培养出来能参加奥运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体校没毕业可能已经注定不能继续运动员生涯了。所以,体校教育要加入一些体校学生毕业后不参加体育比赛的技能和知识训练,使得他们在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的体育事业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体育技术,体育保护医疗训练知识等在学校和俱乐部里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是体育设施的有效利用和和经营运作问题。就是金牌上去了,同时体育设施也为普及体育提供方便。
和楼主用的五十亿差不多,可惜是美元...
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状态,就有什么样的体育。
个人不能超越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也不能。
象体校毕业生的退役后生活问题,在过去根本不是问题,他们是社会单位体育生活的推广者,在计划经济中,正是你说的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的体育事业的主力军。
只是由于社会变革,工厂倒闭,工人下岗,才会出现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不光是他们,当年的大多对越反击的战士也都下岗了,只是退伍军人抱团势大,哪个地方政府都不敢怠慢退伍军人而已。
现在市场经济了,你说的几点都是应对市场经济的措施。但这种培养机制不应该变,就如同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一样。
有限或巨量的体育运动资源几乎由那些“体育棒子”全部垄断,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活动局限于出早操和跑步,其余器械、补助和体育伙食(也是一种补助)都便宜了这帮子平时不好好儿念书的家伙了。中外都差不多吧?只不过国外体育特长生享用的资源一般来自于企业赞助(体育奖学金相当一部分是企业赞助)。
其实说到底就是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应该是多少、如何使用?现在这种官办体育的体制是否还能持续下去。朱镕基曾经想把这个怪胎砍了,结果没成,还自己搞了个大窝脖。
没投入130亿的情况下,体育产业可能有100亿GDP,但非体充产业可能多出300亿的GDP,所以这130亿的投入的效率是-100%
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亿元?好像不是这种算法吧?要知道,13亿人的中国,所有的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是要花钱的。
第一,从奥运金牌来说,它代表的是一项体育事业的成果。取得金牌表明我们在该项目的成果领先世界,说明我们有一套优秀的运动员选拔,培养,训练体制,说明我们有优秀的金牌教练员队伍,说明我们的训练设施比较齐备先进。一块金牌代表的是一个成功的体系,一个成功的研发和制造的体系。打造这个体系占用投资的大部分。从产业角度来看,夺取金牌说明我们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水平领先世界同行,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投资了,开发了,成功了,世界领先了,建立了一套好的系统,还有自主知识产权,没啥不好。
第二,也就是大家讨论的成本收益问题。这里首先是边际效应问题。回想我们拿第一块金牌的时候,全国人民的情动心情,那时候恐怕没有谁会考虑成本问题。哪怕再贵,也是一个字,值!随着金牌数增加,金牌的边际效益递减。同时随着夺金目标的不断扩大,投资必然从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项目向不太具有优势的地方延伸,很多项目必须从0开始。这样开发成本必然大幅上升。对于这个问题,也应该从3个方面来看。一是我们需不需要更多的金牌?我们现有的优势项目需不需要维持和扩大?认为金牌已经太多的人当然认为不需要,不过更多的人可能会同意想拿更多的金牌。二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提供与目标相应的资源?这些资源值得被分配给体育投资吗?从国家的收入看投资得起。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大多数人应该都同意第三点,就是我们应该提高投资效益。现状是,在夺金项目我们有优秀的体育研发体系和产品。但是这些投资并没有发挥最大效益,同时研究效率还有值得改进提高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具有垄断优势的地方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效益。福原爱在中国受训,给中日关系的改善带来了巨大效益。不过这是应日本方面的要求而采取的行动。我们应该转变被动思维,主动邀请其他国家的选手来受训。特别是亚非拉的穷兄弟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培养的巴基斯坦选手夺取了男单世界冠军,将对提升中巴关系带来多大的影响!一块金牌甚至一块奖牌对于穷国小国的意义有多大的影响啊!甚至发达国家之如加拿大,那块摔跤金牌带来了巨大鼓舞!我们做代工好多年,体育生产上也应该大胆代工!海外兵团也完全可以在国内受训,只要对方付钱!另一方面,对于没有优势,并且长久没有起色的项目就应该控制投入,完全私有化或者外包出去。比如中国男足,完全可以停止经常性拨款,外包给民间,国家只保留取得比赛胜利的奖金。另外外国优秀选手,教练取得中国国籍的审批要大大简化,这个是世界潮流嘛。
小文顶hopeful兄一把。
一方面是对人的素质培养,另一方面,鼓励大家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这对多项产业科技促进和相关开发人员的培养都是无可限量的。
那些退役的,满身伤病的冷门项目队员们,他们给社会的负担也不小吧.恐怕不能让他们都去搓澡摆摊
那些项目的吸引力减弱。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应当是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
体育应当和教育,卫生一样,成为政府提供的公众服务的一部分,当然程度应该有区别。
“体校课程,应该以培养普通学校体育老师和社团体育俱乐部人才为主,奥运运动员的产生应该是这一过程的副产品。所以,体校的课程,应该包括老师必备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和俱乐部运作的一下商业知识和社会知识。”这段我也很赞同,只是对“副产品”一词有异议,奥运战略对全民体育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也为那些具有运动天赋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虽然今天厚此薄彼,但是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并非对立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