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蓝色的浪漫 -- 晨枫
你的借口,坚决要求你家的牛人lp出镜!
电影《音乐之声》之所以出名,不光因为故事和音乐,也因为优美的景色。《音乐之声》如果没有把萨尔茨堡的美景一网打尽,那也遗漏不多了。电影里玛丽亚带着孩子们划船回来,看到冯特拉普和男爵夫人回来,一激动从船上翻到河里,这个镜头就是在萨尔茨堡郊外的利奥波德斯科隆宫(Schloss Leopoldskron)前的花园平台上拍的,这个花园平台还用于很多别的镜头,熟悉《音乐之声》的人对这个水边小铁门和石柱上有一对马不会不知道。电影里在萨尔茨堡河和这里来回穿插,其实这里不是萨尔茨堡河,而是自己的一个很大的湖。湖周围是很大的公园,浓荫蔽日,只有一小段湖岸的浓荫后有一些豪宅。湖边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或在钓鱼,或在读书,没有游人或者孩子的喧嚣,只有鸟语花香,清悠得很。利奥波德斯科隆宫面对幽静的湖和远处的阿尔卑斯山,是一个风景非常迷人的地方。利奥波德斯科隆宫现在是一个供出租的讲座和会议场所,还自带一个旅馆和饭店。通常的所谓《音乐之声》一日游带游人到湖对岸远远地看一眼这个小铁门和利奥波德斯科隆宫(宫本身在电影里没有出现),我们本来也就在对岸看一眼,但心有不甘,走到跟前,正好紧闭的大铁门里有汽车出来,汽车走了也没有很快关闭,我们就径自走了进去。里面没有人,静悄悄的,我们正好乘机大拍照。后来总算有人了,人家也很客气,并不介意,只是宫内不对外开放,不能进去。
利奥波德斯科隆宫在一个湖边,环境不是一点点的优美
湖很幽静
其实直线距离离城里的萨尔茨堡城堡不远,就是后面山顶上的那个
这里当年是萨尔茨堡“主教王子”的宫,这烂主教不好好想着上帝的事,享受人间的快乐倒是很在行
花园里有很多雕刻,从雕刻艺术来说很是平平,但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什么雕刻都成为杰作了
不过如今到这里来的人大多是为了这个有一对石马的小铁门
或者说是这个景色。其实这不是《音乐之声》真正拍摄的地方,为了不破坏古物,派电影的时候在旁边花园里另外搭建了一个仿真平台和水门,所以看起来和这里有一点不一样
不过人们基本上只能在湖对岸远远地往这里看,我们是“非法”溜进去了才有从这里观赏的眼福
从湖对岸看就是这个样子的
让我再看你一眼……
大门通常是紧闭的,但旁边的小门实际上一拨就开了,也没人管
门外的景色使人恍惚来到奥地利的乡间,其实这里只是萨尔茨堡近郊,开车进城不超过10分钟
继续往城外方向,就是Hellbrunn宫(Schloss Hellbrunn)。这是萨尔茨堡大主教为自己造的宫,可以模仿意大利的一个花园别墅,有一个很好玩又很复杂的喷泉系统,可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喷出一股激流,和客人逗着玩,是大人、小孩乐此不疲的好地方。Hellbrunn的花园很大,有一个意大利式的水池花园,和大片的草地林荫。但Hellbrunn最大的“名胜”是《音乐之声》里大女儿丽莎和邮递员鲁道夫调情的亭子,也就是I am 16 going on 17的那个地方。这个亭子不是Hellbrunn的原物,是拍电影时造起来的。原来建在利奥波德斯科隆宫的大花园的林荫中间,电影拍完了就拆掉了。但电影取得巨大成功后,不断有人到这里来找这个亭子,于是萨尔茨堡人就投其所好,重造了亭子,不过挪到现在这个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美国人家庭过来,又高又胖的中年父亲和窈窕淑女的十几岁的女儿一起高唱I am 16 going on 17,很是好玩。女儿差不多这个年纪,可老爸还16 going on 17就发噱了。
Hellbrunn是萨尔茨堡另外一个郊外的王宫,这段黄墙看着熟悉,其实不是《音乐之声》里的场景,那是附近的另外一个小宫,但我们没有找到
Hellbrunn的特色在于它的水池花园
初看也就是水池、雕刻、屏风之类的东西,但奥妙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
水池人人有,但喷泉就各有不同了。Hellbrunn的花样在于喷泉可以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喷出来,和客人开一个玩笑。这些孩子坐到石凳上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屁股底下会喷出水柱来
一个假山洞里有这么一个水动力驱动的东西,据说主任在招待讨厌的人的时候,就会弄一个机关,当人家走进来的时候,这个东西会吐舌头、翻白眼,做一个怪脸
假山洞里是仿古罗马的洞穴穹顶,实际上两边墙上的小洞里都可以喷水出来的
还有这么一个戏法,用水柱把一个铜碗顶起来
墙上的鹿头也会摇摆、喷水
洞里出来的时候,水门夹道欢迎,当然主任要是恶作剧以下,调节一下压力,就人人落汤鸡了
除了喷泉,还有常规的大花园,里面的人头马是招牌
宫挺大,也是奥地利的招牌黄色
室内照例是雕梁画栋,有趣的是,这毕竟是土皇帝的宫殿,室内不大用真的石膏或者雕刻的装饰,而是画上去的
这些主教们一点不琢磨上帝的事情,满肚子男盗女娼
还自作多情地把自己画到壁画里,右面的就是那个名字记不得了的大主教
这个据说是当年第一个德语歌剧的明星,很红的
大主教招待一个过路的有钱朋友时,朋友说起对面小山上要是造一座小房子,景色就更好了。大主教果然命手下赶建,三个月后客人再次路过,看到小房子已经造起来了,大为赞赏,所以这个房子也成为“三个月楼”
这个当然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玻璃亭子
老莫扎特在Makartplatz的家对着萨尔茨堡的Mirabell花园,花园里的Mirabell宫是萨尔茨堡的一个重要宫殿,现在是政府机构,不对外开放。这里是萨尔茨堡市中心少有的公共大花园,游人和休闲的市民很多,还有一个高中的乐队在义务演奏。乐队的水平不算高,但看来就是普通高中生,也不错了。好玩的是,就在我们转身准备离去的时候,乐队奏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真不知道这歌在奥地利也流行,更好玩的是,旁边长椅上还有人吹着口哨附和,要是不是个俄罗斯移民,那就真的好玩得紧了。反正我是一边走,一边傻傻地咧着嘴笑,实在没有想到会在萨尔茨堡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说不定再过几年,在萨尔茨堡还能听到《茉莉花》或者《梁祝》呢。哦,对了,Mirabell花园就是玛丽亚和孩子们唱《哆唻咪》的地方。
Mirabell花园是萨尔茨堡市内最大的公共花园,当年是Mirabell宫的花园
林荫里一个高中乐队在奏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演奏水平实在很一般,不过人家不是专业的,还是孩子,不错了
后排的板凳音乐家还没有轮到,正无所事事
玛丽亚出家的农博格修道院在萨尔茨堡城内的山上,山顶就是萨尔茨堡城堡。我们去过好些城堡,里面无非是一些盔甲、古画、老家具,居高临下四面张望也不是我们的爱好,还是从山下看城堡、留有想象余地更有味道,所以就没有去萨尔茨堡城堡。修道院倒是去了,时间晚了,已经关门了。正好有一个年轻人要进去,大门紧闭不得其门而入,打手机加呼喊,楼上的窗里丢下一串钥匙,年轻人方得开门进去,倒也颇有古风。山下不远就是萨尔茨堡大教堂和林林总总的小教堂,再往前就是老街了,莫扎特出生的Getreidergasse就在这里。莫扎特出生的地方是一座鹅黄色的楼,和Schornbrunn的黄是一个眼色。门前的小街依然熙熙攘攘,对门的小街索性被一个饭店圈地起来,成为街心酒吧,供人在这里发呆,嗯,发思古之幽情。在迷宫一样的岔巷里,我们看到一个日本饭店,没有中国饭店,日本的也成,可巧,这是一家温州人开的日本饭店,更严格地说是青田人。温州人的闯劲在后面还有见识,会另外专门写一段,这里就不多扯了。
农博格修道院的大门和玛丽亚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
修道院再往山上爬就是城堡了
暮色中的萨尔茨堡
古铜色的圆顶一个接一个,点缀着萨尔茨堡的天空
萨尔茨堡得名于流经这里的萨尔茨河
连绵的屋顶上,萨尔茨堡城堡一如既往地高高在上,俯瞰着芸芸众生
老街上依然熙熙攘攘
但这不是一种闹哄哄的熙熙攘攘,而是忙中有闲
走累了的游人随地一坐就可以休息
骑着自行车在大教堂前的广场转转也是很不错
坐在街边咖啡馆里看人或者发呆更加闲适
当然这两个正情深意浓,来不及看别人了
这个现代雕刻蛮好玩,不知道有什么象征意义
不过他的问题在眼前: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们的问题是怎么保持观棋不语真君子
[imba]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50/2849282153_e52bb2a7c1_o.jpg[/imga]
不过他在思索更加重要的人生问题……
看看,他们停车多近!VW van的侧面和后面就是几十米高的悬崖
这家饭店门前的花盆有意思,里面有灯,不知道怎么弄的
面包店里的面包千奇百怪
这一对父女靠窗坐下,准备开吃。奥地利很多这样的沿街饭店,几乎落地的大窗打开,客人靠窗坐着,几乎像坐在室外一样
加了几张图就超过字数上限了,只好分开贴。
-----------------------------------------
真玛丽亚和冯·特拉普是在农博格修道院结的婚,但电影里是在萨尔茨堡外蒙德湖(Mondsee)边的小镇教堂里举行的婚礼,这里是典型的奥地利小镇,小街、广场、教堂、彩色小屋,教堂里静悄悄的,没有多少人到这里来,来的人也都聚在门外小广场上的街心酒吧里。离蒙德湖不远的是沃尔夫冈湖(Walfgangsee),这里是莫扎特姐姐玛丽安娜住的地方,美丽的湖和洋葱头小教堂是《音乐之声》开场镜头的地方。这里是奥地利人度假的地方,湖边人挺多的,小镇里也是车来人往。这里的房子已经有巴伐利亚的风味,木构的A字形框架,喜欢在粉刷的外墙上画点花草人物什么的,也喜欢把房子刷上五颜六色的,挺好看。
沃尔夫冈湖是一个很漂亮的湖,离萨尔茨堡不远
湖在山中,山在湖中
由于光线的关系,只有这张湖水的颜色比较准确
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有一个很有趣的习惯,喜欢把房子建在很高的山顶。不知道他们怎么上去?冬天呢?
湖边的St Gilgen是一个很迷人的小镇,右面是莫扎特姐姐的家。前面的小教堂在《音乐之声》开场里出现过
小镇教堂里面一样富丽堂皇
小镇上已经有阿尔卑斯山中特有的A字形房子和墙上的绘画
当然还有阳台和窗台上的花
这座房子的墙上爬满了常青藤
蒙德湖是邻近的另一个湖,这里游人较少,黄昏时分市民在小广场上逍遥呢
小镇上的教堂是《音乐之声》里玛丽亚结婚的地方,但教堂外景并没有在电影中出现
内景也修葺一新,不过还是能看到电影里的影子
萨尔茨堡的一切都是不紧不慢的。但这不是一种木然的迟钝,而是充满自信的悠闲。清晨的钟声把人们从梦中唤醒,傍晚的钟声呼唤“野”在外面的人们回家。这里既有老城的亲近,又没有太多的繁杂,不像意大利的老城那般混乱。萨尔茨堡人对自己的音乐传统非常自豪,萨尔茨堡音乐节或许支撑起萨尔茨堡经济的一半。但是我们没有时间了,没有去听音乐,留憾。
《费加罗婚礼》是意大利语的。莫扎特写过几部德语歌剧,第一部成功当属《后宫出逃》,也就是电影里面那个演完后搞定老婆的歌剧,最成功的德语歌剧则是《魔笛》。
《费加罗婚姻》的剧作家是博马舍,因为反封建意识太强,在维也纳是禁演的。为了让歌剧能上演,歌剧脚本的作者罗伦佐.达蓬特,作了很多的删改,去掉了一些敏感的东东。在维也纳上演不算成功,演了大概10场就被撤下来了。但是在布拉格却是大受欢迎,满城的人士都在谈论费加罗。为了答谢布拉格人的厚爱,莫扎特又写了《唐璜》在布拉格首演,脚本作者还是达蓬特。这位达蓬特也是个奇人,犹太人,生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在威尼斯当过神父,养过情妇,开过妓院,被赶出威尼斯后在奥地利发展,给莫扎特写了《费加罗》,《唐璜》和《女人心》的脚本,和其他很多作品。最后移居美国,开过食品店,书店,教过意大利语,最后居然做大当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当时叫做Columbia College)的意大利语教授,活到1838年89岁。
一直以为《费加罗的婚礼》是第一步德语歌剧……
这个达蓬特真是个人物啊,你索性行行好,展开写个帖子吧。
我觉得那个里奥波的宫好像不在公共汽车线上,又不对公众开放,就没有去。
在维也纳就租了。Schloss Leopoldskron没去太可惜了,这是我们在萨尔茨堡最喜欢的地方。
建议晨枫兄可以参照中文wiki对萨尔茨堡的介绍进行补充,这样内容可以更丰富。
附上有关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6%A9%E7%88%BE%E6%96%AF%E5%A0%A1&variant=zh-cn
其实并不远
带回法国给同事们尝尝都很喜欢
我就是把见闻写一点下来,对萨尔茨堡的完整介绍还是要看正规资料的。谢谢链接,又看到了好多原先不知道的东西。
时间也晚了,就没有上到顶。下次吧。
连着看了两个莫扎特博物馆,也实在没有干劲看第三个了。出生地里有些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