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蓝色的浪漫 -- 晨枫
我这个地方地图上有,但要放大镜找。
你那地界付房租可也厉害呀!
上下左右全是盐,古时候在里面发现过石器时代的古尸,当然现在不在里面了,后来成了盐矿,乘齿轮车上山走一会就到了,不好的地方是,全程导游讲话,不是很自由的看,时间花得也比较长。好处是,里面有几个长长的木滑梯,还有小火车可以乘坐。
昨天试着贴照片,可惜发现我的相册现在不能外链了,如果有兴趣,请看看我的相册中Hallstatt部分。
呵呵,片片上花
这些是1000x665,稍微拉一下已经可以用了。我是怕我的Flickr帐号装不下,所以没有放太大的。
比我爬得高啊,是做缆车上去的,还是开车/走路上去的?
阿尔卑斯的风景真的很美啊,羡慕你们享受的过程
窗子底下那些木柴是真的用来烧火取暖滴,我住的小镇上就有德国人家这么干的。不过大约只有自己有林地的人才有这个便利条件吧。在南德这边没见到有人用燃煤锅炉取暖的,都是燃油的。这几年的燃油价格一个劲儿的涨,这一冬天用木柴取暖下来可省不少钱呢!
那个屋子顶上的铁条不是避雷针啦,就是防止冬天“雪崩”滴,你在阿尔卑斯山的一些陡坡上也能见到类似滴铁架子。不过我个人觉得似乎没啥用……
另外,晨大有没有顺路去看看慕尼黑郊外一个叫Posenhofen的小地方?那里离慕尼黑有一个小时的火车吧。是茜茜公主自家城堡的所在地,至今还是她自己家族(当然是娘家)住在里面。城堡就在湖边,远处已经可以看见阿尔卑斯山了,也是非常幽静的个地方,因为极少有人知道,周边也只有个很小的镇子。
Kochel旁边有林地,看来他们就是用来取暖的了。
那东东是防雪崩啊!加拿大也有雪,不会比巴伐利亚少,但这里没有这个东西。
Pesenhofen不知道这个地方,那个方向没有过去,下次到慕尼黑的时候一定记住。谢谢介绍。
离开Kochel,继续西进,首先到达Wieskirche。这里要走一段“浪漫之路”(Romantischestrasse)。一路过来都是这样的乡间小路,所以也没有体会出这一段有多少特别,但Wieskirche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这里很早就有一个小教堂,说小还真小,大概就一间屋子那么小。但有一年有人看到里面的耶稣像流出了眼泪,以后这里就成为信众朝圣之地,再后来当然就是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更大、更豪华的教堂,赞美主的辉煌。这正好是德国洛可可的高峰。说起来,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开创了近代欧洲文明,法国接过旗帜在17-18世纪成为欧洲文化的标杆。德国在19世纪在政治上统一,在文化上也开始苏醒,决心要追赶上世界文明前列,具体地说就是法国。这正好是法国巴洛克的后期,比相对于古典主义而“自由散漫”的巴洛克更加旖旎、更加琐碎的洛可可已经在凡尔赛出现。德国概念中的赶超并不是新的美学理念,而是比法国洛可可更旖旎、更琐碎,这造成了德国洛可可的夸张、繁复和缤纷,Wieskirche就是德国洛可可的典范,也因此名列世界文化遗产。
大名鼎鼎的威斯教堂(Wieskirche)靠近“浪漫之路”的南端
就在这样一个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地方
教堂前门台阶上看出去,就是这样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田
农家的旧马车竖起来做点缀,小公鸡自由自在地在野地里啄食
这只山羊有经验了,看到有人过来,就琢磨着或许有吃的,脑袋都挤到栏杆外面来了
Wieskirche最早是因为这个小教堂内的耶稣像留下了眼泪而,人们为了供奉圣迹而建造的
当然,人们到这里不是来看山羊的,而是看这个貌不出众的教堂。从外观上看,也就是一个洛可可教堂,谈不上太了不起
但一踏进去,眼睛就不够用了
神父的讲坛也是富丽堂皇,教徒们不知道是不是能集中起注意力听布道,而不被华丽缤纷的大理石和金饰弄得心神不定
似乎每一寸空间都布满了张扬富丽的装饰
其实基调还是洛可可典型的白色和金色。这个是唱诗班的地方
天顶的壁画当然是天堂的景象,头顶上应该是天堂之门,旁边应该是圣彼得在那里对花名册
这是德国洛可可的顶峰,极尽繁琐之能事
但实际效果是,在最初的视觉冲击之后,琐碎精细的细节反而都注意不到了,只有一片华丽灿烂的印象,但具体的什么也记不住了
这是一个在田野中的教堂,四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教堂前只有几间屋子的小镇大概是后来才有的。在田野和牛羊中矗立着这样一个华丽富贵的教堂,十分突兀。但是走进教堂,立刻感到全身长满眼睛都不够用了。总的感觉就是一篇形容词和感叹词比名词、动词还多的文章,喧宾夺主了。这宾可是真喧啊。基调依然是白色,尽管有很多可以预见的镏金,还有常规的壁画、天顶画等,最令人惊叹的还是五色缤纷的大理石柱子、雕像、讲坛。柱子不是常见的希腊或者文艺复兴样式,而是极度扭曲的绞麻花式样,颜色也是少见的绛红色。讲坛是神父讲道的地方,但上下左右堆满了眼花缭乱的各种雕饰,不知道看什么好了。
Oberammagau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美丽的小镇
1633年时,村里人在一场大瘟疫中生存了下来,第二年全村人出动,上演几年耶稣受难的剧以谢恩,这以后每10年一度,全村出动演剧,成为本地的一大事件。当然,镇上建筑的墙画少不了宗教内容
不难看出新天鹅堡的建筑形制的灵感来自哪里
小镇依偎着阿尔卑斯山
最感兴趣的是绵延上山的草坡,好像公园一样
阳台上照例少不了鲜花
但山顶上高高矗立着十字架,提醒人们主的恩典
不过小镇如今也商业化了
在靠近中心的商业街附近,宗教色彩淡化了
这算镇上的大户人家了,有自己的花园
但墙上的柱子、楼梯、雕饰等是假的,是画上去的
不过这家的公鸡和鸽子是实打实雕出来的
从Wieskirche出来,接下来向Oberammagau进发。这原本是巴伐利亚山里的一个小镇,分上下两部分,Oberammagau和Unterammagau。下面的部分比较普通,吸引人的是山上的部分。这又是一个充满巴伐利亚花屋的小镇。不同的是,Neubeuren的花屋大多是装饰性的花卉、人物,没有太多的故事,Oberammagau的壁画则有很强的宗教意味。这也难怪,Oberammagau最出名的不是花屋,而是这里每年一度的宗教剧。这不是一般的基督教故事,而是重演基督被出卖到受难到复活这一段,具有强烈的悲哀和欢乐情感,所以称为passion play,直译就应该是激情剧。历史上,Oberammagau村里每一个男人都要参加,所以这是全村的集体活动。现在村子大了,不需要那么多人,但这依然是本地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每年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看,这样也把这里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旅游点。我们对宗教剧没有太大兴趣,主要还是来这里观风景了。在阿尔卑斯山的群山环抱之中,这里的巴伐利亚花屋具有更加强烈的地方特征。这里游人也多,不过村中央是步行区,避免了人车挤成一团的狼狈。
看到巴伐利亚五彩缤纷的花屋,不禁想到中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乡土意识的复兴,很多小城镇都以吸引旅游者为目的重建传统街坊、水巷。地方特色当然是吸引游人的最主要因素,但邻近地区的同质建设难免有似曾相识感,而最终两败俱伤。中国的粉墙黛瓦实际上提供了天然的画幅,如果用大面白墙作画纸,绘上彩画,可以形成来自传统、高于传统的新的特色。试想,如果离周庄不远有一个不知名的水乡小镇也想发展旅游,和周庄比美那是恶性竞争,但如果在小镇的白墙上画上风格近似陈逸飞或吴冠中那样的大幅墙画,立刻就不一样了。水墨画当然可以,彩墨画更好,要是不惜工本的话,工笔画也可以。还可以简化成线描,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像无锡大阿福、天津杨柳青这样有传统特色的画更加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如果大胆一点,中西合璧或者洋为中用也可以,水粉画、水彩画、素描、速写甚至现代画都大有用武之地。油画的功夫比较大,要是肯下功夫,效果更加好。传统的严肃题材和风格可以,卡通或者工艺美术风格也可以,实验性的也可以,甚至把老电影的广告画作为一个特色都可以,只要一个地方的风格统一就好,否则会有点乱。传统颜料用于室外可能不耐久,现代颜料就好多了,不怕风雨。高级一点,还可以用瓷砖,马赛克拼壁画是一个路子,大块的艺术瓷砖更加豪华。天长日久,总是会有剥落、维修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的精品,每年开放一些以前有画的墙面,为新画作腾地方,也避免最早的作品永久性地“霸占”了最好的地段的问题,还可以增加一点变化,增加一点回头客。或者固定一些墙面,作为每年的竞赛性涂鸦的地方,也是一个旅游节目。
那谁来画呢?中国农民的创造力绝对不能小看,且不说有绘画传统的一些地方,现在好多商业性的画就是中国农民成批生产的。只要有土壤,农民画家会大批出现的。跳出本地,中国有那么多美术院校,成千上万的美术院校师生绝对不会对这样大显身手的机会无动于衷。如果组织好了,小镇可以每年举行墙画竞赛,把最好的几个小样的画家请来,实际画成墙画;其间同时举行本地的啤酒节、米酒节、黄酒节、酱蹄节、粽子节或者随便什么名目,还可以弄点二胡节、越剧节什么的助兴,不需要伪造历史,这没有历史渊源,咱就是图个乐子,大家高兴。再加上开发农家家庭旅店,像西方的B&B,相信会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古今中外绘画风格和绘画主题太多了,比一个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变化多得太多了,和其他吃喝玩乐的东西组合起来,变化更多,不需要担心撞车,而且雅俗共赏,皆大欢喜。
类似的墙画思路还可以扩展到城市。中国很多城市新村建筑像兵营一样千篇一律,非但不好看,而且容易给外来人找路带来极大的困扰。要是把冲街的“肩膀”光墙面变成大画纸,这个楼画一株水仙花,那个楼画一株白兰花,再下一个楼画一株美人蕉;或者用动物作主题,像韩美林的猴子、猫什么的;或者用人物作主题,画一些快乐的或者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或者淑女画、猛男画;或者用乡野或者城市的风景作主题,制造或繁华或幽静的视觉错觉,像西方有些街坊墙画一样。反正敞开想象力,只要雅俗共赏,都可以考虑。这可以很快又不需要太大的花费就极大地改善城市面貌。关键在于不要拘泥于名家,把这变成平头百姓的自娱,把艺术从博物馆里解放出来。这需要一点组织,在同一个小区内,在艺术风格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否则太八仙过海也不好,但中国从来不缺这个。
1024*768的,有吗?
是发到邮箱吗?
谢谢了
我上学比您低个十几二十届吧,如何敢当“笑兄”……
Posenhofen其实没什么特别可观之出,只是看过电影之后再去现场实地看看真实的历史总会别有一番滋味(电影中茜茜公主一家生活在山上,实际却是湖边平地上)。电影上映之后,茜茜公主的娘家还特意将几处房间腾出来做了个小小的博物馆,不过只在旅游季节开放。自驾游的时候选这么个地方停车打尖儿,在湖光山色之间缅怀一下古人还是蛮不错滴
不过说实在的,中国人创造力是有的是,可跟风潮也很厉害,弄到最后估计又是到处一片恶俗景象,这种东西实在是强求不来只能靠传统的。
感觉和草坪一样,难道他们的农业是畜牧业?一直很好奇这个问题。毕竟国内农村,看见的是成片的稻田麦田,除了草原很少看见这样多的草地。
如果有喜欢插图作壁纸的话,我会做几个上载到Flickr。现在我的Flickr空间很紧张,不到月底就爆满,要停工等到下个月才能继续系列了。
我的email很小,寄大文件也容易爆满,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