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跳过金庸说段家 -- Ready-Go
说起大理段家,无疑多数人都会想起金庸笔下的六脉神剑、一阳指这样的绝世武功,
想到书呆子气十足的痴情公子段誉,或是慈眉善目的一灯大师。然而如果跳出小说的幻象
,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理段氏家族,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荣辱,却是少有人知晓了。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我们看到的几位段家人物,衣冠谈吐都和中原汉人没什么分别
。他们不但武功超绝,而且儒雅宏文,我们总是想当然的把他们看成汉人。可是我上高中
时,向历史老师请教,老师却告诉我段家是汉化了的白族。
白族古称“白蛮”,是古老的bo(打不出,“bo人悬棺”之bo)人民族和汉民族融合
形成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集解》中说:“bo,羌之别种也。”在战国时期就融合
了部分楚文化的bo人,在汉晋之世,中原政府迁徙了一部分汉人到“西南夷”屯垦,加上
中原战乱中流落到西南的汉族士兵和平民,进一步与bo人融合形成了称为“白蛮(白人)
”的新民族。部分汉人移民中得势的“豪民”,成为“白蛮”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姓”。
《天龙八部》里提到段氏祖先原本凉州武人,暗指段家乃十六国时期北凉第一任国君
段业的后裔。段业有儒者之风,在位六年被其臣蒙逊所杀。他的后代历史无记载,究竟是
否逃到云南,大理段家与凉州段家又有无渊源,不敢妄断。不过段家在云南确实属于较晚
兴起的大姓贵族。在汉晋时代西南著名的bo人大姓有焦、雍、孟、董等家(譬如《三国演
义》提到的雍凯、孟获),段氏的声名还称不上显赫。段家的飞黄腾达,该是在南诏国的
时候了。
南诏本是西南六诏之一(诏,王也)。逐渐势力强大兼并了其他各诏,一统西南。南
诏王族蒙氏,属于和“白蛮”对称的“乌蛮”,也就是今天彝族的先民。开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年)唐王朝册封南诏王蒙归义(皮罗阁)为云南王,到了天宝十一年,皮罗阁的儿
子阁罗凤又依附吐蕃反唐自立。
阁罗凤在摆脱唐朝的支配以后,在今大理太和村树立《南诏德化碑》,表明自己是不
得已反唐,并希望唐朝以后容许南诏再度归附,立碑为誓。这块碑至今尚存,碑阴题刻南
诏官员名姓,排在第一位的段忠国,就是后来建立大理国的段思平的先祖。
南诏的主体民族是白族,显官高位也往往由白蛮贵族担任。南诏的官制名称不同于中
原,文以清平官(同宰相)为贵,武以大军将(非大将军)为尊,仿六部设六曹,后改九
爽。段家春风得意,家族中先后有人充当大军将、清平官、曹长等要职,地位显赫。
写到这里,我得坦白自己的疏懒。研究考据的工夫没下多少,连段家帝王的世系年谱
都没好好查找。所以下面只好用自己手头琐碎支零的的历史材料来拼凑段家的来龙去脉。
这样东拉西扯,蜻蜓点水似的泛泛而谈,难免会贻笑方家,也只得先说声“惭愧”了。
南诏时期,段家第一条好汉,大概该首推段赤城。只可惜他是民间传说神话了的人物
,据说他曾杀死巨蟒,被当地白族崇拜为“本主”(地方上的守护神)。传说的事迹当不
得真,而在正史中,也能看到段家人物的身影。《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唐宣宗大中八
年(公元854年),安南经略使李琢贪暴,对“棠魔蛮”(傣族)残酷剥削,“以斗盐易一
牛”,民怨沸腾。于是“夷人不堪,结南诏将段酋迁陷安南都护府”。南诏取得了今红河
州南部及文山州的地盘,段家为南诏立了一大功。
在建昌城也有一支段家,自南诏时期到元朝初年,段兴及其后裔一直据守建昌。由此
看来,他们可能已不是大理段氏王族的直系,且不去说他。回过头来还是说大理的建国立
业。
前边已经说过,大理的开国之君是段思平。他是南诏清平官段俭为魏的六世孙,虽说
是名门之后,刚入仕途,也不过只担任了区区小府副将之职。《射雕》里一灯大师说:“
我段氏因缘乘会,以边地小吏而窃居大位……”既是指此而言。不过段思平得国之时已经
官居通海节度使,“小吏”云云,实在自谦太甚。
南诏政权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崩溃。在其最后一个国君舜化贞驾崩之后,
清平官郑买嗣趁机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
长和不长,三世而亡。其权臣杨干贞弑君之后拥郑氏清平官赵善政为君,改国号天兴
。赵善政为政也乏善可陈,当了十个月国王,就被杨干贞废弃。
杨干贞自己坐上了宝座,改国号义宁。此人弄权有术,治国无方,“贪暴特甚”,不
得民心,于是受到各方面力量的反抗。段家出头的日子到了。
段思平颇有才干,他在通海培养自己的势力,又得到了乌蛮三十七部贵族的拥护。洱
海地区的白族封建主也很支持他。为了推翻杨干贞,董伽罗、高方两大家族暗地联络段思
平回洱海布置反杨义举。这段还有个传说故事,《南诏野史》说段思平化装成猎人来到品
甸(今祥云),在一户农家投宿,这家藏有一戟,“是夜风起,戟忽洞革出”,段思平就
得到了这杆“神戟”――要是我写就把故事改成他得到六脉神剑的剑谱。史学家认为这个
故事实质反映了段思平收伏了洱海地区反抗杨干贞的农民武装。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段思平举兵起事。他率领通海自己的军
队,又联合乌蛮三十七部的兵力,与洱海的农民、奴隶武装汇合,开始讨伐杨干贞。军事
行动很顺利,因为还有高、董等家族的贵族在杨干贞朝中做内应。很快杨干贞的军队就被
打垮,段思平进军阳苴咩城(今大理城),取得了政权,改国号“大理”。
传说“大理”这个国名的来历是因为段思平在进兵时,找不到渡口过河,而这时一个
“披缨浣纱妇”指明了道路,并且叫段思平把新国家命名为“大理”。这段传说记载在也
《南诏野史》里。真也罢,假也罢,段思平建国后还是大大调整治理了一番国政,一时倒
也国泰民安。
为了封赏帮助自己登位的功臣,段思平分封诸侯,比如高方就被封为岳侯。各诸侯都
世袭领有封地,在诸侯领地内,当地诸侯是最高统治者,其下也各有家臣效忠。这样却为
段家后世埋下了祸根。
大理国诸侯之中,最有势力的属高、杨两家。到了公元十一世纪中期以后,占据西部
洱海地区的杨家已经发展到开始和段氏王族争夺政治权力。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
)杨允贤公开叛乱,大理国君段思廉已经无力平乱。无奈只好请东方诸侯高智升出兵相助
。高智升虽然平定了杨允贤的反叛,但却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占据了整个鄯阐府
辖境(滇池上下周围地带,府治今昆明)。段思廉只能顺水推舟封高智升为鄯阐侯,并且
还不得不把国王直辖领地的一部分(白崖茹甸)“赐”给高智升。
杨允贤虽败,但是杨家的势力仍然还在洱海地区发展。结果到了宋神宗元丰三年(公
元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掉国君段廉义自立为君。――这段历史造成的后果
就是出了一个“恶贯满盈”段延庆――不过我没查到是否真有延庆太子其人,就算有想来
也死于乱中了。这次又是全靠鄯阐侯高智升出马平叛。杨义贞篡位四个月,就被高智升打
垮。杨家的势力受挫,而高家的势力却发展到洱海地区。
高智升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君,自己担任了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而鄯阐侯的
位子,高智升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高升泰――在《天龙八部》里斗叶二娘的高君侯是也。
高家父子没有小说里那么忠义,俨然就是曹操、曹丕爷俩。段寿辉这个傀儡上台当年
,高家父子就借口“天变”让他禅位给段正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保定帝了。
段正明坐了十四年皇位,到了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高升泰终于撕破脸皮
, “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一幕上演,如同魏晋篡
夺故事。高升泰假意拗不过“群臣相请”,把段正明拨拉开自己登基坐殿,改国号大中国
(跟某通俗歌曲无关)。这时去当年段思平建国已经一百五十八年,段家递传十四王,暂
告中断。
不过段家气数未尽,各路诸侯都不服高升泰夺位。他只在位两年就死去了。临终前告
诫其子高泰明:“我之立国,以段氏之弱。我死,必以国仍还段氏。慎勿背我。”表面看
高泰明是出于“至孝”,实际上是“形势比人强”,总之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高泰明还政段氏,拥立段正明的弟弟为君。那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醇酒美人的风流王爷“
大理段二”段正淳了。
段正淳复国后高氏依然掌握实权,世袭宰相,称“中国公”,政令皆出高门。段家徒
有虚名。高家极力扩充实力,通过分封子弟占据了大片领地。高泰明的堂弟高祥明在宋徽
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居然赠送给段正淳附在土地上的农奴三万二千户,不知当时接
受臣子“赏赐“的段正淳该是何种心情?
很明显,“政由宁氏,祭则寡人”。这样窝囊的段家谈论起来也怪没劲的,不过对段
正淳的后继者免不了还得说几句。相信多数人连他的名字都不清楚。段誉?错啦!人家的
真名是段和誉(段正严),小说里删掉一个字。虽然大理国君只是摆设,但国事外交方面
还是得君王出面的。作为小国,大理极力和宋朝修好,屡次遣使臣请求宋朝廷加封为藩属
,也就是甘愿做宋的属国。但宋朝一直牛烘烘的不愿意答应。经过大理历代君王一百二十
六年的不懈努力(汗),终于在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宋朝廷同意加封大理
为藩属。由于交通不便。段和誉派使臣到宋京开封进贡称臣已经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了。宋朝给段和誉的封号是“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这
就是段和誉最大的成就了。
即使在北宋亡于金之后,段和誉仍旧痴心不改的继续向南宋朝廷进贡,并且要求进一
步加强藩属关系。可是目光短浅的南宋朝廷一直对大理国是存有偏见和戒心的,在一定程
度上把自己孤立了起来。所以后来兴起的蒙古铁骑就可以对两国各个击破。
为了对南宋形成两面包抄的夹击战术,蒙古灭金之后决定先征服大理。挥师南下的,
就是大名鼎鼎的忽必烈。蒙古大军威势正盛,而大理国内却因为高家子孙互相争权斗得鸡
飞狗走,国势疲敝。南宋理宗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用革囊度过金沙江,
击退宰相高泰祥守军,长驱直入。大理国各民族的贵族分子纷纷降蒙。同年十二月,蒙古
攻陷大理城。大理末代国君段兴智、宰相高泰祥及其弟高和,都弃城而逃。蒙古兵在姚州
抓获高泰祥,解回大理,杀于五华楼下。
公元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泽,活擒段兴智。但是蒙哥汗没有杀他,而是“赦以为
摩珂罗嵯(意为大王),领诸蛮”。段兴智既不但捡了条命,还得到蒙哥汗的赏识继续掌
管云南,说不定还比当初受高氏欺压时舒坦些。不由心花怒放,对蒙古贵族感恩戴德。于
是段兴智把政事暂时交给弟弟段实,自己亲自统率人马,协助蒙将兀良哈台继续征讨反抗
蒙古军队的各族人民,甚至打到广西、越南,最终在战争中死于“王事”,也算为亡国之
君别开生面。
段实也像他哥哥一样对蒙古特别效忠,深德忽必烈赞赏,对他“示至优之渥”,“以
彰同视之仁”。自段实之后,终元之世,段家世袭“大理总管”,为蒙古统治者效力。
不过即使是堂堂大元,也有覆灭的一天。明朝建立之初,云南还是元朝残余势力范围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平南(参见韦小宝最爱之《
明英烈》)。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正月,元朝宗室梁王投滇池自杀。三月,傅友德进军威楚
。这时的大理总管段世还想效仿前朝,依旧划地而治。但明军不答应,傅友德、沐英攻克
大理,抓获段世,段家在大理的统治算是彻底结束,以后云南就是沐王府的天下了。
段家的后裔毕竟在当地还是有号召力的,明清甚至直到解放前,段家王族的后人们还
一直充当土司的职位。现在?当然是:雨散烟消皆陈迹,闲坐纷纷说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