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B]【原创】我也来科普—中国金融组织[/B] -- 上古神兵

共:💬97 🌺6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多谢!

这么久了,多谢费心!

家园 挖墓之流是用摩根信誉担保才没出现挤兑的

FDIC可算最典型的全凭信心存活的机构了,它的资产表其实很浅,呵呵,这也是FDIC只敢收小银行不敢让挖墓之流(FED,DSL,NCC,BKUNA...破产都能干掉FDIC)破产的缘故。花旗前几天也是不得不救,挤兑一旦发生就雪崩止不住了。

家园 献花

我那货币银行学算是白读了,呵呵.

另,咱们国家那一堆的财务公司也要算进来吧?据说兵器集团也有这种下属单位,神秘啊-----

家园 证监会贪得太多,连宝也不当会事

随地乱扔,一拣就是俩,你一个我一个,分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花开宝到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偶同学初中时跟着父亲沿沪宁线挨家挨户收国债

结果他家和杨百万一样成了80年代最早的一批千万富翁.

家园 支持期待

河里大牛啊。好好启启蒙。继续期待,也是变相地施加一点压力。

家园 抽空添点吧 花等
家园 多谢兄台点化,引领菜鸟入门
家园 【原创】八卦中国金融——商业银行(2)

原理说的差不多的,得具体说说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了。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国家没有商业银行。直到改革开放近10后的1987年,一下子冒出了好几家商业银行,即使如此,你所熟悉的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仍然不是商业银行,他们甚至连企业都不是,那他们是什么呢?他们是事业单位。这里要先解释下事业单位的概念。这是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它不是政府,却行使若干政府职能,不是企业,却是有经济收入的,具体的你可以放狗或使船查下。那银行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是功能不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是以服务为目的。其次是人员身份不同,企业人员要交社保,事业不用,所以事业单位退休是按公务员拿退休金的(目前两者的平均水平已相差1到3倍),为此,我们父母辈中有多少人后悔当初离开了事业单位啊!有点扯远了,相对于图书馆、电影院这些文化事业单位,四大银行属于一个特殊的门类,叫专业银行。怎么个专业呢?这要从这四大行的出身和来历说起了。

1979年,农业银行在和中国人民银行结束了他们第三次婚姻,分开单过了,分家分走了广大农村,所以它专业负责农副产品收购。

1984年,国务院从中国人民银行抽出一根肋骨,造出了工商银行,因此他继承了人民银行的工矿企业流动资金业务。

建行原来是财政部的儿子兼出纳,所以原来的拨改贷,新的基本建设任务他全管。

中行情况略微特殊,因为不能随便往别的国家(特别是没建交的国家)派政府机构(人民银行是政府机构)负责资金往来,所以对外中行一直挂自己的牌子(以延续国民党的中国银行的名义)。但对内就是人行的一个处,是专管外汇的。很长时间,咱前面提到的人行的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行的一把手都是一个人。所以中行就管外汇。

这四家专业银行说起来真可怜,四行的钱都在人行放着,叫联行,不仅如此,最近我看了一份资料,人行一度规定,所有国有企业资金统一由人民银行负责调度,考虑到当时(1983年)国企几乎占国民经济95%,也就意味着这四家既没有钱,也不能自己用钱。

随着改革一步步推进,情况一点点变化。首先是87年成立交通银行(和大清国以及国民党的交通银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接着什么中信实业银行(今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这些真正的商业银行先出现了。这时四大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过渡,以工行为例,先由事业变企业,这个时候的叫法叫国有独资公司(当时的《公司法》对此种公司有很多专门规定)。性质变了,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工行开始不再将几乎全部存款存于人行,而是根据规定上缴存款准备金,有了信贷自主权,但还是有控制。

这种控制是现在已经成为宏观经济书面用语的一个词“规模”。当年的银行都有计划处,后来该处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弱化,有的被合到了财务部门成为计划财务处,有的合到业务部门成为计划投资处,还有的合到审计部门成为计划审计处,如今应该都已经消失了。而当年各行的计划部门要受到人行计划部门的指导(应该说是领导),这种指导叫放规模,实际上就是叫贷多少就是多少,一点不能差;利率也是死的,说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今天的什么浮动之说。要变,你得从你这级行打报告,一直批到北京的人行。

聊点有趣的!我当时所在计划部门的一项工作是收发人行的明传电报明传电报的主要内容是临时政策调整,比如利率。那个时候微软还在视窗3.0阶段,网络不行,但电视、电话已经没问题了,程控电话使得传真机已经很普遍了,于是事情是这样的:第一天我们从电视广播上看到利率调整的消息,先口头通知业务部门贷款审批暂停,财务部门重新核算利息;第二天,等着从传真机上拿到我们工总行转发的人行文件,第三天,再到当地人行拿到人行文件,和总行转发的人行文件一起归档,这些文件都是以明传电报的形式下发的,这时候,所有部门才可以根据文件进行正常业务,这期间是不能放款的,因为你没有书面依据。当然这是信贷业务,储蓄是不能这样反应的,不然就乱套了,但一些代办点(现在已经没有了)还是要停止业务等通知,主要是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

相对利率的死规定,贷款的情况倒是满有意思的。一开始,贷款是有计划的,必须完成任务。听前辈们说,91年以前,款都贷不出去,信贷员上门求着人家贷款。后来开始进行存贷差规模管理了,情况就开始变化了,这个规模就归我当时所在的计划处管理,就有了上次我提到的存款任务的情况。存贷差管理并不是资产负债比例,因为这四行根本没有资产负债表,不仅银行没有,谁也没有,因为会计制度还没改革,企业用的会计报表叫资金平衡表(或叫来源运用表)。

(很遗憾,会计问题我说不清楚,因为我学了两年的收付记账,毕业那年突然改了个复式借贷记账;我刚工作时就开始编制资产负债表,但我的前任留给我的全是资金来源运用表,我既非会计专业,也非会计出身,只是汇总统计过一年的报表,所以这个问题只能请熟悉的网友回答了)

会计制度改革后,又遇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专业银行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变。

最难以处理的就是以往形成的大量死账、坏账。在我经手的业务中,这些坏账是这么演变的:某大型国企所欠贷款,大多是拨改贷形成的,这家企业是很不适应的,因为以前根本没有还钱这回事,自然也没有还钱的概念和习惯,更何况以前收入利润都上缴,根本就没有企业积累,加之市场情况不好,根本还不起;于是贷款到期后,我们信贷处就跟对方商量,把利息先结清,本金展期。本期不能展的,再申请一笔新的贷款,把旧的还上;要是这两个都办不了也还有办法,我们计划处打报告申请贷款先转短期投资,肯定还是还不起,早晚再转长期投资。但有些企业还没走完,就破产或改制了,不管是哪种,政府要先考虑拖欠工资,再考虑职工安置,银行就成为最大的冤大头。不过也不算太冤,我见过就一张信稿纸的贷款合同,既无担保也无抵押,更别提什么考察和评估报告了,更可笑的是这合同根本不叫合同,叫会议纪要,附在会计凭证的出款原始单据上,这样的贷款鬼才会还。

这些呆坏账有多少呢?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四大专业银行(加上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共有1.4万亿。而中国银行上市前2002年底的数据是4085亿元。想一想我们只有13亿人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终于等到了

沙发~~ 花

家园 信贷处,计划处,呵呵

神兵兄看了 在腐败中成长 没?

家园 花!

神兵兄好多多打扫花园啊,偶等的金融启蒙就靠你了!

家园 没有,不过我倒是看着腐败成长的,怕自己烂在里边,所以

迅速逃离了。

花!
家园 我没水平启蒙,不过是把

自己经历的和知道的金融系统这些烂七八糟的事说说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