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姐姐的这个观点,其实也暗合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也就是近现代工商业的组织形式)
所以我觉得tg自太祖以下,毛邓江胡一脉相承,循环而上,都是在为工业化奋斗的前提之上。
前几天我在bbs上给“民主自由派”的同学写到,民主也好专制也好,世界上的非工业化国家的老百姓生活都不好(石油国家除外),而所有工业化国家,社会主义的北欧也好,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美国也好,甚至家族专制的新加坡,统治阶级为了收买人民,老百姓的生活都不错。
而在百年以来的中国,所有政治团体里面,tg是搞工业最出色的,所以我们现在有核弹,有j10,有宇宙飞船,有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也只有tg是最有可能领导中国实现工业化,所以我现在支持tg
史兄是MM么?
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搞明白,请哪位给回答一下。
而你的回答是针对“单干的效率高还是集体生产的效率高”的。
持有股份的员工和纯粹的雇工相比,谁的劳动积极性会更高一点呢?
从操作层面讲,要是股份红利要较长时间以后才能拿到,那它对劳动积极性的促进作用有可能大打折扣。
然而,“富裕的根本”首先需要一个前提,---单干和集体生产,不是一个数学模型,而是一个建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的生产活动,---换句话说,诸如“可以拿来交换的剩余产品”这样的前提,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还都是一个很不牢靠的前提。
加入农民都富裕到有很多可以“拿来交换的剩余产品”的话,就没有大规模挨饿的历史记忆。(俺这还不是指那三年)----所以,俺的体会是,您的切入点是正确的,但我们的认识似乎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
所谓单干提高了劳动效率的根据也不过就是现实情况下单干对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最优罢了,津津乐道于这几乎唯一的优点(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却几乎无视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对劳动效率提高所起到的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影响,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啥本质区别?
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在开始工业发展之前,需要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国当时恰恰处在工业发展的初期,在这个阶段,还谈不上“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假如您要知道这个“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当时的表现,可以参看大炼钢铁时期的中国计委工作。
至于单干对于提高劳动效率的根据,不是一个简单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而在于一个非常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单干的农民可以把握自己的劳动成果。----至于这一条有多重要,俺觉得似乎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俺原文里面,“单干和集体生产”后面是逗号。
单干的推行未必没有民意的作用。
但时至今日,仍然为“单干”叫好,仍然只是批判“集体生产”而不去研究一下它的好处,这不是做实事的态度,难道我们还想老呆在“原始积累过程”中吗?
俺的原文说的就是当年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