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想问一下国外的牛奶价格 -- 沫水若水
开车只要8个小时。。。如果高速公路不堵。。。如果海关不堵。。。如果加油站不堵。。。如果麦当劳也不堵。。。
我还没见过什么人买个牛奶要跑出大老远去。15分钟内没有超市的时候我还不能不喝么。
拎手里跟放后备箱恐怕还是手里好些,起码通风不是。夏天中午车停10分钟里面就烫死人,我觉得还是空调公交温度更低。再者也没什么大中午去买牛奶吧。
主要还是价格决定了盒装鲜奶没法普及,出国前一盒500cc的光明鲜奶是七八块钱,一包250cc的利乐装一块钱。更何况500cc我还得一次喝不完,剩下的大多数就忘记结果就坏了。权衡一下,我既喝不起盒装奶,也不敢喝利乐砖,就不怎么喝牛奶了。盒装奶价格贵到和国外差不多不知道是成本问题还是价格策略问题,这个才是问题关键吧。
去挨某人一板砖?
以前国内订瓶装奶都是送货上门的,即使是没有电梯的九楼,送奶员一样会送到家门口。达能当时也是这么做的。国内的瓶装奶都是几百毫升的小包装,每天一瓶,比在国外买大瓶还要新鲜。用的是玻璃瓶装,玻璃瓶回收再用,很环保的。
现在国内有些牌子的瓶装奶变成自己到街道奶站去取。奶站遍布城市各区,在有些地方根本就是和街道的小卖部合作,取奶回家基本上都很近。
即使到今天,瓶装奶也还是有生存空间,只不过生存空间很小。反正我每年回国都是喝瓶装奶为主。不知道大部分人是怎么想的。
反倒是那种小包装的,都不用放在冰箱就能喝好久。你要是在国外逛过超市,应该注意到牛奶货架后面那间屋整个就是一个冷藏室。国外街角的小杂货店里也会卖点鲜牛奶,但是它们面对的顾客主要是老弱病残及没车的人。它们的冷柜里也不全是牛奶,还有奶酪、火腿等滥七八糟的东西。反之,国内街角杂货店的冷柜主要是冰糕、汽水等,没见有大量储存鲜奶的。
拎在手里是通风了,可如果通过来的是热风呢?太阳下车的后背箱里温度比驾驶室低很多,国外好多人还在里面放个cooler,牛奶跟刚买的冻肉、鱼等放在一起,就更无后顾之忧了。用手拎,能有这个条件吗?
至于价格,当然会有作用,不过不是主要的。现在人们手里钱多了,每月喝牛奶多付点钱,还是付得起的。有车族才可以选择类似国外的购方式。
巴氏奶没有那么精贵,暂时脱离冷藏环境是不会坏的。难道你买牛奶到家要1个小时以上?
关键是利乐的忽悠,到处宣称自己的常温牛奶比巴氏奶更健康(这样的利乐的广告原来到处都是),而蒙X、伊X之流为了一己私利而与其附和,导致了老百姓的错误观念。
所谓的牛奶“禁鲜令”,就是蒙X、伊X之流为了打击巴氏奶、扩大利乐奶市场的一种抹黑行为。
这么看来,如果能联合成立奶业协会控制一下价格比较好?
巴士鲜奶。约合人民币25--35元。
婴儿奶粉,我儿子喝的奶粉Similac,每罐1007克,33加币。这种奶粉和雀巢基本是一个价钱。其中加了哦米伽3和6。没加的相对便宜,每罐1007克,大约20--26元加币。另外还有一些相对便宜的牌子,每罐(900--1000克)大约14--18加币。
传统的pasteurized是63度处理
ultra的是140度
我以前的公司就是做这个的。不是供应不上的问题,是老百姓不愿意喝的问题。确实,一个月订下来比买盒装的贵,但是也不是贵太多。大部分城市居民应该是能承受的起的。
所以我才说,中国老百姓不介意喝有防腐剂的牛奶。我们公司的瓶装奶销售量很小,远远比不过那些纸盒装的牌子。明明就是喝瓶装的比较好,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呢?奇怪得很。
人家甩出来的明明是一把手术刀嘛
9块钱一升?
巴士鲜奶就是那种保质期7天的吧?
这个在国内,超市卖怎么也超过10块钱了。
从和晨枫老兄交流里面知道,加拿大也许在农业补贴和农机方面并不比我们有成本优势,那么现在乳业的问题,就要再看看了。
不过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对乳品企业进行贴息了,说明成本问题也是存在的。
搞不明白,如果加拿大和美国人的牛奶在绝对价格上都可以做到和中国差不多,为什么说中国的成本压力那么大呢?
原因很简单,瓶装的瓶子是大家共用的,对于消毒不放心。
不过现在既然都不安全了,那个,放弃喝牛奶了。
作为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牛奶,不过老妈被忽悠得说牛奶很有营养,人一定要喝牛奶才好经常逼我喝,望天,很高兴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喝,何况牛奶,作为成年人可以选择的替代品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