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京都大骗局——序:从GW到GCC -- 范德辛
本系列文章是我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弄完的。原本想赶在昨天发布,以便作为对国庆59周年献礼。但中间耽搁了一下,就只好改在今天了。
本文可能会引起较大争议,因此只打算发在西西河,因为西西河是我见过最有学术氛围和最讲道理的论坛了。可以随意转载,但希望注明作者和首发于西西河。
千年之交,一个学术问题突然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专家一本正经地在访谈节目中侃侃而谈,摇滚歌星披头散发地抱着吉他声嘶力竭,政治家西装革履地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这是从18世纪沙龙时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在那个伟大的发现年代,贵族们在沙龙中附庸风雅,讨论最新的科学发现。你要是不能就海王星的轨道或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高谈阔论一番,都没法插得进话。三百年过去了,就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哀叹自己成了平民大众眼中的古怪佬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好日子似乎又回来了。
几乎一夜之间,绿色取代了18世纪贵族的白、19世纪资产阶级的蓝和20世纪无产阶级的红,成为了世界的最新流行色;℃一举超越了N,A和Bit,人们挂在嘴边的第一单位。
一场关于这个问题的空前的大辩论正在展开。辩论双方已经不是在调兵遣将、指手画脚,而是短兵相接,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有人说:“现在是1000年来地球最温暖的时候。”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说:“不,不是这样,中世纪的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有人说:“现在的真正问题是气温升高太快。”马上又有人说:“不,现在的升温速度与20世纪初相比没有太快。”有人又说:“气温升高是因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过多。”立刻又有人说:“不,这只不过是小冰河时期后的自然恢复。”有人说:“气温将继续升高。”又有人说:“不,它将开始下降。”有人终于大骂:“你这个昧良心的学术腐败分子。”有人马上反驳:“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学阀。”辩论双方谁对谁错我们尚且可以不管。但是,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能如此受到人们关注,本身就是一件相当奇怪的事情,尤其是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毫无争议的问题如防治艾滋病、消灭贫困等需要关注。
更奇怪的是,不光是一群书呆子在挽袖口解领带,吵得唾沫四溅,青筋暴起,连政治家也过来掺和。政治家们不光在国内吵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而且还把问题吵到了国际上。不仅本来就在贸易保护,发展援助等问题上势同水火的南北双方之间大炒特炒,而且搞得制度、文化、血缘上的同志、兄弟和朋友的美欧双方彻底分裂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紧密团结,在冷战中共同对敌,在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面前都没有分裂的美欧双方,却在二氧化碳面前分裂了。这二氧化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竟然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不过,其实现在你要是关注这个温度问题的话,你还要记得一点,即现在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已经不再流行了,现在正在流行的其实是全球气候变化(Global Climate Change)。为什么呢?这又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些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人反而开始退缩了。其实在我看来,他们是在准备后路。因为要是有一天测量统计出来,全球平均气温莫名下跌了的话,还气候变化这条后路可以走。反正这个气候变化可是连一个可以用来量化的指标都没有的。
如此众多的问题扑朔迷离,简直要把我们耀花了眼。不过如果我们追根溯源,这一切问题其实都起始于1997年12月11日,也就是《京都议定书》这一有史以来最阴险、最恶毒、最卑鄙、最无耻的国际条约被签署的日子。
估计马上就有人会跳出来大动肝火了。且慢,怒火伤肝,对大家的身体可是没有好处的。我从来不会随意骂人,我也绝对不会无根据地给它下这四个“最”的评语。我之所以敢下这四个“最”的评语,是因为我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只有你有兴趣把这个系列的文章看下去,我相信到最后即便你仍然不赞成这四个“最”的评价,你最终也会理解我为何要下这样一个评语。
还要再强调一点的是,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禅师与茶杯的故事。
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为了了解禅学的奥妙,不远千里去拜访一位禅师。禅师在桌上准备了两只斟满茶水的杯子,拿起茶壶替这位学者斟茶,尽管茶杯里的茶还剩下八分满,禅师却没有把杯子里的茶倒出,只是不断在茶杯中注入温热的茶水,直到茶水不停地从杯中溢出,流得满地都是。 这位学者见状,连忙提醒大师说:“别倒了,杯子已经满了,根本装不下了。”禅师听了放下茶壶,不愠不火地说:“是啊!如果你不先把原来的茶杯倒干净,又怎么能品尝我现在倒给你的茶呢?”所以,就算你从一开始就已经打算坚决不同意这个观点,那也何妨将你的杯子暂时腾空,品一品我的这壶茶水如何?哪怕你连暂时腾空茶杯也不愿意,那何妨不去找个新茶杯来,将这壶新茶水装入然后再与你的旧茶水比较比较,我想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吧?
最后强调一句,这不是挖坑,本人坚决反对挖坑党和挖坑行为。请完全放心,所有填坑的东西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大家只需要自己搬个椅子,端好自己的空杯子就可以开始准备品一品我的这壶酽茶了,味道可能有点苦涩不过绝对值得回味。如果各位版大有时间的话,何妨再劳动大驾,将此坑挪到科经茶社去如何?
PS:鉴于很多大虾都对那个例子提出了意见,为了不影响全文起见,看来还是删掉好了,这样并不会影响全文的完整性。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好文。
先送花,且听下回分解。
只不过相对难测而已。现在一些好一点的仪器还是测到近似值的。
另外在冰完全融化前,冰水接触的地方温度在相当一段事件里是相对恒定或变化缓慢的。你可以试验将一块冰扔进水里,即使整个水面继续沸腾,冰的周围立即平静下来。
所以说温度、有意义的温度,以及温度的测量,并不需要温度(相对)恒定。
期待正文,看看是放到茶社好,还是放到科技好。或者先放在新兵营?似乎在其他版面楼主回帖会受到限制?搞不懂现在河里面的规则了。
我现在差不多就是依靠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吃饭的。不过我们很少直接去讲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之类的大概念,至少不会在外公开进行完全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么,少说为佳。另外这方面的内容,受政治影响太大,很难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
我们经常讲的观点,基本上是说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少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用最小的代价换得人类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进行二氧化碳减排还是有意义的。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卖点,是能量利用效率角度。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来源基本上就是化石能源。这些东西从地底下弄出来了,最终都会以二氧化碳排放的。同等排放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这些能源做更多的事情,也总是好的,长远来看经济上也划算么。实际上二氧化碳减排真正的对工业界有吸引力,也在于本身有经济价值。否则政客们喊得声音再大,工业界也不会关心的。
当然了,也需要承认,要是没有那些政客制造一定的背景,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也不是这么好卖的。
坐等下文
村长的意见是对的,这个问题早就已经泛政治化了。在这方面咋呼的欢的其实都是些外行,实际上真正在搞这方面技术工作的人反而对这个问题很谨慎。直到我亲自跟这些外行搞过一段才发现,有些人是另有所图的。
当然就局部而言,如果这个局部足够小,可以将其视为热平衡时可以测量其温度。测量的确可以办到,但测量值是否有意义则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说穿了这其实就是个引子而已,重点看下文。
楼主似乎认为温度只是对一个点或者一个等温体才有意义。由此得出结论:
“只有对一个热平衡系统,温度这一定义才是有意义的。”
"水在沸腾,冰块在不停的融化,整个系统处于剧烈的不平衡状态,大量的热量在水和冰块之间交换。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存在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温度。"
“我们也可以通过踩点取样,然后求平均值的方法,来搞出一个所谓的“平均温度”,但这毫无意义,因为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取样和统计方法,这个平均温度可以是任何值。”
这几个说法好像都是错的。
不过也许楼主的意思还没有表达清楚,等待看下文。
我明白你的意思,咱可是学工科的,电场、磁场什么的那是看家的东西。其实这个例子就是用来开场的,就好比大餐之前先来个开胃,吊一吊大家的胃口,引发一下大家的思考,先把场子撑起来再说。
最怕的是一些文科的大才自己演绎科学名词,呵呵。
主贴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