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继续,在龙门八卦数学,说说民科(1) -- 荷子

共:💬50 🌺17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搬个小板凳 继续听荷子兄八
家园 (4)继续感慨

先续上八卦,刚才重写的时候忘记了

拉马努金的笔记本。拉马努金的价值在当时并没有被完全认识,然而他留下的三个笔记本却逐渐散发出光芒,特别是最近10几年来,他笔记本中的结果激发了大量论文。这些笔记只有结果而没有证明,具有典型的拉马努金风格。最新的研究认为,拉马努金绝非不能证明,他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1.当时纸张昂贵,他的演算都在石板上进行,仅仅在笔记本上记录结果;2.那本必将因为它而流传的他的启蒙书——卡尔(G. S. Carr)的《纯数学和应用数学概要》(Synopsis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也是不带证明的给出了几千个结果,这肯定对他有影响;3.最后但最重要的,拉马努金认为他的工作只是个人的兴趣

说到排名,四年前陈省身先生去世的时候,曾经很关心过20世纪数学家的排名,当时网上流传的版本据说是“根据狄多涅的纯粹数学全貌和岩波数学百科全书,苏联出版的数学百科全书综合量化分析得出: ”

哈代42,李特伍德56,拉马努金73

排在哈代后面的牛人(俺认识的)有,巴纳赫48,阿提亚50,斯梅尔52,图灵68,闵可夫斯基69,等等

前100名中华人数学家有,陈省身31,华罗庚90,

进入前200名的中国数学家还包括:

冯康,吴文俊,周伟良,丘成桐,萧荫堂

进入前1500名的中国数学家还包括:

钟开莱 项武忠 项武义 龚昇 王湘浩 伍鸿熙 严志达 陆家羲 陈景润

其实,排名本身就是件非常八卦的事,很多成果,也许需要100年之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被充分认识。而且,至少哈代本人是不同意这个排序的,他认为,在他和李特伍德的合作中,李特伍德是更具有创造力的那个,更不用说他以之和欧拉雅各比相提并论的拉马努金了

哈代是在和来访的埃尔德什(Erdos,也可译为鄂尔多斯, 就是那位my brain is opened的牛人)谈话的时候说到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的。

一个小故事,希尔伯特曾经听说哈代住在三一学院一套不特别令人满意的套房里(其实不然),再三斟酌后写信提醒院长,指出哈代不仅是三一学院也是英国最优秀的数学家,因而应住最好的房间。

以下来自哈代《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如果一个数学家发现自己在写关于数学的东西,他会感到很忧伤的。因为数学家的工作是做实事,比如证明新定理,使数学有所发展,而不是谈论自己或别的数学家干了些什么。

政治家蔑视时事评论家;画家蔑视艺术评论家;生理学家、物理学家或数学家一般都有类似的感觉。做事者对评论者的蔑视是最深刻的,总的来看也是最合理的。解释、评论、鉴赏是次等工作。

在这里,我最好还是谈谈年龄问题,这是因为对数学家来说,年龄问题格外重要。数学家们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比起其他技艺或科学,数学更是年轻人的工作。举一个相对低微阶层的例子来作个浅显的说明:皇家学会的人选者的平均年龄以数学家为最小。

  当然,我们还会找到比这更有力的实例。比如,我们可以考察作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数学家之一的牛顿的经历。牛顿是在 50岁时放弃数学的。其实,在这之前很久他就已经对数学失去了热情。40岁时,他已毫不怀疑地认识到他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他所有的最伟大的思想,包括流数术和万有引力原理是他在1666年建立的学说,而当时他只有24岁。正如他曾叙述的:“在那些日子里,我处于富有创造力的最初期,那时比以后的任何时期都更加一心一意地把数学和哲学挂在心上。”在 40岁以前他有过不少重大发现(“椭圆形天体运行轨道”就是他在37岁时发现的)。而其后,他再没有作出过什么发现,而只是对原有的论文做些润色工作,使之完美化而已。

伽罗瓦21岁去世,阿贝尔27岁去世,拉曼纽扬33岁去世,黎曼40岁去世。也有些人确实是在较晚时取得伟大成就的,高斯就是在55岁时才发表了他的微分几何学的重要论文(但在十年前他就已经形成了他的基本思想)。我还不知道有哪一个重要的数学进展是由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创始的。假如一个年长的人对数学不感兴趣而放弃了它,这种损失不论对数学本身还是他本人来说,都不十分严重。

这本书文笔优美,建议大家一读

感慨:

《往事并不如烟》在河里被批判多次了,但我依然觉得章诒和的文笔很好,记忆最深刻的是“他们在天国远远望着我,目光怜悯又慈祥”

这种感觉,正如以前回复水风道长《AI》读后感时所说的——爱到极致是悲凉

也就是类似那种一本好书将要读完时的感觉——令人愉悦的忧伤

就像维基百科《一个数学家的辩白》说的“从字里行间还可以体会到哈代的一种淡淡的忧伤。”

生命的渺小和思维的无限吧,大爱无声,尽在不言中

读《知无涯者》和《men of mathematican》,相信您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

一条狗尾,或者说私货:

本来,写点八卦是快乐的事情,但聪明的,你肯定看出来了,因为我的题目里有——民科

我想说的是,西西河,应该是个快乐的地方,无论是寞袱最近的马鹿帖还是不周山下以前的好贴,看了以后会心一笑,多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无语,花
家园 真正的大师都是谦虚的

就像那个笑话

爱因斯坦在天堂,见到三位新人,iq220的,可以与之探讨统一场论,iq160的,可以讨论数学,iq80的,可以与之讨论股票。

此中有真意啊

家园 数学家是最容易让人沮丧的职业之一

你很容易就发现自己实在不是个天才,或者天才得远远不够。转行或混日子的诱惑是无时不在的,不管你多大。

家园 45岁相当的晚阿

是不是读书中间有事情耽误了?一般情况下博士毕业10年出头基本能到正教授了。

“用他的标准要求学生”相当的不妥。顶级学校也就罢了,他如果在一般学校,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资质无法和他自己相比,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志向也不会和他的一样。

家园 最后那段

是不是拉马努金无聊的时候算过然后记住了,不然也太牛了

家园 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兄弟,你把正教授看得太简单了吧

简单来说吧,假设一所大学一个科目每年毕业博士N名,一般博士毕业不到三十岁吧?到退休有三十年,假设这个科目有M个正教授,则每30N个博士只有M个能成为正教授。

假设N=2,M=2(按博士5年毕业,两个正教授的系,加上副教授和小教授,带10个博士,每年毕业两个,不算过分吧?)则每60个博士只有2个能成为正教授。

竞争激烈啊。

另外,我知道的这位,是在英制的大学里。一个系基本上只有一个正教授。难度应该更大了一点。

IEEE fellow,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家园 花这个

我们不可能因为个例而改变社会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应该用一成不变的片面标准应对每个个例

家园 转行也不是不好,转到数学实用化上来造福人类
家园 转行

Then you will find all problems you are facing are all too trivial. Solving them is kind of insulting your intellegence.

家园 以为是北美的

哦,原来是英制的大学,那自然不同。美制一般只要你能拿到tenure(当然拿tenure的难度有的天上有的地下),不出啥岔子正教授还是指日可待的。

一般非顶级学校,进去5年左右怎么也tenure了,再5,6年由副到正应该是正常的。像我这种在加拿大混得,10年11年拿不到正教授绝对很失败。

从博士起算是不妥的。很多博士根本就不走(不想走,不能走,等等)学术这条路。应该从助理教授起算。

家园 我觉得

民科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不要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别人不看他的东西是迫害,看了觉得不对是没看懂。

Terence Tao搏客上曾有一个民科留言,态度就很好。Tao天才横溢,还花了不知道几分钟看他的文章,找出了他的错误。这哥们虚心接受,表示会继续刻苦攻关。

转行
家园 心理问题慢慢调适,实在放不下可以转为业余研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