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一) -- 史文恭
从TG早期闹革命的历史看,各个革命阶段,根据地都是独立起源、各自作战居多,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圈子山头。
延安整风,山头主义也是一个目标。可是,山头成员的感情与关系是一起出生入死形成的,哪有那么容易消掉。
另外,山头派系和军队是否现代没多大关系,直到现在军内也还有按军区、按部队的山头主义。
一次战役后,对38军误传“黑人团”,贻误战机之事。
骂“刘伯承不是懂战术的吗,怎么教出这样队伍?”这件事,是在三兵团入朝之后,骂王近山他们的。是否是180师被灭之后,我不十分确定。
才会有正确的结论。
花史“MM”信史!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TG史是一部激烈的斗争史,早期尤其血腥,如彭述险杀黄公略,可见当时环境之严酷,杀人之草率.
高压之下,人性尽显,正常情况下不会显示的"恶"的一面都被逼出来了,所以看了令人寒心;换了我辈,也是如此.
不能因此认为"洪桐县里没好人",只能说"洪桐县里无完人".河里诸君,到了那个环境,也是一样.
能干又没有辫子可抓的,不可常用
谢谢,
网络就是一个交流。网站就是一张双人床,双方的事儿,就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定要退一步啊退一步。
还要谢谢您。
彭总的原配,他娶人家的时候,才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跟了他到18岁,---好,你彭总参加革命了,她一个弱女子留在家乡做“匪属”,水深火热的多少年,好不容易盼了抗战来临,知道彭总做了八路军副司令,马上就给彭总写信,---这是多深厚的感情啊?---说明彭总的原配改嫁本来就是被迫的。
然后,刘女士抛弃老公和幼女,到了延安,---彭总的第一个反应是让她接受组织审查,再之后,等知道刘女士改嫁了,也不体谅她的苦处,也不理她的血书,毅然就和她断了,----这个事儿反映出来的彭总的性格如何,也可见一斑。(实际上,彭总的确对刘女士感情很深,乃至十多年后在上海会议被东哥批评之后,沮丧之时,还思念这她,而不是现任夫人浦安修。)----但是,显然,彭总的自尊心要敏感的多,一看到刘女士老公的来信是罗瑞卿转交的,他的自尊心就发挥作用了。(当然,有些同学可以说,彭总不要刘女士是考虑到刘已经有了女儿,但问题是,到底要首先尊重母亲的意愿,还是女儿的意愿呢).
因此,我们必须要体谅彭总的童年创伤有多重,才会知道他的自卑感有多深,而为了掩盖自卑感说披挂的“孤傲”有多厉害。
---彭总的第一个反应是让她接受组织审查,再之后,等知道刘女士改嫁了,也不体谅她的苦处,也不理她的血书,毅然就和她断了,----这个事儿反映出来的彭总的性格如何,也可见一斑
我倒是理解为彭宁可屈己而不肯屈人的好人胸怀坏了自己的好姻缘.彭是"忍痛割爱",害人害己.这个事,彭确实错的离谱.
"第一个反应是让她接受组织审查"---我理解为彭的组织观念很强,不搞特殊化!
"也不体谅她的苦处,也不理她的血书"---说彭恶其不贞,我看偏了;依此再推及彭的性格,大偏.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法差异之大,也"可见一斑"啊!
史兄当以重史料印证,轻"精神分析"为佳.
的确很多,包括彭总落难后,还是决定和浦安修离婚,不拖累她。
但是,在这里,如果第一次拒绝是“宁可屈己而不肯屈人”,那么第二次,刘女士给他写了血书,他的拒绝又算什么?
我觉得这样写似为不妥。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刘改嫁一事,彭是感觉很不爽的,一方面彭对这段婚姻是很在意、很珍重(与刘分开多年,生死不知,但他并未再婚),恐怕也是很有信心的;另一方面,以他的个性,既然自己做到了不离不弃,恐怕理所当然的也会这样要求刘也这样做。结果刘改嫁了,在彭看来虽然情有可原,但他自己心里必然有了不小的疙瘩。因此对于与刘的关系,彭表现出来的是犹豫。本来这事要是大家不再提,时间长了也许就淡了,但刘的老公来信了,等于再一次把这事给挑明了,而且暴露在组织面前,这就必然使得彭倍觉不爽,于是一狠心就断了和刘的关系。
至于罗在其中的作用,我觉得并无多大影响。无论是谁,代表组织来把信交给彭,恐怕彭都会做出这个决定的。当然了,要是黄克诚来交信,是否顺便劝劝彭,彭就能改主意,这谁也说不好。不过我想这种彭的私事,以他的人际关系,恐怕是没什么人敢多说的,顶多把信一交,转身走人,想来罗当时也是如此处理的吧。所以,在这件事上,如果说彭自尊心太强,那也是对于刘改嫁这件事本身,而和交信人是罗没有太大的关系。
另外,对于此事,我觉得彭对刘确实少了些宽容和理解,想来他二十多年后想起来恐怕也不免有些怅然和后悔吧,所以才会有那一番言论。
其实俺的侧重点就在于彭总的较为敏感的自尊,这一点,在庐山是会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