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暗战千年——间谍简史 -- 龙神将
只有结论,俺没看过爱经,不知道这个结论从哪里来的。
有个小小建议:能不能段与段之间空一行阿?这样看起来舒服一些。
不知道为什么排版会完全失效啊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第二章古代的荣耀
第一节 孙子和貂蝉
1.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乱世,也是第一个大盛世。说它是乱世,指的是政治层面上的乱世。由于周王室倾颓衰微,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所以无数个野心家便纷纷冒出来大展手脚,诸侯之间反复上演大鱼吃小鱼的肥皂剧。说它是大盛世,指的是思想意识上的盛世。由于礼仪崩坏,古中国人抛开精神桎梏。随之出现了各种潮流,诸子百家百花齐放。间谍这个行业在这个时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绵延数百年的战争给他们营造出巨大的舞台。
当时的诸侯国都设置了史官记载本国历史,但只有鲁国的史书《春秋》流传下来。《春秋》版权所有者是孔子老先生,他记载了从周平正东迁至自己去世之前约300年间的历史,所以后世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春秋。至于为何冠名为春秋而不是夏冬的原因,主要是在古中国春季和秋季通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泛指岁月和光阴。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老人家除了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之外还是个不成功的政治家,在他的时代,鲁国国政被三桓——仲孙、叔孙和季孙三家权臣轮流把持。国君像个可怜巴巴的租客,随时可能被凶恶的三位房东赶出门。孔子试图削弱权臣的实力,这种不和谐之举当然引起了三桓的仇恨。三桓报复的手段很毒辣:在祭天典礼之后,故意不分给孔老二祭肉吃。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想让老孔肚子里的馋虫发作受苦,而是儒家礼仪中最严重的一种处分,表示已被深恶痛绝。老孔见势不妙,只好带着弟子们逃亡到卫国,从此开始周游列国找机会再就业的漫长旅程。
在《孔子家语屈节解》中记载了孔子在流亡期间的一则故事:孔子在卫国听说齐国大臣田常想发动政变,又怕国内的高、国、鲍、晏四家权臣实力太强难以成功,于是就想调动他们的兵力攻打鲁国。孔子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急了——啊,祖国……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的老先生召集弟子说头可断血可流,一寸国土不能丢,你们几个谁上先啊?自己动嘴鼓动别人动手正是儒家思想的绝妙之处,也就是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于是子贡主动请命,孔子答应了。
在春秋时期流行着说客这个耍嘴皮子忽悠人的职业,说客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别国政局的政治间谍,而子贡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先到了齐国对田常说攻打鲁国没有意义,因为鲁国很难攻打。田常问鲁国这比绿豆大不了多少的鸟国怎么会难打呢?子贡说鲁国地小民寡,君主愚蠢,大臣虚伪,所以最好不要去攻打。伐鲁不如攻吴有意义,你看人家吴国国力雄厚,战士勇敢,兵器精良,又有优秀的文武大臣驻守,这很容易攻打很有意义。
田常听后恨不得直接通知精神病院来拉人,子贡连忙解释说:如果忧患在内,那就去攻打强国,如果忧患在外,那就要攻打弱国。如今您忧患在内,朝中政敌无数。要削弱政敌的力量就应该去攻打吴国,到时候齐国肯定损失惨重,战事久拖不决,有能力的大臣都会驻扎在前线领兵打仗,国内极为空虚,国君没人辅佐。这时候你发动政变岂不是手到擒来?
听子贡这么一说,田常连声称赞:呦西,主意大大的好!不过我已发兵到鲁国了,如果又去攻打吴国会引起大臣们怀疑啊?子贡说这好办,您先按兵不动,我去忽悠吴王救鲁伐齐,到时你派齐军迎战就是了。
接着,子贡跑到吴王那里说现在齐要灭鲁正是大王的好机会啊!如果救援鲁国就能获得扶危救难的好名声,打败齐国还可以威胁强大的晋国,好处可是太多了。吴王说好是好,可是我以前跟越王勾践打了一架,怕他到时候趁我出兵使坏呀。要不我先把丫灭掉?子贡说没问题,我去劝越王派军队跟你一起伐齐,这样他就算想作乱也没有力量了。吴王听了非常高兴,就让子贡马上到越国去。
子贡又赶到越王那边说:全天下都知道你想进攻吴国报仇,吴王也打算先灭掉你们,全靠哥们我给劝住了。我给你出个好主意,你发兵跟他一起伐齐定然可以讨好他。吴王如果被齐国打败了,那这是大王您的福气;如果打胜了,必然会以兵威胁晋国。那时我就可以去北见晋王,让他出兵与你共同攻打吴国,这必然能削弱吴国。当他的精兵全部调出与齐国作战,部队被晋国围困,您就可以趁其空虚,一举灭掉吴国。越王大喜,他派了5000军队帮助吴王伐齐,还赠送许多金银珠宝。夫差见了很高兴,不再有后顾之忧,于是出兵伐齐。
大忽悠子贡的最后一站是晋国,他告诉晋王说现在齐国将与吴国交战,吴国如果战而不胜,必将乘机扰乱晋国;如果打胜了,也必将以得胜之师威逼晋国。晋王连忙请教子贡应对之道,子贡说只要训练军队严加戒备就好。
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按照子贡的策划发展的,吴王兴兵伐齐,两军交战于艾陵。吴军大败齐军后,果然以得胜之师威逼晋国。由于晋国早有准备,最后吴国只落得一个“霸主”的虚名。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出征后立即率兵伐吴,吴王率兵回救接连战败,几年后吴国灭亡。
为何子贡可以受到各国君主的信任呢?因为他是士。士在春秋时代之前是最底层的贵族,战国时代之后则是最高层的平民。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而中国则是以知识份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他比孔子年轻三十一岁,善于经商做投机生意,还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中最能言善辩之人,甚至连孔子也常被他辩的哑口无言。在他们的时代,子贡的名气超越了老师,当时的鲁国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
《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具体而言就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和霸越,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我尽量写得轻松一些,可是子贡就凭一张嘴空口白牙地挽救了鲁国,同时也给齐、吴、越、晋带来了战祸,还令吴国落得亡国的下场,如此造成的杀戮和苦难远远超过了齐伐鲁会产生的破坏,为了救一家而毁四家,这种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呢?在那个乱世之中,这种问题实在是难以令人回答。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个优秀政治间谍的作用足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大忽悠子贡的穿梭外交活动大致上介绍完毕,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受害者吴王夫差、受益者越王勾践以及由此带出的著名美女间谍——西施。
春秋时代的越国人是帮不开化的蛮族,他们的部落位于现在的浙江诸暨,他们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与中原差距甚大,是彻彻底底的化外之民。到了勾践做酋长的时候,这位胸怀大志的野心家打算洗清身上的野蛮人痕迹,他宣称自己是夏朝王室之后,给自己起了夏王室的姒姓。到了前497年,姒勾践先生给自己升了一次职,由部落酋长升级为国王。
当时的吴王吴光勃然大怒,他发兵讨伐这个胆敢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蛮子酋长,结果脚趾中了越军的毒箭,毒发溃烂而死。他的儿子吴夫差继位后,每次吃饭都要卫士大声质问自己:“夫差,你忘记杀父之仇了吗?”他肃然回答:“誓死不忘。”两年后,夫差再次讨伐越国,生擒了勾践。
勾践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他贿赂吴国的大臣伯嚭劝说夫差放弃吞并越国的打算,还饶他不死。不过死罪随免活罪难逃,勾践被命令带着老婆在吴王宫里做最下贱的仆役赎罪。姒先生绝不是一般人,他最擅长的绝招就是忍辱偷生装孙子,而且是忍别人不能忍,装别人不能装。有一次夫差生病,民间科学家勾践在刷马桶之余还品尝了患者粪便,然后惊喜地祝贺主人说:“病人粪便如果是香的,性命就有危险。如果是臭的,表示生理正常。大王的粪便是臭的,一定会马上痊愈。”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至今没有类似记录,勾践装孙子的演技足以获得终身成就奖。夫差深深陶醉在著名影帝勾践的演技中,他在病好后立即释放了这位忠诚的仆人,让他回越国继续当国王。
勾践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找了堆柴火当床,每次吃饭前先尝苦胆。他这么做不是由于心理变态的缘故,而是让自己不忘所受的苦难,立志复仇。在大臣范蠡和文种的策划下,勾践“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作为美人计送给吴王夫差尝尝。勾践的妻子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国开始培训西施各种歌舞技艺和生活仪态。而郑旦则擅长舞剑,性格刚烈,与西施“一文一武”相得益彰。这两位身怀秘密使命的女间谍与三年后学成结业,被风风光光地送进吴王宫殿。
好色的夫差这时候早已不需要卫兵提醒报仇之事了,他在姑苏城外建了豪华的姑苏台春宵宫,来安置美人,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和灵馆,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如同天籁之音。据说西施有一种“心痛”的病,大概是慢性胃炎。每逢西施病发用手捧心时正是她最美丽的时候,夫差看得如醉如痴,全然忘掉军国大事。这正是勾践的目的,在西施的歌舞中,越国开始重建军备。
西施和郑旦不是单纯只是诱惑夫差吃喝玩乐而已,她俩用甜言蜜语挑拨夫差与大臣之间的关系,还唆使他对临近国家频繁发起进攻。吴国的国力迅速消耗,国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西施夸耀说越国的稻种味道好,产量高,于是夫差下令勾践进贡稻种。对比之下,果然比吴国的稻种显得大很多,于是夫差下令全国推广播种,越国稻种种下去却不发芽,因为那是蒸煮过的。看着国民怨气冲天,忠心耿耿的大臣伍子胥提醒夫差注意越人的阴谋,最后却被逼迫自杀。就在夫差听从子贡的忽悠踏上远征之旅时,勾践抓住机会,向吴国发动突袭,包围姑苏,焚烧姑苏台,大火一月不熄。吴夫差狼狈回军救援,结果在姑苏城外大败。夫差不得已求和,勾践接受了,因为这时候他的力量还不足以吞并吴国。
在此之前一年,七十二岁的孔子与世长辞,他生命和春秋时代几乎同时结束,时间只相差两年。春秋之后是战国,那是一个更加冷酷的战乱世界。孔子的国家在战国时代继续坚持了许久,到了公元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亡。而吴国则没有那么幸运,夫差继续沉醉在以西施为首的温柔乡中,再没有当年矢志复仇的英雄气概。公元前473年,越军再度兵临城下,姑苏陷落。夫差乞降而不得,最后自杀在阳山上,吴国灭亡。
夫差在临死前终于识破了间谍的真面目,他杀死了郑旦,但西施逃脱了。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悲惨的说法是被勾践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还有种浪漫的说法是范蠡带着西施一同逃走,两个人隐姓埋名、泛舟五湖。范蠡是明智的人,因为勾践先生的狠毒远远超越常人。文种没有走,不久后勾践亲自递给他一把剑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王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付谁?”无言以对,文种只有自杀。
冷血动物姒勾践先生后来把首都迁到山东琅琊,中原的诸侯们日夜都担惊受怕。勾践不久后去世,他的越王国立即恢复了部落联盟的本质,各酋长彼此不服纷纷散伙走人。到了公元前333年,最后一任国王姒无疆被楚军杀死,越国灭亡。
在春秋末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姓孙名武,与孔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物。孙武生在齐国后来成为吴国大将,他帅吴军重创楚国协助吴王阖闾建立了霸业,后人尊称他为孙子。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也”。孙子除了擅长实际指挥作战之外,还是一位天才的军事理论家。他撰写的《孙子兵法》流传千古,至今仍是军界、政界和商界精英的必读教科书。《孙子兵法》流传下来的有13篇,其中最后一篇《间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谍报工作理论的著作。《间篇》论述了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孙武十分重视间谍的作用,认为它是作战取胜的一个关键,军队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而采取行动,能够有效的加速战争进程,减轻战争造成的苦难。他主张向间谍支付高额报酬,因为这样做能够节省巨额军费开支,大大减轻民间负担,更能避免无谓的伤亡。何况间谍自身也付出了极大代价,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工作的,理应得到回报。吝啬与犒赏间谍的指挥官一定会在战场上付出更大的代价。
孙武把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因间,就是利用敌国民间的普通居民为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国的官吏为间谍。包括收买对政府心怀不满的人,迟迟得不到升迁而怨恨的人,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还有君王的侍妾,她们往往由于金钱或嫉妒甘愿出卖自己的丈夫。所谓反间,就是利用敌方的间谍来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故意让被舍弃的间谍知道假情报,这种间谍会被自己人出卖而被捕。在敌人的审讯中,他们为了保命会把自认为真实的假情报透露给敌人。这种间谍命运悲惨,因为敌方一旦发现情报有误,肯定会处死他们。孙子认为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欺敌手法。所谓生间,就是派往敌方侦察敌情以后能亲自回来报告的间谍。这五种间谍,前三种是利用敌方人员,后两种是我方潜入敌人内部的。这五种间谍都使用起来,情报的来源就十分广泛,打起仗来使敌人茫茫然不知怎样应付,确实是神妙莫测。从反间得来的情报最重要。因此,要特别重视反间,对待反间的待遇应该特别优厚。
在如何处理情报这个世界性的老大难问题上面,孙子强调判断情报真伪的技能源自于决策者自己的判断能力,一个间谍大师必定也是一个深谙人性奥秘的睿智者。孙子给出的建议是:“非圣贤不能用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兵者,诡道也”,孙子的思想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政治和军事领域永远充斥着智谋和诡计之间的较量。
2.魏家兄弟的勾心斗角
战国时代开始后,齐、宋、楚、燕、韩、赵、魏、秦这八个强国开始逐鹿中原。其中的魏国几乎是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原地区抵御秦国东进的中流砥柱。强大的国家必定有强大的谍报系统,但是魏国最发达的谍报系统却掌握在国王弟弟的手里。
信陵君名叫魏无忌,他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魏圉与魏无忌兄弟俩感情很好,老哥当上国王后就把老弟封于信陵,因而魏无忌才被称为信陵君。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3000食客。虽说3000人中混吃等死的饭桶不会太少,可是有真本事的人才也不少。所以信陵君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信陵君与魏安釐王正在下棋,忽然传来警报说赵王率军兵犯北方边境。魏安釐王马上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劝阻魏安釐王说,大哥你别担心,这是小赵打猎呢,并不是想来砸咱们家玻璃。来,咱哥俩接着下棋。魏安釐王哪里还有心下棋,他在惊恐不安中又等来了新消息,果然是赵王打猎,并非是军事入侵。魏安釐王大感惊诧,问自己弟弟是怎么知道的。信陵君告诉哥哥说自己的门客当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赵王的行动。魏安釐王表面上大加赞赏,心里却咯噔一下子,他这才发觉弟弟有一个不受君王控制的情报系统,虽然这次被掌握的是赵王的行踪,但是下次是不是就轮到自己了呢?从此以后,魏安釐王对弟弟大为警惕,再也不敢将国事交予他处理。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赵国老将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后勤供应一定不能持久,等到秦军撤退时掩杀定然获胜。廉颇的计划正抓住了秦军的弱点,秦国立即使出反间计来除掉廉颇。秦国丞相范睢指示他手下的间谍系统在邯郸散布谣言说:廉颇太老了,已经成为一个不敢决战的懦夫,恐伯会向秦国投降。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只要赵括不当统帅秦国必胜。惊慌失措的赵国社会舆论立即被谣言引导,在全国万众一心的呼吁下,赵王丹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总司令。赵括是个出色的军事理论家,适合在后方院校里做做讲师。如同熟读菜谱却没摸过锅铲的厨师一样,赵括一上战场就把这锅菜给炒糊了,更何况他面对的还是战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白起,最后赵括身死,赵军投降。白起将赵国45万降卒一齐坑杀,导致赵国的青壮年几乎灭绝,这就是后来那句成语“纸上谈兵”的来历。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一步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灭亡就在旦夕之间。赵国丞相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平原君多次向魏安釐王和信陵君这两位大小舅子写信求救。毕竟是亲戚关系,更何况是唇亡齿寒的关头,于是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昭王得到消息后,派使者威胁魏安釐王说我和姓赵的打架你出什么头?小心连你也一勺烩了。魏安釐王是个胆小鬼,连忙让自己的援军原地停驻观望。平原君一看援兵忽然专职为10万看热闹的观众,气恨交加地给信陵君写信说你连你姐姐的危亡都不管了吗?信陵君大为痛心,他和他的门客们想尽办法从各种渠道劝说安釐王出兵,但孬种并不能因为几句请求和勉励就忽然变成硬汉。绝望的信陵君决定带着门客去邯郸以死相拼,虽说他的门客中混饭的有不少,可是在这时候没一个逃跑的,这些社会闲杂人员的勇敢和义气远远超越了魏圉这个高居王位的可怜虫。
信陵君并没有死在邯郸城下,因为朋友侯赢提醒他在大哥身边就有个潜在的间谍可以偷出调兵的虎符,那人就是魏安釐王的宠妃如姬。信陵君曾帮助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是个知恩图报的血性女子,一定会帮助信陵君的。信陵君连忙去请托如姬帮忙,如姬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果然将魏王的虎符交给了信陵君。虎符春秋战国时期的发明,是古代君主调兵遣将用的信物。它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从正中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君主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合而为一时才可以调兵遣将。
信陵君带着侯赢推荐的屠夫朱亥直奔军营,拿出兵符假传魏安釐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担任将领。虽然虎符是真的,不过晋鄙很了解主子的性格,他不认为魏圉有和秦王互殴的勇气。晋鄙不想交兵权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擅长杀羊宰牛的朱亥用铁椎砸死晋鄙,信陵君强行夺权。于是信陵君选出8万精兵开赴前线,楚国也派出春申君黄歇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事件,这场事件的当事人和当事国后来有了各不相同的结局。首先是那位有情有义的女间谍如姬,在《史记》中,如姬偷盗虎符之后再无下文,估计是事发后被魏安釐王处死了,至少也是打入冷宫。杀人无数的白起由于和范睢不合而被陷害,被削职为民又被迫自杀。在临死前他先是愤慨地自问有什么罪要遭遇如此悲惨的下场?良久他想起长平被屠杀的45万赵军降卒,于是在忏悔后自刎。白起是中国军事史上罕见的歼灭战奇才,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保持了军人的坦荡和尊严。秦朝丞相范睢依旧经营着自己高效率的间谍网,后来急流勇退得以善终。成功救赵后的信陵君则不敢回到大哥身边,他带着那些忠诚的门客在赵国呆了整整10年。信陵君在赵国继续自己延揽天人人才的爱好,连赌棍和酒徒也成为他的好友,天下的士人归心与他,包括他姐夫平原君的门客都有很多转归于他门下。公元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大举进攻魏国报仇——叫你小子当时妨碍我砸小赵家玻璃!魏安釐王连忙去请弟弟回来保家卫国。于是信陵君回到祖国主持抗秦大业,由于感佩他的为人,各个诸侯国纷纷派出援军救魏。信陵君率领5国联军在黄河南岸大败秦军,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迎战。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信陵君的声威达到顶点,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屡遭挫败的秦昭王恨透了姓魏的小子,于是派间谍人员持万斤黄金到魏国收买了晋鄙的旧门客,这些内奸们四处散布信陵君想自立为王的谣言。更狠的一招是秦国派人祝贺信陵君登基做魏王!这些下作招数让魏安釐王大为惊恐,他立即解除了弟弟的一切职务。信陵君悲愤已极,他交出了一切权利后日夜以美女醇酒解忧,四年后郁郁而终。
魏国地处中原,物产丰富,教育发达。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如吴起、公孙鞅、孙膑、范睢、乐毅等都是魏人。可是魏国又盛产魏安釐王这种豚犬般颟顸的君王,不但不能善用人才,反而加以凌辱迫害,逼迫他们投奔敌国反目成仇。信陵君是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在他死后秦统一全国就成为必然。公元前225年,秦军决开黄河堤防,从天而降的河水灌入魏都大梁,魏国末代国王魏假被擒后就地处决,魏亡。
3.被间谍成就的统一大业
秦国吞并六国的大餐看起来一帆风顺,其实这是数百年国力积累的成果。之所以能在嬴政时忽然爆发,其实有韩国间谍的莫大功劳。当嬴政刚上台的时候,第一个目标就是身边那个孱弱到不堪一击地步的韩国。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出一个 “疲秦”策略。他派遣著名水利工程师郑国入秦为间谍,去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开凿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的人力物力,以拖延秦国进军中原的时间。
刚上台的嬴政正想大展拳脚拓展国力,一听说有如此建议自然大为支持。于是立即征集倾国之力,由郑国任工程总指挥来主持建设工程。就在施工过程中,郑总工的地下工作者身份暴露了,嬴政觉得自己被耍了,立刻要把郑国五马分尸。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这是一句大实话,韩桓王的天才策略就好比是一个人在被流氓殴打时建议对方进修武术课程,等成为绝世高手后好回来把自己一拳打死。嬴政是聪明人,他知道秦国的水工技术很落后,郑国是他所需要的人才。于是工程继续进行下去,十多年后绵延300多里的水渠完工,人称郑国渠。
郑国渠建成后,秦国国力大增。《史记》和《汉书》中都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一钟为六石四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平均亩产一石半,关中地区亩产要高出4倍多。粮食产量增加后人口也会随之增加,在那个人多就是力量的时代,韩桓王为自己和其余六国的棺材上钉上最后的钉子,而嬴政灭六国的第一道菜就是韩国。公元前230年,秦军攻陷韩国首都新郑,韩国最后一任国王韩安投降。机关算尽、挖空心思为敌国增强国力,郑国间谍案可算的是世界间谍史上罕见的失败案例。
4.黑社会分子刘邦的传奇
到了公元前221年,诸侯们大鱼吃小鱼的肥皂剧暂告一段落,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战国时代结束。他为了表彰自己的伟大功绩,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始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创举,开创了皇帝这个职位的先河。
虽然嬴政希望他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的流传下去,可是在他死后三年,秦王朝便在大起义中轰然倒塌。由前各国贵族和草莽英雄们构成的起义军蜂拥而起,不久后两个脱颖而出的领袖都露出了争霸天下的尖牙利齿。其中一个是楚国贵族后裔项羽,另一个则是混过黑社会的地痞刘邦。
公元前206年,刘邦趁着项羽正与秦军主力苦战之际抢先攻占咸阳,俘虏了秦朝末代皇帝嬴婴。他驻军霸上,又派兵据守函谷关,不许项羽入关分赃。项羽来到函谷关前,前流氓刘邦的手下劝他不要想入关了,还是回去洗洗睡吧。项羽大怒,立即攻克函谷关杀得刘邦军队四处鼠窜。项羽驻军新丰鸿门,离霸上仅四十里。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刘邦的军队10万,双方处于大战前的片刻平静之中。
项羽的军师范增给项羽支招说:“刘邦那小子一向贪财好色,如今进了关既不要钱又不要女人,看来他是打算收买人心好跟你争夺天下,不如趁早灭了他。”
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是暗中投靠项羽的间谍,他偷偷传来一条不太准确的情报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邦要在关中称王,还要让投降的秦王嬴婴做丞相,至于咸阳城中大间的房子,大堆的银子和大把的小妹子都要归刘地痞所有了。听到这个消息,项羽立即就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霸上,干掉刘邦这家伙。
就在这紧要关头,项羽的一个亲戚项伯坏了他的大事。项伯不是人名而是尊称,他名叫项缠,是项羽最小的叔父。项伯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躲避。听到项羽的命令后,项伯便偷偷赶到刘邦军中,把这一情报密告张良,劝他赶快离开。张良表示自己不能做不辞而别的懦夫,于是他把项伯引荐给刘邦。刘邦开始时惊慌失措,回过神来后立即表示要把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成为亲家后还有什么话不好说呢?于是刘邦便提出请项伯回去为自己解释,刘邦指天发誓说自己不碰银子不碰女人就是为了都给项羽留着,俺老刘对项将军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啊……最后刘邦表示明天一早就去向项羽请罪——这可得赶早点去,晚了说不定人家就打过来了。
项伯回去后把刘邦的话告诉了项羽,并劝项羽说刘邦先入关中也算是反秦的大功臣,杀了功臣会陷你于不义,不如先好好谈谈再说。项羽一向是耳根子软的人,于是就撤消了进攻刘邦的命令。
第二天,刘邦到鸿门拜见项羽,表明自己一向与项将军合作愉快,之所以先入关纯属侥幸,自己决无称王称霸的野心,这到底是谁在造谣祸害俺老刘啊?项羽被刘邦一番话弄得大脑临时短路,竟然脱口而出:说你老刘不地道的就是在你手下混的左司马曹无伤嘛。刘邦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大怒:姓曹的,回去给你好看!
范增眼看着两人越谈越热乎,心想刘邦这个祸害非除不可,他让项羽的弟弟项庄动手。项庄是知名的剑术家,他上前敬酒后说军中没有什么娱乐性节目,我来舞剑助兴。说完拔剑起舞,舞着舞着凑近刘邦就想动手。这边的项伯看出了端倪,于是起身和项庄对舞,暗中保护自己的亲家翁。这就是“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酒过三巡,刘邦借故告辞。当刘地痞逃回军营后,第一件事就是处死二五仔曹无伤。鸿门宴的故事充分体现出项羽和刘邦之间性格和政治素质的差异,项羽性格暴躁但又常怀妇人之仁,刘邦则有黑社会时期锻炼出来的忍耐与狡诈。刘邦很善于拉拢人,项伯被他拉拢就是一例,此后项伯一直充当刘邦的间谍,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屡次有庇护刘邦的举动。而项羽好不容易有个找上门来的曹无伤,却丝毫也不知道保护情报来源,亲手葬送了自己的间谍。总体来说,项羽是100分的将领和0分的政客,而刘邦是不及格的将领与100分的政客。对于争夺天下的人来说,第一位是政治,其次才是军事,两人的素质差异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在鸿门宴后的第二年,项羽和刘邦之间正式爆发战争。项羽中了刘邦谋士陈平使用的离间计,剥夺了范增的职权,范增气愤而死。老刘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项羽曾经绑了老刘的爹威胁要做肉汤,刘邦就说做好了别忘记给我留一份喝。他和项羽签订过和平盟约,信以为真的项羽刚退兵刘邦就在后面追杀。经过历时4年的楚汉相争,最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是为汉高祖。项羽虽然勇猛无敌,但是众叛亲离,最后在乌江岸边自杀。他的弟弟项庄一直追随他,也在乌江战死。张良在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后来功成身退。而项伯则被封为射阳侯,又赐姓刘。既然姓了刘,按照同姓不婚的传统,刘邦也就顺便赖掉了婚事。在封侯后的第三年项伯去世,他的后代没能继承爵位。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前地痞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极大典,定国号为汉。由此揭开了大汉王朝的序幕,虽然老刘人品不好,但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统治手段,在这方面刘邦是合格的。他的王朝绵延了差不多四百年之久,汉后来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名称,刘邦所创建的丰功伟业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血脉之中。
5.半真半假的三国故事
184年,东汉王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太平道。太平道是道教早期教派之一 ,在东汉灵帝时期,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他利用《太平经》传播道教。10余年间,徒众增至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把各地的太平道信徒按照军事组织编制为三十六“方”,在184年一月举事发动了黄巾大起义。虽然起义被镇压,但是汉王朝却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各地方官和将领们趁着镇压起义的机会扩充实力,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军阀土皇帝。凉州军阀董卓率军进入首都长安把持朝政,由此引发了传奇女间谍貂蝉的传说。
中国人几乎人人都知道董卓、吕布和貂蝉之间的八卦故事,全赖一本《三国演义》塑造出貂蝉这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间谍形象。故事中的貂蝉是大臣王允府中一个位深明大义的舞女,为了帮助国家铲除奸臣而舍身做间谍。老王先是把貂蝉许配给小吕,旋即又将她奉送老董,再向上门讨说法的小吕说是老董硬抢的。貂蝉则一边讨得老董欢心一面又对小吕含情脉脉,再加上王允的百般挑唆,最后小吕和老王合谋诛杀老董,自己也迎娶貂蝉回家。故事至此还算是正义获胜的欢喜结局,但老董的女婿和部下立马回来报仇,老王牺牲,小吕带着貂蝉跑路,天下再次大乱,只落得一声叹。貂蝉的故事流传多年,被后世认为是美人计和连环计的典范之作,几乎所有的《三十六计》读物中都会引用这个例子。中国人历来敬佩忠君爱国的红粉英雄,又怜惜貂蝉的结局——据说吕布兵败后,曹操和刘备军中的将领都争着要娶貂蝉,为了避免红颜祸水再掀起腥风血雨,貂蝉最后被关羽用转身向后砍的拖刀法杀死。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貂蝉赫然名列四大美人的行列,不过与其他三位美人不同,貂蝉妹妹是虚构的人物。
历史上的貂蝉原型是董卓府中一名姓傅的美貌婢女,后来成为董卓义子兼保镖吕布的地下情人。吕布在与傅小姐私通后担心事发被董卓严惩,再加上不久前他因小事得罪董干爹时差点被对方投掷的手戟所杀,所以心中已经有了干掉老董的打算。当他私下听说司徒王允要谋杀董卓的消息后,便主动前往联络。王允总是性急的,他劝吕布说:阿布,我们动手吧,可是阿布却总是说NO……他表示自己和董卓有一层干爹干儿子的关系在,一时拉不下脸来。王允在心里说:装什么装,拉不下脸来你还来这干嘛?于是王允指出董卓拿手戟掷过吕布之后父子感情就破裂了,更何况干爹本来就是随便认认的算不得数,从而替吕布找到了台阶下。于是吕布站在为国除奸的道德制高点上,成为反董一党的内应。由此看来,真正的间谍是吕布才对。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著名的集间谍、反间、诈降、苦肉计等诸多诡计于一体的著名事件,那就是火烧赤壁中黄盖的故事。当北方基本上归于一统后,志得意满的曹操发动了南征。他给孙权的信件上写着“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于吴的意思并不是老曹打算邀请小孙打猎玩,而是我带着八十万军队来灭你的意思。这是一封恐吓信,但是效果不佳。孙权还是与刘备合作在赤壁大破曹军,从此后三足鼎立之势渐渐成形。
在演艺版的赤壁之战中策划放火的幕后黑手是周瑜,纵火犯则是黄盖。为了让受害者老曹上当受骗,他俩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给曹操派来的间谍蔡中、蔡和看,随后又派遣间谍阚泽送诈降书给老曹。老曹在等到自己间谍的报告后确信黄盖是真投降,完全忘掉了不久前中周瑜反间计砍掉蔡瑁、张允脑袋的教训。最后黄盖一把烧掉了老曹祖国统一的伟大理想,成就了又一段间谍史上的传奇。
不过历史上的黄盖虽然诈降却不曾挨打,要是黄盖真被周瑜派人揍一顿,他那把老骨头还不一定能撑得住。曹操更没有派遣蔡中蔡和去做间谍,因为这两个人是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按照《三国志》的说法,黄盖写信给曹操表示曹军势大,江南必定失败,所以自己愿意投降,站在胜利者这一边。以曹操自己的经验而言,当年在官渡之战中他手下也有不少官吏暗中写信给袁绍约定投降,所以他认为黄盖投降是识时务的自然之举。而且以曹操的狡猾竟然没要求黄盖先送人质作保证,这也算是骄兵必败。此外,著名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是虚构的,但是这段演义中的故事却被1400年后一个少数民族首脑依葫芦画瓢地重演了一番,这个故事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叙述。
三国时代战乱频繁,各个割据势力都注意使用间谍来搜集情报,甚至是对敌方首脑发动斩首战。三国末期的蜀汉就发生过一件事, 253年正月新春,继诸葛亮和蒋琬之后的第三任执政者费祎在其驻地葭萌关举行新年酒会。就在大伙喝得痛快之时,左将军郭遁忽然拔出佩剑刺杀了费祎。几个月后魏国发布命令表彰间谍郭遁,并且抚恤他留在魏国的亲属。看起来这是一起魏国对蜀汉发动的成功斩首战,不过其中疑点很多。
首先是魏国反应奇怪,正月事发,八月才表彰。这种反应速度太慢了些,更过分的是把“英雄”的名字都错写为郭修。如果真是疏忽导致的话,可真是官僚主义害了死人啊。这个表彰更像是魏国听说此事后借机往自己脸上贴金,同时恶心蜀汉。何况郭遁的来历古怪,他是魏国凉州西平人,在蜀汉大将姜维率军进攻魏国边境时被俘降蜀,后来一路升迁到左将军之职。如果是故意被俘的话,魏国又如何得知蜀军的进攻时间和地点好安排间谍被俘呢?而郭遁此人名不见经传,却在蜀汉一路升迁,似乎是有人暗中提拔。
其次是费祎之死对魏国并不是什么好事,费祎执行的是休养生息路线,拒绝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虽然姜维以继承诸葛丞相北伐遗志自居,屡屡要求出兵魏国,但是总遭到费祎的压抑。费祎死后,姜维当政。姜维年年兴兵北伐,魏国每年都被骚扰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最后我们来看看费祎之死的直接受益者是谁——姜维。《三国志》中记载着姜维在费祎的压抑下郁郁不得志,而费祎死后姜维升任大将军,屡次率大军数万人北伐。更何况史书对姜维有“(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的记载,那么郭遁是否也是一个被姜维收买的死士呢?
这起古代间谍刺杀案件早已成为一本糊涂账,后人的推测也改变不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结局。姜维是个忠臣,他一生清廉家无余财,只娶了一个妻子没有侍妾。他唯一渴求的就是建功立业,希望通过北伐来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但是蜀国的国力本来就是三国中最弱的,经过姜维的连年用兵国力枯竭,再加上国内政治混乱,终于被魏国一举消灭。姜维在皇帝刘禅投降后仍然试图复兴蜀汉,他与魏将钟会交好,打算挑唆钟会造反驱逐魏军出蜀,然后再杀掉钟会迎接刘禅复辟。可惜他壮志未酬,与钟会一同在未遂的叛乱中身亡,他的家族也被魏军杀尽。无论演义中的姜维还是历史中的姜维,都是一个悲剧英雄。
7.淝水岸边的“二五仔”
280年,西晋军队逼近东吴首都建业,末代皇帝孙皓学着刘禅的样子叫人把自己捆起来,然后带着棺材出城投降。西晋的将领替他松绑,然后一把火烧了空棺材,这一连串的古代行为艺术分别代表了失败者的恭顺和胜利者的宽容。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这点场面上的戏还是要演演的。晋武帝司马炎虽然资质平平但不算残暴,所以刘禅和孙皓这两个失败者都落得个混吃等死的较好结局。
司马家的帝国寿命很短,因为内部反复倾轧和骇人听闻的贪婪腐败,这个昙花一现的大一统局面迅速崩溃。从近到帝国内部,远到欧洲腹地赶来了匈奴、氐、羯、鲜卑和羌等各路胡人,这些异民族纷纷涌入分崩离析的司马家地盘来分一杯羹,这就是著名的“五胡乱中华”事件。胡人的入侵给中华文明融入新鲜血液,为后来灿烂的大唐盛世埋下伏笔。可是在当时这一切美好远景都看不到,中原大地上只有残暴的异族军队对汉人、以及不同的异族之间反复上演血腥的大屠杀。这是一个混乱而又可怕的时代,五胡十九国立国时间都很短促,最短的只有三年,最长的也不过五十七年。而且并不全由五胡建立,也有汉人插足其间。忽兴忽亡,错综复杂。与此同时在南方则有东晋、宋、齐、梁、陈等政权出现。这种大分裂的局面将一直持续接近300年之久,中国才又复归于统一。
战乱频繁和各民族混居的局面为间谍们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在每一场大大小小的纷争中都有他们出没的身影,在这期间突出的特色是军事间谍居多。
357年,氐族前秦帝国的贵族苻坚闯进皇宫杀死自己暴虐的堂哥苻生,随后自立为帝。苻生是罕见的暴君,被他无辜杀死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有他的妻子、舅父以及全部高级文官和军队将领。于是关于解释为何造反这件事,甚至并不需要动用苻坚手下的宣传班子去占据道德制高点。关于百姓对于这场政变的态度,从事后全国欢欣鼓舞的表现就可看出来。
苻坚也是五胡十九国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他任用平民出身的汉人王猛为宰相。整个国家在开明的治理下迅速强盛,一时间横扫中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75年王猛去世,他临终时告诫苻坚说前秦的死敌不是晋帝国,而是杂处在国内的鲜卑人和羌人,他们的首领都在朝中掌握兵权,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早日纠正。
但是苻坚把宰相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他像之前所有的中原统治者一样渴望着全国的统一,他眼中的唯一目标就是躲在江南偏安一隅的东晋。383年,苻坚命他的弟弟苻融率领步骑联合部队25万担任先锋,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的主力部队随后跟进,南下总兵力总共112万人。这是一骇人的数字,据后世考证112万纵使有所夸张,实际数字也不会少于60万人。苻坚征发了他的帝国中所有能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当先锋部队抵达东晋边境重镇寿阳时,后卫部队还没有开拔。
消息传到东晋首都建康后,大小官员们一个个面无人色,因为全国总兵力只有5万人,能够立即去援救寿阳兵力只有水军5000人。前哨战的结果毫无疑问,秦军攻破寿阳,晋军退守硖石。苻坚非常高兴,他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于是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间谍事件也由此爆发。
朱序原本是镇守襄阳的东晋将领,379年前秦攻打襄阳,朱序苦战数月城破被俘。苻坚欣赏朱序对东晋的忠诚,便任命他为尚书。当这位前秦尚书抵达东晋军营后,对故国的思念使他立即背叛了苻坚的恩惠。他告诉领兵的东晋将领谢石和谢玄说:苻坚的百万大军即将抵达,如果那时再战绝无希望。不如现在对秦军先头部队予以打击,如能获胜会大大动摇秦军信念。
谢石和谢玄与朱序经过一番商议后,对秦军忽然发动夜袭大获全胜。秦军部队溃退,晋军乘胜在淝水东面的八公山上安营扎寨。前线战败的消息令苻坚大为震惊,因为此次倾全国之力而来,若不能胜则后患无穷。他和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楼观察晋军的动静,一度把山上的草木错当成晋兵,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
谢石派人告诉苻融:“你们领兵深入当然为了求战,现在隔河相峙岂不有失初意。请向后稍退让我们渡河决战。”强敌当前之下,弱小的一方竟敢主动渡河挑战,这是何其疯狂的做法!苻坚告诉苻融说:“等他半渡,我们用铁骑冲击,使他无一人生还。”于是,答应谢石的请求,下令退却。秦军一接到命令开始后撤就陷入混乱之中,因为人数太多,部队的次序完全失去了建制。谢石乘着敌人汹涌后退之际,毫无困难的渡过淝水,闪电般展开攻击。苻融亲自出马,绕着大军边沿掠阵,企图阻止他的军队后退,可是坐骑忽然栽倒,竟被乱兵践踏而死。朱序乘机在后高呼:“秦兵大败了!”秦军至此完全混乱崩溃,几十万人互相践踏着向北逃命。苻坚随着乱军逃走,几乎被流箭射死。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秦军不是战败而是退败的。因为前秦是个短暂统一起来的多民族国家,在没有凝聚力的情况下一遇到挫折便如雪崩般倒塌了。苻坚是个品格高尚的皇帝,他没有理会王猛临终时严防鲜卑,严防羌的劝告,在他的国家里尽量做到了各民族一视同仁的对待。然而在他失利之后,鲜卑族和羌族的大将们立即背叛了他。385年,仓惶逃亡中的苻坚被背叛他的羌族大将姚苌擒获,在勒索皇帝印玺不得后被缢死。20年前,是苻坚从刑场上救下了即将被暴君苻生处决的姚苌。当忘恩负义的姚苌杀死苻坚时,连羌族的士兵们都忍不住为昔日的皇帝哭泣。
此后北方在相当长时间内再无力量发起统一战争,间谍朱序的一声吼叫竟然令中国的统一进程延后了200余年。淝水之战十年后,回归东晋的朱序去世,被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第二节 斯巴达的间谍
1.波斯王中的倒霉蛋
古波斯人是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中亚迁徙到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民族,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定都苏萨,这就是古波斯文明之始。在持续200年之久的对外扩张后,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为了管理这个庞大帝国,古波斯的帝王们早已习惯于编制一张严密的情报网络。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了迪亚斯国王时期的情报工作,国王拥有的间谍网“整天忙于观察和倾听王国每个角落的动静”。塞勒斯大帝继续把这种特务治国的传统发扬光大,他建立的间谍网名称很直截了当地叫做“国王耳目”。塞勒斯是波斯帝王中使用间谍的一流高手,他在接见印度使团时曾请这些使者为自己工作。他明确告诉这些印度人说:“有些间谍比奴隶好不了多少,除了一些早已获悉的情报之外,他们没有能力提供一丁点有用的情报。但也有些人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例如你们就是这样的人。”这些印度使者便做了他的间谍,塞勒斯的眼光是独到的,别忘了在第一章提过的古印度有非常发达的情报理论和非常精明的情报人员。印度间谍的情报令塞勒斯大为满意,因为他从被俘敌军口中也得到了相同的情报,两厢印证之下证明了情报的准确性。塞勒斯本人非常喜欢让自己的间谍扮作逃亡奴隶,不引人注目地渗透到各个地方。塞勒斯之后的波斯皇帝康比斯征服了古埃及,这位波斯君主不仅利用别国的情报人员,还直接把自己的间谍人员以使者的名义派遣到埃塞俄比亚王国刺探情报。埃塞俄比亚的国王很了解外交人员是身份公开的合法间谍这一情况,他组织人马在波斯使者面前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好让波斯国王在入侵前三思而后行。不过康比斯对于情报的分析能力显然要差很多,他不听间谍的劝阻硬要进攻埃塞俄比亚,结果大败而归。国内又发生叛乱,心慌意乱的康比斯率军回国时失手把大腿划伤,20天后因为伤口感染死去,成为波斯历史上的笑柄。
2.大流士父子与奥林匹克运动
古希腊的版图范围比现今的希腊要大得多,是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西岸的众多奴隶制城邦的总称。古希腊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而是由大大小小的奴隶制城邦所组成的集合体。在当时,即使是大一点的城邦,面积也不过在3000到80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至30万,而小的城邦,面积就仅有1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0人左右。
在公元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波希战争,古希腊历史上最悲壮的战役及其幕后的间谍战也随之上演。大流士一世在年轻时候历经18长苦战扫清8个割据势力重新统一了波斯帝国,所以很狂妄地自称是“王中之王,诸国之王”,不管别国认可不认可,反正波斯人认可这一点,他们把大流士尊称为“铁血大帝”。
其实大流士一世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开明的,他让各被征服地区在承认波斯皇帝最高权威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民族自治体系。而且允许各自治地方有自己的法律体系,例如被征服的埃及仍旧沿用古埃及法律,巴比伦和犹太地区则分别保留了《汉谟拉比法典》和《圣经》的法律内容。顺便说一句,大流士一世还是位拜火教徒,他把拜火教定位国教,却又容许各民族保持自己的宗教,这是极为难得的宽容之举。
不过对于那些仍旧保持着独立的国家而言,大流士一世的民族自治毕竟比不上民族独立自由自在。所以当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进军古希腊时便遭到了迎头痛击。当时大流士一世派军横渡爱琴海,在距雅典城东北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马拉松的这个名字意思是“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不过在波斯军队抵达之后就是“多大兵的”了。马拉松一战2万波斯军队被1万1千希腊联军击败,有6400名波斯人变成了茴香树的肥料。雅典将军米勒狄在战斗结束后,派一个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报信。飞毛腿菲迪皮得斯先生一路飞奔回到雅典,当他跑到雅典城后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累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得斯送信跑的里程——42.195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只是不知道波斯人的后裔伊朗运动员跑这个项目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马拉松受挫使得年老的大流士一世怒不可遏,只是由于埃及发生叛乱才使得他没有御驾亲征希腊。大流士一世未竟的事业由他的继承人薛西斯完成,这位穷兵黩武的君王花费4年时间动员整个波斯帝国的军队来进攻希腊。在入侵希腊之前,波斯遣派了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宣称波斯只要他们的水和土。波斯的使者毫无疑问也肩负着间谍的重任,但是在雅典他们被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后来薛西斯再次派出了自己的使团,不过再也没敢去跟雅典和斯巴达啰嗦。而希腊的70个城邦在雅典和斯巴达的带领下结成了盟邦,共同抵御波斯入侵。
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根据希腊人的记载,这支号称50万的大军组成人员五花八门: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不像是参战倒像是参加联合国大会。
公元前480年春季,薛西斯召见了一个希腊人,他是被驱逐到波斯的斯巴达前国王德马拉托斯。薛西斯向他征求征服希腊的建议,并且把自己军队的底细和盘托出。德马拉托斯敷衍了薛西斯一番后立即将情报传递回斯巴达,希罗多德认为德马拉托斯的行径纯粹是为了泄愤,理由是他随后还是跟随薛西斯参与了对希腊的作战。可是他的情报使得希腊人得以提前作出准备,而且他的情报传递手法很巧妙,在一块木头上刻字后涂上蜡,这样从外表就什么也看不出来。木头被送到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手里,他对这奇特的信件束手无措,难不成是前国王为即将召集开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来的贺信不成?后来他在妻子的提醒下才发觉了木头的奥秘——原来是波斯人的希腊自助游预定行程表!由此看来德马拉托斯很有可能是希腊人的间谍,至少在这时候他是一名志愿的间谍。
希腊人在波斯进攻之前派遣了不少间谍到亚洲刺探情报,曾有三个间谍在窥探波斯军队规模时被抓个正着。他们先是被判处死刑,接着又被送到薛西斯那里去。薛西斯命人带领三个希腊间谍在军营四处转了个遍,然后将他们平安送回希腊。他在对自己的将领解释时说如果间谍被处死的话,波斯军队的强大力量就无法传递给希腊各城邦。而杀掉这三个人的话对希腊也没什么损害,不如让他们把恐惧带回希腊,说不定可以使得希腊不战而降。
薛西斯这过分自信的方法没有起效,希腊人决定抗战到底。于是波斯军队大举入侵横扫希腊北部,最后在温泉关与7000希腊联军相遇。温泉关是从希腊北部通往南部的唯一通道,这个通道极为狭窄只能通过一辆战车。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带领300名国王卫队成员驻守在这里,他身边还有6700名其他城邦来的战士。在以后的传说中列奥尼达和他的300名士兵成为不朽的传奇,剩下的6700希腊战士的存在和牺牲却被无视了。
在发起进攻前薛西斯再次派出了使者兼间谍去拜访希腊军营,劝说他们放弃抵抗,并许诺将来让列奥尼达做全希腊之王——他指的是在波斯皇帝统治下的全希腊。列奥尼达故意让波斯间谍骑着马在阵地上转了转,让他看看希望让他看到的东西:希腊战士毫不惊慌的举止和高昂的士气,至于那些新建的防御工事则一点都没有泄露出去。间谍回去后向薛西斯如实禀告一番,他说斯巴达人没有严阵以待的戒备,反而很放松地做体操,还有些人在梳理头发。
薛西斯感到很迷惑,不明白斯巴达人为何在这节骨眼上还顾得上处理自己的发型。德马拉托斯向他解释说斯巴达人习惯于在血战前梳理头发,毕竟打完仗后还有没有做发型的机会实在是很难说。留着长发和大胡子的薛西斯对这个解释很不满意,更不欣赏希腊的发型艺术。他在经过4天的等待后终于下令进攻,由此开始了名垂青史的温泉关之战。
由于独特的地形限制,波斯人的大军完全发挥不了人数上的优势。经过两天的血战之后,温泉关仍然没有被突破。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时,一个自告奋勇的希腊间谍帮助波斯人解开了难题,这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自己的御林军绕到温泉关后,切断了希腊人的退路。
列奥尼达得知波斯军迂回到背后时,知道大势已去。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斯巴达士兵迎战。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700名由将军迪莫费鲁斯率领的底比斯城邦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第三天的战斗开始了,前后夹攻的波斯军队经过5次冲锋后终于全部消灭了斯巴达人,有不少赛斯比人投降,但也全被屠杀。温泉关战斗至此结束,波斯军队阵亡了2万人之多,连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阿布罗科麦斯和海帕兰西斯也殒命其中。
温泉关之战充分说明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没有派遣谍报人员严密勘察进军路线,波斯军队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如果不是天上掉下一个希腊内奸来,他们还不知道要在这里流多少血才够。虽然波斯人在传统上很尊重英勇不屈的敌人,但是惨重的损失让薛西斯几乎疯狂。他下令砍掉列奥尼达的首级,并且把尸体钉到十字架上。在波斯人离开温泉关之后,希腊人把其他希腊战死者的遗体收集起来,统一安葬在那座最后激战的小山上。人们建造了一座石狮来永久怀念英勇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在战役的四十年后,列奥尼达的遗骸才被归还给斯巴达。悲痛的人们授予这位伟大的国王最高的荣誉,将他的遗骨重新安葬在山上,斯巴达每年都会举办仪式活动来纪念这位盖世英雄。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长驱直入希腊直扑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波斯王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雅典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将希腊联合舰队全部集中到萨拉米海湾,等待波斯海军前来决战。面对波斯强大的海军,联合舰队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有些人主张逃走为好,有些人表示不能困守海湾。提米斯托克利指出必须把战船集中在萨拉米海湾和波斯海军决战,才能取得胜利。因为笨重的波斯战舰在水浅的海湾内极不灵活,而希腊船只正相反。与此同时,提米斯托克利派遣自己的间谍去向薛西斯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不准放过一条船。
这样一来薛西斯替提米斯托克利稳定了军心,把希腊舰队逼到不得不死战的绝境。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包围。1207艘波斯战舰将358艘希腊战舰完全包围在海湾之中。薛西斯感到心花怒放,他在萨拉米海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观战,同时命令史官拿着笔伺候在旁,准备记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战斗开始后,灵活的希腊战船用撞角连续撞沉慢吞吞的波斯战舰。当波斯战舰前锋抵挡不住撤退时,后续部队正迎着顺风快速涌入,结果波斯人自己之间撞沉的成绩比希腊人还优秀。薛西斯忍着心脏病发作的危险看完了自己舰队崩溃的全过程。由于丧失了制海权,波斯军队的补给线也被掐断。更可能被截断后路全军覆灭,于是他率领大部分军队退回亚洲,只留下一部分陆军和战舰继续战斗。
第二年,贼心不死的薛西斯派又派遣5万军队进攻希腊。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进行决战,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紧接着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进小亚细亚,使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至此,薛西斯的征服梦想彻底破灭。
大败而归的薛西斯丧失了斗志,他纵情于酒色之中,亲信小人胡作非为,导致波斯帝国内乱。后来他的宰相阿尔达班谋杀了他,并拥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为王。战争的胜利使得希腊进入了黄金时期,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希腊将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但是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各城邦军力扩张引起了反复的内部混战,这种混战在之后的岁月中慢慢耗尽了希腊的元气。在绵延数十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城邦两巨头雅典和斯巴达两败俱伤,最后底比斯占据了上风。底比斯有一支很独特的精锐部队底比斯圣队,他们由150队同性恋伴侣组成。这支部队是底比斯军队的精英,他们靠这些同性恋者为先锋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击败了凶悍无比的斯巴达。不过底比斯圣队并不是靠朝斯巴达人抛媚眼获胜的,因为真挚的爱情,所以情侣之间配合默契,一旦伴侣死伤剩下的一个会疯狂地攻击敌军报仇。除此之外,底比斯的重装步兵采取了新的战术队形,他们用厚达50列的队形冲散了只有12列的传统斯巴达队形。斯巴达国王和他的卫队全被杀死,底比斯夺取了新的霸主地位。
趁此良机,不起眼的小国马其顿开始崛起。经过一系列战争,马其顿征服了希腊各城邦。马其顿本是一个希腊文化圈边缘的半开化小国,自从菲利普二世侄子王位之后,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菲利普二世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利用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在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役中大胜希腊联军,连大名鼎鼎的底比斯圣队也在喀罗尼亚战役中被马其顿军全部歼灭。第二年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了以马其顿为主导的科林斯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备进军波斯的前夕死于刺杀。不久后,一位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登上历史舞台,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累计的巨大潜力,为亚历山大的伟大征服准备了充分条件。
3.亚历山大和暗杀阴谋
公元前336年夏,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被侍卫保萨尼阿斯刺杀,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关于菲利普凶案主谋的谣言在马其顿掀起不小的风浪,毕竟这场谋杀案的凶手在行刺后立即自杀,整个案件成为无头悬案。
粗看起来波斯的皇帝大流士三世可能是潜在的某后黑手,毕竟菲利普二世不死的话波斯即会遭遇战祸。不过马其顿国内情况微妙:菲利普二世与喜欢与蛇共眠的奥林匹亚王后感情不和,后来干脆宣布离婚,连带着嫌弃长子亚历山大。他新娶的妻子又生了儿子,这种情况也逼得王后不得不有所举动——夫妻感情和睦很重要啊……奥林匹亚是伊庇鲁斯的公主,保萨尼阿斯也是伊庇鲁斯人。菲利普二世死后,他新娶的妻子及其幼子,连同娘家的一堆亲戚都被奥林匹亚杀光,这也说明了很多问题。总之菲利普二世是被潜伏在身边的间谍所杀,而他的死却造就了一位更伟大的君王。
菲利普二世一死,那些屈服于马其顿的希腊各城邦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的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他自己遭遇了第一场间谍宣传战:底比斯的间谍组织在四处散播亚历山大在多瑙河阵亡的谣言,在马其顿国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的反应快得出乎希腊人意料之外,马其顿的大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在底比斯城下。有同性恋圣队保护的时候底比斯都打不过马其顿,更别说现在了。城市转眼就被攻破,亚历山大先是一通抢掠,然后又放了把火把底比斯烧成平地,除了少数与马其顿交好的人外,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
底比斯的毁灭是一剂清醒的良药,希腊各城邦望风归降,连雅典也派代表来抱着亚历山大的腿祈求宽恕,并敬赠亚历山大荣誉市民称号——为了不完蛋,昔日的霸主连一点脸都不要了。亚历山大并不是对做奴隶贩子和纵火犯有特殊的兴趣,他这样做纯粹是杀鸡给猴看,正所谓不以雷霆手段不显菩萨心肠。于是转眼间希腊又成为马其顿稳固的大后方,他可以全心全意开始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了——征服整个东方。
亚历山大远征波斯的借口正是菲利普二世谋杀案件,通过这一手也洗清了自己母亲的嫌疑。在出征之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问他你把什么留给自己呢?亚历山大傲然答道:希望!就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对无穷财富和权力的渴望,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在亚历山大之前,苏格拉底的弟子,古希腊历史学家兼非专业军人色诺芬曾组织过雇佣军进攻波斯,他一方面是处于报复薛西斯侵略,另一方面是帮助波斯王子小居鲁士争夺王位。他带着1万3千人雄赳赳地出发,等逃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不到5千残兵败将。不过色诺芬先生自有生花妙笔,他在《远征记》中把自己描写成为盖世英雄,连亚历山大看了此书后都备受鼓舞,全然没计较色诺芬狼狈失败这一现实问题。
《远征记》并不完全是部吹牛皮的书籍,它也是一部反映古希腊军事思想和战例的教科书。在书中对希腊人的情报系统有过详尽描述:在战争开始时,首先要寻求中立方老百姓和商人的支持,因为需要从他们那里获得军需物资,还可以得到情报。可以依靠装作叛逃的间谍刺探军情,同时绝不能放松自己控制区的反间谍工作。军事统帅要善用间谍,但不能完全依靠间谍,因为纵使他们再怎样忠心耿耿,在战争中也不一定能保证把情报及时送到,毕竟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色诺芬在书中提出了间谍的情报传递这一现实性问题,在希腊人的实践中,曾想过不少办法。除了德马拉托斯的包蜡木头以外,西斯泰尔丝也曾在自己间谍的头上动脑筋,他在于波斯内部的反对派人士联络时,让自己的间谍把头发剃光,然后将情报刺在头皮上。等头发长出来以后,间谍就可以传递情报了。因为间谍身上没有任何可以的东西,他可以一路顺风的抵达目的地,然后把头发剃掉就完事大吉。不过这种方法显然不能用于紧急军情的传递。在书中还有希腊军队反间谍的例子,有个将军怀疑自己军队中混入了敌方间谍,于是他召集部队集合,命令每个士兵反复盘问身边的人,这样一来几个露出马脚的间谍便束手就擒。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的军队训练有素,他本人有天才般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身先士卒的勇气。反观波斯帝国此时已经四分五裂,大流士三世是个意志薄弱、毫无谋略的昏君。锐不可当的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初战告捷,他率领着希腊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骑兵部队“伙伴骑兵”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又在伊萨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就在这期间,亚历山大第一次使用了间谍手段来对付来自内部的反对者。在围攻推罗期间大流士三世写信给亚历山大说愿意以一半的波斯国土、波斯公主和波斯国库为代价求和,亚历山大的将军帕曼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他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采纳这个建议”。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纽,我也许会采纳这个建议。”在这时,马其顿军队内部产生了厌倦情绪,他们认为战果已足够大可以带着战利品回家乡享乐了。而亚历山大无休无止的进攻欲望令士兵们无法承受,在军营中酝酿着谋反的谣言。亚历山大使出一个诡计,他宣布允许士兵写家信,并许诺派专人送回马其顿。士兵们信以为真,纷纷向家人报平安,他们的信件全被送到亚历山大的手上,通过检查信件亚历山大弄清了内部的反对者,所有那些在信中激烈反对他的人都被遣送回马其顿,这是世界军事历史上最早的信件检查制度。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4万步兵和7千骑兵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40万骑兵、20万步兵、200辆刀轮战车和15头来自印度的战象,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在战前大流士三世不断派出间谍刺探亚历山大的动向,警惕性很高的马其顿军队抓住了不少波斯探子,通过审讯波斯间谍,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构成和部署情况,以及预定战场的地貌特征全被亚历山大知晓,缺乏训练和没有意志力的波斯间谍们反而帮助了马其顿军队。
高加米拉之战依旧以亚历山大胜利而告终,虽然波斯军队损失不大,但是大流士三世临阵脱逃的举动让他所有的手下都对他丧失了信心。波斯的一名总督以防止皇帝向敌人屈膝投降为借口杀死了逃亡途中的大流士三世,波斯帝国至此灭亡。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但是亚历山大的征服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继续挥军进入阿富汗,又从阿富汗穿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印度对于希腊文化而言是从未接触过的异域,亚历山大的谍报系统在此毫无作为,以至于将猴子误认为是印度土人。亚历山大与印度军队作战时,也意外地发现对方使用的大象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他本人差点也丧命在象蹄之下。经过一番极为艰苦的作战后,马其顿军队才征服了西印度。在这之后,亚历山大还打算征服东印度。但他的军队已经无法忍受,就算是亚历山大拿出所有的金钱奖励、拥抱他们、将武器塞在他们手里也无法使士气振作起来。再加上从少年时代就随同他征战的战马布卢法卢斯暴死,使亚历山大心灰意冷。公元前325年7月,亚历山大从印度撤兵。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夜间,亚历山大大帝在自己的首都巴比伦发高烧身亡。关于他的死亡,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定是由于疟疾,有人则表示这是他手下的将领下毒所致。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也随之瓦解。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马其顿那些野心勃勃的将军们群起叛乱,他们杀死了亚历山大的母亲和妻儿以消灭合法继承者,随即展开了长达四十余年的继业者战争,亚历山大的帝国最后分裂为以马其顿—希腊为中心的卡山得王朝、占据中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占据埃及和叙利亚的托勒密王朝。至此为止,古希腊的辉煌历史宣告结束。
亚历山大的远征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远征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远征逐步展开,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同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因而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认为各民族应该平等地和睦相处。为了促进希腊和东方各民族的融合,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人们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打算组建以希腊化波斯人为主体的军队,在未来征服整个世界。
亚历山大去世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自亚历山大去世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三百余年的时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随着古罗马的崛起,昔日亚历山大帝国西部的希腊化地区都被罗马共和国吞并。古罗马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的文化和传统,开始了千年帝国的不朽传奇。
第三节 凯撒的秘密
1.爱搬家的罗马人
古罗马的起源很复杂,公元前2000年拉丁人从多瑙河流域进入现在的意大利地区,约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来罗马城所在地,在帕拉提乌姆等山丘上定居。与此同时,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也来到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之后,拉丁人联合包括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部落组成罗马人公社。公元前753年,英雄罗穆卢斯杀死自己的兄弟瑞摩斯后称王并建立了罗马城。由杀人犯开创的国家自然不会太平,到了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撵走了暴君塔克文,理由是这家伙是臭流氓,净干强奸贵族妇女的勾当。后世也有记载说这是朝末代君主身上泼脏水的行为,其实塔克文未必就是强奸犯。总之古罗马王政时代就此结束,由此建立起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
早期罗马共和国中最有权力的是元老院。元老们由部落长老和退任的执政官组成,享有决定内外政策以及审查和批准法案的权力,连公民大会百人团选出的执政官也须经元老院批准。执政官执掌最高行政权力,由推举出来的两名贵族担当。他们与王政时代的国王一样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穿着国王穿的紫色大袍,坐在象牙宝座上。不过,他们的权力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他们只执政一年,以后供职于元老院;他们是两人执政,任何一名执政官都可以凭借简单的否决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行动或决定。
早期的罗马军队主力是平民,在罗马的初创时期战乱不断时常有外敌入侵。所以平民穷棒子们觉得不公平:送死我们去,怎么背黑锅也是我们来啊?大伙平时为了生活辛勤奔波,遇到打仗还得出去玩命。不管做出多大贡献都不能当高级官员,不能当元老院议员,还不能和贵族通婚——连罗密欧和朱丽叶式的白日梦都不能做!如此一来,大伙自然离心离德。贵族们瞅着穷棒子们有消极怠工的趋势,心里也着急。
公元前494年恰逢外敌入侵,为了哄着穷棒子们出力打仗,贵族们承诺有战功的减免债务,结果仗打完了贵族们也不认了。穷棒子们这下怒了,他们手持武器离开罗马,跑到在阿文丁圣山安营扎寨。爱谁谁吧,老子们不伺候了!这下贵族们傻眼了,平民们一撤离罗马就成为一座死城,贵族们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抵御敌军了。于是连忙表示兑现承诺,好一阵连哄带劝才把穷棒子们请回来。罗马设置了民选的保民官、营造官和平民会议来保障平民的权利,其中保民官对政府法令有否决权,成为对贵族权力的重要制约力量。穷棒子们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这阶级斗争还真是一抓就灵啊! 到了公元前471年,穷棒子们故技重施再度撤离,逼迫贵族们同意保民官担任平民会议主席。公元前450年颁行的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就在与平息贵族和平民间的斗争。结果由于执政官非法延长立法委员会的任期,公元前449年穷棒子们发起了第三次撤离运动。贵族们简直要吐血了——你们还有完没完了?无奈之下,只好再逐步做出让步:公元前445年,平民获得了与贵族联姻的权力;公元前367年,平民获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权力,随后获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力。公元前300年,平民获准参加所有等级的祭祀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宗教事务上与贵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的立法和决定被认定对所有罗马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有约束力,这是平民最后在权力和影响上取得的最大胜利。这些改革是在没有战争或流血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阶级间的争斗,却避免了内战的发生。
共和体制带来了罗马国力的大爆发,到了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共和国的疆域已经向整个意大利半岛扩展开来。从这一时期开始,随着不断地对外扩张,来自罗马的间谍分子渗透到从北欧森林到地中海沿岸的每一个角落里。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编撰的《李维罗马史》记载了公元前299年的一次间谍事件:罗马人围困内奎紐姆城时,有两个城内居民挖地道逃到城外,他们向罗马人表示愿意出卖自己的城市。这两人表示他们的房子紧靠城墙,他们就是在屋内挖地道逃出来的。对此罗马人表示怀疑,但又忍不住打算验证一下。于是他们扣留一人为人质,派遣两名间谍跟随另一人从地道入城。两名间谍在城内进行一番侦察,证明两个内奸提供的情报准确。于是在夜间有300名罗马士兵通过地道进入城中,他们和城外的罗马军队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内魁钮幕城。
经历过多次穷棒子撤离运动考验的罗马很善于从事拉拢民心的工作,他们对被征服领土实施了开明与独裁相结合的政策。罗马通常并不破坏被征服的城邦,而是给与它们一定的自治权力。罗马附近的城邦居民全部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还有一些城邦被授予自治权,而另外的则结成同盟。不过,所有的城邦都要向罗马缴税并服兵役。有罗马士兵驻扎的地方,其军费由当地支付,士兵成为该地永久性的军事居民。罗马的统治方式大受欢迎,很多城邦迅速融入到罗马当中。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罗马在每一个被征服地区都保持了一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为巩固这些基地,罗马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筑路工程。他们修筑的道路质量高,笔直如线,甚至径直穿过山区,确保了士兵和供给可以快速地运抵反叛之地。通过实施授予被征服地区的权力和公民权结合在一起(或者允诺他们在将来有公民权)的政策,建立确保对于反叛地区快速严厉的反应通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创立了一个持久和平的帝国。不过对于更偏远的蛮族国家,罗马的政策就是残暴和灭绝人性的。例如在征服高卢和日耳曼的战争中,大屠杀和焚烧抢掠成为惯例,当地居民全被当作奴隶,连罗马士兵的军饷也被用这些奴隶抵充。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的罗马和迦太基之争更是如此,其中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战役和尔虞我诈的间谍战都成为后世血淋淋的历史教训。